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向流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的生物硝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文英 袁林江 +1 位作者 彭党聪 王志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200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采用下向流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对其硝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容积负荷高达 2 kg NH+ 4 - N/m3· d,对 NH+ 4 - N去除率在 90 %以上 .抗冲击能力强及出水稳定 .流化床内液体循环速度和供气量对处理效果有一定影... 采用下向流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对其硝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容积负荷高达 2 kg NH+ 4 - N/m3· d,对 NH+ 4 - N去除率在 90 %以上 .抗冲击能力强及出水稳定 .流化床内液体循环速度和供气量对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 .最大循环速度和膨胀率分别为 0 .6cm/s和 1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流内循环生物流化床 硝化作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MWel级循环流化床生物质空气气化气固产物特性
2
作者 鲁许鳌 张家富 +1 位作者 罗世文 高大明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9,共9页
为了反应器设计和运行参数优化与生物质半焦的增值利用,在气化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稻壳气化的燃气成分、产气参数,使用多种方法表征分析了生物质半焦的表面形貌、物理特征和碳质结构。燃气分析结果表明:燃气中CO的体积分数最高,大约为18%... 为了反应器设计和运行参数优化与生物质半焦的增值利用,在气化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稻壳气化的燃气成分、产气参数,使用多种方法表征分析了生物质半焦的表面形貌、物理特征和碳质结构。燃气分析结果表明:燃气中CO的体积分数最高,大约为18%,H2的体积分数为7%左右,燃气热值为5.48 MJ/m^(3)左右,属于低热值燃气。稻壳半焦的物理特征分析表明:半焦的主要元素为C、O、Si和K。半焦的BET比表面积为21.7742 m^(2)/g;小部分粒径为1~10μm和100~300μm,大多数粒径为10~100μm。半焦多数孔是孔径为2~10 nm的中孔,并且存在少量微孔和大孔,平均孔径为7.0496 nm,总孔体积为0.050907 cm^(3)/g。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半焦含有石英晶型的SiO2,碳的无序性较高,石墨化程度低。红外光谱分析说明半焦的大分子结构含有—OH、C=C和C—O键等官能团。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半焦含有石墨结构,D1峰与G峰的强度比(ID1/IG)为7.93,半焦的碳质结构有较高含量的缺陷碳和无定形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循环流化床 燃气成分 生物质半焦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明明 刘博通 +2 位作者 张洪福 王亚柯 岳光溪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针对生物质循环流化床(CFB)机组,通过机理分析,研究了生物质燃烧的动态过程,建立了生物质CFB锅炉燃料侧燃烧模型。通过能量守恒,确定了生物质CFB机组汽水侧和汽机侧主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负荷控制系统模型。基于某30 MW生物质CF... 针对生物质循环流化床(CFB)机组,通过机理分析,研究了生物质燃烧的动态过程,建立了生物质CFB锅炉燃料侧燃烧模型。通过能量守恒,确定了生物质CFB机组汽水侧和汽机侧主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负荷控制系统模型。基于某30 MW生物质CFB机组实际运行数据,通过稳态工况推导、回归分析和遗传算法辨识了模型的参数和函数关系,在Simulink软件平台验证了模型的结果并进行了模型阶跃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输出与实际数据能较好地吻合,主蒸汽压力、负荷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阶跃响应符合实际经验,证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机组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循环流化床 协调系统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循环流化床零碳燃料掺烧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谭睿泽 宋国良 +1 位作者 宋维健 徐一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41,共15页
燃煤电厂掺烧零碳燃料是实现电力行业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常见的掺烧零碳燃料有生物质、氨气与氢气等。针对燃煤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fluidizedbed,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的相关研究展开论述,通过分析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的技... 燃煤电厂掺烧零碳燃料是实现电力行业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常见的掺烧零碳燃料有生物质、氨气与氢气等。针对燃煤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fluidizedbed,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的相关研究展开论述,通过分析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的技术原理和优势,结合生物质、氨、氢燃料特性和掺烧研究进展,探讨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技术未来的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为实现燃煤锅炉低碳排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基于CFB锅炉的流态化燃烧特性,分析了3种零碳燃料的基本燃料特性、掺烧后燃烧特性及排放特性、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尽管3种零碳燃料掺烧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技术挑战,但通过气-固流场组织、燃料或空气深度分级、耦合其他技术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燃煤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将是一条可行的碳减排路线。这将有助于开发新一代CFB锅炉灵活低碳燃煤发电技术,为“双碳”目标下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零碳燃料掺烧 生物质燃料 氨燃料 氢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隔板式内循环流化床双组分气固流动实验研究
