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2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剂量表面积直方图对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急性直肠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鑫 杨梅柳 +4 位作者 郝晓慧 魏天雄 张琪 常浩宇 武秀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评价剂量表面积直方图(DSH)对前列腺癌(PCa)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RP)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80例PCa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 目的评价剂量表面积直方图(DSH)对前列腺癌(PCa)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RP)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80例PCa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00)与对照组(n=180)。采用DSH评价观察组直肠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对照组直肠剂量分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计划评价工具对急性RP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年龄、RPS评分、体重指数(BMI)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RP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_(40)与V_(40)、S_(50)与V_(50)、S_(60)与V_(60)、S_(70)与V_(70)、S_(78)与V_(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_(40)、S_(50)、V_(40)、V_(50)预测各级急性RP的曲线下面积(AUC)≤0.700,提示低等效能(P<0.001),S_(60)、V_(60)预测各级急性RP的AUC为0.700~0.900,提示中等效能(P<0.001),S_(70)、S_(78)、V_(70)、V_(78)预测各级急性RP的AUC>0.900,提示高等效能(P<0.001)。结论DSH对PCa患者直肠毒性的预测效能与DVH较为相似,在未来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可弥补DVH的不足或单独用于计划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表面积直方图 前列腺癌 直肠毒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碴比表面积的完整岩体TBM破岩效率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闫长斌 石雨萱 +3 位作者 李严 李庆民 刘永胜 吴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468,共13页
岩碴是TBM掘进过程中岩~机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破碎程度、形态特征、粒径分布等信息是TBM破岩效率的重要反馈指标。基于岩碴现场筛分试验和室内三维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TBM岩碴的形态特征及其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岩碴粒径... 岩碴是TBM掘进过程中岩~机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破碎程度、形态特征、粒径分布等信息是TBM破岩效率的重要反馈指标。基于岩碴现场筛分试验和室内三维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TBM岩碴的形态特征及其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岩碴粒径分布规律的比表面积计算方法,准确计算了不同粒径分布条件下岩碴比表面积的真实值。结合岩碴新表面理论指标对岩碴比表面积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了岩碴比表面积与TBM破岩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碴粒径增大,岩碴的球形度和扁平度逐渐减小、伸长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岩碴的伸长度越大、扁平度和球形度越小,粗糙度指数就越大,TBM破岩效率越高。采用积分的方法,利用表面积预测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可计算得到岩碴试样比表面积真实值且分析发现其数据可近似表示单位质量岩体破碎后新增表面积的大小。岩碴比表面积SW与新表面理论指标Sa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可以相互验证其准确性与合理性,但相比新表面理论指标Sa,比表面积SW具有更清晰的物理意义和更为直观的数字结果。岩碴比表面积随TBM掘进比能、贯入度指数增加而增大,随粗糙度指数增大而减小,即岩碴比表面积可较好地描述岩石破碎程度及能量消耗,岩碴比表面积越大,岩碴就越破碎,TBM破岩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岩碴 破岩效率 三维扫描 形态特征 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GBM算法的烤烟正面表面积测量
3
作者 侯开虎 石书绮 +3 位作者 白帆 张林 林雅婷 龙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3,200,共8页
