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R2抑制上皮钙黏素表达促进人乳腺上皮细胞迁移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姗 蒋子川 +1 位作者 刘欢 杨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5-799,共5页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对MCF10A人乳腺上皮细胞形态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包装及感染MCF10A人乳腺上皮细胞,建立HER2过表达细胞,用TranswellTM法研究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合Western blot法、实时定...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对MCF10A人乳腺上皮细胞形态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包装及感染MCF10A人乳腺上皮细胞,建立HER2过表达细胞,用TranswellTM法研究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合Western blot法、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结果过表达HER2的乳腺上皮细胞呈分散型生长,细胞迁移能力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受到抑制,细胞膜上E-cadherin表达也显著降低,重新过表达E-cadherin能抑制HER2诱导的细胞迁移和分散。结论 HER2能通过抑制E-cadherin促进人乳腺上皮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上皮细胞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上皮钙黏素(E-cadherin)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肿瘤转移基因1、上皮钙黏素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吉庆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基因1(MTA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mRNA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2例宫颈鳞癌组织、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2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MTA1、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基因1(MTA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mRNA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2例宫颈鳞癌组织、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2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MTA1、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①宫颈鳞癌组织、CIN组织和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MTA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5%(46/52)、63.6%(21/34)和7.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CIN组织和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23/52)、55.9%(19/34)和100.0%(28/2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淋巴结转移组MTA1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E-cadherin 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③宫颈鳞癌组织中MTA1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4,χ2=4.204,P<0.05)。结论:MTA1 mRNA的高表达及E-cadherin mRNA表达缺失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肿瘤转移基因1 上皮钙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上皮钙黏素和钙调素在面神经元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费静 王长黎 李雷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兔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电针对上皮钙黏素(E-cad)和钙调素(CaM)在中枢面神经元表达的影响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电针促进周围面神经再生可能的作用方式和途径。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2只,设立正常组(4只,不做任何处理)、手术组(24只,... 目的观察兔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电针对上皮钙黏素(E-cad)和钙调素(CaM)在中枢面神经元表达的影响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电针促进周围面神经再生可能的作用方式和途径。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2只,设立正常组(4只,不做任何处理)、手术组(24只,建立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压榨损伤模型)和电针组(24只,建模后穴位电针治疗)。手术组和电针组于术后1、4、7、14、21、28 d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面神经元中E-cad和CaM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电针组兔周围性面瘫症状较手术组恢复快且完全。免疫组化显示,除术后14 d(E-cad)和术后21 d(CaM),电针组E-Cad和CaM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手术组(P <0.001,P <0.05)。电针组面神经元E-cad和CaM的相对表达量均较手术组及正常组高(P <0.05)。2组E-cad和CaM的表达有关联性。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并可能通过促进面神经元中E-cad和CaM的高表达,使表达高峰提前并延长,发挥面神经元保护的作用,从而促进周围面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面神经 面神经元 上皮钙黏素 周围性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莉 张帆 +3 位作者 吴平平 姜叙诚 郑林 于颖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分化、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转移淋巴结肿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50例胃癌中,肠型胃癌的上...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分化、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转移淋巴结肿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50例胃癌中,肠型胃癌的上皮型钙黏素或β-连环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弥漫型胃癌(P=0.0077,P=0.016);上皮型钙黏素蛋白阳性表达与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766,P=0.0005);12例胃癌原发灶和其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灶之间,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阳性表达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联合表达有利于细胞分化和细胞—细胞间的黏附,对癌细胞的弥散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 Β-连环蛋白 胃癌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a、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及上皮细胞钙黏素mRNA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潘永正 王飞 骆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LC)表面标志分子CD1a、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及黏附分子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herin)mRNA表达,探讨CA局部LC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2...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LC)表面标志分子CD1a、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及黏附分子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herin)mRNA表达,探讨CA局部LC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26例CA组织中CD1a、MIP-3α、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以10名正常人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0.7444±0.3667)相比,CA组织中CD1a mRNA表达(0.4066±0.2671)显著降低(P<0.01),MIP-3α mRNA表达(0.3181±0.1632)低于正常对照组(0.6163±0.1939)(P<0.01),E-cadherin mRNA表达(0.1737±0.1083)较正常对照组(0.3786±0.1460)显著降低(P<0.01)。②CD1a和MIP-3α分子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33,P<0.01),CD1a和E-cadherin分子mRNA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8381,P<0.05)。结论:CA组织中存在LC缺失和抗原提呈功能下降,LC的减少可能与表皮MIP-3α表达下降,进而导致LC前体细胞难以到达表皮有关,还可能与E-cadherin表达下降导致LC在表皮内难以滞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朗格汉斯细胞 CD1A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钙黏素及β-连环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立宏 李亚里 刘爱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2-614,共3页
