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疆新源县巴音居里克一带下—中二叠统乌郎组火山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5
1
作者
尹得功
弓小平
+3 位作者
韩琼
王红
宋相龙
凤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6-25,共10页
新源县巴音居里克一带的下—中二叠统乌郎组陆相火山岩呈面状分布。乌郎组分为上段(P1w2)和下段(P1w1),其中乌郎组上段(P1w2)为巴音居里克乌郎组主体火山岩建造,为一套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主量元素分析,表明...
新源县巴音居里克一带的下—中二叠统乌郎组陆相火山岩呈面状分布。乌郎组分为上段(P1w2)和下段(P1w1),其中乌郎组上段(P1w2)为巴音居里克乌郎组主体火山岩建造,为一套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该组火山岩为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的分布特点呈"双隆"型式,表现为Ba、Th、Ta的强烈富集,但又有Ce、Hf、Zr、Sm的富集,与板内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型式基本一致。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向右倾斜,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在流纹岩中略有富集,而在玄武岩中相对亏损。地球化学图解也显示该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综合对比分析,表明巴音居里克乌郎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中二叠统
乌郎组
地球化学
双峰式火山岩
巴音居里克一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亚造山带北山下—中二叠统物源分析及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东东
王建强
+3 位作者
牛亚卓
张宇轩
史冀忠
刘兆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7-324,共18页
甘蒙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端,该区广泛出露的海相二叠系是中亚造山带最年轻的海相沉积之一,是解析古亚洲洋晚期演化的理想载体。然而,北山地区的物源学数据分布不均衡、缺少统计对比,直接限制了学界对古亚洲洋古地理结构的探讨...
甘蒙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端,该区广泛出露的海相二叠系是中亚造山带最年轻的海相沉积之一,是解析古亚洲洋晚期演化的理想载体。然而,北山地区的物源学数据分布不均衡、缺少统计对比,直接限制了学界对古亚洲洋古地理结构的探讨。本文在贯穿北山地区中部至南部的8条剖面中获得了681个碎屑锆石U-Pb年龄和192个Hf同位素数据;在等时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统计计算了北山地区已发表的下—中二叠统碎屑锆石数据,重建了区域古地理面貌。早—中二叠世,红石山洋向南俯冲至旱山地块之下,形成了黑鹰山弧和弧后裂谷盆地。该盆地北侧的物源分别来自于旱山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926~775 Ma)和奥陶纪—志留纪岩体(485~421 Ma),而南侧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马鬃山隆起。马鬃山隆起是早古生代红柳河—洗肠井洋闭合的产物,主要由奥陶纪—泥盆纪岩体(470~367 Ma)组成,包括早古生代马鬃山岛弧和双鹰山地块的大部分地区。北山南部发育柳园裂谷盆地,盆地南北两侧的碎屑物质分别主要来自于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322~270 Ma)和马鬃山隆起的早古生代岩体,这两种碎屑物质在盆地中心交汇。本文古地理重建结果表明:红石山洋可代表早—中二叠世古亚洲洋在北山地区的分支,弧后位置发育多个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古亚洲洋
北山
下—中二叠统
物源分析
古地理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新源县巴音居里克一带下—中二叠统乌郎组火山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5
1
作者
尹得功
弓小平
韩琼
王红
宋相龙
凤骏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河北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6-25,共10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资助(XJQDW2003-07)
文摘
新源县巴音居里克一带的下—中二叠统乌郎组陆相火山岩呈面状分布。乌郎组分为上段(P1w2)和下段(P1w1),其中乌郎组上段(P1w2)为巴音居里克乌郎组主体火山岩建造,为一套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该组火山岩为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的分布特点呈"双隆"型式,表现为Ba、Th、Ta的强烈富集,但又有Ce、Hf、Zr、Sm的富集,与板内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型式基本一致。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向右倾斜,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在流纹岩中略有富集,而在玄武岩中相对亏损。地球化学图解也显示该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综合对比分析,表明巴音居里克乌郎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二叠世。
关键词
下—中二叠统
乌郎组
地球化学
双峰式火山岩
巴音居里克一带
Keywords
Wulang Formation of Lower-Middle Permian
geochemistry
bimodal volcanic rock
Bayin- julike area
分类号
P58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亚造山带北山下—中二叠统物源分析及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东东
王建强
牛亚卓
张宇轩
史冀忠
刘兆龙
机构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查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7-324,共18页
基金
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项目(编号2021KJXX-7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972153和42072132)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甘蒙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端,该区广泛出露的海相二叠系是中亚造山带最年轻的海相沉积之一,是解析古亚洲洋晚期演化的理想载体。然而,北山地区的物源学数据分布不均衡、缺少统计对比,直接限制了学界对古亚洲洋古地理结构的探讨。本文在贯穿北山地区中部至南部的8条剖面中获得了681个碎屑锆石U-Pb年龄和192个Hf同位素数据;在等时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统计计算了北山地区已发表的下—中二叠统碎屑锆石数据,重建了区域古地理面貌。早—中二叠世,红石山洋向南俯冲至旱山地块之下,形成了黑鹰山弧和弧后裂谷盆地。该盆地北侧的物源分别来自于旱山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926~775 Ma)和奥陶纪—志留纪岩体(485~421 Ma),而南侧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马鬃山隆起。马鬃山隆起是早古生代红柳河—洗肠井洋闭合的产物,主要由奥陶纪—泥盆纪岩体(470~367 Ma)组成,包括早古生代马鬃山岛弧和双鹰山地块的大部分地区。北山南部发育柳园裂谷盆地,盆地南北两侧的碎屑物质分别主要来自于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322~270 Ma)和马鬃山隆起的早古生代岩体,这两种碎屑物质在盆地中心交汇。本文古地理重建结果表明:红石山洋可代表早—中二叠世古亚洲洋在北山地区的分支,弧后位置发育多个裂谷盆地。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古亚洲洋
北山
下—中二叠统
物源分析
古地理重建
Keywords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Paleo-Asian Ocean
Beishan
Lower-Middle Permian
provenance analysis
pal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P534.4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疆新源县巴音居里克一带下—中二叠统乌郎组火山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尹得功
弓小平
韩琼
王红
宋相龙
凤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亚造山带北山下—中二叠统物源分析及古地理意义
张东东
王建强
牛亚卓
张宇轩
史冀忠
刘兆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