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开挖对下伏水平薄煤层采空区地层的扰动及衬砌受荷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符亚鹏 姚志刚 +1 位作者 方勇 陈先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7-125,共9页
为探明下伏薄煤层采空区地层中隧道施工对地层的扰动以及衬砌结构受荷特性,采用离散元颗粒流软件,从细观角度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应力变化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在室内开展模型试验量测了下伏煤层采空区地层隧道衬砌背后土压力以及... 为探明下伏薄煤层采空区地层中隧道施工对地层的扰动以及衬砌结构受荷特性,采用离散元颗粒流软件,从细观角度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应力变化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在室内开展模型试验量测了下伏煤层采空区地层隧道衬砌背后土压力以及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轴力、弯矩),分析了特定围压下间距对土压力和二次衬砌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下伏煤层采空区地层因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松动区呈"O"形分布,隧道下伏围岩颗粒接触力反而小于隧道上覆围岩;洞周允许位移越大,颗粒接触力链间断区域越大;间距越小,颗粒接触力链间断区域越大,当间距大于2.0D(D为隧道跨度)时,下伏采空区对隧道围岩颗粒接触力影响逐渐消失,降低了地基反力,间距越小,降低程度越高;二次衬砌内力分布有一定的离散性,二次衬砌裂缝最先出现在拱底,是隧道主体结构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下伏薄煤层采空区地层 离散元颗粒流 地层扰动 模型试验 受荷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下伏煤层水力压裂试验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陆泳鑫 胡胜勇 +5 位作者 李国富 武玺 路佳旗 杨育涛 张村 苏燕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1-242,共12页
采空区下伏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长期未能有效开发。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上覆煤层的开采与重新压实会直接影响采空区下伏煤层水力裂缝的扩展行为。通过大尺寸(300 mm×300 mm×300 mm)真三轴水力压裂... 采空区下伏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长期未能有效开发。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上覆煤层的开采与重新压实会直接影响采空区下伏煤层水力裂缝的扩展行为。通过大尺寸(300 mm×300 mm×300 mm)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分析了不同加卸载应力扰动程度下煤体的力学与声发射响应特征,提出了表征煤体损伤程度的损伤变量T,明晰了损伤与水力裂缝起裂与扩展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空区下伏煤体垂向应力加载阶段引起的损伤显著大于卸载阶段,垂向加载应力不超过11 MPa时,煤体处于弹性阶段,损伤极少;加载至11~15 MPa,处于屈服阶段,损伤大幅增加;加载至15~18 MPa,处于强化阶段,煤体孔裂隙逐渐被压实。损伤变量T可以有效表征煤体内部损伤程度,Tc为煤体未经过加卸应力扰动时的损伤变量。T=Tc时,煤体内部的损伤程度与未经过加卸载应力扰动的煤体损伤程度相当;T> Tc时,煤体呈应力损伤态,T越大,损伤程度越高;T <Tc时,煤体呈应力压实态,T越小,压实程度越高。煤体应力损伤程度与破裂压力呈负相关,高损伤程度使得煤体更容易破裂,井筒近端容易形成主水力裂缝,有利于开展水力压裂。煤体的压实程度与破裂压力呈正相关,高压实程度使得水平应力差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减弱,井筒近端水力裂缝发育,不易形成主水力裂缝,阻碍水力压裂开展。基于研究成果制定了采空区下伏煤层水力压裂施工方案优化原则并在现场应用,优化后的方案水力压裂造缝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伏煤层 煤层 水力压裂 损伤变量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采薄煤层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洪宝 潘卫东 汪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40-443,共4页
以数值软件Fluent6.23为研究手段,以峰峰矿区黄沙矿2上薄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对其采空区内瓦斯运移与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采空区瓦斯运移与分布的特性规律。结果表明:采空区各分区内瓦斯运移与分布特性受工作面通风系统... 以数值软件Fluent6.23为研究手段,以峰峰矿区黄沙矿2上薄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对其采空区内瓦斯运移与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采空区瓦斯运移与分布的特性规律。结果表明:采空区各分区内瓦斯运移与分布特性受工作面通风系统影响呈随分区孔隙率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重新压实区几乎不受其影响;瓦斯运移速度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呈增大趋势,计算收敛后模型内的重新压实区内几乎无瓦斯运移发生;采空区内瓦斯浓度分布分区明显,随分区孔隙率增加而呈减小趋势,且减小率呈非线性;采空区内高瓦斯浓度区位于回风巷侧的采动影响区后部和重新压实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瓦斯流动 瓦斯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下薄煤层螺旋钻机采煤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霍丙杰 张宏伟 张茂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1,共4页
