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部结构刚度对桩基承台加防水板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荣桂 席宜超 +1 位作者 鲁开明 逯绍慧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7,共9页
基于弹性理论和变形协调关系推导了桩基承台加防水板时的桩土应力估算公式,采用ABAQUS建立了上部结构-桩基承台加防水板-地基共同作用模型和仅考虑桩基承台加防水板-地基共同作用模型,对比分析了上部结构刚度对地基反力、桩顶反力、基... 基于弹性理论和变形协调关系推导了桩基承台加防水板时的桩土应力估算公式,采用ABAQUS建立了上部结构-桩基承台加防水板-地基共同作用模型和仅考虑桩基承台加防水板-地基共同作用模型,对比分析了上部结构刚度对地基反力、桩顶反力、基础底板内力与变形的影响,计算了不同位置处桩顶实际反力与设计反力的比值。利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施工过程,研究了荷载分配比、单位荷载差异沉降、底板弯矩等随施工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荷载分配与桩-土刚度比、持力层硬度、柱距、防水板厚度等因素有关;防水板底土能承担20%左右的上部结构荷载,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后板底反力分布更加均匀,防水板的"架越作用"不明显,角桩和边桩增荷而中部桩卸荷,基础底板差异沉降显著减小,承台最大弯矩截面由墙边处变为跨中处;逐层施工中桩分担的荷载逐渐增加,而防水板底土和承台底土分担的荷载逐渐减小,并且这种增加或减小的趋势逐渐减缓;上部结构刚度约束基础差异沉降的能力是有限的,考虑逐层施工后承台最大弯矩增加,防水板柱下板带最大弯矩减小,跨中板带弯矩始终很小且几乎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作用 上部结构刚度 桩基 承台 防水板 逐层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刚度改变对基桩受力的影响
2
作者 蒋晓东 李建光 杨小卫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结合典型工程实例,采用在土体侧向边界节点处用弹簧并联阻尼器来进行模拟,在平面应变单元和桩体梁单元连接处用约束方程的方法进行节点耦合、满足连续条件,选择桩、土、荷载参数,用整体有限元方法进行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 结合典型工程实例,采用在土体侧向边界节点处用弹簧并联阻尼器来进行模拟,在平面应变单元和桩体梁单元连接处用约束方程的方法进行节点耦合、满足连续条件,选择桩、土、荷载参数,用整体有限元方法进行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重点讨论了三种不同的上部结构刚度对桩基地震内力的影响,得到了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大将增大桩基的内力及水平位移,且桩顶及桩身处于第一个软硬土层交界面处的截面的内力尤为突出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结构刚度改变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弹性-阻尼边界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框结构上部刚度对不均匀沉降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陈大川 陈志龙 胡建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为了解上部结构刚度对底框砌体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真实房屋建立三维空间模型,通过改变上部墙体弹性模量而进行3个工况的对比,对得到的柱脚沉降进行分析,发现柱脚沉降与上部墙体弹性模量的关系呈现一定规... 为了解上部结构刚度对底框砌体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真实房屋建立三维空间模型,通过改变上部墙体弹性模量而进行3个工况的对比,对得到的柱脚沉降进行分析,发现柱脚沉降与上部墙体弹性模量的关系呈现一定规律.提高第2层墙体刚度改善不均匀沉降效果明显,而提高第2层以上其他墙体的刚度对改善不均匀沉降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框砌体房屋 不均匀沉降 上部结构刚度 附加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部结构(偏心)对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建强 丁永刚 李大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6-100,共5页
对多层基础滑移隔震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上部结构偏心和上部结构抗扭刚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上部结构质量偏心较上部结构刚度偏心对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更大,因而应减小... 对多层基础滑移隔震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上部结构偏心和上部结构抗扭刚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上部结构质量偏心较上部结构刚度偏心对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更大,因而应减小上部结构质量中心与隔震层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的偏心距,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当上部结构的质量偏心距较小时,其对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结构设计时应予以考虑;上部结构的抗扭刚度对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较大,增大上部结构的抗扭刚度可有效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但上部结构的抗扭刚度对隔震层的地震反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限位滑移支座 上部结构质量偏心 上部结构刚度偏心 上部结构抗扭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摆基础隔震上部偏心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建强 金建洲 +1 位作者 丁永刚 李大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4,共6页
对上部结构存在偏心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上部结构偏心距和抗扭刚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上部结构偏心距对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位移反应和加速度反应均有较大影响,即使在上部... 对上部结构存在偏心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上部结构偏心距和抗扭刚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上部结构偏心距对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位移反应和加速度反应均有较大影响,即使在上部结构偏心距较小时,其对结构地震反应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上部结构的抗扭刚度对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影响较小,而对上部结构的位移反应影响较大;上部结构的抗扭刚度对隔震层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影响较小。