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4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管内上随体Maxwell流体流动的谱方法逼近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建瑜 欧阳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7期2619-2624,共6页
给出了[0,1]区间上的广义Chebyshev多项式及其相关性质。应用Chebyshev Tau方法高精度地模拟了上随体Maxwell流在水平圆管内的流动。通过管中心和其它管线的速度变化趋势,以及圆管径向的速度分布,描述了流场的整体流动特性,揭示了非牛... 给出了[0,1]区间上的广义Chebyshev多项式及其相关性质。应用Chebyshev Tau方法高精度地模拟了上随体Maxwell流在水平圆管内的流动。通过管中心和其它管线的速度变化趋势,以及圆管径向的速度分布,描述了流场的整体流动特性,揭示了非牛顿流体管道流的速度过冲和振荡现象。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弹性对管中心流体的影响最大;且流体弹性越大,流动的不稳定性越强,松弛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Chebyshev多项式 谱方法 CHEBYSHEV Tau方法 上随体maxwell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磁场下Maxwell磁纳米流体的拉伸流动与磁扩散分析
2
作者 吴学珂 刘春燕 +1 位作者 白羽 张艳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磁性纳米颗粒可以提升聚合物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生物医学、能源存储等领域.当外界施加非均匀磁场时,感应磁场在高Reynolds数的情况下不可忽略.为探究磁性纳米颗粒对层流边界层内黏弹性流体非稳态拉伸流动与磁扩... 磁性纳米颗粒可以提升聚合物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生物医学、能源存储等领域.当外界施加非均匀磁场时,感应磁场在高Reynolds数的情况下不可忽略.为探究磁性纳米颗粒对层流边界层内黏弹性流体非稳态拉伸流动与磁扩散的影响,将时间分布阶Maxwell本构方程与动量方程耦合,建立了二维不可压缩Maxwell磁纳米流体的速度与磁扩散偏微分方程组.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分析,通过控制磁性纳米颗粒种类、体积分数和磁参数大小,分析了流体的速度和感应磁场在边界层内的分布.研究发现:在熔融聚合物中添加Fe2O3纳米颗粒后,流体的速度、感应磁场最大,速度和磁边界层的厚度最厚;Maxwell纳米流体的松弛时间参数增大,速度与磁扩散均减小;另外,随着磁参数增大,流体的速度边界层厚度减小,磁边界层厚度增大;Fe3O4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越大,流体流动越快,感应磁场越小.因此,非均匀磁场下在聚合物中添加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为改善材料的性能给予了可参考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流体 磁性纳米颗粒 感应磁场 数值差分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傅里叶效应对Maxwell流体在垂直槽道中热对流不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孙艳军 王嘉璐 +1 位作者 贾北楠 菅永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84-2192,共9页
基于Maxwell流体在科学、工程和技术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且结合非傅里叶热传导效应在许多不同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文章研究了非傅里叶效应对Maxwell流体在垂直槽道中热对流不稳定性的影响.将传统傅里叶热传导模型加入一个包含热松弛... 基于Maxwell流体在科学、工程和技术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且结合非傅里叶热传导效应在许多不同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文章研究了非傅里叶效应对Maxwell流体在垂直槽道中热对流不稳定性的影响.将传统傅里叶热传导模型加入一个包含热松弛时间的新瞬态项,得到了非傅里叶热传导方程.使用切比雪夫配置法数值求解了一个广义特征值问题,得到了时间增长率和中性稳定曲线随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时间增长率会随着松弛时间参数Λ增加而增加.中性稳定曲线表明,在波数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松弛时间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但是当波数较大时,松弛时间对热对流不稳定性的影响逐渐加剧.这表明Maxwell流体的弹性效应增强了垂直管道内的热对流不稳定性.对于傅里叶流体,中性稳定性曲线不会随着Prandtl数变化.另一方面,非傅里叶效应增强了热对流不稳定性,并且新的双曲型热传导方程使得中性稳定曲线产生了波动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波动会随着Prandtl数的增加而增强.当Prandtl数超过一定临界值时,中性稳定曲线同时出现稳态分支和振荡分支,而且在振荡分支中,不稳定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傅里叶效应 maxwell流体 热对流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寒武系成岩流体演化与油气成藏——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托探1井为例
4
作者 杨宪彰 黄亚浩 +7 位作者 王斌 文志刚 周露 张科 何涛华 罗涛 陈笑 曾强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93,共12页