目的 观察E 钙黏素、β 连环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上皮的表达情况 ,研究其表达规律及在不同分期EM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光镜、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 4例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及 2 1例健康对照在位内膜E... 目的 观察E 钙黏素、β 连环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上皮的表达情况 ,研究其表达规律及在不同分期EM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光镜、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 4例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及 2 1例健康对照在位内膜E 钙黏素、β 连环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 ,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E 钙黏素、β 连环素周期性表达的规律性消失 ,且表达强度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EM患者异位子宫内膜E 钙黏素、β 连环素的表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 (P <0 0 5 )。Ⅰ、Ⅱ期患者异位子宫内膜E 钙黏素、β 连环素的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 (P <0 0 5 )。结论 E 钙黏素、β 连环素在E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上的表达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连环 上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调控蛋白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预后诊断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毅 姚远 +3 位作者 杨剑文 卢启海 陈翔 陈悦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7-403,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调控蛋白在前列腺癌(PCa)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PCa组织样本(PCa组)和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样本(BPH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样本神经钙黏素(N-cadherin)、上皮钙黏...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调控蛋白在前列腺癌(PCa)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PCa组织样本(PCa组)和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样本(BPH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样本神经钙黏素(N-cadherin)、上皮钙黏素(E-cadherin)表达,分析N-cadherin、E-cadherin表达与PCa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对PCa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总生存期(OS);以OS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DU-145细胞发生EM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PCa组N-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PH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PH组(均P<0.05)。肿瘤直径≥2.5cm者N-cadherin高表达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5cm者,Ⅳ期PCa患者N-cadherin高表达率显著高于Ⅱ期和Ⅲ期PCa患者,淋巴结转移者N-cadherin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远处转移者N-cadherin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均P<0.05)。Gleason分级≥7分者E-cadherin高表达率显著低于Gleason分级≤6分者,有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高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远处转移者E-cadherin高表达率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者(均P<0.05)。N-cadherin高表达患者OS显著低于N-cadherin低表达患者(P=0.024),E-cadherin高表达患者OS显著高于E-cadherin低表达患者(P=0.01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4期肿瘤、N-cadherin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第24~96h,DU-145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NC组(均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DU-145组穿膜细胞数量显著多于NC组(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DU-145组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C组(均P<0.05)。结论 EMT与PCa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有关,N-cadherin、E-cadherin有可能作为PCa临床预后的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神经 上皮钙黏素 前列腺癌 增殖 侵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黄素对体外卵巢癌细胞活力、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古彩茹 林梦园 刘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34-1438,共5页
目的:观察芒柄花黄素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SKOV-3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25、50和100μmol/L)芒柄花黄素处理细胞48 h,用MTS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筛选出半数抑制浓度。通... 目的:观察芒柄花黄素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SKOV-3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25、50和100μmol/L)芒柄花黄素处理细胞48 h,用MTS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筛选出半数抑制浓度。通过划痕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芒柄花黄素对SKOV-3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的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KOV-3细胞的活力随着芒柄花黄素浓度增加而下降(P<0.01)。50μmol/L芒柄花黄素组细胞迁移距离少于对照组(P<0.01)。50μmol/L芒柄花黄素组侵袭穿过Transwell小室底膜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此外,50μmol/L芒柄花黄素组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MP-9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芒柄花黄素可能通过增加E-cadherin和降低MMP-9的表达来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芒柄花黄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上皮钙黏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1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3a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健 庞亚梅 +5 位作者 王黄震 李艳波 孙欣 徐菲 任宏 刘大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研究miR-10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01和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乳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正常乳腺细胞以及多种乳腺... 目的研究miR-10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01和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乳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正常乳腺细胞以及多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应用慢病毒介导感染的方法分别将miR-101序列及shRNA-DNMT3a转至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3a以及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通过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miR-101在MCF-7、MDA-MB-231、MDA-MB-361、HCC70乳腺癌细胞系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及MCF-10A乳腺细胞系,而DNMT3a表达则升高。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01的MDA-MB-231细胞中,DNMT3a的表达明显下降,而E-cadherin的表达升高;应用shRNA-DNMT3a抑制DNMT3a表达后,E-cadherin的表达也明显升高,证实miR-101可能通过抑制DNMT3a而发挥作用。体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01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miR-10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DNMT3a进而恢复E-cadherin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101 DNMT3a 上皮钙黏素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和Snail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圻儿 顾斌 +3 位作者 李军 杨震宇 张定国 于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3-1118,共6页
