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杜良智 冯海楠 +2 位作者 常晓峰 李晓红 刘少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开窗式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9名患者30侧行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用超声骨刀开窗,植入种植体共53枚(同期植入47枚,延期植入6枚),6~8月后完成上部修复。修复后3、6及12个...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开窗式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9名患者30侧行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用超声骨刀开窗,植入种植体共53枚(同期植入47枚,延期植入6枚),6~8月后完成上部修复。修复后3、6及12个月复查。结果:术前平均剩余牙槽突高度为4.46mm,术后平均提升高度为7.34mm,植入53枚植体,没有发生黏膜穿孔。术后随访3~18个月没有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存留率及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结论: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 牙槽突高度(RB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囊肿摘除同期窦底提升及种植体植入1例
2
作者 胡一帆 孙烨 +2 位作者 雷利强 陈淇枫 王思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8-571,共4页
报道1例上颌窦囊肿侧壁开窗摘除同期窦底提升及种植体植入的病例,旨在探讨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患者为52岁女性,因双侧上颌后牙缺失就诊,术前CBCT显示右侧上颌窦底存在两处圆顶穹窿状假性囊肿,窦壁无骨质破坏。术中采用侧壁开窗术... 报道1例上颌窦囊肿侧壁开窗摘除同期窦底提升及种植体植入的病例,旨在探讨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患者为52岁女性,因双侧上颌后牙缺失就诊,术前CBCT显示右侧上颌窦底存在两处圆顶穹窿状假性囊肿,窦壁无骨质破坏。术中采用侧壁开窗术式,穿刺抽吸囊液后摘除囊肿,以可吸收性胶原屏障膜(Bio-Gide^(®))修复上颌窦黏膜,并植入去蛋白牛骨基质(Bio-Oss^(®))完成骨增量。术后9个月CBCT显示窦底骨高度及新骨密度理想,囊肿无复发,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结果表明,对于伴有较大囊肿影响窦底提升的病例,术中同期摘除囊肿可有效保障骨增量效果,为种植体提供稳定的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壁上颌窦底提升 上颌窦囊肿 种植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估上颌窦侧壁开窗术术中出血风险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濠吉 刘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观察上颌窦外侧骨壁内血管位置、直径大小,判断引起出血风险大小,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6~2017年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拍摄CBCT的上后牙缺失患者104例(共208例上颌窦),观察血管至上颌窦底在外侧壁的距离与...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观察上颌窦外侧骨壁内血管位置、直径大小,判断引起出血风险大小,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6~2017年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拍摄CBCT的上后牙缺失患者104例(共208例上颌窦),观察血管至上颌窦底在外侧壁的距离与开窗范围关系,判断开窗时引起出血风险大小。结果:血管至窦底在外侧壁的平均距离(8.26±3.43)mm,血管位于开窗范围内,有损伤风险占26.4%,能引起明显出血占2.2%。结论:在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术中,损伤血管引起明显出血概率较低,窗口上界至上颌窦底在上颌窦外侧壁的距离在7mm以内属于安全范围,术前通过CBCT能更好的避免损伤血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侧壁 血管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