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调节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时素娟 张颖宁 +5 位作者 毛娥 陈玉玲 王兮 周一航 寇珍珍 王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1,共5页
下丘脑是调控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整合中枢,其中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在代谢调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深入理解其生理功能有助于揭示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 下丘脑是调控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整合中枢,其中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在代谢调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深入理解其生理功能有助于揭示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VMH在调节代谢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其在能量平衡、葡萄糖稳态、脂质代谢等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和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内侧 糖尿病 肥胖 糖代谢 脂代谢 葡萄糖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与海马神经纤维联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琳 秦小云 +6 位作者 靳文雨 杨开雯 邵晓云 彭云滔 王俊锋 马军 夏春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与海马的传入、传出神经纤维联系,为摄食和能量代谢等内脏活动的神经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借助脑立体定位仪将逆行示踪剂伊文思蓝(EB)分别注入SD大鼠左侧下丘脑... 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与海马的传入、传出神经纤维联系,为摄食和能量代谢等内脏活动的神经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借助脑立体定位仪将逆行示踪剂伊文思蓝(EB)分别注入SD大鼠左侧下丘脑腹内侧核(A组,18只)或海马CA2区(B组,18只),大鼠存活3 d后,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A组双侧海马的CA2,CA3处均显示有荧光标记细胞,且对侧荧光强于同侧;B组下丘脑腹内侧核处未见荧光标记细胞。结论:下丘脑腹内侧核与海马有广泛的纤维联系,可接受来自双侧海马CA2,CA3区的神经纤维投射,两者可能在内脏活动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内侧 海马 神经通路 荧光追踪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束缚应激对雄性小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NADPH氧化酶表达及ROS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婵 武汪洋 +4 位作者 李卫平 尹艳艳 孙立 熊莉 李维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对小鼠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NADPH)氧化酶表达及活性氧(ROS)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慢性束缚应激组,每周记录小鼠24 h摄食量和体重变化,用二氢乙啡啶(DHE)染色法检测V...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对小鼠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NADPH)氧化酶表达及活性氧(ROS)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慢性束缚应激组,每周记录小鼠24 h摄食量和体重变化,用二氢乙啡啶(DHE)染色法检测VMH ROS的生成,HE染色观察VMH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VMH NOX2、p47phox和RAC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下丘脑PKCα、NOX2、p47phox和RAC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束缚应激能明显降低小鼠24 h摄食量和体重;DHE染色结果显示,慢性束缚应激能明显增加小鼠VMH神经元ROS的生成;HE染色结果显示,慢性束缚应激能明显导致VMH神经元损伤;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束缚应激小鼠VMH神经元PKCα、NOX2、p47phox和RAC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可导致小鼠VMH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VMH神经元NADPH氧化酶介导的ROS生成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下丘脑内侧 NADPH氧化酶 活性氧 氧化应激性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CA_1区神经元对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晓萍 时利德 +2 位作者 蔡葵 刘素珍 滕国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45-448,共4页
以细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VMH)时CA1区神经元的反应。结果发现,刺激VMH时,可在67.8%的CA1神经元记录到场电位,其峰潜伏期为(17.9±8.4)... 以细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VMH)时CA1区神经元的反应。结果发现,刺激VMH时,可在67.8%的CA1神经元记录到场电位,其峰潜伏期为(17.9±8.4)ms,(范围:10~35ms),时程(30.9±12.3)ms,(范围:15~55ms)。约70%的CA1神经元(24/34)的自发放电频率在刺激VMH后发生变化,表现为兴奋,兴奋后抑制及兴奋-抑制-兴奋序列和抑制反应,其余30%(10/34)在刺激前后自发放电频率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兴奋VMH可影响CA1神经元的电活动,而且影响方式多种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下丘脑 内侧 场电位 自发放电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高脂饮食对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弓状核PGC-1α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陈金虎 于美佳 +2 位作者 王微 管振龙 王艳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下丘脑腹内侧核、弓状核PGC-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及高脂饮食组,喂养8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脂肪变性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染色,观察PGC-1α在下丘脑腹内侧核、弓状核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下丘脑腹内侧核、弓状核PGC-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及高脂饮食组,喂养8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脂肪变性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染色,观察PGC-1α在下丘脑腹内侧核、弓状核的表达变化。