大安山矿+680 m水平轴9槽煤为缓倾斜近距离薄煤层开采。在开采9下槽煤层时,设计采用螺旋钻机采煤方法及其钻采的工艺技术参数,用FLAC软件对钻孔间不同煤柱宽度的煤柱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合理的煤柱宽度值。设计了... 大安山矿+680 m水平轴9槽煤为缓倾斜近距离薄煤层开采。在开采9下槽煤层时,设计采用螺旋钻机采煤方法及其钻采的工艺技术参数,用FLAC软件对钻孔间不同煤柱宽度的煤柱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合理的煤柱宽度值。设计了劳动组织形式及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指导井下的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5
作者 徐会军 刘江 徐金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5-441,共7页
分析了浅埋薄基岩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性特征,结合内蒙古伊泰集团阳湾沟煤矿6202工作面各项实际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采取不同措施时采空区流场(压力、速度分布)、氧浓度分布等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 分析了浅埋薄基岩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性特征,结合内蒙古伊泰集团阳湾沟煤矿6202工作面各项实际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采取不同措施时采空区流场(压力、速度分布)、氧浓度分布等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参数等是合理可行的,可以反映真实情况下采空区流场与氧浓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工作面上、下隅角采区封堵措施可以减少采空区漏风,且封堵长度越长效果越明显,但碍于现场施工和实际操作的难易程度,封堵长度受到限制;注氮使得采空区氧浓度的分布范围变窄且浓度降低;注氮与封堵上、下隅角对控制采空区氧浓度的分布效果较明显。最后通过固定封堵长度(下隅角堵10 m、上隅角堵5 m)、改变注氮量,研究了最小注氮量的计算问题,得出了6202工作面最佳注氮量计算公式。结合煤层实际最短自然发火期和工作面正常推进速度计算出阳湾沟煤矿注氮量为260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基岩厚煤层 漏风 流场 氧浓度 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上方急倾斜薄煤层开采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正景 孙国清 付守洪 《煤矿开采》 2006年第3期26-28,共3页
新集三矿深挖矿井资源,对采空区上方薄煤层进行回采。由于受采空区拉动影响,开采煤层、顶、底板破碎,工作面温度高,架下易窜矸等,通过掘进、回采和通风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的实施,实现了安全回采,为采空区上方急倾斜薄煤层开采找... 新集三矿深挖矿井资源,对采空区上方薄煤层进行回采。由于受采空区拉动影响,开采煤层、顶、底板破碎,工作面温度高,架下易窜矸等,通过掘进、回采和通风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的实施,实现了安全回采,为采空区上方急倾斜薄煤层开采找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方 急倾斜 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采空区下伏煤层气资源潜力及抽采效果--以山西省晋城西部矿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江华 秦勇 +5 位作者 李国富 孟召平 李国庆 李军军 季长江 陈召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153,共8页
煤炭采空区以往煤层气抽采主要针对采空区上覆煤层,下伏丰富煤层气资源长期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同时也给下伏煤层的煤炭开采造成了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炭采空区煤层气的利用效率,利用“上三带”理论、底板破坏带深度计算公式、稳... 煤炭采空区以往煤层气抽采主要针对采空区上覆煤层,下伏丰富煤层气资源长期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同时也给下伏煤层的煤炭开采造成了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炭采空区煤层气的利用效率,利用“上三带”理论、底板破坏带深度计算公式、稳压区开采计算模型及FLAC3D软件模拟等方法,确定了晋城西部矿区(以下简称晋城西区)3号煤层采空区下伏地层卸压范围,研究了下伏煤层气赋存状态并建立了资源量估算方法,分析了过采空区煤层气抽采效果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①晋城西区采空区卸压范围可达山西组3号煤层底板以下143 m,覆盖太原组9号煤层和15号煤层;②下伏煤层气游离态和吸附态并存,其中游离气资源量占比普遍大于50%;③根据见气时间长短将过采空区煤层气井产气潜力分成3类,分别占跟踪研究井总数的60%、28%和12%,平均套压分别为0.43 MPa、0.32 MPa和0.29 MPa,单井日均产气量依次为2570 m^(3)、3324 m^(3)和1496 m^(3),最高日抽采量分别达到11040 m^(3)、9643 m^(3)和4800 m^(3);④与研究区常规煤层气井相比,前两类井产气效果显著较好,第3类井大致相当;⑤过采空区单井投资回收期比常规煤层气井缩短1.5年,经济效益显著。结论认为,晋城西区3号采空区对下伏9号煤层和15号煤层起到了良好的卸压作用,提高了过采空区煤层气井抽采效率,推广应用前景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晋城西部矿 煤层 下伏煤层气资源 效果 经济效益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上覆采空区煤柱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臣 刘英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2-65,共4页
