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窦解剖因素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小菲 莫安春 +3 位作者 朱娟芳 王素苹 杜雅晶 姚永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混合物。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指标参数的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3种解剖因素与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窦底剩余骨高度为(4.46±1.55)mm,上颌窦宽度为(13.86±2.71) mm,上颌窦角度为78.09°±10.2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窦宽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剩余骨高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宽度 上颌角度 上颌底提升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位点在CBCT中的解剖学表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东 孟令娇 +1 位作者 赵兵 陈志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4-788,共5页
目的:通过CBCT分析上颌第一磨牙(M1)位点的相关骨解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48例上颌窦CBCT影像资料。对上颌窦外侧壁厚度(LWT)、上颌窦宽度(SW)、角度A、鼻腭凹角(PNR)、鼻腭凹角至牙槽嵴顶平面的垂直距离(DPA)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窦... 目的:通过CBCT分析上颌第一磨牙(M1)位点的相关骨解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48例上颌窦CBCT影像资料。对上颌窦外侧壁厚度(LWT)、上颌窦宽度(SW)、角度A、鼻腭凹角(PNR)、鼻腭凹角至牙槽嵴顶平面的垂直距离(DPA)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窦底垂直向上5 mm、10 mm处对应的LWT、SW分别记作LWT-5、LWT-10、SW-5、SW-10。结果:LWT-5、LWT-10分别为(1.99±1.07)mm、(2.32±1.60)mm。SW-5、SW-10分别为(14.56±2.83)mm、(19.81±3.91)mm。角度A<30°、30°~60°、>60°者分别为0.18%、13.14%、86.68%。PNR<90°、≥90°者分别为9.85%、90.15%。DPA<15 mm且PNR<90°者占5.66%。男性LWT-5、SW-5、SW-10大于女性(P<0.05)。正常组LWT-5、SW-5、DPA大于缺牙组(P<0.05)。各年龄组间SW-5差异显著(P<0.05)。外侧璧骨性血管检出者LWT-5、LWT-10大于未检出者(P<0.001),外侧璧骨性血管检出者SW-10小于未检出者(P<0.001)。结论:LWT、SW、角度A、PNR及DPA可能对实施上颌窦底提升术提出挑战,应仔细评估这些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上颌外侧壁 骨厚度 上颌窦宽度 角度A 鼻腭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