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黄清肺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薇 李明晖 +1 位作者 苏美霞 马建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研究银黄清肺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并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 目的:研究银黄清肺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并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银黄清肺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3.25±0.71)d、咽痛消失时间(3.11±0.35)d、胸片病灶消失时间(4.91±0.65)d、治愈时间(5.13±2.41)d明显少于对照组(6.48±0.91)d、(6.15±0.15)d、(13.89±2.74)d、(8.95±6.66)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WBC(4.01±0.03)×10^9/L、CRP(4.58±0.08)m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WBC(4.31±0.21)×10^9/L、CRP(5.24±2.28)mg/L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采用银黄清肺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体温恢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 银黄清肺胶囊 左氧氟沙星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奇明 尹本义 +2 位作者 海镇环 郑智远 郭思健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65-367,共3页
对137名住院的成人下呼吸道(ALRT)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病原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表明:MP是ALRT感染中重要的病原体,其感染率达40.88%,且有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改变均无材异性... 对137名住院的成人下呼吸道(ALRT)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病原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表明:MP是ALRT感染中重要的病原体,其感染率达40.88%,且有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改变均无材异性;冷凝集试验对诊断ALRT的MP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确诊主要靠呼吸道分泌物中培养分离出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 感染 呼吸道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感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
3
作者 李向梅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7期65-66,共2页
呼吸道系统对各类动物都至关重要。在养鸡业中,支原体感染引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危害严重,易在鸡群中快速传播并引发混合感染,且难以根除。患病鸡严重时会失明甚至死亡。本文简要阐述了支原体感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特点,分析其临床... 呼吸道系统对各类动物都至关重要。在养鸡业中,支原体感染引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危害严重,易在鸡群中快速传播并引发混合感染,且难以根除。患病鸡严重时会失明甚至死亡。本文简要阐述了支原体感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特点,分析其临床症状,并探究了预防和治疗措施,旨在为此类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减少养鸡业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体感染 慢性呼吸道疾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铭一 沈袁恒 +5 位作者 陈峰 李媛睿 张敏华 王娟娟 沈立松 蒋黎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490,共6页
目的 探讨上海单中心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期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肺炎支原体(MP)及其他病原体阳性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呼吸道五联检和流感病毒三联检的A... 目的 探讨上海单中心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期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肺炎支原体(MP)及其他病原体阳性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呼吸道五联检和流感病毒三联检的ARTI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ARTI患儿91 825例次,男48 729例次、女43 096例次,中位年龄为5.0(3.0~8.0)岁。疫情前组14 096例次,呼吸道病原体阳性5 126例次(36.4%);疫情中组13 366例次,阳性2 963例次(22.2%);疫情后组64 363例次,阳性33 510例次(52.1%)。疫情前、中、后组ARTI患儿之间男性比例、年龄分布、各病原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前和疫情后组>6岁患儿比例较高,而疫情中组0~3岁比例较高(P<0.014)。2019—2023年不同年份以及不同月份之间M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1、2、12月的MP阳性率较高(20.3%~37.7%),2020年1~3月阳性率较高(21.5%~35.3%),2021年仅12月阳性率(25.8%)高于20.0%,2022年1年的阳性率均低于20.0%,2023年4~6月、8~12月的阳性率均较高(21.5%~37.2%)。MP阳性患儿23 247例次,疫情前、中、后组之间性别、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前和疫情后组MP阳性患儿中>6岁比例较高,疫情中组0~3岁比例较高(P<0.014)。结论 在2019—2023年期间,以MP为代表的各种ARTI相关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一定变化,MP的好发年龄分布和季节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急性呼吸道感染 肺炎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李志强 王吉英 +7 位作者 袁厅 王佳 韦艳娜 王玉格 李少丽 邵国青 冯志新 于岩飞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目的】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MPI)的特性并对病变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为MPI统一评价方法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BALB/c小鼠经滴鼻途径,两次感染5×10^(7) CCU的M.pneumo... 【目的】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MPI)的特性并对病变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为MPI统一评价方法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BALB/c小鼠经滴鼻途径,两次感染5×10^(7) CCU的M.pneumoniae M129株,14 d后检测小鼠体重、肺脏大体病变、肺组织病理变化及其两种定量分析方法、肺组织病原载量、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等指标,分析M. pneumoniae感染特性并对病变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M129菌株14 d后,BALB/c小鼠血清中IL-6表达水平上升;肺脏出现明显的实变,肺组织切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观察到肺泡间隔增厚。