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潜伏感染基因组在上皮肿瘤细胞克隆扩增中的保留(英文)
1
作者 晏其佳 俞海波 +3 位作者 卢建红 喻正源 左埒莲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4-630,共7页
目的:探讨EBV感染的上皮细胞在克隆扩增过程中细胞中EBV基因组保留或丢失的实质。方法:使用EBV潜伏感染的上皮肿瘤细胞系293-EBV,其中的EBV基因组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示踪,经过多次传代使细胞的GFP表达强... 目的:探讨EBV感染的上皮细胞在克隆扩增过程中细胞中EBV基因组保留或丢失的实质。方法:使用EBV潜伏感染的上皮肿瘤细胞系293-EBV,其中的EBV基因组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示踪,经过多次传代使细胞的GFP表达强度有强弱差异,且部分细胞完全丢失EBV基因组,然后通过显微共聚焦连续观察细胞的生长。将细胞分散至极低密度,观察单个细胞形成克隆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及GFP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黏性和运动性而移动,但GFP阳性的细胞在未分裂时荧光强度不变。细胞形成的克隆其形状有紧凑型和松散型。EBV阳性的细胞在紧凑型生长时易保留EBV基因组。随着细胞数增加,EBV阳性细胞在松散型生长时GFP表达逐渐变弱;而GFP表达弱的细胞易完全失去EBV基因组。结论:EBV阳性上皮细胞具有保留EBV基因组进行克隆扩增的能力,EBV保留的实质是EBV基因组能随着细胞增殖而复制和传代,这与细胞密度有关,还可能受上皮细胞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基因组 潜伏感染 上皮肿瘤细胞 克隆扩增 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CT表现
2
作者 张媛媛 王思奎 +5 位作者 张红燕 练延帮 潘元威 卢振威 高剑波 董军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观察肝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肝PEComa及5例肾PEComa,观察其术前CT表现。结果23例均为单发病灶,主要CT表现包括低/稍低密度(23/23,100%)、形态不规则(16/23,69.57%)、边界清晰(17... 目的观察肝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肝PEComa及5例肾PEComa,观察其术前CT表现。结果23例均为单发病灶,主要CT表现包括低/稍低密度(23/23,100%)、形态不规则(16/23,69.57%)、边界清晰(17/23,73.91%)、无包膜(21/23,91.30%)及增强后强化(21/23,91.30%)。18例肝PEComa中,13例密度均匀(13/18,72.22%),5例(5/18,27.78%)密度不均匀且见脂肪成分(5/5,100%)及血管增粗(4/580.00%)、少见出血坏死(1/5,20.00%)及钙化(0/5,0),增强后多表现为快进快出(16/18,88.89%)。5例肾PEcoma均呈不均匀密度、内见脂肪成分(5/5,100%),少见出血坏死(1/5,20.00%)、血管进入(1/5,20.00%)及钙化(0/5,0);增强后可呈快进快出(2/5,40.00%)、渐进性强化(1/5,20.00%)或无强化(2/5,40.00%)。结论肝肾PEComa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系统TFE3易位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3
作者 谷瑀晴 刘从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0-273,共4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起源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女性生殖系统PEComa约占非特指性PEComa的1/4。由于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低,需密切结合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起源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女性生殖系统PEComa约占非特指性PEComa的1/4。由于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低,需密切结合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才能获得准确诊断。该文对1例伴有转录因子E3(transcription factor E3,TFE3)易位的女性生殖系统PEComa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病理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临床预后,以加深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系统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TFE3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4
作者 邝俊杰 付强 +1 位作者 李彦 段庆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病例 女,54岁,腹部疼痛2天就诊。查体: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157.20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86.60 U/L,葡萄糖7.32 mmol/L,C反应蛋白5.75 mg/L;中性粒细胞计数7.79×10^(9)L^(-1),... 病例 女,54岁,腹部疼痛2天就诊。查体: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157.20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86.60 U/L,葡萄糖7.32 mmol/L,C反应蛋白5.75 mg/L;中性粒细胞计数7.79×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8%;肿瘤标记物及糖类抗原CA72-4 6.5 IU/mL。超声检查:左上腹见一低回声肿块,界限清楚,边缘尚规则,大小约66 mm×38 mm,内部回声尚均匀(图1),CDFI:其内见点状血流信号(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肠系膜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多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1例
5
作者 李锦豪 李霄 +1 位作者 唐锦玲 潘敏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0,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可多脏器同时受累。肝、肺多发EHE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术前易误诊为转移,当穿刺活检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时,需仔细充分取材,以免误、漏诊。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血管周上皮细胞分化的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临床及CT表现:与肝癌及肝腺瘤对比
6
