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CT、MRI表现和病理对照分析
1
作者 申美玲 郭学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对照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肝脏PEComa的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形态及其内部影像学特征及强化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对照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肝脏PEComa的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形态及其内部影像学特征及强化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100%)肝脏PEComa均为单发,7例(87.5%)边缘清晰,大小平均为4.5cm,4例(50.0%)病变内部不均匀;影像学检查4例(50.0%)见脂肪成分,其中2例(25.0%)含有大量脂肪成分,5例(62.5%)可见血管畸形,8例(100%)均未见出血、坏死及钙化;增强扫描4例(50.0%)为“快进快出”,2例(25.0%)为“快进慢出”,2例(25.0%)为“持续强化”。结论肝脏PEComa女性多见,多数单发,CT、MRI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病变内部不均匀,可含有脂肪及畸形血管,强化方式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2
作者 张胜波 张言敏 +1 位作者 曹月亮 范作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147-149,共3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在这个不断增长的间叶肿瘤家族中,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肾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其他不太常见的实体包括恶性韧带肌瘤和其他...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在这个不断增长的间叶肿瘤家族中,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肾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其他不太常见的实体包括恶性韧带肌瘤和其他盆腔透明细胞肿瘤。这些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具有血管周围的上皮样细胞特征。特征性免疫组化特征包括黑色素细胞标记物。而发生在胰腺PEComa十分罕见。细针穿刺可被误诊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或转移性肾脏透明细胞癌等。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43岁女性患者,发生于胰腺PEComa,同时归纳其临床病理特点、影像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国内医师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外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3
作者 李新怡 李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77,共1页
患者男,24岁。腹部疼痛不适2天,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均正常。MRI显示腹腔内团块状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影,内见囊状T2WI高信号(图1A~1C),DWI呈明显高信号,相应ADC图信号减低(图2A,2B),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 患者男,24岁。腹部疼痛不适2天,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均正常。MRI显示腹腔内团块状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影,内见囊状T2WI高信号(图1A~1C),DWI呈明显高信号,相应ADC图信号减低(图2A,2B),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图3A,3B),大小约6.6cm×6.4 cm×5.8 cm,边界清,外周见包膜样低信号影,病变周围多发迂曲增粗血管影,可见肝动脉及门静脉分支与病变相通,邻近结构呈受压改变。诊断为腹腔孤立性富血供肿瘤,Castleman病不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色素上皮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安刚 路璐 +1 位作者 许苑 洪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向色素上皮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为视网膜移植提供种子细胞的来源。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和MSC,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向色素上皮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为视网膜移植提供种子细胞的来源。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和MSC,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34、CD44和角蛋白的表达情况,确定2种细胞的来源;通过Transwell6孔板非接触共培养的方式,建立HRPE和MSC共培养体系,显微镜下观察人MSC的形态学变化;对于诱导后的MSC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确定角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SC呈纤维样克隆样生长,人MSC的CD44(+),CD34(-);HRPE原代培养时细胞内布满色素颗粒,角蛋白表达(+)。HRPE和MSC共培养体系中,部分长梭形的MSC逐渐变成多边形,细胞内出现典型的色素颗粒;分化的色素上皮样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结论MSC与HRPE在非接触共培养诱导方式下能分化成色素上皮样细胞;分化的细胞具有上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诱导后的细胞是否具有HRPE的功能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色素上皮样细胞 角蛋白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6例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江泽 谢欢 刘四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5-676,共2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由Bonetti等[1]于1991年根据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首次报道并命名,指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来源的间叶组织肿瘤,该肿瘤发生于肝脏罕见。本文收集6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由Bonetti等[1]于1991年根据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首次报道并命名,指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来源的间叶组织肿瘤,该肿瘤发生于肝脏罕见。本文收集6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肝脏PEC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影像特点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锋 谢安 +4 位作者 刘建滨 刘鹏 贺亚琼 李靖翊 李泽达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脏PECom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在CT及MRI图像上的位置、密度及信号特点、强化形式。...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脏PECom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在CT及MRI图像上的位置、密度及信号特点、强化形式。结果含脂肪型病灶肉眼可见的脂肪成分无明显强化,而软组织成分强化明显,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并见到瘤内血管,门脉期及延时期出现中轻度强化,并可见环形强化的假包膜。无脂肪型呈实质性软组织肿块,肉眼不可见脂肪成分,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呈明显均质强化,可见粗大扭曲的畸形血管和动脉瘤样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呈延时强化改变。由于病灶缺少正常肝细胞,肝胆特异期病灶对比剂摄取呈低信号改变。其中含脂肪型需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但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无脂肪型几乎全部误诊为肝细胞癌。结论肝脏PEComa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特征,如果依据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成分来分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性,但是病变在表观扩散系数图及肝胆特异期没有特异性,不能作为单独的诊断依据。乏脂肪型PEComa临床术前误诊概率较大,因此放射科医生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春梅 王燕 +1 位作者 易晓佳 华结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9-1092,共4页
