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炜 郝其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7-831,共5页
目的:通过筛选高龄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PICC置管高龄病人... 目的:通过筛选高龄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PICC置管高龄病人临床资料,统计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上肢DVT分为DVT组与非DVT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上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构建预测上肢DVT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拟合优度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结果:PICC置管高龄病人上肢DVT发生率为20.35%(46/22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恶性肿瘤、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期间手术史是影响高龄PICC置管病人上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9.637,P=0.291。结论:基于高龄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对预防高龄PICC置管病人发生上肢DVT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评分表预测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薇 应燕萍 +3 位作者 黄惠桥 凌瑛 陈国连 赵慧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56,共3页
目的比较Caprini、Padua、Seeley三种评分表对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PICC置管患者216例,应用三种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连续性评估,计算各评分表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三种评分表... 目的比较Caprini、Padua、Seeley三种评分表对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PICC置管患者216例,应用三种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连续性评估,计算各评分表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三种评分表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5、3.5、5.0分;灵敏度分别为86.21%、29.31%、53.45%;特异度分别为17.09%、77.22%、84.8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7.62%、32.08%、56.3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14%、74.85%、83.2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16、0.529、0.713,Seeley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另外两种评分表(均P<0.05)。结论 Capri、Padua和Seeley评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其中Seeley评分的预测力较理想,但其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上肢深静脉血栓 Caprini评分 Padua评分 Seeley评分 灵敏度 特异度 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并发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34
3
作者 邢雷 孔令泉 +3 位作者 厉红元 任国胜 罗凤 吴凯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携带PICC化疗的187例乳腺癌患者中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187例携...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携带PICC化疗的187例乳腺癌患者中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187例携带PIC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放置PICC188根,PICC管总置管时间为14,399天,平均置管时间为76.6天,最长170天。4例在PICC置管后14~112d(平均45.25d)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发病密度为0.28/PICC置管1 000天(0.28‰)。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携带PICC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少数病例可能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正确诊治,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制背心配合早期活动方案预防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爱琴 王轶 +1 位作者 朱菊华 陆怡雯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特制背心配合早期活动方案预防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的效果及对电极安全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 目的探讨特制背心配合早期活动方案预防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的效果及对电极安全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1组术后穿特制背心,遵循早期活动方案活动;实验2组采用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常规,术后增加穿特制背心,72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常规,不穿背心,72h后下床活动。评价并比较3组患者UEDVT及电极脱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UEDVT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1组的发生率最低;3组患者均未发生电极脱位。结论特制背心配合早期活动方案能有效降低UEDVT的发生率,且并不增加电极脱位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特制背心 早期活动方案 上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滤器在肿瘤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殷述刚 曹健鹏 +2 位作者 黄梅 张秀军 李俊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上腔静脉滤器对肿瘤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资料。20例患者中肺癌6例,胃癌4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胰腺癌、鼻咽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目的:探讨应用上腔静脉滤器对肿瘤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资料。20例患者中肺癌6例,胃癌4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胰腺癌、鼻咽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食管癌、贲门癌、胸腺瘤术后左颈部转移各1例。其中9例患者行PICC(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化疗,2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置入上腔静脉滤器,保留深静脉置管的患者术后成功拔除深静脉导管,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术后无症状性肺栓塞、上腔静脉穿孔、滤器移位及上腔静脉综合征发生。结论:恶性肿瘤及深静脉置管是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原因,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预防肿瘤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滤器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晔青 陈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2619-2619,共1页
左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从2004至今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症状 诊断 治疗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谦 栾景源 李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31-935,共5页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上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见于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及肱静脉。上肢DVT约占所有DVT的4%-10%,并非罕见,但可供学习查阅的文献有限。
关键词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诊治 锁骨下静脉 DVT 静脉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吕金如 陈旭锋 黄培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29-1731,共3页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发生血栓的高危患者尽早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随访本院2007年8月—2014年8月诊断的60例UEDVT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发生血栓的高危患者尽早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随访本院2007年8月—2014年8月诊断的60例UEDVT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病、基础病、深静脉导管置入、输血史等数据,研究它们与UEDVT形成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中,41例(68.3%)年龄>60岁(P <0.05),43例(71.7%)留置深静脉导管(P <0.05),39例(65.0%)患有恶性肿瘤(P <0.05),43例(71.7%)有输血史(P<0.05)。结论:年龄>60岁、恶性肿瘤、留置深静脉导管、输血史是导致UE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减少UEDVT形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get-Schroetter综合征1例
9
作者 章文涛 王晓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1期764-764,共1页
患者男,22岁,无明显诱因右上肢至右肩部肿胀7天,门诊彩色超声示右侧腋静脉及肱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查体:右上肢明显肿胀,累及右肩,皮肤发绀,张力稍高,按压无凹陷,无压痛,皮温较左侧稍低。右上肢周径:肘上5cm处约33cm,肘下5cm约31cm;左... 患者男,22岁,无明显诱因右上肢至右肩部肿胀7天,门诊彩色超声示右侧腋静脉及肱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查体:右上肢明显肿胀,累及右肩,皮肤发绀,张力稍高,按压无凹陷,无压痛,皮温较左侧稍低。右上肢周径:肘上5cm处约33cm,肘下5cm约31cm;左上肢周径:肘上5cm约26cm,肘下5cm约25cm。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2812ng/ml,白细胞13.39×109/L。MRI:右腋静脉近端至右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图1A),静脉造影:右腋静脉近端至锁骨下静脉闭塞,周围大量侧支循环形成(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深静脉血栓 磁共振成像 静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