作者 史素素 万璐 +2 位作者 娄纪刚 王正洋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8-942,共5页
目的与肝癌及肝腺瘤对比,观察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PEComa及肝癌、肝腺瘤各31例,与肝癌及肝腺瘤对比,观察肝PEComa临床及CT表现。结果肝PEComa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以及肝炎、肝硬化及甲... 目的与肝癌及肝腺瘤对比,观察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PEComa及肝癌、肝腺瘤各31例,与肝癌及肝腺瘤对比,观察肝PEComa临床及CT表现。结果肝PEComa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以及肝炎、肝硬化及甲胎蛋白(AFP)阳性占比均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性别及年龄与肝腺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PEComa组脂肪及畸形血管占比,强化方式、动脉期和静脉期对比增强率(CER)均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脂肪、包膜及畸形血管占比,以及强化方式、动脉期和静脉期CER亦均与肝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肝癌及肝腺瘤,肝PEComa多为良性且好发于女性,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贾静 孙亦雯 +3 位作者 石新兰 李振强 潘美霖 赵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5-758,共4页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女性生殖道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F...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女性生殖道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FISH检测TFE3基因重排,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不伴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病变分别位于子宫颈、宫体和阴道残端。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排列呈实性片、巢和束状,瘤细胞胞质丰富、透明或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异型性轻微或显著,核分裂象多少不等。部分病例可见肿瘤性坏死、多核瘤巨细胞和横纹肌样细胞等。免疫表型:3例手术标本中HMB-45、Melan A、MiTF、TFE3、desmin、SMA和h-caldesmon均阳性,S-100和SOX10均阴性。1例会诊病例的HMB-45、MelanA、desmin和SMA均阳性,S-100阴性。3例FISH检测TFE3基因无断裂重排。结论 女性生殖道PEComa易误诊,结合其典型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女性生殖道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淑红 陆鸣 +2 位作者 张晓琰 郑媛媛 黄受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9-731,共3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非特异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附1例报告(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晓刚 王林 +5 位作者 蒋依娜 万真 李文智 姚春和 耿智敏 吕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是一组罕见的和血管关系密切的间叶肿瘤,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上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特征,联合表达黑色素瘤抗体和肌源性抗体。尽管已有相关病例的报道,如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但对于其起源及分型仍有争议,...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是一组罕见的和血管关系密切的间叶肿瘤,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上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特征,联合表达黑色素瘤抗体和肌源性抗体。尽管已有相关病例的报道,如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但对于其起源及分型仍有争议,需深入探讨。我们报道一例肝脏非特异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具有不同于一般良性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肝脏非特异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可以被新定义为一种具有"潜在恶性风险"或"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罕见肿瘤,需收集相关病例及进行长期随访,进一步研究此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更新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脏非特异性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胃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燕 石怀银 韦立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复习4例胃肠道原发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选取典型蜡块做相关的免疫组化染色,抗体包括黑... 目的 探讨胃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复习4例胃肠道原发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选取典型蜡块做相关的免疫组化染色,抗体包括黑色素相关抗原HMB45、melan—A、肌源性标记抗原SMA、desmin,以及vimentin、CgA、CK、S-100、CD117、CD34。结果4例PECo—mas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36、38、42及45岁。其中2例位于升结肠,1例位于降结肠,1例位于乙状结肠。肿瘤大小4.5~10cm,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色,质地均匀,局部可见出血。镜检: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排列,细胞质丰富,透亮或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空泡状,有明显的核仁,间质富于毛细血管、血窦以及厚壁血管。细胞异型性小,个别病例局部可见轻-中度异型性,分裂象0~3个/10HPF。免疫组化结果:肿瘤弥漫表达HMB45(4/4),弥漫或片状表达vimentin(4/4)、SMA(4/4)以及desmin(3/4)。CgA、Syn、CK、S-100、CD117、CD10及CD34均阴性。4例患者行局部肠管及肿瘤切除,术后随访8、15、32及36个月均无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胃肠道PEComa少见,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形态类似于软组织和其他部位的同类肿瘤,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胃肠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与肝细胞肝癌及肝血管瘤的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伟 候雪琴 +1 位作者 宋涛 高军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42-346,355,共6页
