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兔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郑维平 李晓军 +2 位作者 高丽佳 邓华瑜 高进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60-261,共2页
家兔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报道甚少,且文献报告多采用切开置管法[1,2]。我们采用自制穿刺针,不切开黄韧带和椎板间孔,直入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
关键词 家兔 硬膜外阻滞麻醉 改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鼓膜温和直肠温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俊峰 仓静 +1 位作者 薛张纲 蒋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鼓膜温和直肠温的变化规律 ,并以鼓膜温为标准中心体温 ,比较直肠温用于临床监测中心体温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10例 ,均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诱导前 2 0min开始每...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鼓膜温和直肠温的变化规律 ,并以鼓膜温为标准中心体温 ,比较直肠温用于临床监测中心体温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10例 ,均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诱导前 2 0min开始每间隔 10min记录鼓膜温 ,诱导后开始每间隔 10min记录直肠温。结果 麻醉诱导后鼓膜温呈进行性降低趋势 ,鼓膜温的降温速度和降低值在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直肠温与鼓膜温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中心体温会进行性降低 ,麻醉后第 1小时降温较快 ,此后相对缓慢但仍持续下降 ;直肠温可反映鼓膜温的变化趋势 ,但它比鼓膜温要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鼓膜温 直肠温 中心体温 食管癌根治术 变化规律 临床监测 方法选择 麻醉诱导 降温速度 进行性 统计学 相关性 麻醉 记录 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ST-T段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雅兰 王小平 +2 位作者 杨桐伟 彭雪梅 胡冬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 :观察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心功能Ⅰ~Ⅱ级择期胸腔手术并冠心病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静脉异丙酚和安氟醚吸入复合 0 2 %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组 (Ⅰ组 ,n =2 0 )和静脉... 目的 :观察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心功能Ⅰ~Ⅱ级择期胸腔手术并冠心病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静脉异丙酚和安氟醚吸入复合 0 2 %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组 (Ⅰ组 ,n =2 0 )和静脉异丙酚和安氟醚吸入 (Ⅱ组 ,n =2 0 )。于麻醉前和麻醉清醒后分别描记心电图 ;并记录术前 (T1)、硬膜外平面固定后 (T2 )、气管插管后 2min(T3 )、切皮时 (T4)、进胸探查 (T5)、进胸后 3 0min(T6)、进胸后 60min(T7)、关胸后 2 0min(T8)记录监测指标SBP、DBP、MAP、HR、ECG、SpO2 、ETCO2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ST T段的改变。结果 :两组心电图ST T段 :组Ⅰ完全改善 10例 ,轻度改善 7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 17例 ,总有效率(85 % ) ,无效率 (15 % ) ;组Ⅱ完全改善 1例 ,轻度改善 6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 7例 ,总有效率 (3 5 % ) ,无效率(65 % )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血流动力学指标 :Ⅰ组在T4和T8时间点SBP、DBP、MAP、HR低于Ⅱ组 (P <0 0 5或P <0 0 1) ,Ⅱ组在T4和T8时间点SBP、DBP、MAP、HR高于麻醉前 (P <0 0 5 )。Ⅰ组在麻醉平面固定后 (T2 )与T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在T4、T5、T6、T7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与T1相比降低 (P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 心肌缺血 血流动力学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观察 被引量:26
4
作者 梁华 陶国才 +1 位作者 郭永军 王立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70-471,共2页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 4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 ,随机分单纯全麻 (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 (B)组 ,每组 2 7例。不同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 4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 ,随机分单纯全麻 (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 (B)组 ,每组 2 7例。不同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结果 两组术中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 ,切皮后 12 0min时均达高峰 ,B组低于A组 (P <0 0 5 )。术中血胰岛素水平亦呈上升趋势 ,肾上腺素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5 )。MAP、HR于切皮后 4 5min及 6 0minA组显著升高 ,拔管时达高峰 ;同期B组无明显波动。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人食管癌根治手术 ,应激反应小 ,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 ,病人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复合麻醉 硬膜外阻滞 老年 食管癌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明山 尹燕伟 +4 位作者 马世龙 华震 于文刚 宋建防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13-815,共3页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浆ET及ANP浓度,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所用血管活性药剂量。结果B组术后1、24、48hET及ANP显著低于A组(P<0·05),血液动力学稳定,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少(P<0·05)。结论TEA能抑制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对OPCAB病人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内皮素 心钠素 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尼莫地平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晓智 吴丽美 +4 位作者 陈国忠 刘韧 何焱 叶林杰 姚艳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复合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HTEB组(H组)、尼莫地平组(N组)和HTEB复合尼莫地平组(HN组)。经颅多...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复合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HTEB组(H组)、尼莫地平组(N组)和HTEB复合尼莫地平组(HN组)。经颅多普勒检测兔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测定内皮细胞Bcl-2、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四组基底动脉Vm均明显升高,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细胞凋亡指数(AI)、Bcl-2表达、Caspase-3表达升高(P<0.01)。与C、H和N组比较,HN组基底动脉Vm明显减慢,管壁增厚减轻、管腔增宽,Bcl-2表达升高,AI和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尼莫地平显著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且优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或尼莫地平的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硬膜外阻滞 尼莫地平 血管痉挛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家兔颈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简文亭 简道林 +3 位作者 王康乐 李林 邹学军 杨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7-900,共4页