针对神东矿区较薄煤层工作面过上覆近距离煤柱时曾出现过多次压架事故等问题,以神东煤炭集团榆家梁煤矿43302综采工作面为例,分析了较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上覆采空区切眼煤柱时出现的矿压显现现象,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 针对神东矿区较薄煤层工作面过上覆近距离煤柱时曾出现过多次压架事故等问题,以神东煤炭集团榆家梁煤矿43302综采工作面为例,分析了较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上覆采空区切眼煤柱时出现的矿压显现现象,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即将通过煤柱前后5m范围内是矿压显现最剧烈的范围;合理的工作面设计能够有效缓解煤柱失稳产生动载矿压对工作面压力的影响;通过借鉴该盘区相邻已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情况,采取调整采高、调斜工作面、深孔预裂爆破、微震观测等一系列措施,使动载矿压对该工作面的影响降低至最小,有效保障了43302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顺利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工作面 煤柱 动载矿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水平煤层采空区衬砌受荷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方勇 姚志刚 +1 位作者 符亚鹏 徐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3-1521,共9页
隧道近接上覆水平采空区地层施工易扩大上覆围岩松动范围,增大松动荷载,为探明隧道衬砌结构受荷特性,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量测了上覆水平煤层采空区地层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轴力、弯矩),分析了不同边界压力作用下位移、轴力和弯矩的... 隧道近接上覆水平采空区地层施工易扩大上覆围岩松动范围,增大松动荷载,为探明隧道衬砌结构受荷特性,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量测了上覆水平煤层采空区地层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轴力、弯矩),分析了不同边界压力作用下位移、轴力和弯矩的变化情况和特定压力下间距对二次衬砌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覆采空区对洞周位移和二衬内力造成了一定影响,采空区底板与隧道间距越小,位移越大,当竖向压力为1000 k Pa时,与无采空区工况相比,0.5D工况最大位移增加93.73%,1.0D工况增加27.90%;弯矩和轴力的增加越明显,当竖向压力为500 k Pa时,与无采空区工况相比,间距0.5D工况最大弯矩增加139.68%,间距1.0D工况最大弯矩增加34.39%,采空区的存在导致轴力分布形态变化较大,间距0.5D工况平均轴力增加78.39%,间距1.0D工况平均轴力增加37.81%;最大偏心距出现在仰拱部位,承载能力相对较低,是隧道主体结构的薄弱环节;二次衬砌仰拱位置最先开裂,煤层采空区对裂缝展开顺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煤层地层 模型试验 受荷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薄煤层采煤工作面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 被引量:39
10
作者 赵晶 皮希宇 +3 位作者 王栓林 张志荣 廉振山 刘桂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8-82,共5页
为解决高瓦斯薄煤层回采工作面邻近层及采空区瓦斯涌出难题,基于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破坏的规律,在朱家店煤矿4号煤层顶板布置高位钻孔的措施对卸压瓦斯进行抽采,并对高位钻孔开孔位置、终孔位置、终孔高度、开孔距离等抽采参数进行了研... 为解决高瓦斯薄煤层回采工作面邻近层及采空区瓦斯涌出难题,基于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破坏的规律,在朱家店煤矿4号煤层顶板布置高位钻孔的措施对卸压瓦斯进行抽采,并对高位钻孔开孔位置、终孔位置、终孔高度、开孔距离等抽采参数进行了研究。结合高位钻孔抽采效果分析,得出4号煤层顶板裂缝带高度在12 m左右、401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步距为20~30 m、工作面"O"形圈的周边宽度为30 m左右、每组高位钻孔开孔间距为8~12 m较为适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向采空区裂缝带内施工参数设计合理的高位钻孔,单孔抽采瓦斯纯量在0.01~0.24 m3/min,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由原来的0.89%降到0.31%左右,采煤工作面回风瓦斯体积分数由原来的0.65%降到0.20%左右,杜绝了采煤工作面回风及上隅角瓦斯超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高位钻孔 瓦斯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分岔区变厚度夹矸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绍民 秦广鹏 +1 位作者 张明光 代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厚煤层发生分岔现象较为普遍,上下分层间夹矸层厚度通常变化较大。