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硬下软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分析
被引量:
27
1
作者
赵明华
毛韬
+1 位作者
牛浩懿
刘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极限支护力是保证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关键参数.但目前鲜有学者研究上硬下软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现状.本文基于极限平衡法和筒仓理论,假设破坏面为折线,建立了适用于该地层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并得到...
极限支护力是保证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关键参数.但目前鲜有学者研究上硬下软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现状.本文基于极限平衡法和筒仓理论,假设破坏面为折线,建立了适用于该地层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并得到其计算公式;进而对该地层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地层分层的传统方法相比较,本文方法与数值计算结果更为吻合,证明了当开挖面横跨上硬下软地层时考虑分层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埋深、上下土层厚度及土体强度指标等参数对极限支护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上下地层土质不同时,考虑分层与否所得的极限支护力差异较大.因此,上硬下软地层不能等同于均质土层,在工程实践中需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上硬下软地层
极限支护力
筒仓理论
极限平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硬下软地层中h型桩与滑坡相互作用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丰月华
罗晓娟
+3 位作者
李俊良
曹泽华
姚文敏
宋成彬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252,共11页
组合式抗滑桩是加固大型滑坡的有效防护措施,但上硬下软等复合地层中h型抗滑桩的加固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一套自主研发的上硬下软地层滑坡-h型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装置,综合应力应变监测、激光测距仪、高速相机与粒子图像测速(PIV)...
组合式抗滑桩是加固大型滑坡的有效防护措施,但上硬下软等复合地层中h型抗滑桩的加固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一套自主研发的上硬下软地层滑坡-h型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装置,综合应力应变监测、激光测距仪、高速相机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了上硬下软地层滑坡中h型桩的位移、内力响应规律与滑体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上硬下软地层条件下h型桩与滑坡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坡顶荷载逐渐增加的条件下,h型桩加固的上硬下软地层滑坡的演化阶段可划分为蠕变阶段、匀速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4个阶段。受连系梁影响,前排桩与后排桩桩顶位移较小,应变最大值出现在靠近滑面深度处;后排桩弯矩呈“S”型分布,前排桩弯矩呈三角形分布,负弯矩最大值位于连系梁下方20 cm处。随着硬岩体积分数(φ_(B))增加,桩顶位移逐渐减小,前、后排桩最大弯矩值也逐渐减小,但硬岩体积分数超过60%后最大弯矩值变化幅度较小。当φ_(B)=20%和40%时,后排桩土压力总体呈抛物线形式;当φ_(B)=60%和80%时,土压力总体呈反“S”型,且滑面附近出现第二个土压力峰值;前排桩土压力分布形式均为抛物线型。试验结果可为组合式抗滑桩加固机理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h型抗滑桩
上硬下软地层
PIV技术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硬下软地层铁路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优选
被引量:
10
3
作者
崔光耀
王李斌
荆鸿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76,共4页
内蒙古八苏木铁路隧道穿越上硬下软地层,本文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对该隧道的施工方法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交叉中隔壁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位移的控制效果较好,台阶法的控制效果最差;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内力分布最均匀,对...
内蒙古八苏木铁路隧道穿越上硬下软地层,本文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对该隧道的施工方法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交叉中隔壁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位移的控制效果较好,台阶法的控制效果最差;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内力分布最均匀,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整体的轴力、弯矩控制效果最好,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控制效果最差;不同施工方法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最小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值,其中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最小安全系数最大。综合比较,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优于其他3种施工方法。经在工程中应用,该施工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工法优选
数值计算
上硬下软地层
大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断面隧道上硬下软地层快速施工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郑东
汪树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1-123,共3页
分析了隧道上硬下软地层围岩的特性,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通过调整开挖台阶步距,调整施工工艺,优化施工组织,合理配置资源,结合八苏木隧道工程实例,总结了上硬下软地层隧道的快速施工方法。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大断面隧道
上硬下软地层
施工工艺
施工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川刨地里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均益
罗永红
+1 位作者
周赞
南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5,共12页
以“5·12”汶川地震诱发的青川县刨地里滑坡为例,现场调查了滑坡的地质特征,并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1号滑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过程,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现场调查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具有近水平“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其...
