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换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敏麟 范文江 +1 位作者 王亚楠 詹倩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70,共13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术后腹腔粘连(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dhesions,PAA)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进行PAA模...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术后腹腔粘连(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dhesions,PAA)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进行PAA模型造模,透明质酸钠阳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28天分批处死,在损伤部位进行目视评分,取材并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马松染色并进行粘连评级,扫描电镜观察腹膜间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粘连部位的上皮-间充质转换(EMT)相关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加味补阳还五汤防治PAA的疗效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组Diamod目视粘连积分降低(P<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粘连等级降低(P<0.05)。②腹膜间皮细胞损伤修复情况:扫描电镜显示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视野内能见到铺路状腹膜间皮细胞,表明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能改善PAA盲肠浆膜侧腹膜间皮细胞的损伤。③腹膜间皮细胞EMT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加味补阳还五汤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多(P<0.05),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及透明质酸钠均能有效防治PAA,其疗效可能是通过减轻腹膜间皮细胞EMT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腹腔粘连 加味补阳还五汤 上皮间充质转换 E-钙黏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暴露诱发NRK-52E细胞纤维化的体外研究
2
作者 董良佳 杨峰 +1 位作者 王京真 刘文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9-336,共8页
自2004年禁止使用五溴联苯醚混合物阻燃剂以来,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作为替代品开始被广泛生产和使用,因而成为当今阻燃剂研究的热点。目前,有机磷阻燃剂在水体环境及生物体中已有较高的检出率,而其对... 自2004年禁止使用五溴联苯醚混合物阻燃剂以来,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作为替代品开始被广泛生产和使用,因而成为当今阻燃剂研究的热点。目前,有机磷阻燃剂在水体环境及生物体中已有较高的检出率,而其对生物体及生态环境的潜在毒性效应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ri(2,3-dichloropropyl)phosphate,TDCPP)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毒性暴露实验,探讨TDCPP潜在的肾脏毒性。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TDCPP对NRK-52E的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能诱导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ide species,ROS)生成量增加,并触发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胞外基质沉积因子如波形蛋白(vimen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胞外基质成分纤连蛋白-1(fibronectin-1,FN-1)等基因mRNA表达的显著上调以及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等基因mRNA表达的显著下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TDCPP可促进NRK-52E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及纤维化。本研究为进一步综合评估TDCPP的生物和环境毒理效应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2 3-二氯丙基)酯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 毒理效应 有机磷阻燃剂 上皮-充质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