0引言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cell tumor, PEComa)属于间叶性肿瘤,于1996年被首次报道。由1992年被初次提出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PEC)构成。 PEComa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其中发生于肝的PEComa多... 0引言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cell tumor, PEComa)属于间叶性肿瘤,于1996年被首次报道。由1992年被初次提出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PEC)构成。 PEComa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其中发生于肝的PEComa多为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恶性PEComa较为罕见,仅有个别病例报道,易误诊为肝细胞癌或其他转移性肿瘤。文中报道1例肝恶性PEComa,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博 王文泽 刘彤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59-461,共3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epithelioidcelltumor,PEComa)是由一种紧邻血管壁的独特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这些细胞通常表达黑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标志物。原发于妇科系统的PEComa十分罕见,目前中文文献仅见20余例报道...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epithelioidcelltumor,PEComa)是由一种紧邻血管壁的独特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这些细胞通常表达黑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标志物。原发于妇科系统的PEComa十分罕见,目前中文文献仅见20余例报道,英文文献亦不足50例。本文报道3例妇科来源的PEComa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子宫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4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鲁皓 张传永 戴新征 《肝胆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提高对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这一罕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了2012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我中心确诊的4例原发性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历资料,对原发性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 目的提高对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这一罕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了2012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我中心确诊的4例原发性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历资料,对原发性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易与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等常见肝脏肿瘤混淆而导致术前诊断错误。手术治疗是治疗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唯一有效方法,研究收纳的4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应提高对其的认识,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敏 王瑾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腹膜后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体检发现盆腔包块,术中见腹膜后偏左相当于髂内外动脉分叉下方有一1... 目的探讨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腹膜后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体检发现盆腔包块,术中见腹膜后偏左相当于髂内外动脉分叉下方有一10×8×6cm3大小不规则包块。镜下见上皮样肿瘤细胞环绕血管生长排列,大部分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也可见少数梭形细胞,胞浆呈透明至细颗粒状,核位于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正常,核仁小,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标记HMB45(+),SMA(+),CK(-),S-100(-)。结论腹膜后PEComas非常罕见,其有独特的细胞组织学特征和明确的免疫组化表型,但其良恶性标准及预后仍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免疫组化 腹膜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婷 陈莉莉 +1 位作者 黄笑云 杨洪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56-159,共4页
目的:1例女性患者因发现腹部包块10 d,下腹痛1 d余入院。最初考虑子宫占位性病变或盆腔、卵巢肿物等可能;后因肿物破裂出血,经外科手术干预,病理确诊为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该病例从初诊到破裂出血后的超声图像均... 目的:1例女性患者因发现腹部包块10 d,下腹痛1 d余入院。最初考虑子宫占位性病变或盆腔、卵巢肿物等可能;后因肿物破裂出血,经外科手术干预,病理确诊为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该病例从初诊到破裂出血后的超声图像均被完整记录,现整理分析,以便于为以后临床早期诊断该病提供相关临床质料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一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王盛 王逸 +2 位作者 徐寅凯 杜明占 秦磊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1期2146-2147,共2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类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PEComa好发于泌尿生殖系统,以子宫、肾脏多见,而发生于肝脏十分罕见,目前国内报道的肝PEComa仅有40余例,临床极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收治的一例肝脏PEC...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类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PEComa好发于泌尿生殖系统,以子宫、肾脏多见,而发生于肝脏十分罕见,目前国内报道的肝PEComa仅有40余例,临床极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收治的一例肝脏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临床分析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肝脏 泌尿生殖系统 组织来源 临床资料 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帅 孙振纲 杨志奇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期115-115,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因体检发现肝内结节样病变10天,于2011年5月24日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上腹部CT平扫+增强示:①肝右叶下段结节影,考虑为小肝Ca可能;②肝尾叶及右叶下段小圆形囊样低密度影,考虑为囊肿。
关键词 肝脏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14
作者 蔡红法 吕京澴 +3 位作者 郭鹏达 陈双庆 李志森 童明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311-2314,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方法选取并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病灶单发5例(肝右叶2例,肝左叶3例),肝左...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方法选取并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病灶单发5例(肝右叶2例,肝左叶3例),肝左、右叶同时发生者1例,共计7个病灶。病灶最大径1.2~7.8cm,含脂肪成分3个,出血1个,囊变坏死1个。平扫密度/信号均匀3个,不均匀4个,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6个,不均匀中等强化1个。静脉期快速洗脱3个,表现为“快进快出”;静脉期缓慢洗脱2个,表现为“快进慢出”;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呈持续强化2个。1个普美显增强MRI在肝胆特异期无对比剂摄取,呈低信号。7个病灶边缘及中心可见增粗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HMB-45,MelanA,SMA均表达阳性(表达率100%)。结论肝脏PEComa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减退或持续强化,病灶内及边缘血管增粗。