以“5·12”汶川地震诱发的青川县刨地里滑坡为例,现场调查了滑坡的地质特征,并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1号滑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过程,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现场调查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具有近水平“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其中石坎断层穿过了滑坡后缘;滑坡堆积体的岩性分带特征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下部千枚岩先于上部硅质岩被破坏,且破坏时间早于2号和3号滑坡;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在断层带附近的千枚岩内最强,其放大系数达6.79,导致下层千枚岩首先沿陡倾面产生拉裂破坏,随后上层硅质岩体产生拉裂破坏,结果与现场调查堆积物特征较吻合;断层和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对刨地里滑坡动力响应、变形及破坏起到了控制作用。该研究可为上硬下软且含断层的地震滑坡的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上硬下软地层
石坎断层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瞬态面波在老路路况评价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朱友群
施斌
+3 位作者
朴春德
何淼
徐宏
高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9,共5页
通过改进传感器型式,综合利用基阶模态和高阶模态频散数据正反演老路随深度方向面波速率,对比养护资料及钻探试验,建立了面波波速与老路压实度、标准贯入击数统计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上硬下软道路结构频散数据求解需同时提取基阶模态和...
通过改进传感器型式,综合利用基阶模态和高阶模态频散数据正反演老路随深度方向面波速率,对比养护资料及钻探试验,建立了面波波速与老路压实度、标准贯入击数统计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上硬下软道路结构频散数据求解需同时提取基阶模态和高阶模态信息,基阶模态特征反映下部低速层物性参数,高阶模态反映上部高速层物性参数,加权分层面波波速与压实度、标准贯入击数有较好的相关性。该试验结果适用于沪宁高速公路老路路况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面波
上硬下软地层
频散数据
路况评价
沪宁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硬下软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分析
被引量:
27
1
作者
赵明华
毛韬
牛浩懿
刘猛
机构
湖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187)
长沙市科技项目(K1203011-11)~~
文摘
极限支护力是保证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关键参数.但目前鲜有学者研究上硬下软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现状.本文基于极限平衡法和筒仓理论,假设破坏面为折线,建立了适用于该地层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并得到其计算公式;进而对该地层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地层分层的传统方法相比较,本文方法与数值计算结果更为吻合,证明了当开挖面横跨上硬下软地层时考虑分层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埋深、上下土层厚度及土体强度指标等参数对极限支护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上下地层土质不同时,考虑分层与否所得的极限支护力差异较大.因此,上硬下软地层不能等同于均质土层,在工程实践中需予以考虑.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上硬下软地层
极限支护力
筒仓理论
极限平衡
数值模拟
Keywords
shield tunnel
upper-hard lower-soft ground
limit support force
silo theory
the limit equilibrium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U456.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硬下软地层中h型桩与滑坡相互作用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丰月华
罗晓娟
李俊良
曹泽华
姚文敏
宋成彬
机构
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25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922055)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202102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718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M702932)。
文摘
组合式抗滑桩是加固大型滑坡的有效防护措施,但上硬下软等复合地层中h型抗滑桩的加固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一套自主研发的上硬下软地层滑坡-h型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装置,综合应力应变监测、激光测距仪、高速相机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了上硬下软地层滑坡中h型桩的位移、内力响应规律与滑体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上硬下软地层条件下h型桩与滑坡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坡顶荷载逐渐增加的条件下,h型桩加固的上硬下软地层滑坡的演化阶段可划分为蠕变阶段、匀速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4个阶段。受连系梁影响,前排桩与后排桩桩顶位移较小,应变最大值出现在靠近滑面深度处;后排桩弯矩呈“S”型分布,前排桩弯矩呈三角形分布,负弯矩最大值位于连系梁下方20 cm处。随着硬岩体积分数(φ_(B))增加,桩顶位移逐渐减小,前、后排桩最大弯矩值也逐渐减小,但硬岩体积分数超过60%后最大弯矩值变化幅度较小。当φ_(B)=20%和40%时,后排桩土压力总体呈抛物线形式;当φ_(B)=60%和80%时,土压力总体呈反“S”型,且滑面附近出现第二个土压力峰值;前排桩土压力分布形式均为抛物线型。试验结果可为组合式抗滑桩加固机理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滑坡
h型抗滑桩
上硬下软地层
PIV技术
物理模型试验
Keywords
landslide
h-type stabilizing pile
upper hard and lower weak strata
PIV technique
physical model test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硬下软地层铁路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优选
被引量:
10
3
作者
崔光耀
王李斌
荆鸿飞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76,共4页
