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曾海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1-192,共2页
目的了解上颈椎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上颈椎损伤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在入院后早期出现误诊、漏诊,56例患者早期诊断正确。23例误、漏... 目的了解上颈椎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上颈椎损伤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在入院后早期出现误诊、漏诊,56例患者早期诊断正确。23例误、漏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纠正诊断,3例患者因延迟诊断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死亡。56例早期诊断正确的患者均治愈出院;77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有61例患者上颈椎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达79.22%。早期诊断正确组的非手术治疗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误、漏诊组(P<0.05)。结论全面的体检、早期的影像学检查可作出诊断。横韧带是否断裂是保守及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损伤/诊断 上颈椎损伤/治疗 横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颈椎损伤治疗原则的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谭明生 董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7-388,共2页
上颈椎关节是头颈部活动主要的关节,不可轻易融合已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认。临床实践表明,多数上颈椎损伤如没有明显寰椎侧块分离的Jefferson骨折、枢椎齿状突Ⅲ型骨折、I型Hangman骨折等可以通过规范的非手术疗法获得治愈,且能保留上... 上颈椎关节是头颈部活动主要的关节,不可轻易融合已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认。临床实践表明,多数上颈椎损伤如没有明显寰椎侧块分离的Jefferson骨折、枢椎齿状突Ⅲ型骨折、I型Hangman骨折等可以通过规范的非手术疗法获得治愈,且能保留上颈椎的活动功能。但目前仍有少数作者对没有明显脱位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新鲜寰枢椎骨折实施C1—2或更长节段的枕颈融合,这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严重颈部活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损伤 治疗原则 JEFFERSON骨折 HANGMAN骨折 神经功能障碍 颈部活动 颈椎关节 枢椎齿状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颈椎损伤及内固定治疗生物力学机制的有限元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威 蔡贤华 赵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9-472,共4页
上颈椎通常指C1、C2,即寰、枢椎,其上连头颅.下接下位颈椎。在脊柱中的力学作用非常复杂、超过50%的颈椎损伤发生在C1和C2,而上颈椎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又是临床治疗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有限元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 上颈椎通常指C1、C2,即寰、枢椎,其上连头颅.下接下位颈椎。在脊柱中的力学作用非常复杂、超过50%的颈椎损伤发生在C1和C2,而上颈椎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又是临床治疗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有限元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较之传统动物实验或尸体实验具有可动态反映外部载荷下实验模型内部应力/应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机制 上颈椎损伤 有限元方法 固定治疗 计算机技术 临床治疗 力学研究 实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固定与植髂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淼 吴建煌 +3 位作者 张宏其 胡建中 梁颜 邓展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上颈椎损伤患者334例,其中适合进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的36例(包括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5...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上颈椎损伤患者334例,其中适合进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的36例(包括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5例,他人殴打致伤2例),均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治疗,根据头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植骨后骨质融合率来探讨手术策略及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手术时间110~240 min。VAS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JOA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无内固定失败,融合节段在随访过程中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根据每个上颈椎损伤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个性化的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同时取自体髂骨融合,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固定 上颈椎损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健 尚显文 +1 位作者 陈思思 刘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1例患者C:后方静脉丛损伤,使用显微镜止血;其余手术...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1例患者C:后方静脉丛损伤,使用显微镜止血;其余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切口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7例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1.8%。出院后随访3~18个月,未发现并发症发生,上颈椎活动度基本未受影响。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为上颈椎损伤患者提供了稳定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损伤 椎弓根 钉棒系统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颈椎损伤149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振汉 刘淼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33-234,共2页
上颈椎损伤149例临床分析王振汉,刘淼(西安第一附属医院骨科710061)上颈椎损伤是指椎和枢椎部位的骨折与关节损伤,一旦发生,该部位较深,结构复杂,缺乏临床经验者容易误诊,不仅不能及时解除思者的痛苦,而且给后期治疗... 上颈椎损伤149例临床分析王振汉,刘淼(西安第一附属医院骨科710061)上颈椎损伤是指椎和枢椎部位的骨折与关节损伤,一旦发生,该部位较深,结构复杂,缺乏临床经验者容易误诊,不仅不能及时解除思者的痛苦,而且给后期治疗造成一定困难。因此,该课题尚有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损伤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不同体位致齿状突不同骨折发生机制的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王鸿燊 沈锋 +5 位作者 林顺 陈翰霖 杨精文 刘畅 杨秀 陈金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9-515,共7页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在不同暴力方向受伤时颈椎体位与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前期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的经验,并通过与国外发表的文献和体外实验均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在所建立的正常枕寰枢复合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在不同暴力方向受伤时颈椎体位与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前期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的经验,并通过与国外发表的文献和体外实验均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在所建立的正常枕寰枢复合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上,预设不同的颈椎体位(中立位、屈曲位、伸位、侧屈位及旋转位),施加加速度为8m/s2的不同方向[前方、后方、侧方、上方(垂直向下)]暴力,计算不同类型的齿状突骨折(Anderson and D′Alonzo分型)各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值,并提取应力云图。结果:在受到前方的暴力时,伸位时von Mises应力值最大,应力集中在枢椎椎体(Ⅲ型)(0.41MPa);在受到后方的暴力时,屈曲位时von Mises应力值最大,应力集中在齿状突基底(Ⅱ型)(0.52MPa)和枢椎椎体(Ⅲ型)(0.55MPa);在受到侧方来的暴力时,屈曲位时von Mises应力值最大,应力集中在齿状突基底(Ⅱ型)(0.51MPa)和枢椎椎体(Ⅲ型)(0.43MPa);当受到垂直向下的暴力时,各体位应力值显著升高,其中屈曲位时齿状突尖(Ⅰ型)应力达0.99MPa,侧屈位时齿状突基底(Ⅱ型)应力达1.16MPa,旋转位时枢椎椎体(Ⅲ型)应力为0.85MPa。结论:颈椎处于屈位时受到垂直向下的暴力易出现齿状突尖骨折(Ⅰ型);颈椎处于屈位时受到后方或侧方暴力或头颈椎处于侧屈位时受到垂直向下的暴力,易出现齿状突基底骨折(Ⅱ型);颈椎处于屈位时受到后方暴力或头颈椎处于旋转位时受到垂直向下的暴力,易出现枢椎椎体骨折(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有限元 上颈椎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韩应超 李立钧 谭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0,共4页
寰椎骨折约占上颈椎损伤的25%,颈椎损伤的3%-13%,脊柱损伤的1-3%-2%。由于寰枢椎间无椎间盘,关节囊薄弱,韧带是稳定寰枢关节的主要结构。寰椎骨折合并横韧带断裂是不稳定的寰椎骨折,危险性较高,治疗难度大,受到学者们的广... 寰椎骨折约占上颈椎损伤的25%,颈椎损伤的3%-13%,脊柱损伤的1-3%-2%。由于寰枢椎间无椎间盘,关节囊薄弱,韧带是稳定寰枢关节的主要结构。寰椎骨折合并横韧带断裂是不稳定的寰椎骨折,危险性较高,治疗难度大,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寰椎骨折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有较大的进展,现就近年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1寰椎骨折的损伤机制及生物力学特点寰椎位于枕骨与枢椎之间,稳定性主要依靠枕一寰一枢间的韧带结构和覆膜共同维持。寰椎横韧带是枕颈部最厚、最强有力的韧带,是维持寰枢关节稳定的最主要结构,横韧带与寰椎前弓共同完成对枢椎齿状突的运动限制,从而保持寰枢椎在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横韧带断裂 生物力学特点 上颈椎损伤 枢椎齿状突 寰枢关节 韧带结构 寰椎横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