为解决当前单目图像测定烤烟表面积带来的表型信息表征不全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SGBM算法的烤烟正面表面积测量方法。首先,通过相机标定参数并结合Census变换融合BT算法的SGBM算法得出视差图,利用引导滤波对视差图孔洞进行填充... 为解决当前单目图像测定烤烟表面积带来的表型信息表征不全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SGBM算法的烤烟正面表面积测量方法。首先,通过相机标定参数并结合Census变换融合BT算法的SGBM算法得出视差图,利用引导滤波对视差图孔洞进行填充,得到图像中各点的空间三维信息;其次,使用统计滤波、点云分割进行点云预处理;最后,采用泊松算法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并计算重建的正面表面积得到烟叶面积。对比网格法、二维图像法、本方法计算的烤烟正面表面积,结果表明,以网格法计算的正面表面积作为真实值,所提方法测量的烟叶表面积与二维图像法相比更接近真实值,平均准确率提高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表面积 双目视觉 三维点云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渣比表面积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李战国 万忠赫 +1 位作者 沈佳乐 李悦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171,共6页
采用5种比表面积为600~1 500 m^(2)/kg的锂渣(LS)取代部分水泥,制备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LS对UHPC流动性、力学性能、自收缩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试验、TG/DTG试验和压汞试验等研究了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 采用5种比表面积为600~1 500 m^(2)/kg的锂渣(LS)取代部分水泥,制备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LS对UHPC流动性、力学性能、自收缩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试验、TG/DTG试验和压汞试验等研究了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探索了LS比表面积对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1)LS降低了UHPC的流动度和自收缩,提高了3 d和28 d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随着LS比表面积的增加,自收缩、3 d抗压和抗折强度表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流动度、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在比表面积为1 100 m^(2)/kg时,流动度、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2)掺入LS后,基体中C-S-H凝胶和钙矾石含量高于基准组,Ca(OH)_(2)含量低于基准组;随着LS比表面积的增加,基体中C-S-H凝胶和钙矾石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OH)_(2)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当LS的比表面积为1 100 m^(2)/kg时,水化产物含量最多,Ca(OH)_(2)含量最低;(3)与基准组相比,掺入LS可以降低多害孔和有害孔的数量,增加少害孔和无害孔的数量;随着LS比表面积的增加,孔隙率和多害孔数量先降低后升高,当LS的比表面积为1 100 m^(2)/kg时,UHPC的孔隙率和多害孔数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锂渣 表面积 孔隙特征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面体模型理论应用:泡沫金属的比表面积
5
作者 刘培生 顷淮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28,共7页
基于作者从自建八面体模型出发提出的多孔材料比表面积计算公式,对系列泡沫金属及相关多孔产品进行对应的实践研究。考察不同材质和不同结构的泡沫金属产品,对该计算公式展开系列的实践应用和验证。考察对象中既有孔隙率超过90%的高孔... 基于作者从自建八面体模型出发提出的多孔材料比表面积计算公式,对系列泡沫金属及相关多孔产品进行对应的实践研究。考察不同材质和不同结构的泡沫金属产品,对该计算公式展开系列的实践应用和验证。考察对象中既有孔隙率超过90%的高孔率产品,也有孔隙率低于45%的较低孔率产品,还有孔隙率介于70%-80%的中间孔率产品;涉及的孔隙尺寸既有毫米级的宏孔产品,也有微米级的微孔产品。结果显示,本多孔材料比表面积表征公式可较好地适应所有这些多孔产品的计算,其平均计算偏差均在3%以内,多为1%左右。这说明本表征关系较好地反映了泡沫金属及相关多孔产品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和孔径两者的关系规律,具有良好的泡沫金属及相关多孔产品比表面积计算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泡沫金属 表面积 计算公式 八面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出窖糟醅微生物群落与其基酒品质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王阳 李德林 +4 位作者 贾俊杰 余小斌 马龙 敖宗华 张宿义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4,共9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出窖糟醅微生物群落,气质联用(GC-MS)法检测其基酒风味,结合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探讨不同比表面积窖池糟醅微生物群落、基酒理化特性、感官评分及风味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出窖糟醅微生物群落,气质联用(GC-MS)法检测其基酒风味,结合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探讨不同比表面积窖池糟醅微生物群落、基酒理化特性、感官评分及风味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聚类分析(CA)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基酒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共检出98种风味物质,其中酯类62种,醇类9种,酸类2种,醛类4种,酮类6种,其他15种,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筛选出19种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VIP>1)。