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山造山带中—晚侏罗世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伍平 赵越 +3 位作者 李献华 路凤香 梁细荣 涂湘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7-564,共8页
中国东部燕山造山带发育着大量的中—晚侏罗世髫髻山期(蓝旗期)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它们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SiO_2(≥55.48%)、Al_2O_3(≥14.25%)和Na_2O(≥3.11%)含量高,而MgO(<3.0%,Mg~#≤0.49)含量低;微量元素Sr(... 中国东部燕山造山带发育着大量的中—晚侏罗世髫髻山期(蓝旗期)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它们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SiO_2(≥55.48%)、Al_2O_3(≥14.25%)和Na_2O(≥3.11%)含量高,而MgO(<3.0%,Mg~#≤0.49)含量低;微量元素Sr(≥554×10^(-6))、Ba(≥819×10^(-6))含量及Sr/Y比值(29~101)较高,而Yb(<1.70×10^(-6))、Y(<21×10^(-6))含量及Rb/Sr比值(0.01~0.19)较低;轻重稀土分馏十分明显((La/Yb)_N>14.5),Eu负-正异常弱(0.79~1.01),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火山岩的Nd、Sr、Pb同位素比值变化小,具有富集地幔特征。作者认为其岩浆起源于增厚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中—晚侏罗世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是燕山运动的产物,其火山喷发标志着燕山地区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转入到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这对探讨燕山造山带中生代岩浆演化和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下地壳玄武质岩石 部分熔融 中晚侏罗世 燕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晚侏罗世粗安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伍平 路凤香 李献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7-254,共8页
北京西山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粗安岩具有高的SiO2 (>5 6 % )、Al2 O3(16 .33%~ 17.9% )、Na2 O(3.11%~ 4 .80 % )、Na2 O +K2 O (6 .11%~ 8.10 % )和CaO (3.6 8%~ 5 .82 % )含量及低的MgO(<3.0 % ,Mg# ≤ 0 .5 0 )含量 ,高Sr(5 5... 北京西山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粗安岩具有高的SiO2 (>5 6 % )、Al2 O3(16 .33%~ 17.9% )、Na2 O(3.11%~ 4 .80 % )、Na2 O +K2 O (6 .11%~ 8.10 % )和CaO (3.6 8%~ 5 .82 % )含量及低的MgO(<3.0 % ,Mg# ≤ 0 .5 0 )含量 ,高Sr(5 5 4× 10 - 6~ 12 5 8× 10 - 6)、低Yb(<1.70× 10 - 6)和Y(<2 1× 10 - 6) ,高Sr/Y、Y/Yb和Na2 O/K2 O(0 .93~ 2 .73)比值及低Rb/Sr比值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十分明显 ,没有Eu异常 ,具有adakitic岩的一般特征。认为这些粗安岩起源于下地壳钙碱性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与底侵作用有关。根据地球化学特征推测 ,粗安岩浆起源深度不超过 5 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安岩 下地壳钙碱性武质岩石 部分熔融 底侵作用 晚侏罗世 北京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