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齐宗利 郭华 +4 位作者 李明锋 房国栋 强永杰 王李秦 李文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2-1426,共5页
目的探究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20例组织蜡块,其中15例诊断为DLBCL,5例诊断为淋巴组织... 目的探究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20例组织蜡块,其中15例诊断为DLBCL,5例诊断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采用天根公司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提取,安捷伦4200评价DNA质量。采用LymphoTrack IGH FR2 Assay和LymphoTrack Dx TCRG Assay进行组织克隆性测定。结果5例RLH均为多克隆性,11例DLBCL出现NGS IgH FR2单克隆重排(阳性率73.3%,11/15),另有4例未检测出单克隆性重排(2、5、8、15号)。15例中有3例出现TCRG重排性扩增(6、7、14号)。经PCR凝胶电泳法进行验证:4例NGS检测的IgH FR2多克隆性病例均检测到IgH单克隆性基因重排;3例NGS检测到TCRG单克隆性重排病例中,PCR凝胶电泳法只检测到1例呈TCRG克隆性重排。结论高通量测序方法特异性较高,但由于其检测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受到一定影响。虽然该方法可以准确得到基因重排序列,但由于其检测成本较高,对技术平台和人员要求更高,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尚需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下一代测序技术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畜禽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乐乐 张燕军 +4 位作者 李晓燕 苏蕊 王瑞军 王志新 李金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22,30,共7页
下一代测序技术凭借其高通量的特点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转录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畜禽转录组学的研究是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文章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转录组学的研究概要,重点... 下一代测序技术凭借其高通量的特点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转录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畜禽转录组学的研究是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文章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转录组学的研究概要,重点介绍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在畜禽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下一代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畜禽 RNA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下一代测序技术的de novo序列拼接工具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勇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7-631,共5页
序列拼接是生物信息学的基础问题.全面总结了面向下一代测序技术的de novo DNA序列拼接工具,介绍下一代测序平台产生的数据特点以及de novo序列拼接算法所面临的挑战;给出序列拼接算法的形式化定义,总结目前最常用的拼接策略以及根据相... 序列拼接是生物信息学的基础问题.全面总结了面向下一代测序技术的de novo DNA序列拼接工具,介绍下一代测序平台产生的数据特点以及de novo序列拼接算法所面临的挑战;给出序列拼接算法的形式化定义,总结目前最常用的拼接策略以及根据相应策略开发的拼接工具的特点和实现细节;对评估拼接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描述,并通过不同物种、不同规模的真实基因组序列数据对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拼接工具进行测试,比较它们的拼接性能以验证相应的工具特点.为研究人员提供工具选择指导或改善拼接工具性能提供帮助;最后总结并阐述序列拼接工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列拼接 DE novo列拼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测序技术数据中的选择性剪切计算识别方法研究
4
作者 邹权 李旭斌 +2 位作者 林子雨 江弋 林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0-357,共8页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给生物信息学领域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选择性剪切(alternative splicing,AS)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性,识别选择性剪切位点一直都是研...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给生物信息学领域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选择性剪切(alternative splicing,AS)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性,识别选择性剪切位点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选择性剪切研究的计算方法不断地变化.介绍了选择性剪切过去和目前研究的状况,然后总结了基于RNA-seq数据的选择性剪切研究方法、软件以及数据库,并利用了RNA-seq数据比较了相关软件,最后讨论了选择性剪切中计算方法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RNA-SEQ 选择性剪切 剪切位点 读段定位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下一代测序技术的结构变异检测算法综述
5
作者 林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8-332,共5页
检测基因组中的结构变异对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测序技术的结构变异检测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全面总结了现有面向下一代测序技术的结构变异检测算法:配对末端匹配法、读深度法、分裂读数据法和序列拼接法,分析各算法核心思想及... 检测基因组中的结构变异对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测序技术的结构变异检测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全面总结了现有面向下一代测序技术的结构变异检测算法:配对末端匹配法、读深度法、分裂读数据法和序列拼接法,分析各算法核心思想及其特点,给出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探讨了检测算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结构变异 拷贝数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乳业中的应用
6
作者 林少华 罗红霞 《中国乳业》 2020年第4期79-83,共5页
全基因组的下一代测序技术因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而迅猛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在乳业各个领域,为推动乳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环节的研究进展,为其在奶牛饲养管理和乳制品加工领域的... 全基因组的下一代测序技术因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而迅猛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在乳业各个领域,为推动乳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环节的研究进展,为其在奶牛饲养管理和乳制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生物多样性 奶牛 养殖 乳制品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识别和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云哲 王琳 +3 位作者 张喜悦 邹明 王君玮 赵格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0期37-44,共8页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一次性可对几十万到几亿的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的高通量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为了解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本文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基本情况,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的优势,以及在...