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糟醅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norank_f__Caloramatoraceae、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优势真菌属包括酵母属(Sacchar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等17种。通过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共得到6种差异细菌属和11种差异优势真菌属。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己酸菌属、梭菌属_sensu_stricto_12与大部分酯类呈显著正相关(P<0.05);曲霉属、热子囊菌属、埃默森氏菌属、威克汉姆酵母属、青霉属、枝孢霉属与大部分酯类呈显著负相关(P<0.05)。窖池比表面积越大,糟醅中功能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越大,其基酒品质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池 表面积 糟醅 基酒 微生物群落 理化特性 感官评价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钙基材料制备及其干法脱硫性能研究
7
作者 于晴 任子晗 +1 位作者 刘帅鹏 刘洁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6,共11页
针对钙基干法脱硫剂比表面积小、硫容低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基于复合醇改性消化的Ca(OH)_(2)制备工艺。制备工艺的核心为醇类作为表面活性剂包覆在CaO表面,通过降低表面张力有效防止了Ca(OH)_(2)产物团聚,并且醇类溶剂降低了水合产物... 针对钙基干法脱硫剂比表面积小、硫容低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基于复合醇改性消化的Ca(OH)_(2)制备工艺。制备工艺的核心为醇类作为表面活性剂包覆在CaO表面,通过降低表面张力有效防止了Ca(OH)_(2)产物团聚,并且醇类溶剂降低了水合产物的溶解度,从而促进了水合产物从CaO的水溶液中沉淀,成功构筑了高活性、多孔隙的钙基脱硫剂。脱硫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乙醇/二乙二醇的复合醇改性消化方法显著提高了钙基脱硫剂的SO_(2)吸收性能;乙醇/二乙二醇的最佳体积比为3.5/0.5,所制备钙基脱硫剂的穿透硫容可达21.8 mg/g。通过对钙基脱硫剂进行物理化学表征发现,复合醇改性通过调控消化反应速率,降低了Ca(OH)_(2)结晶度,诱导了钙基材料均匀的纳米鳞片状微观形貌,增大了钙基材料的比表面积,并使钙基材料的孔结构均一、孔径适宜,从而提高了SO_(2)反应位点数量,并促进了反应传质,增强了钙基脱硫剂的SO_(2)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脱硫 钙基脱硫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积 硫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比表面积对其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文元勇 张龙 +2 位作者 杜顺贵 高瑞聪 马飞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7-423,共7页
磷石膏是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何高效利用磷石膏是当前的一大课题。而磷石膏复杂的颗粒形貌会对磷石膏胶凝材料(PBC)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比表面积的磷石膏、高炉矿渣和水泥熟料为原... 磷石膏是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何高效利用磷石膏是当前的一大课题。而磷石膏复杂的颗粒形貌会对磷石膏胶凝材料(PBC)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比表面积的磷石膏、高炉矿渣和水泥熟料为原料制备了PBC,进而研究了磷石膏比表面积对PBC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反应、水化产物、微观形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石膏比表面积的增大,PBC的凝结时间逐渐延长,各PBC样品的终凝时间均超过70 h, PBC的7、28天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当磷石膏比表面积为1 277 m^(2)/kg时,PBC的28天抗压强度最大,达到47.6 MPa。等温量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磷石膏比表面积的增大,PBC诱导期逐渐延长。本研究揭示了磷石膏比表面积对PBC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行为及孔隙结构的影响机理,为PBC的性能调控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积 物理力学性能 微观机理 微观结构 复合胶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表面积N_(2)吸脱附法在牛粪颗粒及其高效燃烧产物表征中的特性
