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的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
80
1
作者
白志明
王椿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利用4条DSS丰富的测深资料,对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成像结果显示,得到的速度模型与地表盆地、隆起与断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显示了与地表火山岩系相应的低速异常体,云南地区上部地壳横向不均匀性显著...
利用4条DSS丰富的测深资料,对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成像结果显示,得到的速度模型与地表盆地、隆起与断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显示了与地表火山岩系相应的低速异常体,云南地区上部地壳横向不均匀性显著,结晶基底的深度一般为0~5km,局部基底高于海平面,基岩直接出露地表,同时在一些大的坳陷处沉积厚度可达8~12km。作为一级构造单元的昌宁-双江断裂可能切割不深,而红河断裂作为“板块缝合线”切割较深,有延伸到中下地壳的迹象。云南地区历史上的广泛的火山活动与现今中强地震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有的地方尽管现今地表已不再有火山活动,但中下地壳活动并未停止,存在较大的应力作用,由于地表火山活动停止,来自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大部分能量得不到释放,而在有利的构造部位积聚,以及盆地水的渗透、其它流体的作用和外动力作用,可能是云南地区经常诱发中强地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深资料
上部地壳结构
地震构造环境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地区上部地壳结构深地震测深探测研究
2
作者
李培
任丛荣
+1 位作者
李海艳
王善雄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105,共13页
位于中国大陆东南缘的福建地区是东南沿海的一个活动构造带,有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为了认识该区浅部地壳结构和基底构造特征,利用福建地区4条NE向深地震测深测线的Pg波走时数据,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4条剖面上部地壳的...
位于中国大陆东南缘的福建地区是东南沿海的一个活动构造带,有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为了认识该区浅部地壳结构和基底构造特征,利用福建地区4条NE向深地震测深测线的Pg波走时数据,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4条剖面上部地壳的精细速度结构,揭示了该区上部地壳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基底构造以及断裂浅部特征。4条剖面速度介于4700~6100 m/s,自西向东速度变化逐渐增强,构造单元边界两侧基底速度横向变化明显;4条剖面结晶基底界面埋深介于1.0~6.0 km,由北往南有所加深,基底面的起伏与构造凸起和凹陷对应;闽西北隆起带的上部结构速度整体偏高且界面埋深较浅,与变质基底有关;闽西南拗陷带的上部地壳结构高低速变化明显且界面形态呈深浅间隔变化,与该区的断陷盆地和拗陷与隆起交错的地质构造相对应;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带的上部地壳速度高、变化大,表明华南大陆东部所受的构造活动强于西部。剖面经过的NW向断裂带都切割基底,与该区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变形的主方向一致,反映了受古太平洋板块NW向的俯冲−碰撞挤压作用。研究成果为获得东南沿海重要的NW向构造深浅关系提供浅部地震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深地震测深剖面
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上部地壳结构
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的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
80
1
作者
白志明
王椿镛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基金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700/子课题05-13-02-03)资助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论著 03AC1012.
文摘
利用4条DSS丰富的测深资料,对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成像结果显示,得到的速度模型与地表盆地、隆起与断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显示了与地表火山岩系相应的低速异常体,云南地区上部地壳横向不均匀性显著,结晶基底的深度一般为0~5km,局部基底高于海平面,基岩直接出露地表,同时在一些大的坳陷处沉积厚度可达8~12km。作为一级构造单元的昌宁-双江断裂可能切割不深,而红河断裂作为“板块缝合线”切割较深,有延伸到中下地壳的迹象。云南地区历史上的广泛的火山活动与现今中强地震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有的地方尽管现今地表已不再有火山活动,但中下地壳活动并未停止,存在较大的应力作用,由于地表火山活动停止,来自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大部分能量得不到释放,而在有利的构造部位积聚,以及盆地水的渗透、其它流体的作用和外动力作用,可能是云南地区经常诱发中强地震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测深资料
上部地壳结构
地震构造环境
层析成像
Keywords
DSS data
upper crust structure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tomography
分类号
P313.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地区上部地壳结构深地震测深探测研究
2
作者
李培
任丛荣
李海艳
王善雄
机构
福建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10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4701)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08015)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9024Y)。
文摘
位于中国大陆东南缘的福建地区是东南沿海的一个活动构造带,有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为了认识该区浅部地壳结构和基底构造特征,利用福建地区4条NE向深地震测深测线的Pg波走时数据,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4条剖面上部地壳的精细速度结构,揭示了该区上部地壳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基底构造以及断裂浅部特征。4条剖面速度介于4700~6100 m/s,自西向东速度变化逐渐增强,构造单元边界两侧基底速度横向变化明显;4条剖面结晶基底界面埋深介于1.0~6.0 km,由北往南有所加深,基底面的起伏与构造凸起和凹陷对应;闽西北隆起带的上部结构速度整体偏高且界面埋深较浅,与变质基底有关;闽西南拗陷带的上部地壳结构高低速变化明显且界面形态呈深浅间隔变化,与该区的断陷盆地和拗陷与隆起交错的地质构造相对应;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带的上部地壳速度高、变化大,表明华南大陆东部所受的构造活动强于西部。剖面经过的NW向断裂带都切割基底,与该区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变形的主方向一致,反映了受古太平洋板块NW向的俯冲−碰撞挤压作用。研究成果为获得东南沿海重要的NW向构造深浅关系提供浅部地震学证据。
关键词
福建地区
深地震测深剖面
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上部地壳结构
东南沿海
Keywords
Fujian region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finite-difference tomography
upper crustal structure
southeast coast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的层析成像研究
白志明
王椿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
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福建地区上部地壳结构深地震测深探测研究
李培
任丛荣
李海艳
王善雄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