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一次性可对几十万到几亿的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的高通量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为了解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本文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基本情况,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的优势,以及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识别和溯源方面的应用,以期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防控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风险识别 溯源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沈圣 屈彦纯 张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6-275,共20页
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将NGS技术引入表观遗传学,便形成了以NGS为基础的各种表观遗传学测序及研究方法,如: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法(Whole genome bisulfite sequencin... 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将NGS技术引入表观遗传学,便形成了以NGS为基础的各种表观遗传学测序及研究方法,如: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法(Whole genome bisulfite sequencing,WGBS)、简化代表性亚硫酸氢盐测序法(Reduced representation bisulfite sequencing,RRBS)、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测序(Methylated DNA immunoprecipitationsequencing,MeDIP-seq)、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sequencing,ChIP-seq)、Tet辅助重亚硫酸盐测序法(Tet-assisted bisulfite sequencing,TAB-seq)、各种染色体构象捕获测序(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sequencing,3C-seq)技术、DnaseⅠ-seq/MNase-seq/FAIRE-seq以及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这些方法的应用和普及改变了人们对多种表观遗传现象的传统认识,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地深入了解各种表观遗传标志在机体内的广泛分布,以及如何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文章概述了当今主要商业NGS平台的原理和特点,系统介绍了以NGS方法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各种表观遗传学测序及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应用NGS技术在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构象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半导体测序技术在遗传性心肌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赵跃 张宏 夏雪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5-644,共10页
遗传性心肌病(Inherited cardiomyopathy,I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主要由基因突变所致,是青少年和年轻运动员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约100个基因和其致病有关,这些基因相关的变异位点具有不同的致病机制。... 遗传性心肌病(Inherited cardiomyopathy,I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主要由基因突变所致,是青少年和年轻运动员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约100个基因和其致病有关,这些基因相关的变异位点具有不同的致病机制。随着临床遗传检测在遗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对遗传性心肌病的分子遗传学特性及其致病机制进行深入了解,是对该病遗传诊断的关键。下一代半导体测序仪在2010年底由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发布,其以布满微孔的高密度半导体芯片为测序基础,具有快速、经济、灵敏性好、准确率高等特点,已经应用于遗传疾病的突变筛查。文章主要对遗传性心肌病的分子遗传学特性和下一代半导体测序技术在遗传性心肌病遗传检测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概括总结,有助于遗传性心肌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心肌病 分子诊断 下一代测序技术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恶性血液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明镜 刘为易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9-1063,共5页
单细胞测序技术与基于群体细胞平均水平的传统测序方法不同,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也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原理、方法学以及在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应用进行综述,涉及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 单细胞测序技术与基于群体细胞平均水平的传统测序方法不同,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也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原理、方法学以及在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应用进行综述,涉及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转白机制、精确诊断与分型、鉴别诊断、靶向药疗效评价、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的确立、疾病进展监测、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还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耐药机制研究,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 恶性血液病 下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黄酒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杜贞娜 程斐 +3 位作者 单之初 郭怀宇 孙剑秋 臧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19,共6页
黄酒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酒精饮料,口感醇厚、风味独特。由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全面反映黄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而高通量测序技术具备方法简单、通量更高、成本较低和速度较快等特点,将其应用于黄酒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黄酒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酒精饮料,口感醇厚、风味独特。由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全面反映黄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而高通量测序技术具备方法简单、通量更高、成本较低和速度较快等特点,将其应用于黄酒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为认识黄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手段。