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护理
1
作者 何易 孙慧敏 许峰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9期72-73,共2页
对1例上矢状窦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选择性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动脉鞘管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上矢 血栓 溶栓 护理 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基于TCD和默读刺激的评估
2
作者 陈松伟 陈虹秀 +3 位作者 段建钢 崔柳平 刘然 邢英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7-364,共8页
目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可能会损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CA)功能。本研究探讨CVST对MCA的dCA和默读期间大脑后动脉(pos... 目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可能会损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CA)功能。本研究探讨CVST对MCA的dCA和默读期间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dCA及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2021年1月—2022年8月,共纳入60例CVST患者(CVST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使用TCD检测无创连续逐波血压、脑血流速度以及MCA和默读期间PCA的其他相关指标数据。根据MRI分期将CVST分为慢性期和非慢性期;根据CVST在MRI上的分布情况将CVST患者分为大范围组和小范围组。受试者根据语音提示睁、闭眼进行NVC评估,通过默读中国旅游材料实现睁眼视觉刺激。睁眼默读时,视觉刺激信号可以选择性地激活枕叶的布罗德曼区17、18和19,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并扩张PCA。通过传递函数分析确定dCA参数。结果在默读期间PCA的dCA中,CVST组的超低频相位差低于对照组[52.91(29.56~75.12)°vs.66.43(48.68~79.55)°,P=0.047]。在NVC中,CVST组的脑血管电导指数(index of the cerebrovascular conductance,CVCi)差值(?CVCi)[0.09(0.08~0.12)cm·s^(-1)·mmHg^(-1)vs.0.12(0.09~0.15)cm·s^(-1)·mmHg^(-1),P=0.017](1 mmHg=0.133 kPa)和视觉诱发血流反应(visuallye voked flow response,VEFR)[25.36(18.28~32.43)%vs.30.73(23.67~38.18)%,P=0.019]低于对照组。慢性期CVST患者与非慢性期CVST患者PCA的超低频相位差、?CVCi和VE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CVST的分布范围方面,大范围组的VEFR低于小范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VST患者默读时PCA的dCA和NVC受损。此外,NVC反应性与CVST累及范围相关,累及范围较大的患者对视觉刺激的NVC反应性低于累及范围较小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经颅多普勒超声 神经血管耦联 默读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 传递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3
作者 龚小沉 杨毅 +3 位作者 李肇坤 邹新宇 左家财 唐宇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报道1例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过程和转归。患者为39岁女性,以头痛、言语不清及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查体可见言语欠清晰,构音障碍,左侧肢体肌力下降等体征;在抗... 报道1例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过程和转归。患者为39岁女性,以头痛、言语不清及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查体可见言语欠清晰,构音障碍,左侧肢体肌力下降等体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行机械取栓、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去骨瓣减压、针对病因予以降细胞治疗;治疗后静脉窦完全再通,最终预后良好。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所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本病例的诊疗策略为临床类似病例的识别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R基因突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取栓 接触性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莫称龙 王思敏 +4 位作者 侯乐 彭烈标 王荣飞 施海姗 郑东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作为一种可能影响血液凝固的内分泌疾病,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关联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本文报道1例21岁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在接受包括甲巯咪唑、抗凝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后头... 甲状腺功能亢进作为一种可能影响血液凝固的内分泌疾病,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关联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本文报道1例21岁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在接受包括甲巯咪唑、抗凝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后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特别是经历了血管内介入取栓这一关键性治疗步骤。本病例强调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性,同时也提示了在特定情况下介入性治疗的潜在价值。未来更广泛的研究将有助于制定这些并发症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腺功能亢进 腺毒症 抗凝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及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崔芳 朱文佳 +2 位作者 刘若卓 王君 黄旭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06-207,共2页
患者女,51岁,因“头痛3年,智能减退半年,双下肢无力伴尿失禁4个月”于2013年7月6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00年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接受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003年诊断为“冠心病”;2010年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颅内 硬脑膜动静脉 腺功能减退 全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头颅CT的视神经鞘直径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九鼎 贾振宇 +7 位作者 梁堃 赵林波 曹月洲 卢光东 刘兴龙 王斌 刘圣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0-955,共6页
目的 评价薄层头颅CT平扫图像上测得的视神经鞘直径(ONSD)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CVST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VST患者... 目的 评价薄层头颅CT平扫图像上测得的视神经鞘直径(ONSD)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CVST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VST患者与正常人群ONSD差异及治疗前后ONSD变化。结果 共纳入CVST患者49例(CVST组)及49例无脑疾患正常人(对照组)。CVST组治疗前综合ONSD显著高于对照组[(5.33±0.50) mm比(4.40±0.40) mm,P<0.01],治疗后显著下降[(4.98±0.59) mm,P<0.01]。单纯抗凝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综合ONSD变化值与血管内治疗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3±0.22) mm比(-0.40±0.42) mm,P=0.84]。伴脑出血患者、无脑出血患者治疗前综合ONSD分别为(5.26±0.51)mm、(5.41±0.49) mm(P=0.31),治疗前后综合ONSD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9±0.40) mm比(-0.45±0.25) mm,P=0.66]。3个月随访时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综合ONS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颅CT平扫图像上测得的ONSD可作为CVST患者颅内压升高的反应指标,可能用于监测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但在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方面的意义尚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视神经鞘直径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萍 王育新 +2 位作者 陈岩 陆卉 李效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90-91,共2页
脑静脉窦血栓为临床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危及生命。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2007... 脑静脉窦血栓为临床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危及生命。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诊断明确的2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柯将琼 王小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19-422,共4页