9
作者 赵萌 侯卜瑛 +4 位作者 梁渊超 刘晓英 武林杰 焦小龙 兰兴博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1-2283,共13页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为生物质能源可以逐渐替代煤炭资源做技术支撑。影响燃烧效率的物理条件主要有燃料颗粒的粒径大小、不同的燃烧工况、燃料颗粒表面特征等。为此用透射电子...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为生物质能源可以逐渐替代煤炭资源做技术支撑。影响燃烧效率的物理条件主要有燃料颗粒的粒径大小、不同的燃烧工况、燃料颗粒表面特征等。为此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直观观察不同粒径牛粪颗粒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燃烧所得产物的微观结构,用比表面积检测方法对比出不同粒径原牛粪及其不同工况燃烧所得灰样的各颗粒孔径及比表面积的特征,并用元素分析得出各组牛粪燃烧的效果。通过对各颗粒特征参数的提取和计算,讨论各样品的燃烧效果。结果表明:在3种粒径中200μm的更适合燃烧,且随着牛粪粒径越接近合理数值,工况对燃烧效果的影响差距在不断缩小;经6组试验效果对比,牛粪粒径在200μm,且给料量为115 kg/h,风量为101 m^(3)/h时,燃烧效果最好;对于灰样颗粒吸附作用,低压吸附时,使用灰样颗粒粒径较大的吸附效果较好;高压工况时,灰样颗粒粒径较小的吸附效果较好;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发现,灰样的晶格条纹尺寸较牛粪颗粒的晶格条纹尺寸大一些。上述结果说明风量大小、燃烧温度和颗粒粒径等因素都对牛粪燃烧过程产生影响,且影响效果不单调;牛粪颗粒粒径过小,风量过大都不适合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燃烧 表面积N_(2)吸脱附法 生物质燃烧 TEM测试 牛粪灰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注入表面在防污领域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强 夏雅阁 +2 位作者 杨中天 余新泉 张友法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共16页
生物污损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食品工程、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存在,造成了严重危害及巨大经济损失,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受猪笼草启发的液体注入表面(LIS)具有优异的疏液性、超低黏附性、自修复性,且绿色、无毒,在防污领域具有较好的... 生物污损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食品工程、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存在,造成了严重危害及巨大经济损失,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受猪笼草启发的液体注入表面(LIS)具有优异的疏液性、超低黏附性、自修复性,且绿色、无毒,在防污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LIS表面的构建原则和制备方法,包括LIS制备过程中基底选择和制备工艺,基底修饰剂的选择和化学改性方法,润滑剂的选择及注入工艺等。综述了LIS表面在防污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目前LIS表面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旨在为发展高效、绿色、广谱的防污表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注入表面 制备工艺 机理 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湖泊表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气温的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 王宏宇 +1 位作者 唐莉 许晓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1-221,共11页
【目的】研究自然湖泊表面积的特征及背后的驱动力机制,有助于生态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水资源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基于由Sentinel-1卫星获取的37个月湖泊表面积数据及相应的降水、气温数据,以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斜率... 【目的】研究自然湖泊表面积的特征及背后的驱动力机制,有助于生态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水资源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基于由Sentinel-1卫星获取的37个月湖泊表面积数据及相应的降水、气温数据,以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斜率、振幅等十个特征参数,分析中国湖泊变化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特征,以相关系数及显著性作为判别指标,分析中国湖泊表面积对降水、气温的响应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北方内陆和新疆的湖泊面积较大,平均表面积高达20.56 km^(2),且月表面积振幅大,东南沿海诸河流域湖泊面积整体较小,平均表面积仅为1.35 km^(2);在湖泊表面积空间变化特征方面,东北诸江流域湖泊的月表面积CV平均值高达54.92%,变异性极高,淮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湖泊表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余流域呈微弱上升趋势,其中北方内陆及新疆诸河流域上升趋势最显著,斜率为0.0044。