该文综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阶段、原理、方法、操作流程、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黄酒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并对黄酒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全面解析传统黄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技术 扩增子 下一代测序技术 黄酒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颌面部间隙感染细菌分布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怡恒 郑宏雨 +5 位作者 李紫璇 吴永超 牛志兴 彭彦惠 赵军方 孙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8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宏基因组测序(mNGS)与常规细菌培养在检测颌面部间隙感染致病微生物方面的差异与一致性,为临床早期明确颌面部间隙感染致病菌提供新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3—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目的对比分析宏基因组测序(mNGS)与常规细菌培养在检测颌面部间隙感染致病微生物方面的差异与一致性,为临床早期明确颌面部间隙感染致病菌提供新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3—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mNGS及常规细菌培养方法对脓液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包括检验周期、阳性检出率、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及需氧菌检出率、病原菌分布、相对物种丰度、耐药基因。结果mNGS平均检验周期为(18.81±3.73)h,细菌培养的平均检验周期为(83.25±11.64)h,前者短于后者(P<0.05)。mNGS的阳性检出率100%(16/16),常规细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31.25%(5/16),前者高于后者(P<0.05)。mNGS厌氧菌检出率为93.75%(15/16),细菌培养厌氧菌检出率为0(0/16),前者高于后者(P<0.05);mNGS的兼性厌氧菌检出率为75.00%(12/16),细菌培养的兼性厌氧菌检出率为25.00%(4/16),前者高于后者(P<0.05);mNGS的需氧菌检出率为25.00%(4/16),细菌培养的需氧菌检出率为12.50%(1/16),前者高于后者(P>0.05)。在mNGS检测出的15种致病菌中,3种为革兰阳性菌,12种为革兰阴性菌;49种非致病菌中,16种为革兰阳性菌,32种为革兰阴性菌,1种为真菌。结论与常规细菌培养相比,mNGS具有检验时间短、灵敏度高、准确率高的特点,为临床上早期明确颌面间隙感染致病菌提供新的检测方法,并有利于该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颌面间隙感染 病原微生物 下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基因作物分子特征评价中的应用:机遇和挑战
13
作者 赵圣博 罗军玲 +3 位作者 曾新华 袁荣 吴刚 闫晓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9,共9页
转基因作物的分子特征为转基因的安全性评估和后续监测奠定了基础。由于靶点的特异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传统分子特征鉴定方法不能全面检测外来基因的非预期插入、载体骨架残留及未知的转基因事件。更多新的育种技术产生的基... 转基因作物的分子特征为转基因的安全性评估和后续监测奠定了基础。由于靶点的特异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传统分子特征鉴定方法不能全面检测外来基因的非预期插入、载体骨架残留及未知的转基因事件。更多新的育种技术产生的基因修饰作物也对传统分子特征鉴定方法提出了挑战。下一代测序技术,可以克服基于PCR的方法的某些局限性,提供快速、全面分子特征数据。本文综述了T-DNA整合的复杂机制,传统分子特征鉴定方法的局限性,高通量测序方法在转基因分子特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遇到的挑战及应用策略,为转基因的安全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转基因作物 分子特征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条形码技术:扩展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通量的新方法
14
作者 李林鑫 秦晓红 米立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94,共14页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几乎参与了机体内所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在细胞的基本生命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开发高通量的PPI检测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目前,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几乎参与了机体内所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在细胞的基本生命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开发高通量的PPI检测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目前,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发展快速,能在几天内测定超过10亿个模板的DNA序列。由于并行DNA测序技术所特有的敏感性、特异性、高通量和多路复用优势,其已被用作广谱分子计数器,应用于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物组测序等领域。核酸条形码技术通过将寡核苷酸标签与目标蛋白质连接起来,从而标记编码蛋白质。之后,利用高通量的测序方法检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实现了PPI的高通量检测。这一技术推动了PPI检测方法的飞速发展,提升了单次实验检测的通量,为构建PPI网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详细阐述了核酸条形码在PPI检测方法中的设计、生成和读取;通过分析核酸条形码技术在PPI研究中的应用范例,探讨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评估了数据的可靠性,讨论了基于核酸条形码技术的PPI检测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核酸条形码检技术 下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授权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夏莹 刘鹏程 +3 位作者 梁晋刚 王顥潜 张旭冬 张秀杰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前的转基因生物(GMOs)检测流程在检测非授权转基因生物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基于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程序,来克服存在的问题。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获取DNA的序列信息,可以区分授权和非授权的GMOs。考虑新检测... 目前的转基因生物(GMOs)检测流程在检测非授权转基因生物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基于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程序,来克服存在的问题。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获取DNA的序列信息,可以区分授权和非授权的GMOs。考虑新检测流程在官方实验室的可操作性,还讨论了这一创新流程的局限性及其随时间推移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授权转基因生物 创新方法 下一代测序技术 全基因组 DNA步移法 NGS诱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女性胚胎的非整倍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会平 周晓航 +1 位作者 梁悦 刘丽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胚胎的非整倍性情况。方法收集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患者捐赠用于科学研究的胚胎,根据女方年龄将胚胎分为高龄组(A组,年龄>35岁)和低龄组(C组,年龄≤35岁)。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取囊胚滋养层细胞活检,检测...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胚胎的非整倍性情况。方法收集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患者捐赠用于科学研究的胚胎,根据女方年龄将胚胎分为高龄组(A组,年龄>35岁)和低龄组(C组,年龄≤35岁)。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取囊胚滋养层细胞活检,检测胚胎的非整倍性。结果共收集捐赠胚胎149枚,其中A组胚胎82枚,C组胚胎67枚;A组活检胚胎48枚,染色体异常32例;C组活检胚胎50枚,染色体异常22例。结论高龄女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高于低龄女性,为获得健康胚胎,建议高龄女性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时,结合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形态学不能作为胚胎筛选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囊胚期活检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下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科鱼类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绍刚 张黎 +1 位作者 杨华莲 徐晓玲 《中国水产》 2019年第1期104-106,共3页