塔里木盆地是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目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托探1井古生界寒武新层系古潜山型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由于地层年代古老且油气藏地质构造复杂,对该区域油气成藏过程和流体演化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采... 塔里木盆地是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目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托探1井古生界寒武新层系古潜山型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由于地层年代古老且油气藏地质构造复杂,对该区域油气成藏过程和流体演化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采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岩相学分析、微区原位微量元素与锶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方法,确定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成脉流体来源和多期油气充注时间。结果显示,托探1井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裂缝和溶蚀孔洞充填的2期方解石脉体,第一期方解石为深部富锶流体来源,第二期方解石脉体表现为海水来源。2期含油流体包裹体主要发育于第二期方解石脉体内部,分别为次生蓝白色荧光油包裹体和次生绿色荧光油包裹体,结合包裹体测温和单井埋藏史恢复结果显示,第一期蓝白色油包裹体成藏时间为新近系吉迪克组沉积时期(23~20 Ma),第二期绿色油包裹体成藏时间为新近系库车组沉积时期(5~3 Ma)。基于油源对比分析推测下丘里塔格组储层内2期原油来源于三叠系黄三街组和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湖相烃源岩的混合供烃。库车坳陷托探1井的新发现证实塔里木盆地山前古老地层中仍具有油气规模成藏条件,潜山型油气成藏成为下一步库车坳陷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 油源对比 流体演化 寒武系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宁市金厂铜金矿床成矿机制——流体包裹体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的制约
5
作者 门兰静 薛晓刚 +2 位作者 董福湘 宋海峰 孙景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804,共16页
黑龙江省东宁市金厂铜金矿床是吉黑东部特大型矿床,主要发育隐爆角砾岩型、细脉浸染型和裂隙充填型等三种矿体类型。其中角砾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矿体共同构成上部为浅成高硫化热液型、下部为斑岩型的热液铜金成矿系统。本文以J-0号角砾岩... 黑龙江省东宁市金厂铜金矿床是吉黑东部特大型矿床,主要发育隐爆角砾岩型、细脉浸染型和裂隙充填型等三种矿体类型。其中角砾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矿体共同构成上部为浅成高硫化热液型、下部为斑岩型的热液铜金成矿系统。本文以J-0号角砾岩型铜金矿体、J-1号角砾岩型金矿体和18号细脉浸染型铜金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测试、稀有气体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该铜金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起源及演化关系,并结合最新的年代学成果,深入探讨了该铜金矿床的成矿机制。结果表明:下伏幔源岩浆通过初次沸腾形成高盐度、高氧化富含Cu的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二次沸腾并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在浅部隐爆、深部裂隙充填分别形成J-0号角砾岩型铜金矿体、18号细脉浸染型铜金矿体,且晚期大气降水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残余成矿元素的沉淀;地壳浅部的岩浆房直接出溶高盐度的含矿流体,该流体在上升到地壳浅部并与围岩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因温度、压力的降低,导致大量金等成矿元素在角砾岩及胶结物中沉淀,形成J-1号角砾岩型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 稀有气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成矿系统 金厂铜金矿床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门Dhi Samir铜镍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C-H-O-S-Pb同位素特征的制约
6
作者 左力艳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8-258,共11页