当夹矸层厚度较小时,受上部煤层采动影响,夹矸层与下部煤层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破坏,给下部回采巷道支护带来较大困难。以某矿9采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与采用理论分析... 厚煤层发生分岔现象较为普遍,上下分层间夹矸层厚度通常变化较大。当夹矸层厚度较小时,受上部煤层采动影响,夹矸层与下部煤层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破坏,给下部回采巷道支护带来较大困难。以某矿9采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与采用理论分析,建立了巷道薄夹矸顶板刚化理论,分析了夹矸顶板刚化可行性和刚化后岩层的稳定性,形成了采空区薄夹矸下回采巷道的顶板夹矸稳定性分类分案。将巷道顶板分为夹矸层厚大于5m、3~5m和小于3m三类,提出了三类薄夹矸回采巷道的支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分岔 夹矸 顶板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智能充填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兆海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4-120,共7页
目前通常采用原矸、风动泵送等充填技术对极薄煤层采空区进行充填,充填系统设计功能较为单一,缺乏多系统之间的联动,无法实现矸石的智能分选与工作面连续充填。针对上述问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矿集团长城煤矿1901N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 目前通常采用原矸、风动泵送等充填技术对极薄煤层采空区进行充填,充填系统设计功能较为单一,缺乏多系统之间的联动,无法实现矸石的智能分选与工作面连续充填。针对上述问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矿集团长城煤矿1901N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设计了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智能充填系统。该系统包括煤矸智能分离破碎与长距离连续运输系统、连续泵送充填系统,并配套与连续泵送充填系统相适应的充填模板支架。开采后井下的煤矸石首先通过带式输送机运送至煤矸智能分离破碎系统进行分离、破碎与筛选,然后通过管状带式输送机运送至搅拌机混合成充填用混凝土,最后通过高压管路输送至充填口进行充填。通过试验得到了适合长城煤矿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及架后采空区的充填材料的最佳配比及相应各龄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了以沿空留巷充填为主、架后采空区充填为辅的充填方案。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同时对沿空留巷及架后采空区实施精准充填,提高了充填工效和充填面推进速度,降低了动载对巷道围岩产生的影响,可有效控制巷道变形,充填留巷两帮收敛和顶底板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33.5、178.2 mm,均在合理控制范围内,满足现场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 煤层 矸石 煤矸分离 智能充填 沿留巷充填 架后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采空区叠置“三带”定向钻井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娄毅 梁龙军 +3 位作者 陈捷 邵林杰 阳富芹 易旺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8-157,共10页
贵州煤炭资源量大,经长期开采,形成大面积采空区,采空区下伏煤层气资源量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主要原因为贵州地区地面条件复杂、煤系地层纵向跨度大、煤层发育具有多薄等特点。在采空区钻井抽采上覆煤层卸压瓦斯及下伏煤层气时,采用... 贵州煤炭资源量大,经长期开采,形成大面积采空区,采空区下伏煤层气资源量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主要原因为贵州地区地面条件复杂、煤系地层纵向跨度大、煤层发育具有多薄等特点。在采空区钻井抽采上覆煤层卸压瓦斯及下伏煤层气时,采用常规钻井技术成井较为困难,易发生井下复杂事故,导致贵州地区对煤矿采空区内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少。为了抽采采空区上覆煤层卸压瓦斯及充分利用采空区下伏煤层煤层气资源,探索多煤层采空后上覆煤岩层叠置“三带”在纵向发育特征及底鼓煤岩层应力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以贵州盘江矿区山脚树矿为例,实施1口过采空区多煤层定向试验井。结果表明:在贵州特殊地质条件下在煤矿采空区实施定向井抽采上覆煤层气卸压瓦斯及下伏煤层煤层气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同时通过该井的成功实施,首先探明了盘江矿区多煤层采空后“叠置”三带在纵向上的发育特征,其次成功获取了煤矿采空区下伏煤层煤层气抽采关键地质及工程技术参数,实现了采空区煤层气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后续在盘江矿区乃至整个贵州地区开展采空区瓦斯卸压抽采及下伏煤层煤层气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定向钻井 煤层 叠置“三带” 盘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上部残留煤炭的回收
14
作者 雷元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87年第12期17-18,56+58,共4页
本文介绍了几个煤矿在采空区上部残留煤炭回采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工作面 煤层 地层 掘进巷道 煤炭 非金属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