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PF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潘强锋(综述) 宣兰兰(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一大威胁。软骨素聚合因子(CHPF)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关键分子,在硫酸软骨素(CS)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在多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C...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一大威胁。软骨素聚合因子(CHPF)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关键分子,在硫酸软骨素(CS)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在多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CHPF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发挥其功能,包括调控细胞增殖、促进肿瘤转移,参与多个信号转导通路,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此外,CHPF还可以通过CS及其衍生物间接干扰肿瘤微环境(TME)及肿瘤转移。这些机制使CHPF在肿瘤的多重调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合评述了CHPF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的研究工作、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素聚合因子 硫酸软骨素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晓琴 彭鸿灵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599,共4页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80%~90%,主要由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异常增生和分化所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的病理分型主要分为高级别浆液性癌(70%~80%)、透明细胞癌(10%)、子宫内...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80%~90%,主要由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异常增生和分化所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的病理分型主要分为高级别浆液性癌(70%~80%)、透明细胞癌(10%)、子宫内膜样卵巢癌(10%)、低级别浆液性癌(<5%)和卵巢黏液性癌(3%)等。手术是EOC的主要治疗方法,标准的术式为全面分期手术,需要切除子宫和卵巢等涉及生育的器官。有部分患者诊断时年轻且病灶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透明细胞癌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 浆液性癌 上皮异常增生 子宫内膜样 病灶局限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非上皮性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3
作者 杨洁 向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3-596,共4页
卵巢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0%[1],主要包括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和性索间质肿瘤(sex cord stromal tumor,SCST)。卵巢mGCT和恶性SCST的年发病率分别为3.7/100万和2.1/100万[1]。卵巢mGC... 卵巢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0%[1],主要包括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和性索间质肿瘤(sex cord stromal tumor,SCST)。卵巢mGCT和恶性SCST的年发病率分别为3.7/100万和2.1/100万[1]。卵巢mGCT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5%和青春期前卵巢恶性肿瘤的80%,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女性中,通常在35岁以下发病。而恶性SCST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青少年女性 上皮恶性肿瘤 青春期前 性索间质肿瘤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CT 现状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样物质在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4
作者 汪泱 张叔人 +2 位作者 何祖根 邱晓彦 张友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细胞中免疫球蛋白样物质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用鼠抗人IgG、IgD、IgA和IgM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肝癌、肺癌、膀胱癌等多种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病组织及其部分传代细胞进行了检... 目的:研究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细胞中免疫球蛋白样物质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用鼠抗人IgG、IgD、IgA和IgM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肝癌、肺癌、膀胱癌等多种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病组织及其部分传代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在上述癌组织及癌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与抗人IgG、IgD、IgA和IgM抗体反应阳性率分别为 50.0%、85.7%、61.9%和 45.2%。其中乳腺癌阳性率为100.0%。结论: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存在免疫球蛋白样物质的表达,其性质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样物质 上皮恶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球蛋白样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b18G/CD147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婧 龙雯晴 喇端端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03-906,共4页
卵巢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由于早期症状隐匿,缺乏早期诊断方法,故多数临床病患发现时已属晚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由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发生、转移过程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焦点。HAb18G/CD147广泛存在肿瘤组... 卵巢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由于早期症状隐匿,缺乏早期诊断方法,故多数临床病患发现时已属晚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由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发生、转移过程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焦点。HAb18G/CD147广泛存在肿瘤组织中,通过诱导生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促进肿瘤生长,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途径过度激活等,参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抗原,HAb18G/CD147可能成为一种早期诊断、综合评估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 HAB18G CD147 基质金属蛋白酶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和Sos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肖正华 令狐华 刘倩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检测Ras和Sos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分析两种蛋白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2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5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15例卵巢上皮性囊腺瘤... 目的检测Ras和Sos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分析两种蛋白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2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5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15例卵巢上皮性囊腺瘤、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Ras与Sos1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两种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Ras和Sos1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P<0.05)高于在其它组织中的表达;(2)两种蛋白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部位均以细胞膜和细胞浆同时表达为主;(3)Ras的表达程度(光密度值)与病理分型有相关性(P<0.05):其在浆液性卵巢癌的表达比在其他病理类型的表达更为显著,而Sos1蛋白表达与这些病理参数无相关性;(4)两种蛋白表达程度高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短,但不具有显著性。结论 Ras、Sos1这两种蛋白与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内在联系;Ras蛋白的表达存在组织类型的差异,可用来支持卵巢浆液性腺癌的特异性诊断;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蛋白表达程度高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更短,但可能由于病例数较少有关,该结果不具备显著性,这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 免疫组化 RAS 鸟苷酸交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酶-2、明胶酶-9与卵巢上皮性肿瘤
7
作者 陈升平 王香平 周莲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533-535,共3页
目的了解明胶酶(MMP-2、MMP-9)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明胶酶谱方法对20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和18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MMP-2、MMP-9蛋白分析。结果MMP-2的活性形式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表达分别为14... 目的了解明胶酶(MMP-2、MMP-9)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明胶酶谱方法对20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和18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MMP-2、MMP-9蛋白分析。结果MMP-2的活性形式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表达分别为14 322±1 324.8、11 657.9±759.4,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9的活性形式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的表达分别为28 822.1±2 739.9、22 081.9±1 924.4,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MP-2和MMP-9的活性形式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血清中的在表达高于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提示活性形式在癌组织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 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 明胶酶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8
