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天山卡拉塔格红海早古生代VMS型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毛启贵 王京彬 +3 位作者 方同辉 于明杰 黄行凯 王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29-430,共2页
卡拉塔格矿集区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中段(图1a略),红海早古生代VMS型矿床位于卡拉塔格铜多金属矿集区的东段,为隐伏矿(埋藏深度>300 m)(图1b略)。块状矿体为北西走向,长约350 m,宽几十m^150 m,最厚为40 m,矿体向北东倾伏,倾角为(2... 卡拉塔格矿集区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中段(图1a略),红海早古生代VMS型矿床位于卡拉塔格铜多金属矿集区的东段,为隐伏矿(埋藏深度>300 m)(图1b略)。块状矿体为北西走向,长约350 m,宽几十m^150 m,最厚为40 m,矿体向北东倾伏,倾角为(25~45°)。矿体总体特征是规模较大(已控制Cu 26.6万吨,Zn 27.4万吨),矿石品位高(块状矿体平均品位Cu 2.82%、Zn 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塔格 均一温度 矿床形成 包裹体 古生代 下古生代 成矿作用 地质作用 东天山 红海 V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段古生代成矿作用与典型矿床 被引量:2
2
作者 任云生 郝宇杰 +4 位作者 赵华雷 陈聪 杨群 段明新 孙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25-126,共2页
'兴蒙造山带'是指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蒙古-鄂霍茨克带)、华北板块北缘(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拼接带)和西锡霍特-阿林地体增生带所限定的构造区域,前人通常称为兴蒙地槽或兴蒙褶皱带。古生代,该区古属亚洲洋构造域,主要表现为... '兴蒙造山带'是指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蒙古-鄂霍茨克带)、华北板块北缘(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拼接带)和西锡霍特-阿林地体增生带所限定的构造区域,前人通常称为兴蒙地槽或兴蒙褶皱带。古生代,该区古属亚洲洋构造域,主要表现为多块体拼贴,自西向东包括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四个构造单元。额尔古纳地块在早古生代早期已经转为稳定(葛文春等,2005);兴安地块在早古生代中期沿塔源-喜桂图断裂增生到额尔古纳地块之上(佘宏全等,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矿床 佳木斯地块 松嫩地块 额尔古纳地块 古生代 下古生代 地质作用 成矿作用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古生界海相原油之中蜡的成因分析----干酪根PY-GC分析提供的证据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第藩 赵孟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20,共9页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一般具有低-中含蜡的特征,油源对比表明其生油岩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下古生界海相干酪根主要由菌藻类无定形体组成,且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干酪根热解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热解产物中nC具有较高的含量。结合原...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一般具有低-中含蜡的特征,油源对比表明其生油岩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下古生界海相干酪根主要由菌藻类无定形体组成,且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干酪根热解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热解产物中nC具有较高的含量。结合原油的运移效应,从而可以建立海相原油之中含蜡的成因模式。该模式突破了较高含蜡量的原油只能来源于高等植物的传统观点,指出较高成熟度下的细菌母源是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含蜡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海上原油 下古生代 成因 干酪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下古生界石煤的富硒性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雒昆利 昝淑芹 张梅生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南秦岭下古生界地层中赋存着丰富的石煤资源,特别是下寒武统的鲁家坪组和下志留统的大贵坪组的石煤最为丰富,是本区下古生界的主要含煤段。这两个组的石煤均富含硒元素。下寒武统的石煤一般含硒量为(20~50)×10 ̄(-6... 南秦岭下古生界地层中赋存着丰富的石煤资源,特别是下寒武统的鲁家坪组和下志留统的大贵坪组的石煤最为丰富,是本区下古生界的主要含煤段。这两个组的石煤均富含硒元素。下寒武统的石煤一般含硒量为(20~50)×10 ̄(-6),最高可达370×10 ̄(-6),下志留统的石煤含硒量一般为(20~30)×10 ̄(-6),远远高于地壳克拉克值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代 石煤 含硒量 煤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发现 被引量:72
5
作者 杨俊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简要叙述了陕甘宁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勘探历程和综合勘探方法,并结合该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特征及成藏条件,论证了下古生界天然气聚集的基本地质条件和重点勘探方向。
关键词 盆地 下古生代 天然气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塔中地区下古生界深埋藏古岩溶 被引量:48
6