结果 8周后正常饮食组大鼠肝组织的肝索排列整齐,肝索、肝血窦、肝细胞之间均界限分明,细胞核清晰,胞浆均匀,未见肝细胞脂变和坏死;而摄取高脂饮食的大鼠的肝脏组织表现为肝索排列紊乱、肝血窦腔隙极小、细胞界限不清、肝细胞肿胀,胞浆中出现了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有严重脂肪变性特征。正常饮食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测定区域面积下PGC-1α的细胞数为199.96±42.95,高脂饮食大鼠腹内侧核PGC-1α的细胞数为(256.08±39.25),二者具有统计差异P<0.05;正常饮食大鼠弓状核PGC-1α的细胞数为(173.25±47.19),高脂饮食大鼠弓状核PGC-1α的细胞数为(200.48±51.44),二者具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高脂饮食导致下丘脑腹内侧核、弓状核PGC-1α表达增高,可能与能量代谢平衡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1Α 下丘脑内侧 弓状 高脂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毁北京鸭下丘脑腹内侧核及腹外侧区对体重、器官重量的影响
6
作者 滑静 乔惠理 +1 位作者 李其智 门瑞霄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31-35,共5页
实验用4周龄北京鸭,雌雄不拘.饲喂第3d,用2mA直流电对北京鸭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腹外侧区(LHA)进行双侧阳极损毁.于损毁后第17d进行脑灌流.以脑切片所在位置将28只动物分成4组:对照组(I)9只,损毁VMH组15只,其中VMH非脂... 实验用4周龄北京鸭,雌雄不拘.饲喂第3d,用2mA直流电对北京鸭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腹外侧区(LHA)进行双侧阳极损毁.于损毁后第17d进行脑灌流.以脑切片所在位置将28只动物分成4组:对照组(I)9只,损毁VMH组15只,其中VMH非脂肪肝组(Ⅱ)8只,VMH脂肪肝组(Ⅲ)7只,损毁LHA(Ⅳ)4只.观察各组体重、器官重的变化,结果如下:1)损毁当天,各组活重无显著性差异.2)灌流前各组体重结果:损毁VMH脂肪肝组(2.78±0.19)kg显著高于假损毁组(2.47±0.14)kg(P<0.05),而损毁LHA组体重(1.73±0.2)kg显著低于假损毁组(P<0.01).3)测定屠体中,损毁VMH脂肪肝组肌胃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损毁LHA组肌胃重、胴体重、腹脂和胸腿肌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这提示:禽类同样存在有摄食中枢和饱中枢,它们对禽类的摄食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损毁 下丘脑内侧 体重 器官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对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储祥平 顾慧珍 徐宁善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GABA对下丘脑腹内侧核(VMN)神经元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脑片方法,应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VMN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在58个脑片上观察了GABA对146个VMN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结果外源性的GABA(10... 目的研究GABA对下丘脑腹内侧核(VMN)神经元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脑片方法,应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VMN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在58个脑片上观察了GABA对146个VMN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结果外源性的GABA(10~300μmol/L)抑制了146个神经元中的118个神经元的电活动,且这些抑制效应呈剂量-反应关系。这些GABA反应的神经元中,其抑制作用(n=37)大部分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荷苞牡丹碱甲基碘化物(bicuculinemethioide,BMI,125μmol/L,n=28)所阻断;GABA的抑制作用(n=36)也可被氯离子通道阻断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TX,125μmol/L,n=22)所阻断。在46个GABA有抑制反应的VMN神经元上,苯氯丁氨酸(baclofen,0.01~0.3μmol/L,n=46)抑制了所有46个神经元的单位放电,且效应呈剂量-反应关系。GABAB受体拮抗剂CGP-35348(10μmol/L,n=6)可减弱或消除苯氯丁氨酸(0.1μmol/L,n=11)的抑制效应。结论GABA对VMN神经元的抑制效应不仅可以通过GABAA受体,而且可以通过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单位放电 下丘脑 内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等核团内胆囊收缩素能神经元与儿茶酚胺系之间关系的免疫电镜观察
8
作者 白凤林 刘伟 方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535-538,共4页
以免疫电镜技术与人工伪介质小泡显示方法结合在一起,定性、定位地证明了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区域: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下丘脑外侧区(LHA)内分布的胆囊收缩素(CCK)能神经元与儿茶酚胺(CA)能神经终末之间的超微结... 以免疫电镜技术与人工伪介质小泡显示方法结合在一起,定性、定位地证明了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区域: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下丘脑外侧区(LHA)内分布的胆囊收缩素(CCK)能神经元与儿茶酚胺(CA)能神经终末之间的超微结构关系,即突触的存在。否定了上述核团内CCK与CA在同一神经元内的共存,为揭示下丘脑的摄食调节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内侧 胆囊收缩素 儿茶酚胺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杏仁皮质内侧核神经元对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反应
9
作者 李钟杰 赵晓萍 +1 位作者 蔡奎 滕国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24-426,共3页