5
作者 陈羿翔 侯卫斌 +5 位作者 卫东升 王露 张申 邓肇福 吕炎南 魏利平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814,820,共7页
隔板式内循环流化床在生物质热利用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但是传统矩形内循环流化床存在颗粒在低速区滞流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梯形结构内循环流化床,以稻壳/木屑和石英砂作为床料的开展颗粒流化态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石英砂的加入... 隔板式内循环流化床在生物质热利用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但是传统矩形内循环流化床存在颗粒在低速区滞流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梯形结构内循环流化床,以稻壳/木屑和石英砂作为床料的开展颗粒流化态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石英砂的加入显著改善了稻壳和木屑的流动特性;随着气速比的增加,颗粒的循环流速先增大后减小;压力信号随着气速的增大均显示出逐渐变小的趋势。与矩形内循环流化床相比,梯形结构的引入减小了滞流区面积,相同操作条件下改善了颗粒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型隔板式 生物质气化 内循环流化床 流化特性 颗粒循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添加剂对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宇宸 张一珍 +5 位作者 汤薛玉 齐俊钢 韦鲁滨 黄中 吕俊复 柯希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693-7705,I0017,共14页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烧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该文概述生物质直燃CFB锅炉在运行实践中面临的受热面沾污腐蚀、床料烧结团聚、燃烧不均匀、NO_(x)原始排放高等诸多问题和对...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烧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该文概述生物质直燃CFB锅炉在运行实践中面临的受热面沾污腐蚀、床料烧结团聚、燃烧不均匀、NO_(x)原始排放高等诸多问题和对应的活性添加剂解决方案。如采用硅铝基、硫基、钙基、磷基等添加剂形成高熔点盐或降低Cl含量,可有效缓解炉内受热面沾污腐蚀等现象;借助载氧体辅助燃烧技术,有望通过替代床料的氧化还原循环反应改善炉内气氛分布均匀性并提高燃烧效率;在燃烧过程中投入适量的铁基或还原类添加剂,可抑制含氮前驱体向NO_(x)转化,亦或还原已生成的NO_(x),从而降低NO_(x)原始排放。未来,对添加剂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机理分析、标准化、工程放大、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向,以期实现对生物质的清洁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循环流化床 活性添加剂 燃烧 NO_(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负荷下生物质掺烧比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仇杰 崔志刚 +3 位作者 王康 王圣 董月红 徐静馨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4-190,共7页
为了研究生物质在低负荷下循环流化床机组深度调峰中的应用潜力,本文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生物质掺混比例对CFB锅炉内部温度、压力、气体浓度及颗粒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生物质掺混比为10%、20%时,循环流化床密相区升温速... 为了研究生物质在低负荷下循环流化床机组深度调峰中的应用潜力,本文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生物质掺混比例对CFB锅炉内部温度、压力、气体浓度及颗粒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生物质掺混比为10%、20%时,循环流化床密相区升温速率提高2~8℃/min,但稳定温度随掺混比增加而降低。为深入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别对3种工况进行数值计算后发现:掺烧比由0%提升至20%时,密相区压降由900 Pa减少至700 Pa;CO浓度由10%降低至5%;CO_(2)浓度从17%降低至12%;颗粒浓度降低了18%。相对地,稀相区各组分浓度出现增加,特别是颗粒浓度增加了达38%。表明生物质的掺入促使燃烧区域向炉膛中上部移动。这一发现证明了生物质掺烧能有效提高低负荷下炉内升温特性且满足“双碳”目标下的需求,为低负荷下电网调峰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生物质混烧 负荷响应速率 数值模拟 电网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炉生物质掺烧降碳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丽萍 李民杰 +2 位作者 陈思雨 高江鹏 金余其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0,共7页
