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3 位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胡勇 朱颜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组(A组)2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B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均使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并发症,是否出现复位丢失和植骨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3h,平均1.5h,出血量100~650ml,平均240ml。B组手术时间1.2~3h,平均2h,出血量120~800ml,平均350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有2例、B组有3例术中在剥离时损伤C1-2间静脉丛,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CT显示B组1例单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症状,余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螺钉均位置良好,未见椎动脉、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并发症。43例术后获12个月~3年随访,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未见复位丢失,亦未见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裂。结论:对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不仅具有椎弓根螺钉同等的固定疗效,而且相对安全、简单,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椎板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上颈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东 何秦 黄焱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l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l5°,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均用Oasys固定。结果l0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20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2~16.8分,平均l4.8分,改善率为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上颈椎不稳 脊柱融合术 骨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 被引量:1
3
作者 姚女兆 王文军 +3 位作者 王麓山 晏怡果 李学林 欧阳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内窥镜辅助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7~65岁...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内窥镜辅助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7~65岁,平均46.8岁。JeffersonⅡ型骨折6例,Jefferson Ⅲ型骨折1例,寰枢椎脱位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3例。患者均有枕颈部不适和活动受限,术前VAS评分为3.2—4.1分,平均3.8分:2例伴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者,按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1例。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均在内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13例患者共置入26枚螺钉;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110~290ml,平均190ml。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复查CT显示1枚螺钉位置欠佳,螺钉外斜角偏小且上斜角偏大,螺钉部分进入椎管,但未损伤脊髓,未做处理;25枚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基本复位,固定可靠。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降至1.0~2.0分,平均1-3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例伴颈髓损伤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Frankel分级C级者恢复到D级,D级者恢复到E级。12例患者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寰枢关节间隙植骨均达到融合;1例患者未见明显植骨融合,但寰枢关节稳定性良好,未出现断钉等并发症。结论1内窥镜辅助下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是可行的,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手术显露困难的缺点,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 脊柱融合术 内窥镜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颈融合植骨内固定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姚菊英 李秀容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期29-31,共3页
对32例创伤所致上颈椎不稳患者实施Cervifix内固定系统结合同种异体骨板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0%,枕颈融合率为100%。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颅骨牵引、呼吸功能训练、指导颈围的佩戴方... 对32例创伤所致上颈椎不稳患者实施Cervifix内固定系统结合同种异体骨板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0%,枕颈融合率为100%。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颅骨牵引、呼吸功能训练、指导颈围的佩戴方法;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各种早期并发症如颈脊髓受损、颈部血肿、喉头水肿、脑脊液漏、椎动脉损伤的观察处理以及康复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上颈椎不稳 Cervifix内固定系统 枕颈融合 同种骨弄多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进展
5
作者 豆贲 刘晓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94-395,共2页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 被引量:34
6
作者 池永龙 徐华梓 +5 位作者 林焱 杨雷 毛方敏 黄其杉 王向阳 倪文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0例20~45岁正常人C1、C2行CT扫描,测量C1、C2侧块的标准角、安全角、椎动脉内壁至标准角距离、齿状突基底冠状径、矢状径、齿状突长度、枢椎总高度及齿状突轴心线...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0例20~45岁正常人C1、C2行CT扫描,测量C1、C2侧块的标准角、安全角、椎动脉内壁至标准角距离、齿状突基底冠状径、矢状径、齿状突长度、枢椎总高度及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缘夹角等相关数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47例。其中齿状突骨折21例,Jefferson骨折7例,C1前弓骨折4例,寰枢椎脱位及本脱位15例,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C1、C2侧块在正位投照上的标准角右侧为(24.0±3.7)°,左侧为(23.8±1.8)°。安全角右侧为15.2°~30.3°,左侧为14.8°~32.1°。椎动脉内壁至寰椎侧块上下缘中点连线的距离右侧为(5.6±2.2)mm,左侧为(5.8±1.9)mm。侧位投照像上,标准角为(24.1±18)°,安全角为12.6°~26.8°。齿状突基底冠状径为(8.8±1.2)mm,矢状径为(10.9±1.0)mm,齿状突长度为(14.2±1.2)mm,枢椎总高度为(38.2±1.8)mm,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缘夹角为(23.1±1.4)°。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未发现脱钉、弯钉及断钉。齿状突螺钉固定17例,除2例齿状突骨折未愈合外。余均获骨性愈合。C1、C2侧块螺钉固定治疗者中26例颈椎旋转活动比正常减少40°,伸屈正常。4例颈部强直感,未恢复原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内固定 治疗 上颈椎骨折 上颈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侯铁胜 李明 +3 位作者 赵杰 傅强 鲁凯伍 贺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的同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 目的:探讨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的同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后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改善者占91%(10/11),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内固定棒、钉断裂及脱钩现象,1例术后3个月出现枕骨部螺钉松动。结论:在行枕颈融合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可获得术后枕颈部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卧石膏床,植骨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CD内固定系统 枕颈融合术 上颈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ngman骨折的治疗
8
作者 王传宝 郭秀丽 廖光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87-387,共1页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保守治疗 钢板螺钉固定 神经症状 椎间盘破裂 上颈椎不稳 椎弓骨折 颈椎损伤 前脱位 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植骨方法在后路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闫应朝 王雍立 +4 位作者 王向阳 池永龙 徐华梓 林焱 倪文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方法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因齿状突不连(2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6例)以及颅底凹陷(5例)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和C2椎...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方法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因齿状突不连(2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6例)以及颅底凹陷(5例)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和C2椎弓根或Magerl螺钉固定术(27例)或枕颈固定术(5例)。术中植骨时在C1和C2后弓或C2和枕骨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压实后将少许稍长的皮质骨条铺在表面,再放置明胶海绵2条,用可吸收线缠绕在两侧内置物上或缝合于两侧软组织上,形成网状结构,术后颈托固定,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经口咽前路松解复位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咽后间隙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于术后2周恢复。术中无内固定或植骨困难,术后随访未见复位丟失或假关节形成。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3年2个月,平均19.1±7.2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改良植骨方法,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寰枢关节 枕颈融合术 植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