目的:分析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以及与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肿瘤组... 目的:分析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以及与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肿瘤组,同时将同期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测定前列腺癌组织中的E-cadherin和Snail,观察其表达情况;并调查E-cadherin和Snail表达情况与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Snail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患者在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远处转移的E-cadherin和Snail阳性表达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前列腺癌患者中E-cadherin和Snail表达呈负相关;对比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生化复发率,E-cadherin阳性表达者明显高于E-cadherin阴性表达者,Snail阴性表达者明显高于Snail阳性表达者(P<0.05)。随着E-cadherin的阳性降低和Snail的阳性升高,Snail蛋白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为负向相关关系(r=-0.69,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呈高表达,Snail呈低表达,并且两者的表达情况与根治术后生化复发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术 前列腺癌 生化复发 上皮钙黏素 Snail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兹蛋白(ezrin)基因沉默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4
11
作者 阳宁 王玲 +2 位作者 陈仙 刘俊 罗志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1-824,828,共5页
目的观察埃兹蛋白(ez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zrin基因沉默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标本各20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ezr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 目的观察埃兹蛋白(ez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zrin基因沉默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标本各20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ezr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zrin蛋白水平。培养PC-3细胞,分别用培养液、Scramble siRNA、ezrin siRNA处理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TM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组织相比,前列腺癌组织中ezrin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与Scramble siRNA处理的PC-3细胞相比,ezrin表达下调后,PC-3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平均穿膜细胞数、神经钙黏素水平降低,上皮钙黏素水平增加。Scramble siRNA处理的PC-3细胞与单纯培养液处理的PC-3细胞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Ez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ezrin基因沉默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同时上调上皮钙黏素表达及下调神经钙黏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EZRIN 上皮钙黏素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欣 吕忠霖 +8 位作者 许可 侯春梅 肖鹤 王仁喜 韩根成 冯健男 黎燕 沈倍奋 陈国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稳定转染方法将GM-CSF基因以及靶向GM-CSF的sh RNA分别导入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稳定转染方法将GM-CSF基因以及靶向GM-CSF的sh RNA分别导入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用ELISA法检测GM-CSF表达水平。脾内注射结肠癌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部分模型小鼠隔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3、0.6μg)的重组人GM-CSF。模型建立后4周后观察肝大体及肿瘤转移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结果:根据GM-CSF表达量建立GM-CSF低、中、高表达细胞系(GMlo、GMint、GMhiHCT116)和GMKDSW480细胞系。大体和病理结果均显示,接种高表达GM-CSF的HCT116细胞或外源性给予GM-CSF明显增加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灶数量,而敲低GM-CSF的作用则相反。GM-CSF能够显著上调N-cadherin和MMP2的表达,同时下调E-cadherin的表达(P<0.05)。结论:GM-CSF能够促进结肠癌移植瘤的肝转移,该效应可能与E-cadherin表达的下调和N-cadherin以及MMP2表达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 结肠癌 肝转移 上皮钙黏素 神经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和FOXO3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发帅 薛长年 +6 位作者 刘世佳 王梦丹 马子涵 孙海斌 郑鹏远 郭彦伟 张自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叉头框蛋白O3a(FOXO3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E-cadherin和FOXO3a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叉头框蛋白O3a(FOXO3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E-cadherin和FOXO3a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构建E-cadherin过表达的胃癌稳转细胞株AGS,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cadherin及FOXO3a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E-cadherin、FOXO3a、Akt、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胃癌组织中E-cadherin和FOXO3a的阳性率较对应癌旁组织均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FOXO3a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部位、TNM分期、T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胃癌组织中E-cadherin与FOXO3a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376,P=0.003)。E-cadherin过表达后,胃癌AGS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中FOXO3a和Bax表达显著升高,Akt表达显著下降。结论:E-cadherin与FOXO3a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E-cadherin可能通过调节Akt/FOXO3a信号传导影响胃癌细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上皮钙黏素 叉头框蛋白O3a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进展 王媛媛 +3 位作者 詹晓芬 王少洪 吴俊伟 李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345-33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胃癌组织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β-连环素(β-catenint,β-cat)蛋白表达结果,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cad、β-cat的表达并分析... 