火电行业的降碳工作直接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而循环流化床炉具有燃料适用性广的优势,能够大比例掺烧可再生“零碳”能源-生物质燃料,大幅降低火电厂碳排放。在役循环流化床炉和燃煤条件,进行生物质混合掺烧试验,并对燃烧稳定性、... 火电行业的降碳工作直接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而循环流化床炉具有燃料适用性广的优势,能够大比例掺烧可再生“零碳”能源-生物质燃料,大幅降低火电厂碳排放。在役循环流化床炉和燃煤条件,进行生物质混合掺烧试验,并对燃烧稳定性、污染物排放及热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估。掺烧试验结果表明:生产单位蒸汽煤耗量随掺烧比增大显著降低,燃烧工况稳定;掺烧条件下单位石灰石耗量降至4.5 kg/t蒸汽左右,SO_(2)排放量达标;掺烧后炉内温度升高,排烟温度升高,而飞灰量增大,使热损失有所增大;通过调控风量配比、料层差压及过量空气系数,总体热效率接近设计值;长期运行条件下,生物质掺烧比达到约30%,SO_(2)和NOx排放量合格,尾部受热面未受明显腐蚀,1 t蒸汽减排CO_(2)量约48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生物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脉冲气-液-固循环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
9
作者 朱楼 宋杨凡 +5 位作者 王猛 施睿鹏 厉彦民 陈鸿伟 刘卓 魏翔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91-3001,共11页
为进一步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电化学性能,设计并搭建了一个中心脉冲气-液-固循环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CPCFB-MFC),通过设计多组实验工况研究了脉冲液流频率和幅值、颗粒循环速率及气体流量对CPCFB-MFC产电及污水处理特性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电化学性能,设计并搭建了一个中心脉冲气-液-固循环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CPCFB-MFC),通过设计多组实验工况研究了脉冲液流频率和幅值、颗粒循环速率及气体流量对CPCFB-MFC产电及污水处理特性的影响。在中心液流脉冲频率为0.25 Hz、脉冲幅值为0.08 m/s、颗粒循环速率为3.3 kg/(m^(2)·s)、气体流量为2 L/min条件下,CPCFB-MFC的输出电压达到最高(为649.2 mV),此时污水处理时间最短(为77 h)。通过对比不同工况的污水处理效率和综合能耗,证明了在反应器内采用脉冲液流和气-液-固循环运行方式能进一步提升MFC的综合性能。这项工作对推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电池 循环流化床 脉冲液流 产电 污水处理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碳目标的多元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展望 被引量:8
10
作者 岳光溪 张扬 +3 位作者 张建春 王志宁 柯希玮 张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844-6854,I0012,共12页
双碳目标让煤电机组的低碳化受到广泛关注。低碳燃料替代是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烧发电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零碳、低碳燃料特性与煤显著不同,这对CFB燃烧技术的燃料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从燃料的着火与... 双碳目标让煤电机组的低碳化受到广泛关注。低碳燃料替代是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烧发电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零碳、低碳燃料特性与煤显著不同,这对CFB燃烧技术的燃料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从燃料的着火与燃尽、低成本污染物控制和受热面安全3个角度,剖析CFB燃烧技术燃料适应性广的理论基础,提出丰富的床料蓄热和高效物料循环是支撑其适应低碳灵活燃料燃烧的两大基础条件。可以通过构建合理流态和炉内气氛,进一步提升CFB燃烧技术在多元低碳燃料上的适应性。对于生物质燃料,利用循环物料冲刷减少高温受热面沾污、减轻腐蚀,能够提高生物质发电的蒸汽参数,进而提高生物质发电的经济性;对于氨燃料,利用炉内高温床料蓄热解决稳燃问题,利用炉内气氛调控解决低成本脱硝问题,有望攻克氨燃料的高效低成本燃烧技术;对于化工冶金过程中广泛存在的超低热值废气,可利用CFB燃烧技术无害化处理同时回收废气中热能,显著提升废气处理的经济性,减少系统能耗和碳排放。面向双碳目标,CFB燃烧技术将进一步发挥和拓展其燃料适应性广的优势,具有较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循环流化床 生物 氨燃料 烧结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成型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诗媛 吕清刚 +4 位作者 矫维红 王东宇 贺军 那永洁 贠小银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玉米秸秆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燃烧特性以及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在循环流化床中能够稳定燃烧,燃烧效率达到96.8%;尾气中HCl的排放质量浓度较高,SO2的... 在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玉米秸秆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燃烧特性以及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在循环流化床中能够稳定燃烧,燃烧效率达到96.8%;尾气中HCl的排放质量浓度较高,SO2的排放质量浓度随着生物质的硫含量增大而增大;使用选择性炉渣作为床料同时加入黏土作为添加剂的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床料的黏结,黏土对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循环流化起到了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燃烧 循环流化床 黏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固体生物质的热解液化 被引量:40
12
