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1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奕 何静 +2 位作者 赵雪梅 高翔 姜荣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1-1911,共1页
患者男,44岁,因“左侧耳下无痛性肿物7月余”入院。查体:左侧耳垂下隆起,可触及2.3cm×1.6cm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无压痛,局部皮温正常,左侧腮腺导管口无肿胀,无脓性或血性分泌物。CT:左侧腮腺浅叶类圆形混杂密度肿块,约2.4cm×2... 患者男,44岁,因“左侧耳下无痛性肿物7月余”入院。查体:左侧耳垂下隆起,可触及2.3cm×1.6cm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无压痛,局部皮温正常,左侧腮腺导管口无肿胀,无脓性或血性分泌物。CT:左侧腮腺浅叶类圆形混杂密度肿块,约2.4cm×2.4cm,边界清晰,部分侵及皮下,平扫病灶边缘呈高密度,中心呈低密度(图1A),咽旁间隙对称;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可见环形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元强化,病灶内可见多房分隔(图1B)。CT诊断:左侧腮腺浅叶占位,考虑良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肌上皮癌 涎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原发上皮肌上皮癌首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湘 邵亚娟 +5 位作者 孙桂彬 周娜 甄宏楠 陈杰 赵林 白春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864-870,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肌上皮癌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例胸腺原发上皮肌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中年男性,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首例被诊断为胸腺... 目的探讨上皮肌上皮癌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例胸腺原发上皮肌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中年男性,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首例被诊断为胸腺原发上皮肌上皮癌的患者。该患者经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后仍出现疾病进展,从手术确诊至死亡时间为22个月。结论胸腺原发上皮肌上皮癌极为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目前首选手术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肌上皮癌 胸腺原发性疾病 罕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上皮-肌上皮癌超声及病理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芹 廖晓敏 +3 位作者 陈桂武 操勇杰 袁建均 谢玉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腮腺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 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是由腮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腮腺恶性肿瘤的0.5%[1];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易误诊为多形性腺瘤或黏液表皮样癌等[2... 腮腺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 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是由腮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腮腺恶性肿瘤的0.5%[1];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易误诊为多形性腺瘤或黏液表皮样癌等[2-3]。本研究观察4例腮腺EMC超声表现及其病理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10月1日—2022年7月30日4例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接受外科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腮腺EMC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分别为50、71、44及59岁;均因颌面部或耳旁无痛性肿块就诊,且无明显面神经症状或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检查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肌上皮癌 腮腺肿瘤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上皮-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郑金锋 马淑芳 +2 位作者 景洪标 耿明 袁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观察气管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气管EMC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 目的观察气管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气管EMC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5岁,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分叶状生长,管状和实性区混合存在。瘤细胞由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呈双层腺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示:上皮细胞CK、EMA均(+),肌上皮细胞SMA、S-100、p63、HHF35、GFAP均(+),管状结构周围PAS染色(+)。结论原发于气管的EMC十分罕见,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应与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嗜酸细胞瘤、腺样囊性癌等鉴别;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肿瘤 上皮-肌上皮癌 气管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化上皮-肌上皮癌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詹阳 崔全才 王玉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高分化上皮-肌上皮癌 病理诊断 恶性涎腺肿瘤 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上皮-肌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亮 李庆姝 +1 位作者 付广 葛明建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上皮-肌上皮癌(pulmonary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P-EMC)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涎腺型肺肿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本文拟分析肺上皮-肌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肺上皮-肌上皮癌的诊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肺上皮-肌上皮... 