也门DhiSamir铜镍矿床拥有独特的赋矿岩石类型和成矿模式,煌斑岩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也门Dhi Samir铜镍矿区含矿岩体为暗色岩石钠质-弱钾质钙碱性煌斑岩。文章通过对该矿床成矿期及成矿期后的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镜下... 也门DhiSamir铜镍矿床拥有独特的赋矿岩石类型和成矿模式,煌斑岩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也门Dhi Samir铜镍矿区含矿岩体为暗色岩石钠质-弱钾质钙碱性煌斑岩。文章通过对该矿床成矿期及成矿期后的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镜下及测温实验观察,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纯液相、气液两相、纯气相、含CO_(2)相、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5种类型。综合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及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和部分变质水,成矿温度在200~400℃之间,为中高温热液体系;成矿流体盐度w(NaCl_(eq))在2%~10%之间,具有富集CO_(2)、低盐度的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于前寒武纪造山带结晶基底,部分来源于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 DhiSamir铜镍矿 也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丹寨地区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浩铭 唐永永 +1 位作者 叶霖 王新松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4,共16页
湘西−黔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资源战略接续区。近年来,该区找矿勘查成果显著,新发现多个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成矿特征显著区别于区内广泛发育的MVT型铅锌矿床。这些矿床呈NE-SW向展布,Pb+Zn品位高(~10%),赋存于前寒武系浅变质碎屑岩中,... 湘西−黔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资源战略接续区。近年来,该区找矿勘查成果显著,新发现多个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成矿特征显著区别于区内广泛发育的MVT型铅锌矿床。这些矿床呈NE-SW向展布,Pb+Zn品位高(~10%),赋存于前寒武系浅变质碎屑岩中,发育强烈的硅化,还伴生有大量的Ga、Ge、In、Cd、Ag、Sb等关键金属,矿体规模较大(如老东寨单矿体可达中型),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前人已开展较多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的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丹寨地区的老东寨、乌寿、新华脉型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岩、矿相学研究基础上,识别出两期热液成矿事件。早期热液成矿以发育深色(褐色-棕褐色)粗粒闪锌矿为特征,晚期则以发育浅色(米黄色)闪锌矿和大量方铅矿化为显著特征。通过开展不同成矿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测温和H-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布于160~266℃(平均214℃),盐度为4.5%~10.5%NaCl equiv(平均6.6%NaCl equiv);晚期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布于115~222℃(平均171℃),盐度为5.7%~13.8%NaCl equiv(平均10.0%NaCl equiv)。成矿早期石英流体包裹体δD_(SMOW)值为–66‰~–49‰,δ^(18)O H_(2)O值为1.5‰~4.7‰;晚期石英流体包裹体δD_(SMOW)值为–65‰~–52‰,δ^(18)O H_(2)O值为–3.9‰~1.8‰。在δ^(18)O H_(2)O-δD_(SMOW)图中,早期石英流体包裹体样品落在靠近变质水区域,晚期样品向大气降水线偏移。综合分析认为,丹寨地区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经历了至少两期热液叠加成矿事件,早期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造山带变质流体,晚期成矿流体为造山带变质流体和盆地卤水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型铅锌矿 黔东南 H-O同位素 流体包裹 老东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两相邻结构地震动响应的Maxwell模型流体阻尼器优化参数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宏平 翁顺 陈晓强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6-300,共5页
运用被动连接单元减小相邻结构的振动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将两相邻结构简化为两单自由度体系,用Maxwell模型模拟连接两相邻结构的流体阻尼器,分别导出了在地面白噪声激励下主结构平均振动能量最小或两相邻结构总平均振动能量... 运用被动连接单元减小相邻结构的振动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将两相邻结构简化为两单自由度体系,用Maxwell模型模拟连接两相邻结构的流体阻尼器,分别导出了在地面白噪声激励下主结构平均振动能量最小或两相邻结构总平均振动能量最小这两个控制目标下流体阻尼器优化参数的一般表达式,该优化参数仅与两相邻结构的相对自振频率和相对质量有关,也讨论了两相邻结构的相对自振频率和相对质量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最后,运用具有不同相对参数的三类相邻结构在El Centro 1940 NS地震波作用下时域响应的数值结果说明了这种被动优化流体阻尼器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小在地震作用下两相邻结构的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结构 优化控制 流体阻尼器 maxwell模型 地震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well流体管内起动流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克勤 路英杰 +1 位作者 沈平平 王家禄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对Maxwell流体管内起动流的振荡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描述振荡特性的解析解,研究了黏弹性参数对各时刻速度剖面的影响,获得了轴心速度、平均速度和壁面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的频率特征.