作者 戴先文 吴创之 +1 位作者 周肇秋 陈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介绍了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固体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气体产物的比较及油产物一般物性和油成分的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停留时间会降低油的产率 ,生成过多的不凝气 ;过低的... 介绍了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固体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气体产物的比较及油产物一般物性和油成分的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停留时间会降低油的产率 ,生成过多的不凝气 ;过低的温度和加热速率导致严重的碳化 ,同样会降低油产率 ,本实验的最高油产率可达 6 3%。2 )生物质热解油品的物性特点主要包括水分含量较高 ,pH值较低 ,粘度变化范围很大 ,热值与化石燃料相比为低 ,并且油品中因含氧量很高而极不稳定 ,油品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 ,烷烃和非烃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对较少。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生物 循环流化床 热解液化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生物滤器净化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工艺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战培荣 刘伟 +3 位作者 曹广斌 卢玲 邱岭泉 李建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30,共5页
封闭式集约化养鱼,需要选择和使用效果好、负荷率高的水处理方法,以提高单位水体的鱼载量和降低成本。该试验在封闭式集约养鱼系统中采用了流化床生物滤器水净化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化床生物滤器出水总氨平均值低... 封闭式集约化养鱼,需要选择和使用效果好、负荷率高的水处理方法,以提高单位水体的鱼载量和降低成本。该试验在封闭式集约养鱼系统中采用了流化床生物滤器水净化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化床生物滤器出水总氨平均值低于0.5mg/L时,鱼载量是固定床生物滤器的2~3倍,总氨负荷是固定床生物滤器的3倍,更节省水资源。采用该系统养鱼,鱼类生长正常,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和建筑费用可减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生物滤器 养鱼系统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 被引量:29
14
作者 郑礼胜 施汉昌 钱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1-55,共5页
对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中试研究,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和水力停留时间及供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水比4:1、水力停留时间40min、进水COD150~1000mg/L条件下,平均COD去除率... 对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中试研究,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和水力停留时间及供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水比4:1、水力停留时间40min、进水COD150~1000mg/L条件下,平均COD去除率为89%、平均去除容积负荷为10.4kgCOD/m3·d,氧利用率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生物流化床 生活污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阴秀丽 徐冰 +1 位作者 吴创之 罗曾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以试验为基础,根据有关化学动力学、快速流态化模型等资料,结合原料的宽筛分特性,建立了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CFBG)的数学模型,并用Quick-Basic语言编制程序。利用模型对循环流化床木粉气化炉的运行参数进行模... 以试验为基础,根据有关化学动力学、快速流态化模型等资料,结合原料的宽筛分特性,建立了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CFBG)的数学模型,并用Quick-Basic语言编制程序。利用模型对循环流化床木粉气化炉的运行参数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利用该模型不仅能选择气化炉的最佳运行工况,而且可为同类反应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循环流化床 气化炉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设计准则和运行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诗媛 吕清刚 +5 位作者 王东宇 包绍麟 尚琳琳 洪波 刘志斌 彭益成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6-100,共5页
介绍了纯燃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燃煤锅炉的差别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自主研发的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特点和设计准则。采用该设计准则设计的第1台75 t/h次高温次高压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已于2010年3月在浙江长广... 介绍了纯燃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燃煤锅炉的差别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自主研发的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特点和设计准则。采用该设计准则设计的第1台75 t/h次高温次高压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发电锅炉,已于2010年3月在浙江长广生物质电厂投入运行,运行结果表明,锅炉稳定性好,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循环流化床锅炉 设计准则 运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油脂废水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志东 董业斌 +3 位作者 李娜 张勇 魏莉 张洪林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61,共5页