背景与目的肺上皮-肌上皮癌(pulmonary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P-EMC)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涎腺型肺肿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本文拟分析肺上皮-肌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肺上皮-肌上皮癌的诊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肺上皮-肌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其他相关临床文献。结果上皮细胞免疫组化表达细胞角蛋白,肌上皮细胞免疫组化表达SMA及S-100,二代基因测序以HRAS基因突变为主,PD-L1蛋白为阴性。结论肺上皮-肌上皮癌大多预后良好,诊断以镜检及免疫组化为主,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效果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肌上皮癌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静 董玮 郭文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SP法对4例支气管EMC的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分析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 EMC由... 目的探讨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SP法对4例支气管EMC的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分析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 EMC由内层腺上皮及外层肌上皮构成,呈双套管结构。腺上皮成分CK、EMA均呈阳性,肌上皮成分Calponin、p63、CK、CD117、S-100、GFAP均呈阳性。结论原发于支气管的EMC临床罕见,多数位于大支气管内,诊断依靠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应与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转移性透明细胞癌鉴别。EMC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也可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肿瘤 上皮-肌上皮癌 支气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丙信 张金库 赵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2-762,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肿瘤 上皮-肌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上皮-肌上皮癌1例
9
作者 朱正鹏 贾国凤 +4 位作者 谭飞飞 朱红波 李凯 马健波 杨微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92-792,共1页
患者男.63岁,于2007年2月17日因“右耳下肿块1年”入院:CT检查:右侧腮腺可见直径2cm类圆形肿块影。手术见肿物位于腮腺下极。病理:肿瘤形成双层导管样结构(图1),内层导管上皮细胞AE1/AE3免疫组化阳性.外层肌上皮细胞AEl/AE3... 患者男.63岁,于2007年2月17日因“右耳下肿块1年”入院:CT检查:右侧腮腺可见直径2cm类圆形肿块影。手术见肿物位于腮腺下极。病理:肿瘤形成双层导管样结构(图1),内层导管上皮细胞AE1/AE3免疫组化阳性.外层肌上皮细胞AEl/AE3、SMA免疫组化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上皮-肌上皮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阴上皮-肌上皮癌1例
10
作者 肖杭 彭丽秀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8-469,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46岁,G_0P_0,因发现会阴肿物10余天于2015年8月19日收入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既往2012年因左侧外阴肿块在广州某医院行手术治疗,自诉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淋巴瘤并行4次化疗(具体方案不详)。于2015年8月初洗澡自扪及左... 1病例报告患者,46岁,G_0P_0,因发现会阴肿物10余天于2015年8月19日收入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既往2012年因左侧外阴肿块在广州某医院行手术治疗,自诉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淋巴瘤并行4次化疗(具体方案不详)。于2015年8月初洗澡自扪及左侧外阴两个结节,无触痛,疑淋巴瘤复发遂入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体格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肌上皮癌 市第一人民医院 彬州 淋巴瘤 阴肿 体格检查 病理检查 大阴唇 超声检查提示 彩超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肌上皮癌 被引量:23
11
作者 Seethala R R Barnes E L +2 位作者 Hunt J L 刘飞飞(摘译) 张仁亚(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上皮-肌上皮癌 组织学特点 免疫组化表型 临床病理学 形态学特征 皮脂腺分化 多形性腺瘤 细胞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AS突变在具有宽泛形态学谱系的上皮-肌上皮癌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Urano M Nakaguro M +2 位作者 Yamamoto Y 魏建国(摘译) 方三高(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34-1134,共1页
上皮-肌上皮癌(EMC)是一种罕见的涎腺肿瘤,组织学上以双相型管状结构为特征,由内层的导管细胞和外层透明的肌上皮细胞组成。由于其组织学的多样性,有时要作出精确诊断极具有挑战性,有用的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上皮-肌上皮癌 诊断 形态学 谱系 突变 涎腺肿瘤 管状结构 细胞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上皮-肌上皮癌合并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珊 吴景 +1 位作者 李晓洁 何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肌上皮癌合并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恶性成分由上皮-肌上皮癌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共同构成的乳腺肿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肿瘤95...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肌上皮癌合并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恶性成分由上皮-肌上皮癌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共同构成的乳腺肿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肿瘤95%区域由异型增生的内层腺上皮细胞及外层肌上皮细胞共同组成,可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组化腺上皮细胞表达CK7、EMA,肌上皮细胞表达p63、CK34βE12、S-100和CK5/6;5%区域仅由异型增生的腺上皮细胞构成,呈条索状、小梁状排列,表达CK7、EMA、ER、PR和HER-2。结论乳腺上皮-肌上皮癌在乳腺肿瘤中罕见,WHO(2012)乳腺肿瘤分类中将其命名为伴癌的腺肌上皮瘤,同时合并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尚未见报道,应与腺样囊性癌、导管内癌、肌上皮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上皮-肌上皮癌 伴癌的腺肌上皮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上皮-肌上皮癌1例