因而,对于上部结构存在偏心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应减小上部结构偏心距并增大其抗扭刚度以减小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扭转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摩擦摆支座 上部结构偏心距 上部结构抗扭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筏基钢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尚守平 陈婉若 +2 位作者 鲁华伟 邹新平 李双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解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别在土槽和刚性地基上进行大比例筏板基础-钢框架顶层低频激振,通过改变上部结构刚度而进行了4个工况的试验对比,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时域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刚框架频率和动力反应,发现土体对结构... 为了解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别在土槽和刚性地基上进行大比例筏板基础-钢框架顶层低频激振,通过改变上部结构刚度而进行了4个工况的试验对比,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时域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刚框架频率和动力反应,发现土体对结构频率与动力反应的关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主要是由上部结构的刚度变化引起的.土槽中的结构比刚性地基结构自振频率有所折减,随着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加土槽中的结构自振频率折减增多,试验最大值可达21.63%.结构各层柱的最大剪力、各楼层加速度峰值及位移峰值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加速度折减可达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顶层低频激振 筏基-钢框架 上部结构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1:4钢框架-筏板基础模型激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尚守平 陈婉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3,共7页
为了了解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在土槽中进行1∶4钢框架的激振试验,试验通过改变上部结构刚度,分别输入高斯白噪声测自振周期,EL波和Taft波研究其动力反应及土体对上部结构的减震效果,与有限元软件SAP2000模拟刚性地基上的钢框架做动力反... 为了了解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在土槽中进行1∶4钢框架的激振试验,试验通过改变上部结构刚度,分别输入高斯白噪声测自振周期,EL波和Taft波研究其动力反应及土体对上部结构的减震效果,与有限元软件SAP2000模拟刚性地基上的钢框架做动力反应分析对比,发现自振周期有一定差异,上部结构刚度越大附加周期越大,附加周期最大值达到0.22 s。土体对钢框架有一定的减震效果,这种减震效果主要跟上部结构刚度变化有关,由于土-结构相互作用,钢框架在土槽中激振时顶层加速度峰值比在刚性地基上激振时减小,折减系数达0.661,而顶层位移峰值则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激振试验 上部结构刚度 附加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层参数及地震动特性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花磊 何文福 +1 位作者 刘文光 秦皇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88,97,共5页
为掌握地震频谱特性、隔震支座及上部结构力学性能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以PGA/PGV(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速度比值)代表频谱特性选取地震波,研究其力学特性即上部结构刚度、隔震层力学特性(初始刚度、屈服力和屈服后刚度)对结构地震... 为掌握地震频谱特性、隔震支座及上部结构力学性能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以PGA/PGV(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速度比值)代表频谱特性选取地震波,研究其力学特性即上部结构刚度、隔震层力学特性(初始刚度、屈服力和屈服后刚度)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场地条件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呈明显规律性,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长周期低频型地震动场地下,屈服后刚度的选择要在隔震层的位移和剪力两者寻求最优,较大初始刚度和屈服力能减小隔震层的地震响应;而短周期高频型的地震动场地下,屈服后刚度对隔震结构的影响很小,初始刚度和屈服力越小隔震结构地震响应越小。分析结果可为隔震结构设计达到经济合理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层参数 地震动特性 隔震结构地震响应 Performance 上部结构刚度 屈服力 初始刚度 频谱特性 力学特性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场 影响特性 力学性能 经济合理 分析结果 结构设计 隔震支座 场地条件 参考依据 规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承载性状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奎 徐日庆 郭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115,共6页
为了研究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在温州地区开展了原位足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基应力分布与上部结构刚度有关,当上部结构层数较低时,桩间土承担了较高的荷载份额;当上部结构层数较高时,刚性桩和柔性桩... 为了研究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在温州地区开展了原位足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基应力分布与上部结构刚度有关,当上部结构层数较低时,桩间土承担了较高的荷载份额;当上部结构层数较高时,刚性桩和柔性桩桩顶均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复合地基中不同部位桩应力随层数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褥垫层的设置可以减小不同部位桩的应力差异,刚性桩荷载分担比在无褥垫层时比有褥垫层时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 原位试验 承载特性 应力 上部结构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最优半主动控制在滑移隔震中的应用
10
作者 姜袁 洪秀安 +1 位作者 蒋昱州 张玉文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24-226,共3页
应用瞬态最优控制理论,在考虑上部结构刚度与阻尼的条件下,建立了基底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并对滑移隔震结构的半主动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实例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半主动控制下的滑移隔震结构不但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而且能有效地减... 应用瞬态最优控制理论,在考虑上部结构刚度与阻尼的条件下,建立了基底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并对滑移隔震结构的半主动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实例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半主动控制下的滑移隔震结构不但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而且能有效地减小基底的最大滑移量及残余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最优半主动控制 滑移隔震 上部结构刚度 阻尼 摩擦力 数学模型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