基金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CIT&TCD201704013)
北京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10052971921/061)
文摘
内蒙古八苏木铁路隧道穿越上硬下软地层,本文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对该隧道的施工方法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交叉中隔壁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位移的控制效果较好,台阶法的控制效果最差;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内力分布最均匀,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整体的轴力、弯矩控制效果最好,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控制效果最差;不同施工方法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最小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值,其中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最小安全系数最大。综合比较,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优于其他3种施工方法。经在工程中应用,该施工方法效果良好。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工法优选
数值计算
上硬下软地层
大断面
Keywords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s optimization
Numerical calculation
Upper-hard and lower-soft strata
Large section
分类号
U455.4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断面隧道上硬下软地层快速施工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郑东
汪树生
机构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1-123,共3页
文摘
分析了隧道上硬下软地层围岩的特性,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通过调整开挖台阶步距,调整施工工艺,优化施工组织,合理配置资源,结合八苏木隧道工程实例,总结了上硬下软地层隧道的快速施工方法。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大断面隧道
上硬下软地层
施工工艺
施工组织
分类号
U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川刨地里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均益
罗永红
周赞
南凯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5,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7257)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GP2019K024)联合资助。
文摘
以“5·12”汶川地震诱发的青川县刨地里滑坡为例,现场调查了滑坡的地质特征,并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1号滑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过程,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现场调查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具有近水平“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其中石坎断层穿过了滑坡后缘;滑坡堆积体的岩性分带特征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下部千枚岩先于上部硅质岩被破坏,且破坏时间早于2号和3号滑坡;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在断层带附近的千枚岩内最强,其放大系数达6.79,导致下层千枚岩首先沿陡倾面产生拉裂破坏,随后上层硅质岩体产生拉裂破坏,结果与现场调查堆积物特征较吻合;断层和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对刨地里滑坡动力响应、变形及破坏起到了控制作用。该研究可为上硬下软且含断层的地震滑坡的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上硬下软地层
石坎断层
成因机制
Keywords
“5·12”Wenchu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landslide
“upper-hard,lower-soft”strata
Shikan fault
genetic mechanism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瞬态面波在老路路况评价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朱友群
施斌
朴春德
何淼
徐宏
高磊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9,共5页
文摘
通过改进传感器型式,综合利用基阶模态和高阶模态频散数据正反演老路随深度方向面波速率,对比养护资料及钻探试验,建立了面波波速与老路压实度、标准贯入击数统计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上硬下软道路结构频散数据求解需同时提取基阶模态和高阶模态信息,基阶模态特征反映下部低速层物性参数,高阶模态反映上部高速层物性参数,加权分层面波波速与压实度、标准贯入击数有较好的相关性。该试验结果适用于沪宁高速公路老路路况的评价。
关键词
瞬态面波
上硬下软地层
频散数据
路况评价
沪宁高速公路
Keywords
transient surface wave
layer hard in top soft in low
frequency spread data
highway conditions evaluation
Hu-Ning highway
分类号
P631.4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硬下软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分析
赵明华
毛韬
牛浩懿
刘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硬下软地层中h型桩与滑坡相互作用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丰月华
罗晓娟
李俊良
曹泽华
姚文敏
宋成彬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上硬下软地层铁路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优选
崔光耀
王李斌
荆鸿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断面隧道上硬下软地层快速施工技术
郑东
汪树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青川刨地里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李均益
罗永红
周赞
南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瞬态面波在老路路况评价中的试验研究
朱友群
施斌
朴春德
何淼
徐宏
高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