14
作者 黄文鹏 刘晨晨 +2 位作者 刘肖楠 李莉明 高剑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0-420,共1页
患者女,53岁,7个月前受凉后咳嗽、咳痰,活动后喘息,无发热、咯血、盗汗、胸痛,外院予口服中药治疗后症状未缓解;3个月前症状加重,伴咽干、咽痒,自行口服抗炎药后无明显改善;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胸段... 患者女,53岁,7个月前受凉后咳嗽、咳痰,活动后喘息,无发热、咯血、盗汗、胸痛,外院予口服中药治疗后症状未缓解;3个月前症状加重,伴咽干、咽痒,自行口服抗炎药后无明显改善;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胸段气管前壁增厚,并见边缘不光整的分叶状软组织块影向腔内凸出(图1A),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肿瘤 诊断显像 上皮-肌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影像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帅 蒋慧 彭雯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分析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影像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于唾液腺的上皮-肌上皮癌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和病理表现。结果:5例涎腺上皮-肌上皮癌中有3例发生... 目的:分析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影像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于唾液腺的上皮-肌上皮癌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和病理表现。结果:5例涎腺上皮-肌上皮癌中有3例发生于腮腺、2例发生于颌下腺。CT或MRI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除1例呈囊性为主外,余4例在影像学上呈实性,边界较清晰,CT呈软组织密度,MRI的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对比增强后较明显强化。病理上有4例表现符合经典的上皮-肌上皮癌特征,有1例未见典型双层腺管样结构伴多发小囊变(小囊在影像上不可见)。有2例病理可见明确侵袭性生长,影像表现为较大肿块(短径>3 cm)且边界突出于涎腺轮廓。结论:涎腺上皮-肌上皮癌在影像上表现为孤立性边界清晰的肿块,较大者可囊变,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确诊须依靠全面的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上皮-肌上皮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赵仲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6-406,共1页
关键词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 临床研究 生物学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研究进展
17
作者 徐玉琢 张昊 施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72-1375,共4页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EMC)是少见的低级别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经典生长方式呈双相导管样结构,即由内层的导管上皮和外层的透明肌上皮组成,但两种细胞的比例、分化程度变化较大,使EMC组织学具有较大...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EMC)是少见的低级别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经典生长方式呈双相导管样结构,即由内层的导管上皮和外层的透明肌上皮组成,但两种细胞的比例、分化程度变化较大,使EMC组织学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易与其它双相分化的涎腺肿瘤和含有透明细胞的肿瘤混淆。该文对近年涎腺EMC的组织病理学、鉴别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上皮-肌上皮癌 组织学变异 分子遗传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腺样囊性癌——附1例报告
18
作者 李汝瑶 陈小华 +1 位作者 马莉 秦蓉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下颌骨腺样囊性癌 X线检查 手术治疗 上皮-肌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NNB1/β-catenin:涎腺基底细胞肿瘤鉴别标志物 被引量:7
19
作者 Jo V Y Sholl L M +2 位作者 Krane J F 杨海玉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69-1269,共1页
由于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癌在形态学方面表现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肿瘤是否浸润生长至涎腺实质和(或)涎腺外组织,因而涎腺基底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存在挑战,尤其对于穿刺活检标本。CTNNBl基因位于染色体3p21,β-cate.nin是其编码... 由于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癌在形态学方面表现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肿瘤是否浸润生长至涎腺实质和(或)涎腺外组织,因而涎腺基底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存在挑战,尤其对于穿刺活检标本。CTNNBl基因位于染色体3p21,β-cate.nin是其编码产物蛋白。J0等检测73例涎腺肿瘤(22例基底细胞腺瘤、3例基底细胞腺癌、20例多形性腺瘤、20例腺样囊性癌及8例上皮-肌上皮癌)中β-catenin的表达以及6例涎腺基底细胞肿瘤(5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癌)中CTNNB1突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基底细胞腺瘤 Β-CATENIN 细胞肿瘤 鉴别诊断 标志物 基底细胞腺癌 上皮-肌上皮癌 多形性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