采用两种方法对肺脏病理切片的病变程度进行比较评分,发现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开发的肺损伤病理学评分系统相较于26分法能更为精细更加客观地反应肺部病变情况。感染导致小鼠炎症反应的发生并最终引起小鼠体重的显著降低。另一方面,肺部病原载量结果显示,M129株感染小鼠14 d后肺部病原载量极低;T细胞亚群流式检测分析显示,机体产生了偏向CD4^(+)T细胞的免疫,提示M. pneumoniae感染与机体免疫互相博弈,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会逐渐清除肺部的病原。【结论】M. pneumoniae经鼻感染能导致BALB/c小鼠发生系统性炎症反应。对于肺组织病的评价,ATS肺损伤病理学评分系统相较于26分法更为精细客观,有利于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 小鼠感染模型 肺脏病变 病理评分系统 免疫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治疗孕妇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孙丽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孕妇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孕妇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抗感染,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抗感... 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孕妇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孕妇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抗感染,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比较患者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肺部症状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指标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肺部症状情况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孕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总体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孕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相对于红霉素安全性更高,是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红霉素 肺炎原体感染 原体肺炎 随机对照研究 孕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构建预后风险列线图模型
7
作者 洪华林 孟鸿鑫 +1 位作者 王飞 邵伟芳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2-216,共5页
目的:基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构建其预后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59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肺炎支原... 目的:基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构建其预后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59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构建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595例患儿中101例发生预后不良,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6.97%(101/595)。预后不良组年龄<5岁、病程≥7d、病情严重程度(重度)、外周血CD4^(+)/CD8^(+)<1.4、胸腔积液、发热时间、外周血CD4^(+)/CD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DW、CRP、IL-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L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重度)、外周血CD4^(+)/CD8^(+)<1.4、胸腔积液、PDW≥14.51%、CRP≥32.34 mg/L、IL-2≥2.96 pg/ml、PLT<185.18×10^(9)/L是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风险的一致性良好(χ^(2)=3.749,P=0.681),Calibration曲线显示,校正曲线贴近于理想曲线。Bootstrap法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为0.841(95%CI:0.778~0.948),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风险模型预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P<0.001)。结论:病情严重程度(重度)、外周血CD4^(+)/CD8^(+)<1.4、胸腔积液、PDW≥14.51%、CRP≥32.34 mg/L、IL-2≥2.96 pg/ml、PLT<185.18×10^(9)/L是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预后风险列线图模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感染 儿童 列线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肺炎和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8
作者 张平 《四川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51-53,共3页
牛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以出现坏死性肺炎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发生常与牛群调运及环境变化等有关。支原体肺炎主要传染牛和羊。病牛的鼻腔分泌物常带有病菌,健康牛与病牛近距离接触会被感染,进而引起疫病暴发。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 巴氏杆菌病 鼻腔分泌物 混合感染 原体肺炎 病牛 牛群 坏死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许蔓春 马恒颢 +4 位作者 欧巧群 罗爱武 任广立 王鲜艳 荆丽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82-2083,208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2084例呼吸...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433例(20.8%),其中男性222例(19.8%),女性211例(21.9%),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15.0%),3~5岁组163例(25.2%),5~14岁组164例(22.5%),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8.0%,4~6月:25.1%,7~9月:17.7%,10~12月:20.5%,不同季节之间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12.5,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高于非喘息组(20.2%)(P<0.05)。