针对前人应用的三相内循环流化床作了结构上的优化和创新,并制作了9套新型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油脂废水,分别考察了处理废水过程中载体、水力停留时间、pH值、水力负荷、曝气量等操作因素对处理效果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该新型... 针对前人应用的三相内循环流化床作了结构上的优化和创新,并制作了9套新型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油脂废水,分别考察了处理废水过程中载体、水力停留时间、pH值、水力负荷、曝气量等操作因素对处理效果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该新型流化床处理油脂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为:陶粒为最佳载体,pH值6.8—7.8,水力停留时间2.5—3.7 h,曝气量1.0—1.6 L/min,在油脂质量浓度较大时有必要适当添加表面活性剂增加其生物降解程度。该生物流化床具有很强的抗水力负荷及油脂质量浓度负荷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 载体 生物 油脂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启动对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硝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温沁雪 施汉昌 +2 位作者 陈志强 周延俊 郭玉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8-302,共5页
通过改变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的启动水质,提高N/C组成以强化流化床后期的硝化作用.结果表明,高N/C和低进水COD强化启动后处理生活污水,在HRT为2h时,可以同时高效去除COD和氨氮,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74%.耗氧速率试验表明,强化启动后,流化床... 通过改变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的启动水质,提高N/C组成以强化流化床后期的硝化作用.结果表明,高N/C和低进水COD强化启动后处理生活污水,在HRT为2h时,可以同时高效去除COD和氨氮,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74%.耗氧速率试验表明,强化启动后,流化床中生物膜的异养菌活性大幅度降低,氨氧化细菌活性明显提高,硝化细菌活性变化不大.对反应系统微生物醌进行的跟踪分析表明,强化启动后,生物膜中的硝化细菌数量明显增加,微生物种群的分布均匀性变化较小,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低N/C启动条件下,生物膜厚且致密,异养菌所占比例高;高N/C启动条件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生物膜相对稀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 硝化作用 耗氧速率 生物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串行流化床生物质催化热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江明 潘其文 +3 位作者 张会岩 王邓惠 何光莹 肖睿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0-226,共7页
在处理量为0.2 kg/h的新型内循环串行流化床(IIFB)上进行了生物质催化热解制油的试验研究.以木屑为原料、石英砂为热载体,研究了在没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温度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以HZSM-5催化剂与石英砂混合物为床料进行了催化热解试验... 在处理量为0.2 kg/h的新型内循环串行流化床(IIFB)上进行了生物质催化热解制油的试验研究.以木屑为原料、石英砂为热载体,研究了在没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温度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以HZSM-5催化剂与石英砂混合物为床料进行了催化热解试验,并对热解产物和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15℃时,液体产物的收率最高.HZSM-5催化剂的加入促进了气体以及焦炭的生成,使液体产物的收率降低,且催化剂体积分数越大,影响越显著.催化剂表面的积炭经燃烧反应后被除去,催化剂的稳定性得到改善.热解不可冷凝气体的主要成分为CO和CO2,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CO2产量下降,CO和CH4的产量增加.经HZSM-5催化热解后,生物油中的酸、醛和酮类物质含量明显减少,而小分子的烃类与酚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表明催化剂具有明显的脱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快速热解 内循环串行流化床 催化剂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生物滤器去除养鱼循环水中氨和亚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战培荣 刘伟 +1 位作者 曹广斌 卢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7,共7页
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用于养鱼生产的流化床生物滤器及其配套设施,使用自行研制的对鱼有益、防病的生物技术产品固定化细胞(ImmobilizephotosyntheticbacteriaIMPSB),选择培养硝化细菌,研究了其在去除养鱼循环水中氨和亚硝酸盐的作用。结... 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用于养鱼生产的流化床生物滤器及其配套设施,使用自行研制的对鱼有益、防病的生物技术产品固定化细胞(ImmobilizephotosyntheticbacteriaIMPSB),选择培养硝化细菌,研究了其在去除养鱼循环水中氨和亚硝酸盐的作用。结果表明,流化床生物滤器的单元水处理能力为30~50t·h-1。流化床生物滤器与固定床生物滤器比较,流化床生物滤器的硝化率和过流率为同等条件下固定床生物滤器3倍。该系统养鱼可节水85%~90%,减少建设费用和占地面积。其载鱼量为25±2kg·m-3时,流化床生物滤器进水氨氮浓度为1.3mg·L-1,亚硝酸态氮为0.068mg·L-1,出水中氨氮浓度为0.20mg·L-1,亚硝酸态氮浓度为0.024mg·L-1,鱼类生长正常,氨氮去除率为80%~95%,亚硝酸态氮去除率为6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生物滤器 亚硝酸盐 循环水养鱼 虹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