目的通过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交感神经,探讨TEA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TEA组、硝普钠(SNP)组、胸段硬膜外麻醉+麻黄碱(TEA+EPH)组。在记录MAP、迷走传出端基础电位后,TEA... 目的通过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交感神经,探讨TEA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TEA组、硝普钠(SNP)组、胸段硬膜外麻醉+麻黄碱(TEA+EPH)组。在记录MAP、迷走传出端基础电位后,TEA组硬膜外腔给予0.5%布比卡因0.4ml/kg;Sham组在同样时点硬膜外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NP组记录基础电位后静脉注射硝普钠盐溶液控制性降压,模拟TEA的降压过程,硬膜外腔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EA+EPH组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0.5%布比卡因0.4ml/kg后肌注麻黄碱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应用BL-420S电生理系统记录并分析硬膜外腔注射前、注射后1、2、3h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变化。结果四组家兔注射前基础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A组、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放电频率明显高于SNP组和Sham组(P<0.05)。TEA组、SNP组的MAP在注射后1、2、3h明显低于TEA+EPH组和Sham组(P<0.05)。TEA组和TEA和EPH组HR在注射后1、2、3h时明显慢于Sham组(P<0.05);SNP和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时HR均明显快于TEA组(P<0.05)。结论 TEA可能通过阻滞交感神经,使迷走神经传出产生绝对兴奋,这种兴奋并不是因为TEA所致的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血压降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迷走神经 传出放电 交感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史春霞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硬膜外阻滞麻醉 并发症 心肌保护 肺保护 硬膜外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乳腺手术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绍洋 熊利泽 +3 位作者 王强 侯立朝 董辉 曾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670-671,共2页
关键词 罗比卡因 硬膜外阻滞 乳腺手术 动脉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重度心力衰竭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桂芳 刘凤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B)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下同)的疗效。方法心功能Ⅲ、Ⅳ级患者82例,随机分为TEB联合药物治疗(T)组和单纯药物治疗(S)组,每组41例。T组每天从上午9时至晚上11时,每隔2小时硬膜外注射0.5%利多卡因4~5ml...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B)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下同)的疗效。方法心功能Ⅲ、Ⅳ级患者82例,随机分为TEB联合药物治疗(T)组和单纯药物治疗(S)组,每组41例。T组每天从上午9时至晚上11时,每隔2小时硬膜外注射0.5%利多卡因4~5ml。两组均接受卡维地洛、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前、后作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左室收缩功能。结果两组疗程、卡维地洛用量无显著性差异。但T组呼吸困难消退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和静脉用药时间均较S组缩短(P<0.05)。T组治疗后心脏各腔室内径缩小,左室重量指数降低,左室形态由球形向椭圆形转变(P<0.05),S组治疗后心脏结构无变化。T、S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尤以T组明显(P<0.05)。结论TEB治疗重度心衰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治疗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相输液对胸段硬膜外阻滞诱导期低血压防治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尔伟 朱雪琴 张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364-36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相输液对胸段硬膜外阻滞诱导期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探讨合理的输液方法。方法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Ⅰ预输负荷组;Ⅱ同步输液组。连续观察诱导期35min内血液动力学变化趋势。结果两种输液均通过提高... 目的比较不同时相输液对胸段硬膜外阻滞诱导期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探讨合理的输液方法。方法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Ⅰ预输负荷组;Ⅱ同步输液组。连续观察诱导期35min内血液动力学变化趋势。结果两种输液均通过提高中心静脉压(CVP),进而增加心排血量维持动脉收缩压稳定,外周血管阻力在输液时呈降低趋势。预输负荷后心率、CVP增快上升明显;同步输液时血流动力学较为平稳。结论两种时相输液均具有低血压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硬膜外麻醉 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晋平 郭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5-707,共3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胸段硬膜外注射+结扎冠状动脉(A)组,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注射+结扎冠状动脉(B)组、假手术(C)组,分别在结扎操作后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胸段硬膜外注射+结扎冠状动脉(A)组,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注射+结扎冠状动脉(B)组、假手术(C)组,分别在结扎操作后3、6h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和Caspase-3活性。结果 A、R组结扎冠状动脉后3、6hAI、Caspase-3活性较C组明显升高(P<0.01),且A组高于R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可减轻急性缺血诱发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罗哌卡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力衰竭兔血液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和肺水通道蛋白AQP_4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厚刚 陈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心力衰竭兔血液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及肺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仅置缝线,但不结扎,从硬...