虽然与人类和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鲑鱼养殖产业的壮大和微生物学的发展,鲑鱼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肠道微生物参与鲑鱼的营养调控和免疫调节,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鲑鱼肠... 虽然与人类和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鲑鱼养殖产业的壮大和微生物学的发展,鲑鱼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肠道微生物参与鲑鱼的营养调控和免疫调节,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鲑鱼肠道微生物的营养和免疫方面功能及影响肠道微生物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下一代测序技术 大西洋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状黑黄檀基因组特征与种群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宇 郑勇奇 +2 位作者 李长红 林富荣 黄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3,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刀状黑黄檀基因组基本特征,发掘一套多态性好、重现性高的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并用于评估其野生种群遗传变异程度。[方法]利用二代测序(NGS)方法初步评估刀状黑黄檀基因组大小、杂合度和重复序列;利用MISA对基因组上...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刀状黑黄檀基因组基本特征,发掘一套多态性好、重现性高的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并用于评估其野生种群遗传变异程度。[方法]利用二代测序(NGS)方法初步评估刀状黑黄檀基因组大小、杂合度和重复序列;利用MISA对基因组上潜在的SSR位点进行检索,解析SSR类型与特征;利用Primer Premier v 5.0设计合成300对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潜在的SSR位点进行初筛与复筛,最后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进行SSR位点多态性与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刀状黑黄檀基因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706.92 Mb,杂合度为1.26%,重复序列比率为55.74%。通过筛选实验,发掘了27个具有良好多态性的SSR标记,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27个SSR位点共扩增得到117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149~0.803。对3个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种群水平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504,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34;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变异占比3.46%,种群内变异占比96.54%,这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结论]刀状黑黄檀基因组属于高杂合、高重复的复杂基因组,研究结果为制定基因组精细组装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发掘与验证的27个SSR标记具有较好的多态性与扩增稳定性;3个野生种群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和较低的遗传分化,本研究为开展刀状黑黄檀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分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状黑黄檀 下一代测序技术 基因组SSR 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长期连作的响应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敏 马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017-9025,共9页
光果甘草连年种植所引起的甘草产量下降、植株发育不良、根腐病频发严重影响甘草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其机制却并不清楚。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未种植过光果甘草的土壤(Control),生长1a(Gg1)和生长5a(Gg5)光果... 光果甘草连年种植所引起的甘草产量下降、植株发育不良、根腐病频发严重影响甘草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其机制却并不清楚。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未种植过光果甘草的土壤(Control),生长1a(Gg1)和生长5a(Gg5)光果甘草的根际土壤行16S rDNA和18S rDNA ITS测序,并对比分析了甘草根际土壤和对照组之间,以及不同种植年限甘草根际土壤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以期探究光果甘草连作障碍的原因。结果表明,光果甘草连作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降低了真菌群落的丰富度(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光果甘草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光果甘草的种植年限显著地影响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光果甘草连作显著地增加了真菌Blastocladiomycota和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多度(P<0.05)。在属水平上,光果甘草连作显著地降低了有益细菌Arthrobacter和Pseudomona及有益真菌Naganishia的相对多度,而增加了病原真菌Fusarium和Thanatephorus的相对多度。由此推测,光果甘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以及有益微生物相对多度的降低和病原微生物相对多度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光果甘草发生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光果甘草 下一代测序技术 18S rDNA 16S rRNA 根际促生菌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ase-seq 与核小体定占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玮杭 李鑫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3-1155,共13页
核小体是染色质复杂三维结构的基本单位,它在基因组上的定位及占位在DNA转录、复制和修复等基础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在众多核小体定占位研究技术中,微球菌核酸酶测序(micrococcal nuclease sequencing,MNase-seq)被认为是目前最为... 核小体是染色质复杂三维结构的基本单位,它在基因组上的定位及占位在DNA转录、复制和修复等基础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在众多核小体定占位研究技术中,微球菌核酸酶测序(micrococcal nuclease sequencing,MNase-seq)被认为是目前最为高效的方法,因此应用十分广泛。研究人员利用该技术绘制了多种生物的核小体图谱,并揭示了核小体组织特点的共性和差异。本文介绍了MNase-seq的技术原理以及在解析核小体组织及其功能中的应用,总结了在染色质构象这一快速发展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染色质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由MNase-seq揭示的核小体组织结构为基因表达和发育调控提供了新的见解,也有助于人们理解疾病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小体 染色质结构 染色质重塑 下一代测序技术 微球菌核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