为了研究下丘脑与边缘系统在衰老过程中的电生理学变化规律,从而了解边缘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对下丘脑的影响,我们首先观察了刺激青年大鼠VMH诱发的Me神经元的反应。结果表明:VMH与Me之间存在双向纤维联系,且以Me向VMH... 为了研究下丘脑与边缘系统在衰老过程中的电生理学变化规律,从而了解边缘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对下丘脑的影响,我们首先观察了刺激青年大鼠VMH诱发的Me神经元的反应。结果表明:VMH与Me之间存在双向纤维联系,且以Me向VMH的投射占优势。说明青年大鼠Me对VMH确有控制作用,为中枢神经系统衰老规律及抗衰老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内侧 杏仁皮质侧 衰老 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单钠对新生期大鼠下丘脑内侧基底部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永利 赵书芬 +1 位作者 吕集 车春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46-249,共4页
通过对新生期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单钠(MSG),观察对下丘脑內侧基底部神经元的影响?峁砻?MSG可毁损下丘脑弓状核、腹内侧核、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可能随着作用剂量的加大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未见到MSG对下丘脑背内侧核... 通过对新生期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单钠(MSG),观察对下丘脑內侧基底部神经元的影响?峁砻?MSG可毁损下丘脑弓状核、腹内侧核、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可能随着作用剂量的加大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未见到MSG对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下丘脑 弓状 内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内侧核升压机制参与中央杏仁核升压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金胜 顾蕴辉 +1 位作者 李利生 吕贻春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分析中央杏仁核(nucleusamygdaloideuscentralis,AC) 升压反应的中枢机制。方法:大鼠脑内注射不同药物,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谷氨酸兴奋AC 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αHelical... 目的:分析中央杏仁核(nucleusamygdaloideuscentralis,AC) 升压反应的中枢机制。方法:大鼠脑内注射不同药物,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谷氨酸兴奋AC 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αHelical CRF[941] ( αH CRF,CRF拮抗剂) 或[ DPro2 ,DPhe7 ,DTrp9]P物质(DPDPDT,SP 拮抗剂) 分别注入双侧腹内侧核(nucleus ventromedialis,NVM) ,室旁核(nucleus paraventricularis,NPV)或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ventrolateral medulla,RVL)衰减。结论:结合作者其他工作已证明腹内侧核升压反应是通过背内侧核作用于NPV 和RVL 实现的,各环节都有CRF和SP参与,此工作结果进一步表明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升压机制是AC 升压反应中枢机制的一部分,CRF和SP是该神经通路中的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杏仁 生理学 下丘脑内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电刺激对大鼠VMH胃扩张敏感神经元电活动及脑内催产素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孙向荣 徐珞 钟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4-578,共5页
目的:给予胃窦部以2组不同参数的电刺激,观察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VMH)胃扩张(GD)敏感性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及脑内有促进摄食作用的神经肽-催产素(OT)表达的变化,为胃电刺激(GES)治疗肥胖的中枢作用机制及临床上治疗肥胖参数的选择提... 目的:给予胃窦部以2组不同参数的电刺激,观察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VMH)胃扩张(GD)敏感性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及脑内有促进摄食作用的神经肽-催产素(OT)表达的变化,为胃电刺激(GES)治疗肥胖的中枢作用机制及临床上治疗肥胖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电生理实验:采用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方法,记录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根据神经元对胃扩张刺激反应的不同,分为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GD-E)和胃扩张抑制性神经元(GD-I),并观察不同参数电刺激胃窦部,VMH内GD-E和GD-I放电频率的变化。②免疫组化实验: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胃电刺激2h对大鼠脑内OT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结果:①电生理结果:GES1和GES2分别使60.4%和75.0%的GD敏感性神经元兴奋(P>0.05)。GES2和GES1分别可使GD-E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平均增加343.59%±89.19%和97.44±33.67%(P<0.05),GD-I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平均增加366.30%±87.20%和112.00%±14.67%(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GES1刺激胃窦部2h,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OT免疫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P<0.05)。结论:GES可通过兴奋“饱中枢”-VMH内胃扩张敏感性神经元和增加脑内OT的表达来抑制摄食,且GES的作用效应与其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电刺激 下丘脑内侧 催产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龄厌食大鼠食欲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永平 张月萍 +2 位作者 张国成 牛瑜 徐彦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观察幼龄厌食大鼠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和饱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hy-pothalamic nuclear,VMN)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用特制饲料喂养幼龄大鼠3周制备厌食模型,然后用细胞外记录法,记录大鼠LHA... 