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心力衰竭兔血液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及肺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仅置缝线,但不结扎,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0.5ml/kg,每天2次,连续4周;心力衰竭组(HF组),结扎LAD后第2天开始,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0.5ml/kg,每天2次,连续4周;TEB治疗组(TEB组),结扎LAD后第2天开始,从硬膜外腔注入0.1%罗哌卡因0.5ml/kg,每天2次,连续4周。术后4周经股动脉和颈总动脉直接插管测定血液动力学参数;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心钠素及内皮素浓度;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肺组织AQP4mRNA的表达。结果:心力衰竭组MAP、LVSP、±dp/dtmax明显下降,LVEDP、HR明显升高;血中内皮素和心钠素的浓度升高,肺AQP4mRNA的表达下降。经TEB治疗MAP、LVSP、±dp/dtmax有升高,LVEDP、HR显著降低;血中内皮素和心钠素的浓度降低,肺AQP4mRNA的表达增加。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改善心力衰竭兔血液动力学参数,降低血中ANP、ET-1的水平,并能部分纠正肺组织AQP4mRNA的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TEB) 心力衰竭 血液动力学 神经内分泌 水通道蛋白 AQP4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麻醉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简文亭 简道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4-326,共3页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性伤害的一种防御性反应。适度的炎症反应对人体是有益的,而当炎症过程中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失调.就会导致炎症的失控,诱发广泛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关键词 炎症性疾病 硬膜外麻醉 器官功能障碍 防御性反应 炎症反应 调节能力 炎症过程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韶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7-698,共2页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静脉内麻醉(TIVA),观察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静脉内麻醉(TIVA),观察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CEGA),术后两组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麻醉前30min(T1)、切皮后2h(T2)、术后4h(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5个时点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浓度,计算CD4^+/CD8^+比值,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组切皮后2h和术后4h与对照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8^+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0.05);术后24h、48h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可以调节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细胞免疫抑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自控镇痛 T淋巴细胞亚群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臂丛神经痛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曲仁海 王华民 姚宏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上胸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 治疗 臂丛神经痛 冠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发生单侧霍纳综合征及臂丛神经阻滞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倩 刑玉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术后镇痛 臂丛神经阻滞 霍纳综合征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右侧乳腺癌 单侧 颈椎骨质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复合地氟醚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英茹 冯翠 +3 位作者 马鸿雁 严伟丽 李恩有 曲仁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3-434,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 循环功能 地氟醚 复合 血气分配系数 吸入麻醉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动脉导管未闭结扎后高血压反应的防治作用
19
作者 韩建民 刘海涛 +1 位作者 董振明 张达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硬膜外镇痛对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后高血压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 4 0例PDA结扎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阻滞 +异氟醚组(EI组 ,n =2 0 )和异氟醚 +硝普钠 (SNP)组 (IS组 ,n =2 0 )。在...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硬膜外镇痛对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后高血压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 4 0例PDA结扎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阻滞 +异氟醚组(EI组 ,n =2 0 )和异氟醚 +硝普钠 (SNP)组 (IS组 ,n =2 0 )。在吸入 1 8~ 2 2MAC异氟醚时 ,EI组平均动脉压 (MAP)降低 30 %~ 4 0 % ,而IS组需静脉输注SNP时MAP降至相同水平。关胸前分别连接镇痛泵行PCEA和PCIA镇痛 ,记录吸入 1 3MAC异氟醚关胸时、手术结束时、术后 12、2 4、4 8h在镇痛效果相同时MAP、HR变化及血管扩张药使用情况。结果 IS组PDA结扎后 18例需血管扩张药控制MAP升高 ,而HR明显快于EI组 ,4例使用美托洛尔控制SNP治疗期间反应性心率增快 ;EI组PDA结扎后 19例MAP、HR无明显变化 ,仅 1例在手术结束后使用血管扩张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动脉导管未闭 结扎手术 高血压 防治措施 PDA 镇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麻醉对神经肽Y的影响
20
作者 后承林 刘正德 汪雅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97-298,共2页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对病人血浆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31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胸段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浆NPY的含量。结果 :麻醉后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显著下降 (P <0 0 1) ,血浆NPY则无显著变化 (P...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对病人血浆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31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胸段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浆NPY的含量。结果 :麻醉后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显著下降 (P <0 0 1) ,血浆NPY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病人处于硬膜外麻醉状态下体内NPY含量的变化与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神经肽Y 上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