目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的诊断水平及与肝细胞肝癌和血管瘤的鉴别。方法:搜集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总结分析。结果:在... 目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的诊断水平及与肝细胞肝癌和血管瘤的鉴别。方法:搜集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总结分析。结果:在一般资料中,三组在性别、年龄、症状、AFP水平、HBsAg指标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常规超声中,三组在大小、边界、高回声边缘、主要回声、内部低回声、点状或短线状强回声、回声分布、后方回声、血流分布、病灶数量、肝脏背景指标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超声造影中,三组在动脉期增强强度无统计学差异,大部分都表现为高增强,P>0.05,但是在增强方式上是有区别,三组在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开始消退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在临床特征、超声及超声造影有一定的特点,在与肝细胞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时,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能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 血管瘤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永飞 郑海澜 +1 位作者 汪晟 黄丹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364-2367,共4页
子宫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术前易误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子宫颈恶性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合目前子宫恶性PEComa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 子宫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术前易误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子宫颈恶性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合目前子宫恶性PEComa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子宫 恶性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体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13
作者 伍健 李媛 贺玉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体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例子宫体恶性PEComa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扪及下腹部巨大肿块... 目的探讨子宫体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例子宫体恶性PEComa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扪及下腹部巨大肿块6个月,手术切除后11个月复发,CT示中下腹一巨大低-高密度混杂肿块。眼观:原发和术后复发肿瘤均体积巨大,切面为灰黄、灰红色,边界不清,质脆伴坏死。镜检:瘤细胞呈上皮样,胞质嗜酸性至透明,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明显核仁,未见核分裂。免疫组化:vimentin、HMB-45和Melan-A均(),PNL2(),Ki-67增殖指数约3%,EMA、CK(AE1/AE3)、S-100、CD10、desmin、SMA和MSA均(-)。结论子宫体恶性PEComa十分罕见,需与子宫体恶性黑色素瘤、上皮样平滑肌肿瘤和横纹肌肉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体肿瘤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TFE3扩增的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飞飞 饶秋 +2 位作者 张仁亚 李岩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neoplasm,PEComa)的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PEComa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 目的探讨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neoplasm,PEComa)的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PEComa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追踪随访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PEComa浸润性生长,呈巢状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呈上皮样改变,可见灶性坏死。瘤细胞表达TFE3和HMB-45,TFE3基因出现多倍体扩增,未见易位发生。患者第一次术后2个月肿瘤复发,术后5个月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PEComa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预后更差,需与其他形态学相似的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TFE3扩增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范嫏娣 王展宏 +1 位作者 王秀荣 邢英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E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 1例合并局灶绒毛膜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合文献进行讨论。观察病变的大体及镜下特点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 P法测定CK(AE1/AE3)、HPL、HCG、α inhibin。结...