不同湖泊体量表面积敏感性存在差异,小型湖泊更易发生面积变化,小湖泊(0~1 km^(2))的CV平均值达67.91%,大型湖泊(>1000 km^(2))的表面积变化斜率最大为0.35;北方内陆及新疆诸河流域和西南国际河流流域的湖泊对气温变化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西南国际河流流域的湖泊对降水增加敏感,淮河流域展现了与降水负相关的湖泊比例较大为63%,气温对湖泊表面积的影响普遍比降水更显著。【结论】中国湖泊表面积变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湖泊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生态、经济影响,以更全面地理解湖泊作为地球系统组成部分的角色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表面积 特征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环境影响评估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PI+研究南昌碳气溶胶粒径分布与肺沉积表面积
12
作者 邹长伟 徐唱 +2 位作者 黄虹 周星明 申钊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8,共11页
掌握气溶胶及碳组分的粒径分布有助于识别来源和探讨形成机制,肺沉积表面积(LDSA)是气溶胶颗粒在人体呼吸道肺泡区沉积的健康风险评估重要指标。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利用荷电低压颗粒物采样分析仪(ELPI+)研究南昌室内、外气溶胶和碳... 掌握气溶胶及碳组分的粒径分布有助于识别来源和探讨形成机制,肺沉积表面积(LDSA)是气溶胶颗粒在人体呼吸道肺泡区沉积的健康风险评估重要指标。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利用荷电低压颗粒物采样分析仪(ELPI+)研究南昌室内、外气溶胶和碳组分的粒径分布与LDSA,结果显示,采样期间环境空气混合受体点、道路旁、打印室、学生宿舍的主要空气颗粒物分别为核模态与积聚模态、爱根核模态与核模态、核模态、积聚模态。室外、室内空气颗粒物中有机碳(OC)粒径分布特征相似,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0.256~0.382μm;颗粒物中元素碳(EC)的粒径分布在室内呈单峰型,在室外呈多峰型;不同微环境颗粒物OC/EC比值的粒径分布大多呈“L”型,打印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OC/EC比值无明显差异,近似呈“—”型。室外空气颗粒物中优势碳组分是OC_(2)、OC_(3)、OC_4和EC_(1),主要源于燃煤排放和机动车尾气,室内空气颗粒物的优势碳组分是OC_(1)、OC_(2)、OC_(3),主要源于香烟燃烧和室外空气渗透。不同微环境颗粒物的LDSA有差异,室外混合受体点、道路旁和室内打印室、学生宿舍的LDSA日均值分别为49.0、10.9、29.9和31.0μm^(2)/cm^(3);在有明显贡献源(如打印机工作或香烟燃烧)的室内环境中,特别是香烟燃烧的影响下,短时间内颗粒物LDSA非常高,超过环境空气颗粒物LDSA的最高值;道路旁空气中小于100 nm颗粒的LDSA占比高,存在香烟燃烧的室内100~600 nm粒径颗粒物的LDSA占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气溶胶 有机碳 元素碳 粒径分布 肺沉积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型低表面能防污涂层的制备及其静态防污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霖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39,共6页
【目的】开发一款静态防污效果良好的环保型防污涂料。【方法】以低毒有机铋为催化剂,使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多元醇、醇羟基封端硅氧烷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主链可降解且表面能较低的树脂,并制备成防污涂料;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和... 【目的】开发一款静态防污效果良好的环保型防污涂料。【方法】以低毒有机铋为催化剂,使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多元醇、醇羟基封端硅氧烷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主链可降解且表面能较低的树脂,并制备成防污涂料;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分析树脂结构与相对分子质量,测试涂层附着力、水接触角、抗藻性能、磨蚀率及实海防污效果来系统评价涂料的各项性能。【结果】所得涂层附着力>1 MPa,初始水接触角达100°~110°,兼具力学强度与疏水性;PLGA主链初期降解速率较快,3个月以后磨蚀率趋于稳定,浅海挂板12个月后表面无明显海生物附着。【结论】制备的可降解低表面能防污涂料通过主链降解与硅氧烷动态释放的协同机制,突破了传统防污涂料静态防污长效性不足的局限,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 可降解 硅氧烷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金属放射性表面激光去污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刘忠凯 李磊 阎丽静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对核电厂常用的不锈钢金属放射性表面的激光去污效果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放射性部件去污是通过去除材料表面致密氧化层实现的。通过模拟金属材料双层结构和激光去污高斯热源,建立了激光去污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连续... 本文对核电厂常用的不锈钢金属放射性表面的激光去污效果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放射性部件去污是通过去除材料表面致密氧化层实现的。通过模拟金属材料双层结构和激光去污高斯热源,建立了激光去污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激光由于热累积效应明显,不适用于放射性表面去污。为评估去污有效性和适用性提出去污阈值和损伤阈值指标,在考虑去污效果的同时需保证基材不发生熔融。根据脉冲激光去污数值模拟研究,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烧蚀深度和基材温度影响基本呈线性关系,但在热累积效应增强过程中温度变化速率会上升,不同搭接率对去污表面形貌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放射性去 数值模拟 激光参数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水凝胶可剥离膜用于表面放射性U(Ⅵ)的高效去污