目的:通过对胃癌组织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β-连环素(β-catenint,β-cat)蛋白表达结果,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cad、β-cat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cad和β-cat在胃癌中的表达率(48.00%,46.00%)分别低于正常胃组织(100.00%,100.00%,P<0.01)。中低分化组、侵及肌层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中E-cad和β-cat的表达率低于于高分化组、未侵及肌层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和β-cat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6,P<0.01)。结论:E-cad、β-ca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和发展有关,联合检测E-cad、β-cat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上皮 Β-连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HMGB1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晓燕 袁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和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75例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比较HMGB...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和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75例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比较HMGB1和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卵巢癌组织中HMGB1和E-cadherin的表达意义。结果:卵巢癌组织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卵巢组织(χ2=12.62,P<0.01);卵巢癌组中HMGB1阳性表达率为(58/75)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4/40)(χ2=47.60,P<0.01)。HMGB1和E-cadherin的表达与卵巢癌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卵巢癌组织中HMGB1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99,P<0.01)。结论:HMGB1和E-cadherin在卵巢癌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高迁移率簇蛋白 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EMI处MMP-7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瑜 陈宇毅 +1 位作者 张哲珺 徐建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上皮钙黏素-E(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与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在位内膜的表达情况,了解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因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上皮钙黏素-E(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与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在位内膜的表达情况,了解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因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本40例,同时以子宫良性病变(如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本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子宫内膜-肌层界面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测定这两种蛋白分子表达的阳性单位(PU值).结果:在子宫腺肌病组中病灶和内膜-肌层交界处内膜MMP-7较对照组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两者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处的内膜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子宫EMI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MMP-7表达增高,降解了子宫肌层的细胞外基质,其屏障作用减弱,基底层子宫内膜细胞容易侵入子宫肌层生长并形成异位病灶;EMI处腺体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直接导致细胞黏附能力下降,细胞解聚,子宫内膜细胞之间以及子宫内膜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降低,从而变得易从在位部位解离,侵入和种植在肌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7 上皮 子宫内膜——肌层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及EpCA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猷伟 方旖骅 +1 位作者 杨媛媛 颜士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9-632,共4页
目的研究上皮型钙黏素(E-cad)及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0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30例复杂型或伴不典型增生子宫... 目的研究上皮型钙黏素(E-cad)及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0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30例复杂型或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40例子宫内膜癌中Ecad及EpCAM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E-cad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至癌性内膜的发展过程中以及随着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转移及FIGO临床分期的增加,其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EpCAM则反之(P<0.05);E-cad及EpCAM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E-cad蛋白的低表达与EpCAM蛋白的高表达和两者之间的负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同时提示了以Wnt信号通路为基础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上皮 上皮细胞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A、SAHA和DA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抑制作用的研究
18
作者 郭晶 陈星 +2 位作者 伊铁忠 吴迪 郑建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6-551,共6页
目的:观察丙戊酸(VPA)、软木酰苯胺氧肟酸(SAHA)和5-氮-2-脱氧胞苷(DA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和HEC-1-B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凋亡情况和上皮型钙黏素(E-ca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VPA、SAHA和DAC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应... 目的:观察丙戊酸(VPA)、软木酰苯胺氧肟酸(SAHA)和5-氮-2-脱氧胞苷(DA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和HEC-1-B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凋亡情况和上皮型钙黏素(E-ca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VPA、SAHA和DAC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情况进行观察。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内E-cad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VPA、SAHA和DAC作用HEC-1-B和RL-952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6.77%~93.25%和3.24%~89.25%,5.61%~97.36%和2.56%~87.85%,8.25%~92.54%和5.56%~93.47%)(P<0.01);同一浓度药物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24~96小时)对HEC-1-B和RL-952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42.41%~82.74%和36.17%~71.05%,43.15%~82.09%和40.38%~85.93%,43.26%~91.44%和37.75%~85.37%)(P<0.01)。HEC-1-B和RL-952细胞G0/G1期所占比例,经VPA、SAHA、DAC作用24小时后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VPA、SAHA和DAC后细胞凋亡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特征性凋亡形态特征。VPA、SAHA和DAC作用后,RL-952和HEC-1-B细胞E-cadmRNA表达上调,较对照组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SAHA和DAC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癌RL-952和HEC-1-B细胞增殖,有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作用,对E-cad基因具有明显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丙戊酸 软木酰苯胺氧肟酸 5-氮-2-脱氧胞苷 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