MSCT血管重建技术及普美显增强MRI扫描对乏脂性PEComa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分化潜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刘学颖 刘小伟 +3 位作者 戴荣平 秦梅 董方田 李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体外诱导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分化潜能。方法分离、纯化、体外扩增hADSC,流式细胞术鉴定所获得细胞的CD29+、CD34-、CD49d+、CD105+、CD106-的表达情况。成... 目的初步探讨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体外诱导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分化潜能。方法分离、纯化、体外扩增hADSC,流式细胞术鉴定所获得细胞的CD29+、CD34-、CD49d+、CD105+、CD106-的表达情况。成脂、成骨诱导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在DMEM/F12体系、KM体系及上述二者等体积混合的KM/DMEM/F12体系内添加不同梯度浓度的生长因子对hADSC进行体外诱导:0μg·L-1、10μg·L-1、20μg·L-1、30μg·L-1、40μg·L-1、50μg·L-1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50μg·L-1EGF+10μg·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 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50μg·L-1EGF+20μg·L-1bFGF。连续诱导21d,观察hADSC形态学的改变及第21天时角膜特异性蛋白AE5(CK3/CK12)的免疫化学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培养体系及不同浓度生长因子对hADSC诱导作用的差异。结果流式细胞仪测定传3-5代的细胞CD34-、CD106-、CD29+、CD49d+、CD105+。成脂、成骨体外诱导14d后,油红O、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4.6%和29.3%。KM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0~50μg·L-1EGF诱导21d后,hADSCAE5阳性细胞率均占90%以上。其中,40μg·L-1EGF诱导下的AE5阳性细胞率为98.7%,50μg·L-1EGF可达到100%。而加入bFGF的hADSC则为AE5弱阳性。而另2个体系对各浓度EGF、bFGF诱导的hADSC的作用均为阴性。结论人吸脂术废弃液中可获得大量高纯度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经体外条件诱导具备向角膜上皮样细胞分化潜能。添加EGF的角质细胞培养液有利于其分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bFGF则对分化有抑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脂术 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 角膜上皮样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体外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秀丽 胡儒华 +1 位作者 王平怀 陈志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9-673,共5页
目的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PEComa)为少见,容易误诊,本研究探讨肝脏PEComa的CT与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肝脏PECom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3例行肝脏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11例行肝脏MR平扫及多期多时相扫描... 目的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PEComa)为少见,容易误诊,本研究探讨肝脏PEComa的CT与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肝脏PECom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3例行肝脏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11例行肝脏MR平扫及多期多时相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肝脏CT和MR检查。结果单发型19例,大小2.3-11.5 cm,呈圆形或类圆形;多发型3例,大小0.5-23.3 cm,呈巨大不规则形肿块伴多发圆形或类圆形子灶。肿瘤平扫密度/信号大部分均匀,CT平扫为稍低密度,MR平扫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相对均匀明显高信号。病灶内部可含成熟脂肪(脂肪变性)或坏死囊变、出血而呈混杂密度/信号。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血供丰富,动脉期中度至明显强化,以病变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纡曲血管影为特征表现,门静脉期呈等信号或趋于等信号,延迟期呈低信号。结论肝脏PEComa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发现肝脏肿瘤大部分密度/信号相对均匀,含或不含成熟脂肪(脂肪变性),增强扫描中心或边缘见粗大纡曲强化血管时,结合临床可提示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2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淑英 方松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9期1009-1010,共2页
关键词 肝脏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上皮样细胞培养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立平 张晓华 +1 位作者 刘镁 宋晓玲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16-20,共5页
1989年8月起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上皮组织的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对取自甲壳、步足、尾扇等部位的对虾上皮组织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共培养6批,获得传代细胞11株,其中1株传至25代,传代细胞形态为梭形、椭圆、多边形... 1989年8月起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上皮组织的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对取自甲壳、步足、尾扇等部位的对虾上皮组织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共培养6批,获得传代细胞11株,其中1株传至25代,传代细胞形态为梭形、椭圆、多边形,和正常上皮细胞形态相似。生长率测定结果,第4天细胞增殖达高峰,倍增时间为48.7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组织培养 上皮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七例误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戈瑶 贾妍 +1 位作者 杨淑莉 崔满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分析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表现、病理与免疫表型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 目的分析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表现、病理与免疫表型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7例子宫PEComa误诊病例资料。结果7例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肿物”生长速度过快、腹部包块、下腹部不适、经量过多等,初步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2例、盆腔肿物及子宫肌瘤各2例、子宫内膜病变1例。7例均行手术治疗,终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确诊为子宫PEComa。术后仅3例随访成功,随访17~76个月均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子宫PECom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病理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诊断金标准;子宫PEComa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术后定期随访是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子宫肿瘤 误诊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子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元开 武瑞 +3 位作者 刘凯旋 胡善鹏 王康羽 洪建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5期419-420,共2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s)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PEComa家族主要包括肺及肺外的透明细胞糖瘤(clear cell sugar tumor,CCST)、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血管平...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s)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PEComa家族主要包括肺及肺外的透明细胞糖瘤(clear cell sugar tumor,CCST)、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及胰腺、子宫、外阴、大腿、心脏等特殊部位的透明细胞肿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