结果表明振荡的基频成分决定了流动的主... 对Maxwell流体管内起动流的振荡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描述振荡特性的解析解,研究了黏弹性参数对各时刻速度剖面的影响,获得了轴心速度、平均速度和壁面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的频率特征.结果表明振荡的基频成分决定了流动的主要特性,给出并分析了基频频率与振幅和黏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流体 maxwell流体 管内起动流 非定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六枝平桥锂-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10
作者 刘旭阳 陈军 +7 位作者 叶霖 付勇 万大学 向震中 陈星 吴涛 杜丽娟 黄智龙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24,共13页
锂、萤石是我国战略性矿种,也是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点攻克对象。六枝平桥锂-萤石矿床属于黔西南低温成矿区,位于右江盆地北缘,区内分布众多中-大型金、锑矿床,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锂-萤石共生成矿... 锂、萤石是我国战略性矿种,也是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点攻克对象。六枝平桥锂-萤石矿床属于黔西南低温成矿区,位于右江盆地北缘,区内分布众多中-大型金、锑矿床,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锂-萤石共生成矿作用及其与大面积低温金、锑成矿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平桥锂-萤石矿床矿石中两期萤石流体包裹体进行的显微测温,以探讨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及与低温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萤石可分为两期:早期萤石(Fl-I)为细粒状,与地开石和锂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共生;晚期萤石(Fl-II)为粗粒结构,主要呈脉状、团块状充填于裂隙及溶蚀孔洞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早期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气相为主,均一温度介于227~450℃(平均:341℃),盐度介于1.06%~7.86%NaCl eqv.(平均4.13%NaCl eqv.);晚期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均一温度介于145~330℃(平均:237℃),盐度介于1.06%~7.45%NaCl eqv.(平均2.76%NaCl eqv.)。对比右江盆地金-锑低温成矿研究成果可知,平桥锂-萤石矿床在成矿早期(锂成矿阶段)温度明显高于右江盆地范围内金-锑成矿温度(150~300℃),其原因可能在于平桥地区处于水城−紫云−南丹深大断裂和师宗−弥勒断裂两大断裂交汇部位,具有较高的流体热力场。根据前人成矿年代学研究,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期挤压-伸展阶段,故推测该矿床在成矿早阶段(挤压阶段),当较高温流体在深大断裂交汇部位汇聚时,富F和Li的成矿流体在经过南丹组和龙吟组不整合面时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萃取Ca形成早期萤石(Fl-Ⅰ);同时高温流体与二叠系龙吟组黏土岩发生反应形成锂绿泥石,形成锂-萤石矿体。随着区域构造从挤压向伸展转变,形成张性构造体系,大气降水混合导致温度下降,残余流体在这些张性构造空间中形成相对低温的独立萤石矿体。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平桥锂-萤石成矿作用的独特性,其锂成矿阶段较高的成矿温度揭示两断裂交汇部位的高热力场是锂成矿的主要场所,为认识区域热液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桥锂-萤石矿床 流体包裹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解石合成流体包裹体在水岩反应实验中的应用
11
作者 康玥玥 刘英超 +7 位作者 岳龙龙 周丽 蒲祥亨 杨科 赵思博 马旺 郑远川 王召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9-633,共15页