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E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 1例合并局灶绒毛膜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合文献进行讨论。观察病变的大体及镜下特点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 P法测定CK(AE1/AE3)、HPL、HCG、α inhibin。结果 肿瘤由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 ,瘤细胞巢呈地图样分布 ,瘤巢间充满嗜酸性透明变性物质。肿瘤的免疫表型 :CK(AE1/AE3)、HPL、PLAP和α inhibi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ETT为滋养细胞肿瘤的新类型 ,系由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 ,属于低度恶性肿瘤。ETT应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结节、绒毛膜细胞癌和宫颈鳞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病理学 子宫肿瘤 氨甲喋呤 甲酰四氢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2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家寿 罗雪珍 +3 位作者 黄雯 朱瑾 曹斌融 陈晓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8-559,共2页
例1,患者,23岁,未婚。因急性左下腹痛1天于2011年10月5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既往体健,否认性生活史。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区触及约直径10cm包块,压痛明显。B超检查示:子宫左侧弱回声区,大小108mm×101mm×95mm... 例1,患者,23岁,未婚。因急性左下腹痛1天于2011年10月5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既往体健,否认性生活史。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区触及约直径10cm包块,压痛明显。B超检查示:子宫左侧弱回声区,大小108mm×101mm×95mm,部分呈中等回声,周边见彩色血流,提示子宫左侧囊性为主混合块,附件来源可能。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前诊断:腹痛待查,左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子宫 卵巢囊肿蒂扭转 左下腹痛 血清学检测 肿瘤标志物 急诊入院 妇科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景洪标 邰艳红 +1 位作者 李慧 刘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4-635,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长富 孟令平 官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2-672,共1页
患者女,60岁,B超发现"盆腔包块"1年。CT:膀胱左前壁肿块,边界清晰,大小4.2cm×5.2cm×3.8cm,位于膀胱壁内外,密度略不均匀;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周较多纡曲血管影;延迟期持续强化。CTA示病灶由膀胱下动脉分支供血,呈血管... 患者女,60岁,B超发现"盆腔包块"1年。CT:膀胱左前壁肿块,边界清晰,大小4.2cm×5.2cm×3.8cm,位于膀胱壁内外,密度略不均匀;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周较多纡曲血管影;延迟期持续强化。CTA示病灶由膀胱下动脉分支供血,呈血管包绕征(图1A)。MRI:膀胱肿块呈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DWI示病灶不均匀高信号(图1B);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瘤周血管扩张(图1C)。行膀胱全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膀胱左前壁,质韧。病理:瘤组织由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组成,间质血窦丰富。免疫组化:HMB45(+,图1D),PNL2(+),PGP9.5(+),CD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膀胱肿瘤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新敏 古雅丽 +2 位作者 张瑶 陈慧萍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6-757,共2页
患者,68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3个月”为主诉,月经规律4~5天/30天,56岁绝经。3个月前阴道出血,量少;3天前阴道出血增多,因症状持续存在而就诊。彩超示:子宫后位,长径38 mm,前后径28 mm,横径35 mm,内膜厚3 mm,轮廓清晰,形态正常,肌层回... 患者,68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3个月”为主诉,月经规律4~5天/30天,56岁绝经。3个月前阴道出血,量少;3天前阴道出血增多,因症状持续存在而就诊。彩超示:子宫后位,长径38 mm,前后径28 mm,横径35 mm,内膜厚3 mm,轮廓清晰,形态正常,肌层回声不均。子宫宫底部可见大小21 mm×15 mm×20 mm稍强回声团,边界欠清,压迫内膜,其与宫腔分界不清,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入院查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人附睾蛋白4、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指标均正常。全麻下腹腔镜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子宫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春梅 王燕 +1 位作者 易晓佳 华结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9-1092,共4页
0引言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cell tumor, PEComa)属于间叶性肿瘤,于1996年被首次报道。由1992年被初次提出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PEC)构成。 PEComa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其中发生于肝的PEComa多... 0引言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cell tumor, PEComa)属于间叶性肿瘤,于1996年被首次报道。由1992年被初次提出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PEC)构成。 PEComa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其中发生于肝的PEComa多为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恶性PEComa较为罕见,仅有个别病例报道,易误诊为肝细胞癌或其他转移性肿瘤。文中报道1例肝恶性PEComa,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