结论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呼吸道感染 肺炎原体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静月 符州 +2 位作者 罗征秀 罗健 刘恩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4月本院呼吸1病房确诊为MP下呼吸道感染的211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总结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4月本院呼吸1病房确诊为MP下呼吸道感染的211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总结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肺功能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特征。结果:MP下呼吸道感染男女无明显差异,5岁以下儿童占71.1%,咳嗽率98.6%,发热率75.4%,喘息率51.2%,婴幼儿喘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62.4%vs 39.2%,P=0.001),呕吐腹泻率明显高于年长儿(35.8%vs 14.7%,P=0.000 1),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14.7%vs 5.9%,P=0.037),MP感染患儿中60.7%合并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感染,50.0%合并细菌感染,26.9%合并病毒感染。肺功能检查提示90.3%(65/72)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70.8%(17/24)有气道高反应性。结论:小儿MP下呼吸道感染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以咳嗽、发热、喘息为主要表现,婴幼儿较年长儿更易出现喘息、呕吐腹泻及皮疹。MP感染易合并CP感染,可引起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地区427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艳 刘丹 +2 位作者 黄泽智 蒙松年 唐翠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5-196,共2页
肺炎支原体(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主要的病原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10%-30%的CAP是由MP感染所致,流行期间可达40%-50%。MP没有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 肺炎支原体(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主要的病原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10%-30%的CAP是由MP感染所致,流行期间可达40%-50%。MP没有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 急性呼吸道感染 药敏分析 感染状况 湖南地区 喹诺酮类抗生素 社区获得性肺炎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多学科深静脉血栓防治干预
12
作者 王海勤 刘新文 +5 位作者 何琼 陈丽 周琴 甘慧 李文清 宋庆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在重症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8-11月收治的95例重症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深静脉血栓常规预防护理;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收...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在重症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8-11月收治的95例重症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深静脉血栓常规预防护理;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90例患儿作为干预组,由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实施深静脉血栓防治干预。比较两组医院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医院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干预能有效降低重症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医院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为危重患儿深静脉血栓风险的早期识别与救治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体肺炎 重症感染 深静脉血栓 预防 多学科合作 风险识别 儿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1
13
作者 何玲 王松 +1 位作者 符宗敏 寸丽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治愈一年内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P肺炎治愈并完成一年随访的13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治愈出院时及出院后3、6、9、12个月时MPIgM、MP-IgG双抗体滴度,免疫功能,...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治愈一年内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P肺炎治愈并完成一年随访的13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治愈出院时及出院后3、6、9、12个月时MPIgM、MP-IgG双抗体滴度,免疫功能,并记录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部位,一年内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完成随访的133例患儿中,治愈后一年内RRTI发生率为31.5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3-6岁(OR=2.29,95%CI:1.13-4.64);抗体持续阳性或者阴转阳(OR=4.47,95%CI:1.47-13.65);CD4/CD8降低(OR=10.26,95%CI:3.30-31.90);IgA低下(OR=1.90,95%CI:1.06-3.40)是发生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免疫增强剂(OR=0.29,95%CI:0.11-0.78)是预防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在MP抗体持续阳性和阴转阳的85例患儿中,40例无临床症状应用抗生素,16例(40.00%)发生RRTI;45例未用抗生素,18例(40.00%)发生RRT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肺炎治愈后一年内免疫功能紊乱的患儿容易发生RRTIs,使用免疫增强剂可降低RRTI发生率。MP抗体持续阳性和阴转阳患儿,在无临床症状时应用抗生素不能预防RR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肺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及B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史瑞明 雷春莲 +1 位作者 包瑛 罗树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B细胞在肺炎支原体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 30例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 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亚...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B细胞在肺炎支原体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 30例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 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亚群CD4 + CD4 5RA+ 、Th2亚群CD4 + CD4 5RO+ 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 表达明显升高。