传统的水岩反应实验中,流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淋滤反应之后,一些物质很容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二次沉淀或吸附,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流体进行原位取样,再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 传统的水岩反应实验中,流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淋滤反应之后,一些物质很容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二次沉淀或吸附,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流体进行原位取样,再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进行成分分析,直接获得高温流体的物质组成,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本研究模拟兰坪地区盆地卤水(NaCl/NaCl+CaCl_(2))与基底岩石(三叠纪辉绿岩、二叠系岩屑灰岩和中三叠统凝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200℃、10 MPa)发生水岩反应的过程,通过方解石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水岩反应对流体成分的影响,探讨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来源,以及与盆地内密西西比河谷型(Mississippi Valley-type,MVT)铅锌矿床在成因上的关系。显微测温表明,初始流体为3 m NaCl+0.15 m CaCl_(2)体系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的冰点温度介于-13.6~-11.4℃之间,初始流体为3 m NaCl体系的合成包裹体的冰点温度介于-11.8~-10.7℃之间,NaCl体系合成包裹体的冰点温度高于NaCl+CaCl_(2)体系的冰点温度,表明人工合成的包裹体流体组分与初始流体组分一致。结合显微测温分析及单个流体包裹体的LA-ICP-MS原位成分分析测试,证实以方解石为寄主矿物合成水岩反应流体包裹体的实验方法在低温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 方解石 高温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well流体在内壁面沿轴向做往复运动的环空内的流动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善波 李兆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7,124,共7页
根据动量方程和本构方程,建立Maxwell型黏弹性流体在内壁面沿轴向做往复运动的同心环空内流动时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固有函数法进行理论求解,得到环空内速度的分析解。结果表明:受内壁面周期性往复运动的影响,环空内的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随... 根据动量方程和本构方程,建立Maxwell型黏弹性流体在内壁面沿轴向做往复运动的同心环空内流动时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固有函数法进行理论求解,得到环空内速度的分析解。结果表明:受内壁面周期性往复运动的影响,环空内的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随时间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流体的弹性和内壁面运动的频率对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影响规律相似;流体弹性或运动频率的增加将改变部分时刻速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存在着使平均速度变化幅度最大的弹性和频率;壁面运动的振幅只改变速度、平均速度的变化幅度,环空间距的减小扯平了速度的抛物线型分布,并使周期平均速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流体 环空 轴向往复运动 maxwell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深层奥陶系走滑断裂区与非走滑断裂区储层流体超压演化差异特征与成藏机制
13
作者 薛一帆 赵海涛 +5 位作者 黄亚浩 文志刚 刘宇坤 张银涛 乔占峰 罗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6-943,共18页
塔里木盆地深层奥陶系走滑断裂区与非走滑断裂区储层流体压力演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非断裂区具有较好的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但对该区域油气成藏和超压演化过程缺乏系统研究。基于测井响应数据和储层发育特征,运... 塔里木盆地深层奥陶系走滑断裂区与非走滑断裂区储层流体压力演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非断裂区具有较好的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但对该区域油气成藏和超压演化过程缺乏系统研究。基于测井响应数据和储层发育特征,运用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恢复和方解石U-Pb同位素定年,对比分析了富满油田断裂区和非断裂区油气成藏及超压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非断裂区可以划分为“常压-弱超压-强超压”3个关键压力演化阶段。断裂区可以划分为“常压-弱超压-常压”3个关键压力演化阶段。(2)断裂区和非断裂区储层都在加里东中、晚期由于一期油气充注发育弱超压,随后断裂区碳酸盐岩储层在构造破碎作用和沿断裂输导的流体溶蚀的共同作用下,扩容形成大量孔洞和裂缝,连通的储集体使超压在沟通的断裂体系内再分配,地层压力逐渐降至正常状态。(3)非断裂区由于燕山早期深部油裂解气通过断裂-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奥陶系储层,与构造挤压活动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压力迅速提高至强超压,并一直延续至今。(4)塔里木盆地非断裂区经历了“早期成油、晚期气侵、侧向调整”的成藏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 超压演化 U-PB同位素定年 断控型油气成藏 储层流体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榴辉岩相脉体记录的俯冲带多期流体作用
14
作者 吕佳阳 李继磊 +1 位作者 王钟瑞 马智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7,共15页