作者 郭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应用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及结合实验室包体测温、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对塔北、塔中两地区深埋藏古岩溶进行了综合研究,划分出两类不同性质的古岩溶,即不整合面古岩溶与深部古岩溶。在不整合面古岩溶中,由于岩性及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古... 应用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及结合实验室包体测温、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对塔北、塔中两地区深埋藏古岩溶进行了综合研究,划分出两类不同性质的古岩溶,即不整合面古岩溶与深部古岩溶。在不整合面古岩溶中,由于岩性及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古岩溶的剖面结构也完全不同。深部古岩溶存在有三种成因类型:①热液溶解作用;②有机酸溶解作用及③混合水溶解作用。不整合面古岩溶是研究区内的主要岩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古岩溶 岩溶剖面 深部岩溶 下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前缘震旦系及下古生界含油气条件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力 张淮先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2-48,共7页
大巴山前缘为上扬子准地台北缘的一个台缘拗陷。晚震旦世至志留纪为浅海台地型沉积,有多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晚震旦世至中三叠世具继承性台缘古隆起,现今构造具“推覆构造”特征。在推覆体之下有明显的重力正异常,可能存在多类型的隐... 大巴山前缘为上扬子准地台北缘的一个台缘拗陷。晚震旦世至志留纪为浅海台地型沉积,有多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晚震旦世至中三叠世具继承性台缘古隆起,现今构造具“推覆构造”特征。在推覆体之下有明显的重力正异常,可能存在多类型的隐伏圈闭,是勘探油气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下古生代 油气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中南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相与储层 被引量:1
8
作者 陶洪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在广泛地面调查、井下观测和大量室内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沉积环境、储层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了研究。本区下古生界储层有三大类,6种有效储集空间,以奥陶系为最发育,储层的形成、发育和保存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关... 在广泛地面调查、井下观测和大量室内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沉积环境、储层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了研究。本区下古生界储层有三大类,6种有效储集空间,以奥陶系为最发育,储层的形成、发育和保存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关系密切,并由此对有利储层分布作了探讨。经初步研究,有五套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代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隆起上的下古生界缺失带──华南加里东前陆褶冲带的标志 被引量:33
9
作者 马文璞 丘元禧 何丰盛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华南的主造山事件发生在加里东期。由于中生代同一方向薄皮冲断作用的叠加和改造,早古生代的碰撞构造格局已不清楚。江南隆起核部存在一下古生界缺失带,它平行隆起走向线状分布,空间上分开了西北的扬子型地层和东南的江南型地层区,... 华南的主造山事件发生在加里东期。由于中生代同一方向薄皮冲断作用的叠加和改造,早古生代的碰撞构造格局已不清楚。江南隆起核部存在一下古生界缺失带,它平行隆起走向线状分布,空间上分开了西北的扬子型地层和东南的江南型地层区,晚古生代浅海碳酸盐平缓超覆其上。由于早古生代时江南隆起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的大陆斜坡部位,当时曾普遍接受沉积,上述线状地层缺失带应属造山变形产物,可能标示着加里东期造山带的前陆褶冲带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隆起 缺失带 加里东期 褶冲带 下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10
作者 李松彬 陈柏林 +3 位作者 陈正乐 王永 周永贵 郝瑞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9-120,共2页
1区域地质背景喀腊大湾地区在区域上位于阿尔金山东段红柳沟—拉配泉构造带的中东段,处于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古陆缘地块、塔里木南缘活动带的接合部位,夹持于NEE向阿尔金走滑断裂与NE向阿尔金北缘断裂之间,向东呈楔形尖灭,经历了复杂的... 1区域地质背景喀腊大湾地区在区域上位于阿尔金山东段红柳沟—拉配泉构造带的中东段,处于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古陆缘地块、塔里木南缘活动带的接合部位,夹持于NEE向阿尔金走滑断裂与NE向阿尔金北缘断裂之间,向东呈楔形尖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火山 黑色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八八铁矿 古生代 下古生代 阿尔金走滑断裂 铁矿体 镜铁矿 赤铁矿 矽卡岩化 岩性组合 蚀变矿物 沉积岩系 含铁建造 成矿作用 地质作用 大湾 玄武岩 基性岩 阿尔金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八宿怒江桥—邦达一带嘉玉桥群研究的新进展
11
作者 王克勇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1期105-111,共7页
在西藏八宿怒江桥—邦达一带嘉玉桥群中发现较丰富的化石,其中腕足类有:Neospirifer,Syringothyris?Asyrinxia,Spirifer;牙形石:Palmatodeladelicutula,Pal... 在西藏八宿怒江桥—邦达一带嘉玉桥群中发现较丰富的化石,其中腕足类有:Neospirifer,Syringothyris?Asyrinxia,Spirifer;牙形石:Palmatodeladelicutula,Palmatolepisgracilissigmoidalis,Spathognathoduscf.Stabilis,Polygnathuspurus;孢子:Leigatosporitisvulgaris,Crasisporatrychera,Sulcatisporitesovatus,Limitisporites,Leiotriletes等。据此对嘉玉桥群的划分和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嘉玉桥群 怒江桥 腕足动物 下古生代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