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亚群CD4 +CD4 5RA+ 表达明显升高 ,Th2亚群CD4 + CD4 5RO+ 表达无显著性变化。CD4 + CD4 5RA+ /CD4 + CD4 5RO+ 明显升高。结论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多种免疫失衡和紊乱情况 ,主要表现为Th1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及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 ,符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病理基本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小儿 外周血 B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TH1细胞 TH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PCR和定量ELISA在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季伟 陈正荣 +2 位作者 张爱丽 朱宏 邵学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ELISA和荧光PCR方法在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选取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的患儿3958例,进行多种病原联合检测。应用定量ELISA和荧光PCR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和痰液特异... 目的探讨定量ELISA和荧光PCR方法在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选取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的患儿3958例,进行多种病原联合检测。应用定量ELISA和荧光PCR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和痰液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明确MP感染;同时检测151例患儿家属血清MP特异性抗体。结果PCR检测阳性率为8.9%;单份血清ELISA检测阳性率为23.24%,双份血清的阳性率为37.18%;PCR与ELIS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31.07%。血清ELISA阳性率显著高于痰PCR-DNA阳性率,PCR和ELISA的一致性较差。M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疾病MP感染阳性率也不同,毛细支气管炎最低(9.04%),大叶性肺炎患儿MP感染阳性率高达72.55%。MP感染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存在正相关,而与RSV感染存在负相关。患儿和家属之间存在交叉感染。结论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定量ELISA和荧光PCR均适合临床应用,联合应用有利于作出早期诊断、进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聚合酶链反应 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莉莉 谭立明 +3 位作者 李国林 段风英 李华 陈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抗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检测对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115例婴幼儿ALRI患者(毛细支气管炎46例,非典型性肺... 目的探讨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抗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检测对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115例婴幼儿ALRI患者(毛细支气管炎46例,非典型性肺炎69例)、3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血清抗MP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7.67%,抗CP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1.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7.74,P均<0.01);抗M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抗CP抗体(χ2=9.49,P<0.01)。②抗RSV抗体在支气管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4.84%和34.78%,抗MP抗体阳性率在非典型性肺炎中最高为42.03%。③各年龄段血清抗MP抗体和抗CP抗体阳性率在1~3岁组最高,分别为48.57%和22.86%;抗RSV抗体阳性率在30d~1岁组中最高为38.78%。④对观察组婴幼儿患者检测抗MP、CP和RSV抗体分别进行了单项指标的临床诊断实验评价,抗MP抗体的敏感性和真实性最高为37.67%和50.00%。结论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的检测是婴幼儿ALRI和支气管哮喘诊断中重要参考指标,其检测对病因诊断、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抗体 肺炎原体抗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气管哮喘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林龙 应仲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炎原体(MP) 关系探讨 固相酶联免疫吸附 肺炎原体抗体 肺炎原体感染 IGM阳性 定性检测 复感儿 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何克茜 周碧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炎原体感染 体液免疫功能 学龄前患儿 免疫功能检测 MP感染 RRI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诱导猪呼吸道产生多种特异性IgA抗体分泌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景霆 冯志新 +7 位作者 刘茂军 熊祺琰 白方方 华利忠 王海燕 甘源 韦艳娜 邵国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771,共5页
为了研究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早期,呼吸道针对病原不同功能蛋白分泌特异性IgA抗体的差异与规律,本研究通过已建立的猪肺炎支原体各蛋白的特异性IgA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7头试验猪在感染后第1、2、4、6、8、12、16和21天鼻拭子中抗P36、... 为了研究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早期,呼吸道针对病原不同功能蛋白分泌特异性IgA抗体的差异与规律,本研究通过已建立的猪肺炎支原体各蛋白的特异性IgA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7头试验猪在感染后第1、2、4、6、8、12、16和21天鼻拭子中抗P36、P46、P97R1的特异性IgA抗体滴度,并经过样品总蛋白浓度校准后,比较3种特异性IgA抗体在感染后21d内的分泌规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第6天,呼吸道中抗猪肺炎支原体P36、P46、P97R1的3种特异性IgA抗体分泌量均开始上升,于感染后第12天达到高峰,并可持续到第21天,且同1d内3种特异性IgA抗体之间的分泌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说明在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阶段,P36、P46、P97R1蛋白均可诱发猪呼吸道产生特异性IgA抗体,且分泌量与分泌规律较为相似,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 呼吸道 IGA 分泌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玉娥 林方 童明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呼吸道肺炎气体感染 临床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