俯冲带是全球最大的物质循环系统,控制着壳幔相互作用、岛弧岩浆作用、成矿物质聚集和全球元素循环等诸多重要的地质过程。俯冲带流体作为板片向上覆地幔楔进行物质传输的重要媒介,在上述地质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基于岛弧火山岩地球... 俯冲带是全球最大的物质循环系统,控制着壳幔相互作用、岛弧岩浆作用、成矿物质聚集和全球元素循环等诸多重要的地质过程。俯冲带流体作为板片向上覆地幔楔进行物质传输的重要媒介,在上述地质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基于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高温高压实验、相平衡模拟,以及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研究,我们对俯冲带流体基本特征及其地球化学行为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然而,目前对俯冲带流体作用的复杂性,如多期流体作用,还缺少深入的理解。本文对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中一条含石英-绿帘石-铁白云石-硫化物的高压脉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脉体中有绿辉石、铁白云石、金红石等特征高压矿物的产出,暗示其代表的流体作用发生于高压条件下。脉体与主岩榴辉岩界线截然,之间无蚀变带/过渡带/交代晕产出,说明主岩榴辉岩与迁移流体之间没有发生显著的水-岩交换反应。脉体矿物(如绿帘石、铁白云石、黄铁矿等)的多期生长特征及其成分差异研究揭示出至少三期流体作用。前两期流体作用均发生于高压条件下,特征如下:(1)两期流体分别以两期矿物组合(Ep^(1)-Dol^(1)-Py^(1)组合以及Ep^(2)-Dol^(2)-Py^(2)组合)为代表,在第二期流体作用下,第一期流体沉淀的矿物(如Dol^(1)等)发生了明显的溶解-再沉淀作用;(2)两期流体性质均以富Ca、Si,含CO_(2)、S为特征,第一期流体较第二期流体富Fe贫Mg,富Ni贫Co,富轻稀土元素(LREE);(3)两期黄铁矿的δ^(34)S值分别为-8‰和-5‰,暗示这两期流体均主要来源于俯冲沉积物,且第二期流体可能有更多俯冲洋壳或蛇纹岩脱水流体的参与;(4)两期流体作用下,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物显示出耦合共生的特点,暗示C、S在流体作用下可能具有协同演化(如溶解-迁移-沉淀)的关系。第三期流体作用以绿帘石+铁白云石反应生成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边部(与黄铁矿相邻处)发生成分改造为特征,流体作用发生在高压岩石折返的退变质阶段,记录了退变质流体的信息。本研究通过榴辉岩高压脉体中多期矿物生长的特征,揭示了俯冲带内多期流体作用,对深入理解俯冲带流体性质、流体来源、以及俯冲带关键挥发分元素的耦合演化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榴辉岩 高压脉 俯冲带流体 多期流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莎车拗陷晚白垩世吐依洛克组古盐湖卤水浓缩阶段及成钾指示——来自石盐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15
作者 刘亿东 李亚萍 +1 位作者 王军 曹养同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石盐流体包裹体成分记录着古盐湖卤水的成分信息,可以揭示古盐湖卤水浓缩是否达到钾盐沉积阶段,从而进行盐湖成钾预测。新疆莎车拗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晚白垩世末期发育的吐依洛克组上部为石盐岩透镜体,已知最大纯盐厚度264 m,被认... 石盐流体包裹体成分记录着古盐湖卤水的成分信息,可以揭示古盐湖卤水浓缩是否达到钾盐沉积阶段,从而进行盐湖成钾预测。新疆莎车拗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晚白垩世末期发育的吐依洛克组上部为石盐岩透镜体,已知最大纯盐厚度264 m,被认为是找钾的有利层位。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古蒸发岩盆地中石盐流体包裹体成分已获得并进行成钾预测,但唯独没有对莎车拗陷石盐中流体包裹体成分开展测试。笔者等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莎车拗陷中喀拉塔勒盐点和塔什米里克盐点的石盐中流体包裹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喀拉塔勒盐点和塔什米里克盐点的Br平均含量分别为65.50 mg/L、243.95 mg/L;Mg^(2+)/Ca^(2+)值分别为0.43、0.32,反映了拗陷晚白垩世古盐湖沉积处于地质历史上的“方解石海”时期;平均溴氯系数分别为0.11和0.39,揭示了莎车拗陷晚白垩世古盐湖卤水演化在塔什米里克盐点区域达到了钾盐沉积阶段。因此塔什米里克盐点所在区域具有良好的成钾前景,对今后在该拗陷钾盐成矿靶区圈定及古盐湖卤水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车拗陷 塔里木盆地 石盐 流体包裹 卤水 浓缩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香夼铅锌铜(钼)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潜力
16
作者 刘伟栋 张保涛 +9 位作者 蓝信杰 胡兆国 燕军利 李秀章 韩成 黄震 王禹杰 张其凯 卢文姬 王俊君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5-729,共15页