15
作者 马传意 王毅 李战国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80-2289,共10页
针对复杂表面放射性去污场景,改善可剥离膜去污剂的流变与机械性能至关重要.本研究报道了一种以普鲁兰多糖、魔芋葡甘聚糖与明胶天然胶体为成膜剂的水凝胶可剥离膜材料,并通过复配酒石酸钠助剂去除表面U(Ⅵ)污染.研究结果显示,氢键与静... 针对复杂表面放射性去污场景,改善可剥离膜去污剂的流变与机械性能至关重要.本研究报道了一种以普鲁兰多糖、魔芋葡甘聚糖与明胶天然胶体为成膜剂的水凝胶可剥离膜材料,并通过复配酒石酸钠助剂去除表面U(Ⅵ)污染.研究结果显示,氢键与静电网络形成的双网结构赋予了去污剂优秀的流变与机械特性,水凝胶去污剂的初始动态黏度超过10 Pa·s,膜体的强度高达57 MPa,水凝胶去污剂可以在污染表面有效喷洒与固化.在玻璃、不锈钢、橡胶、陶瓷、漆板与水泥介质表面,水凝胶膜的剥离强度为63.6—644 N·m^(−1),薄膜可以顺利实现剥离与回收.表面去污结果表明,水凝胶去污剂对上述介质表面U(Ⅵ)的去污效率分别为96.61%、97.66%、86.58%、97.05%、93.21%与80.23%,水凝胶膜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赖物理捕获、离子络合与配位矿化作用.这种基于天然配方的水凝胶膜去污剂表现出优秀的综合性能,为绿色高效的去污配方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水凝胶膜 魔芋葡甘聚糖 明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比表面积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召妹 钟雯诗 +1 位作者 李嘉欣 胡庚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85,共9页
以蔗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草酸钾为活化剂,通过简单的研磨和高温碳化制备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大于3000 m^(2)·g^(-1))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采用多种手段对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和表面氮物种进行了表征,探究了... 以蔗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草酸钾为活化剂,通过简单的研磨和高温碳化制备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大于3000 m^(2)·g^(-1))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采用多种手段对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和表面氮物种进行了表征,探究了不同温度下草酸钾和尿素对碳材料的比表面积、氮含量和超级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仅使用草酸钾作为活化剂制备的碳材料KC-800的比表面积为1114 m^(2)·g^(-1),而同时使用草酸钾和尿素制备的样品KNC-800的比表面积高达3033 m^(2)·g^(-1)。在以6.0mol·L^(-1)KOH为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KNC-800的比电容为405 F·g^(-1),而KC-800的比电容仅为248 F·g^(-1)。这表明草酸钾和尿素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超级电容性能。电容贡献分析表明,KNC-800的双电层电容值和赝电容值均高于KC-800。KNC-800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经过100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98.3%的初始比电容,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多孔碳 超高比表面积 氮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石灰湿法消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氢氧化钙及结构表征
17
作者 王杰 赵旭波 +5 位作者 汤勇 覃玲意 陈小鹏 廖丹葵 童张法 王琳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4-112,共9页