观察幼龄厌食大鼠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和饱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hy-pothalamic nuclear,VMN)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用特制饲料喂养幼龄大鼠3周制备厌食模型,然后用细胞外记录法,记录大鼠LHA和VMN神经元的自发放电,观察其对电刺激胃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葡萄糖的反应,比较对照组和模型组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LHA神经元对胃迷走神经刺激的反应特征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VMN神经元对胃迷走神经刺激的兴奋性反应时程延长(P<0.01),刺激强度降低(P<0.01)。模型大鼠中对胃迷走神经刺激有反应的LHA神经元的血糖敏感率降低,而那些对胃迷走神经刺激有反应的VMN神经元的血糖敏感率增加(P<0.01)。以上结果表明:特制饲料改变LHA和VMN神经元对外周传入的摄食负反馈信号的敏感性,从而使LHA和VMN神经元共同作用,发出抑制摄食信号,从而导致了厌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宝乐口服液 厌食 下丘脑外侧区 下丘脑内侧 胃迷走神经 血糖敏感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肉鸡黑皮质素受体4基因多态性对体重的影响*
14
作者 王书全 巴彩凤 +1 位作者 韩喜彬 杜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6,共3页
黑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是下丘脑腹内侧核分泌的一种肽类物质,它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的一个成员,可与脑部分泌的天然内源配体α促黑激素结合,抑制体重的增加。大量研究表明,MC4R在人、鼠和猪的体重、肥胖发生... 黑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是下丘脑腹内侧核分泌的一种肽类物质,它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的一个成员,可与脑部分泌的天然内源配体α促黑激素结合,抑制体重的增加。大量研究表明,MC4R在人、鼠和猪的体重、肥胖发生和采食量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基因多态性 体重 皮质 下丘脑内侧 肉鸡 肽类物质 超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愤怒情绪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豪 江洪 夏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9-1111,共3页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球每年估计有1760万人死于CVD。大量研究表明,CVD是一种心身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情绪和心理因素也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抑郁、焦...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球每年估计有1760万人死于CVD。大量研究表明,CVD是一种心身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情绪和心理因素也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抑郁、焦虑等情绪应激可以恶化CVD的病理过程[2]。愤怒作为一种重要的情绪应激,在过去的30年里已被证明会引起急性生理反应,并显著增加多种CVD发生的风险[3]。因此,深入认识愤怒与CVD之间的联系,对于改善患者的CVD管理,为CV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愤怒情绪与CVD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情绪 心理困扰 自主神经系统 下丘脑内侧 内皮细胞 迷走神经刺激术 经颅磁刺激 愤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全脑输入网络
16
作者 邱宇翔 文鹏杰 +3 位作者 朱霖 胡广达 周佳琪 徐富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7-817,共11页
借助狂犬病毒与伪狂犬病毒逆向示踪工具解析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在全脑范围内的单级与多级输入网络,基于Vglut2-ire-Cre转基因小鼠,利用逆向腺相关病毒工具绘制PAG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输入网络,发现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区域的谷氨酸能... 借助狂犬病毒与伪狂犬病毒逆向示踪工具解析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在全脑范围内的单级与多级输入网络,基于Vglut2-ire-Cre转基因小鼠,利用逆向腺相关病毒工具绘制PAG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输入网络,发现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对PAG有大量投射.为进一步研究投射到PAG的VMH中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单级上游输入网络,首先验证了携带CaMKⅡα启动子的AAV病毒能够特异性地在VMH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表达,将辅助病毒AAV-CamKⅡα-Cre、AAV-Ef1α-dio-RVG以及AAV-Ef1α-dio-His-eGFP-2a-TVA混合注射于VMH,并在PAG注射RV-ΔG-EnvA-dsRed,实现了VMH-PAG投射特异性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输入网络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 下丘脑内侧(vmh) 谷氨酸能神经元 神经环路标记 伪狂犬病毒(PR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实验在细胞外记录中的应用
17
作者 赵晓萍 李钟杰 +1 位作者 刘素珍 滕国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27-428,430,共3页
碰撞实验是区别逆行冲动和顺行冲动的可靠指标。本实验应用杏仁皮质内侧核(Me)对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的反应,观察了细胞外记录中碰撞实验结果的复杂性。实验表明,细胞外记录中的碰撞实验结果要根据自发放电的种类,自... 碰撞实验是区别逆行冲动和顺行冲动的可靠指标。本实验应用杏仁皮质内侧核(Me)对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的反应,观察了细胞外记录中碰撞实验结果的复杂性。实验表明,细胞外记录中的碰撞实验结果要根据自发放电的种类,自发放电和诱发反应的来源,结合潜伏期变化及高频跟随情况的不同,依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记录 碰撞实验 下丘脑 内侧 杏仁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