近年来,胶东香夼铅锌铜(钼)多金属矿深部勘查取得重要突破。胶东地区矽卡岩-斑岩型铅锌铜(钼)多金属矿成因和找矿方向成为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查的热点。本次研究基于矿床解剖、硫铅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工作,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 近年来,胶东香夼铅锌铜(钼)多金属矿深部勘查取得重要突破。胶东地区矽卡岩-斑岩型铅锌铜(钼)多金属矿成因和找矿方向成为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查的热点。本次研究基于矿床解剖、硫铅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工作,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的联系,揭示了香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演化特征,提出了深部铜钼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结果显示:I号矿体与下部新发现斑岩型M号矿体在空间上平行分布。I号和M号铜矿体的岩石铅同位素^(206)Pb/^(204)Pb为17.260~17.734,207Pb/204Pb为15.501~15.554,^(208)Pb/^(204)Pb为37.988~38.289。I号和M号铜矿体内黄铁矿δ34S为1.6‰~2.9‰。I号和M号矿体内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上部的I号矿体含黄铁矿石英脉内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193.8~371.5℃,盐度(wt%Na Cleqv)范围6.74%~16.80%。下部的M号矿体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石英脉和单颗粒石英内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138.8~348.7℃,盐度范围1.74%~18.22%,同时盐度和温度向深部具有逐渐升高的特征。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特征,铜钼等多金属主体来自岩浆演化,深部具有向斑岩型矿化演化的趋势;流体包裹体特征指示流体演化介于斑岩阶段和矽卡岩阶段之间,最高流体包裹体温度低于斑岩钼矿主成矿温度,指示深部仍具有很大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斑岩型 铅锌铜(钼)多金属 成矿潜力 硫铅同位素 流体包裹 香夼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钨矿带东段长岭尖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年代、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分析
17
作者 王静 张达玉 +5 位作者 张飞 翁望飞 许红兵 孟翔 杨华炜 周涛发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9-1045,共17页
长岭尖矿床是江南钨矿带东段新发现的钨多金属矿床。笔者等测得长岭尖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3.8±1.3 Ma,与矿区深部同时代白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根据长岭尖矿床的矿化蚀变组合特征,其成矿期次从早到晚可分为... 长岭尖矿床是江南钨矿带东段新发现的钨多金属矿床。笔者等测得长岭尖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3.8±1.3 Ma,与矿区深部同时代白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根据长岭尖矿床的矿化蚀变组合特征,其成矿期次从早到晚可分为:黑钨矿—硫化物—石英阶段(阶段Ⅰ)、硫化物—石英阶段(阶段Ⅱ)和方解石—石英阶段(阶段Ⅲ)。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其成矿温度和盐度从阶段Ⅰ(281~386℃,0.70%~10.11%NaCl_(eq))→阶段Ⅱ(186~317℃,0.70%~4.03%NaCl_(eq))→阶段Ⅲ(156~202℃,0.70%~2.07%NaCl_(eq)),逐渐降低。长岭尖矿床硫化物中的δ~(34)S_(V-CDT)范围介于-4.5‰~2.8‰(阶段Ⅰ和阶段Ⅱ),矿化共生的石英流体包裹体(阶段Ⅰ和阶段Ⅱ)的δD_(V-SMOW)介于-70.3‰~-58.3‰和石英中δ~(18)O_(石英)换算得到的δ~(18)O_(H2O)值介于-0.1‰~4.8‰,均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从早到晚大气降水比例逐渐增高。长岭尖矿床钨的沉淀主要受控于流体不混溶作用,硫化物矿物的沉淀主要受控于流体混合作用。综合分析显示,长岭尖矿床与江南钨矿带钨矿床类似,成矿流体均来源于岩浆水,且后期都存在大气降水加入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定年 流体包裹 H—O同位素 S同位素 江南钨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二叠系栖霞组多期流体活动特征及成藏过程
18
作者 闫伟涛 廖芸 +5 位作者 黄文明 张本健 胡欣 李文正 吴娟 邓宾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3,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及U-Pb定年技术等,对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石学特征、流体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揭示了储层的矿物充填序列与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二叠...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及U-Pb定年技术等,对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石学特征、流体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揭示了储层的矿物充填序列与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二叠系栖霞组储层主要分布在栖二段,主要为溶蚀作用形成的缝洞型白云岩储层,其次为灰岩储层;储集空间以继承性溶蚀孔缝为主,多被方解石充填。