高比表面积氢氧化钙可以提升其在烟气脱硫过程中的反应效率。采用工业级生石灰为原料湿法消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氢氧化钙,以二甘醇(DEG)和三乙醇胺(TEA)作为复配消化助剂(DEG/TEA),考察了DEG/TEA复配质量比、DEG/TEA复配助剂添加量、消化... 高比表面积氢氧化钙可以提升其在烟气脱硫过程中的反应效率。采用工业级生石灰为原料湿法消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氢氧化钙,以二甘醇(DEG)和三乙醇胺(TEA)作为复配消化助剂(DEG/TEA),考察了DEG/TEA复配质量比、DEG/TEA复配助剂添加量、消化温度、水灰比、消化时间和生石灰活性度对氢氧化钙比表面积及粒径的影响;利用比表面积分析仪、纳米粒度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红外光谱仪对氢氧化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较佳的湿法消化反应条件:DEG/TEA复配质量比1∶2、DEG/TEA复配助剂添加量7.5%(质量分数)、消化温度为70℃、水灰质量比为4∶1、消化时间为40 min,所制备的氢氧化钙比表面积为64.44 m^(2)/g,总孔容积为0.265 cm~3/g,平均粒径为0.800μm,其微观形貌为纳米片状层层堆叠而成的团聚体,且具有发达的狭缝孔结构。研究发现,同样消化条件下,生石灰活性度越高,所制得的氢氧化钙比表面积越大。最后,提出了高比表面积氢氧化钙可能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表面积 粒径 消化反应 生石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模板法制备大比表面积钼酸钴及其有氧氧化脱硫性能
18
作者 韩帅 李秀萍 赵荣祥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0,共10页
以氯化钴和钼酸铵为原料、KIT-6为硬模板,结合碱蚀过程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的钼酸钴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_(2)吸附-脱附技术确定了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特征。以介孔钼酸钴为催化剂、O_(2)为氧化剂,氧... 以氯化钴和钼酸铵为原料、KIT-6为硬模板,结合碱蚀过程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的钼酸钴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_(2)吸附-脱附技术确定了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特征。以介孔钼酸钴为催化剂、O_(2)为氧化剂,氧化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考察反应温度、O_(2)流量、催化剂加入量以及硫化物种类对脱硫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如下:模拟油量为20 mL,催化剂加入量为0.05 g,O_(2)通入流量为200 mL/min,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脱硫率可以达到96.2%,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活性没有明显降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作用下形成的超氧自由基是催化剂具有较高脱硫活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钴 氧化脱硫 表面积 超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纯铝酸洗废渣制备大孔高比表面积拟薄水铝石研究
19
作者 袁辉 贺永东 +5 位作者 赵亿坤 孙小涵 刘小龙 杜玉峰 白万全 陈守俊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以硫酸铝、氢氧化钠及高纯铝酸洗废渣为原料,采用双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及尿素添加量对拟薄水铝石的形成及结构的影响与合成条件对拟薄水铝石形成时的物相及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拟薄水铝石... 以硫酸铝、氢氧化钠及高纯铝酸洗废渣为原料,采用双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及尿素添加量对拟薄水铝石的形成及结构的影响与合成条件对拟薄水铝石形成时的物相及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拟薄水铝石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结晶度提高。pH值6.5~9.5时,可以得到明显的拟薄水铝石物相;pH值达到10.5时,会产生三水铝石相。添加尿素能显著增加拟薄水铝石的比表面积和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铝法 拟薄水铝石 尿素 孔径 孔容 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的测量分析
20
作者 邓晓丽 陈辉 +3 位作者 夏文倩 陈楠 于鑫 高美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18~30岁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头颅侧位片,筛选出骨性Ⅱ类高角、均角、低角各50例,获取其CBCT影像,用Mimics Reseach 20....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18~30岁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头颅侧位片,筛选出骨性Ⅱ类高角、均角、低角各50例,获取其CBCT影像,用Mimics Reseach 20.0软件对髁突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骨密度,体积及表面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3组髁突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3组间髁突骨密度、体积及表面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髁突骨密度高角组<均角组(P<0.05),均角组<低角组(P<0.05),高角组<低角组(P<0.001);髁突体积、表面积高角组<低角组(P<0.05),均角组<低角组(P<0.05),高角组<均角组(P>0.05)。结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垂直骨面型 髁突 骨密度 体积 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