关键词 上矢血栓形成 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诊治水平 SSST 产褥期妇女 特殊类型 脑血管病 临床表现 少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眼部症状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眼科漏诊、误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晓明 魏世辉 宋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伴眼部症状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眼科漏诊、误诊情况,眼科临床特点及CVST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伴眼部症状的眼科漏诊、误诊CVST患者的眼科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9例... 目的分析伴眼部症状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眼科漏诊、误诊情况,眼科临床特点及CVST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伴眼部症状的眼科漏诊、误诊CVST患者的眼科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9例伴眼部表现的CVST患者均伴双侧视盘水肿。所有患者均伴有颅内压增高,13例高于300mmH2O,双眼视力下降18例,双眼复视7例,一过性黑矇1例。其中,10例误诊为双眼视盘炎,5例误诊为双侧视盘血管炎,误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伴外展神经麻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各1例。19例患者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12例,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6例,经MRI确诊1例。结论伴视力下降、复视、视盘水肿等眼部表现的CVST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眼科疾病。MRI+磁共振血管成像可做为确诊CVST首选检查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CVST更为准确。眼科医师遇到伴双侧视盘水肿的患者应考虑到CVST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视盘水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磁共振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栓症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合并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晓帆 贾伟华 周立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8-440,共3页
患者 女,24岁,主因"头痛3 d,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0 h"于2016年8月18日入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主要为全脑持续性不剧烈胀痛,未予以诊治。10 h前(2016年8月18日凌晨1点3... 患者 女,24岁,主因"头痛3 d,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0 h"于2016年8月18日入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主要为全脑持续性不剧烈胀痛,未予以诊治。10 h前(2016年8月18日凌晨1点30分)家属发现患者在睡眠中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四肢抽搐,症状持续3min左右逐渐缓解,抽搐停止后患者意识不清,可眨眼但不能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血栓形成 脑梗死 大脑后循环 易栓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大鹏 吕日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5-449,共5页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的脑卒中类型,抗凝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但对于抗凝治疗无效的重症CVST患者,病死率较高,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目前尚缺乏有关CVST血管内治疗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血管内治疗的有效...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的脑卒中类型,抗凝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但对于抗凝治疗无效的重症CVST患者,病死率较高,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目前尚缺乏有关CVST血管内治疗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商榷。本文概述近年来CVST血管内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颅内 静脉 机械溶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
12
作者 刘卫平 刘尊敬 +3 位作者 肖波 李蜀渝 李国良 王夏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3-964,共2页
关键词 血栓 大脑灰质 血液淤积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一例
13
作者 朱武生 陈光辉 +4 位作者 张仁良 徐格林 樊新颖 郭芮兵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上矢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合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四肢抽搐 意识丧失 神经内科 意识恢复 发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一例
14
作者 梁斌 焦焕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27-827,共1页
关键词 上矢血栓 脑炎 病毒性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遗传性易栓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丽琴 陈静炯 赵玉武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7期594-600,共7页
超过20%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可以检测到易栓症。常见的遗传性易栓症有凝血因子缺陷、抗凝蛋白缺乏、纤溶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凝血因子水平增高等。本文介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相关的遗传性易栓危险因素。
关键词 易栓症 遗传性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大伟 谭俊杰 刘天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方法回顾1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例患者中有9例有明确诱因;常见的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局灶性神经功...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方法回顾1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例患者中有9例有明确诱因;常见的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癫(?)发作等;颅脑磁共振扫面可见特征性改变;9例抗凝治疗好转,2例死于脑疝。结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多有明显的诱因,临床表现各异,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居来提·阿布都克热木 阿娜尔汗·热合曼 艾合买体·扎依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5-225,共1页
关键词 上矢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 影像学改变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44
18
作者 刘群 刘衡 +5 位作者 朱克文 张国明 戴辉 曾莉 先正元 张体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表现。对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6例行MRV检查,2例行DSA检查。结果 4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同...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表现。对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6例行MRV检查,2例行DSA检查。结果 4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同时受累,1例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同时受累,4例单纯乙状窦受累,2例单纯横窦受累。MR平扫1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8例表现为T1WI、T2WI高信号,2例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5例表现为脑静脉异常强化,静脉窦壁表现为环形、三角形或平行状强化,而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不规则充盈缺损或空三角征。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不显影、侧支血管形成、邻近深部脑静脉扩张。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无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58
19
作者 吉训明 凌锋 +10 位作者 缪中荣 张鸿祺 张鹏 李慎茂 朱凤水 支兴龙 宋庆斌 秦晓红 牛香美 张虹 朱雪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 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患者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 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患者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 6个月.术后随访 17~ 29个月,平均 23个月. 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其中 10例患者同时接受机械性血栓切割治疗,另有 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尿激酶使用总量 80万~ 290万 U,每例患者平均每天剂量低于 100万 U.出院时,所有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均获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 6个月,平均随访 23个月,无一例血栓再形成.回顾文献,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92%,死亡率为 5%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93%,病死率为 3.8%.联合血管内治疗组与单一血管内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 2=1.27,P>0.05). 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 血栓形成 血管内治疗 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傅建辉 孙一忞 +2 位作者 耿昌明 汪柳霞 洪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4-256,共3页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2005年住院的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3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2005年住院的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3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确诊前有10例发生误诊,误诊率高达62.5%。15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者12例,阳性率80%。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均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9例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6例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误诊 影像学特征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