(2)研究区栖霞组孔洞内发育3期矿物充填,从早至晚依次为:第1期细—中晶白云石(晚二叠世,253.0±12.0 Ma),以发育盐水包裹体为特征,反映晚二叠世构造抬升背景下的低温热液活动;第2期鞍形白云石(早三叠世,244.2±9.5 Ma),共生中—高成熟度蓝绿色荧光烃类包裹体与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0~115℃,指示印支运动初期热液-原油联合充注;第3期中晶方解石(晚侏罗世,158.0±38.0 Ma),伴生高成熟度蓝荧光油包裹体与高温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185℃,对应燕山期构造热事件驱动的深部原油二次运移。(3)研究区栖霞组油气藏为寒武系筇竹寺组与中二叠统2套烃源岩的混源供烃而成,成藏过程经历了2期关键充注,分别为早三叠世烃类初次充注形成古油藏和晚侏罗世深部原油再次充注使古油藏调整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储层 白云岩 矿物充填序列 流体活动 流体包裹 混源供烃 古油藏 栖霞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白层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西文 金中国 +4 位作者 郑明泓 沈其俊 余泽亮 罗隆 苏永虎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0-511,共12页
萤石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右江盆地是我国26个成矿带之一,也是华南低温成矿域的组成部分,盆地内萤石、金、锑等低温热液矿产丰富。黔西南白层萤石矿床是该成矿域内代表性的萤石矿床,萤石以独立的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垄头组灰岩中。本文... 萤石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右江盆地是我国26个成矿带之一,也是华南低温成矿域的组成部分,盆地内萤石、金、锑等低温热液矿产丰富。黔西南白层萤石矿床是该成矿域内代表性的萤石矿床,萤石以独立的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垄头组灰岩中。本文在岩相观测、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研究基础上,获得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在126~435℃之间,流体盐度整体较低(0.10%~4.94%NaCl equiv.),包裹体中液相的主要成分为H_(2)O,气相成分除个别含H_(2)外,多数为H_(2)O。其中,早阶段萤石Fl_(Ⅰ)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51~435℃(平均311℃),盐度为0.18%~4.94%NaCl equiv.(平均1.94%NaCl equiv.),晚阶段Fl_(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6~260℃(平均186℃),盐度为0.10%~3.37%NaCl equiv.(平均1.22%NaCl equiv.)。推测其成矿流体属中高-低温和低盐的NaCl-H_(2)O体系,该成矿流体与区域内钙碱性煌斑岩的侵入活动有关,属于盆地流体与岩浆热液的混合流体。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不仅受到了大气降水的影响,并且还受到了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合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本研究认为白层萤石矿床以断裂控矿为主,属与碱性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充填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层萤石矿床 流体包裹 均一温度 流体演化特征 成因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老君山片麻岩穹隆中含绿柱石石英脉的显微构造与流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20
作者 李清松 曹淑云 +4 位作者 李孝文 田韵 刘忠 范建伟 王淑婷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82,共24页
绿柱石是重要的铍铝硅酸盐矿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工业价值。老君山片麻岩穹窿位于华南陆块与印支陆块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并发育有锡、铜、锌等多金属矿床与祖母绿矿床。本研究重点针对区域中出露的绿柱石及其共生石英... 绿柱石是重要的铍铝硅酸盐矿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工业价值。老君山片麻岩穹窿位于华南陆块与印支陆块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并发育有锡、铜、锌等多金属矿床与祖母绿矿床。本研究重点针对区域中出露的绿柱石及其共生石英脉开展了详细的宏观与微观构造特征分析,并结合流体包裹体与石英EBSD组构开展了形成与变形温度环境限定。研究结果表明,绿柱石与石英中都保存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其中绿柱石中存在低温-高盐度两相与高温-低盐度三相流体包裹体类型,石英中存在低温-低盐度两相流体包裹体类型。绿柱石石英脉中的石英变形特征主要为发育底面滑移系叠加次要的柱面<c>滑移系,指示低温(约350~400℃)为主的变形环境,局部叠加相对高温变形。燕山中晚期的岩浆流体伴随片麻岩穹窿隆升/剥露,带来了丰富的成矿元素,其中包括绿柱石成矿所需的主要Be元素。区域片麻岩穹隆从深部至浅部的剥露过程为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容矿流体通道,伴随流体不混溶现象的出现,成矿流体pH值增高,进而促进成矿元素赋存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流体包裹 显微观测 变形EBSD组构 流体不混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