作者 王世阆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83-584,共2页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 治疗 诊断 浆液性肿瘤 综合报道 组织类型 发病率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黏液性癌:一种罕见的新分类的肿瘤报道 被引量:14
9
作者 Taylor J McCluggage W G +1 位作者 魏建国 许春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0-840,共1页
浆液-黏液性肿瘤是新版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有关卵巢上皮性肿瘤增加的一个新肿瘤。目前,交界性肿瘤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描述,然而很少有浆液-黏液性癌的报道。该文报道19例卵巢浆液-黏液性癌,患者年龄16~79岁,平均47岁;其... 浆液-黏液性肿瘤是新版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有关卵巢上皮性肿瘤增加的一个新肿瘤。目前,交界性肿瘤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描述,然而很少有浆液-黏液性癌的报道。该文报道19例卵巢浆液-黏液性癌,患者年龄16~79岁,平均47岁;其中16例单侧发生,3例双侧发生;瘤体直径1.8~18 cm,平均10.5 cm;肿瘤分期:Ⅰ期15例,Ⅱ期1例,Ⅲ期3例。12例以乳头状结构为主,含有少量腺管状、微管状和实性成分;6例以腺管状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生长成分为主。典型的特征是两种细胞类型的混合。15例以子宫颈样黏液细胞为主,4例以子宫内膜样细胞为主;另外一些细胞类型,包括鞋钉样细胞、嗜酸性细胞、鳞状细胞、透明细胞及印戒样细胞,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多数病例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显著特征。大多数病例呈现伴透明胞质和腔内多形性改变的微管状结构区域,这一特征与子宫颈微腺性增生相似。少数病例可出现间质玻璃样变区、腺纤维瘤样结构和砂粒体。10例卵巢发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且同时有浆液-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成分。采用FIGO分级系统关于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级:1级13例,2级5例,3级1例。1例同时伴有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表型:CK7(17/17)、ER (16/16)、PR(6/7)、CA125(15/15)、Pax-8(8/8)、CEA (8/13)、CA19.9(8/9)、WT1(2/13)、野生型p53(4/4)阳性;p16局灶阳性(5/5);CK20和CDX2在所有检测的病例中均阴性。8例患者获得随访信息,7例无病生存(随访3~74个月),1例ⅡB期肿瘤患者术后192个月死亡。鉴于两型细胞混合的特性及其与低级别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及子宫内膜样肿瘤在形态学重叠的特性,对浆液-黏液性癌的最适合的分类仍然未明确。尽管形态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似,本文认为最好将其视作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不同的肿瘤,由于其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生物学行为相似,推荐将该肿瘤重新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卵巢上皮肿瘤 黏液性肿瘤 分类 卵巢上皮恶性肿瘤 腺管状结构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针吸取细胞学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0
作者 尹艳华 任家胜 +1 位作者 李玉红 任玉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9-600,共2页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细针吸取细胞学 鉴别诊断 上皮恶性肿瘤 细胞学标本 病理组织学 针吸细胞学 恶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小毛 张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3-515,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高发年龄40-65岁。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目前国内外文献定义有年龄≤40岁,也有年龄≤45岁。考虑到与...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高发年龄40-65岁。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目前国内外文献定义有年龄≤40岁,也有年龄≤45岁。考虑到与目前国内外专家探索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指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年轻妇女 病理特点 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上皮恶性肿瘤 临床 发病年龄 高发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中确认具有ROS1基因重排
12
作者 Lee J Lee S E +2 位作者 Kang S Y 许春伟 张立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3-743,共1页
目前涉及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的染色体重排已在上皮恶性肿瘤中描述,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已经被确认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驱动基因,因为其能被克唑替尼(一种间变性... 目前涉及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的染色体重排已在上皮恶性肿瘤中描述,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已经被确认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驱动基因,因为其能被克唑替尼(一种间变性淋巴瘤受体酪氨酸激酶ALK/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ROS1抑制剂)作用后可使肿瘤明显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排 受体酪氨酸激酶 胃腺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上皮恶性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染色体重排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多学科综合诊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狄文 程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3-405,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现居我国女性新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据我国癌症中心统计,2015年EC的总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现居我国女性新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据我国癌症中心统计,2015年EC的总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为21.8/10万[1]。EC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中心 上皮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 多学科综合诊疗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平均发病年龄 CARCINO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病灶中矿化特征初步研究
14
作者 王长秋 赵文雯 +4 位作者 鲁安怀 梅放 柳剑英 熊翠娥 李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21-221,共1页
乳腺癌是常见、多发并经常伴有矿化形成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已被列为我国重大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在一些大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第一、二位高发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乳腺癌的诊断,同时,乳腺病变中... 乳腺癌是常见、多发并经常伴有矿化形成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已被列为我国重大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在一些大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第一、二位高发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乳腺癌的诊断,同时,乳腺病变中的钙化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病灶 乳腺增生症 钙化灶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矿化特征 乳腺疾病 乳腺病变 乳腺纤维腺瘤 上皮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朱梦颖 陈萍 +3 位作者 常才 张晨鹏 路青 程杰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8-412,共5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影响E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肿瘤的分期及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邻...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影响E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肿瘤的分期及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邻近器官受累等,影像学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评估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技术,对EC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技术 发病年龄 上皮恶性肿瘤 影像检查技术 子宫内膜癌 肌层浸润深度 宫颈浸润 治疗和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部小涎腺小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颖颖 关宏伟 +1 位作者 马卫东 杜启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1-182,共2页
涎腺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2%,发生在小涎腺者更为少见。国内鲜有报道。现报道我科诊断的腭部小涎腺小细胞癌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涎腺小细胞... 涎腺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2%,发生在小涎腺者更为少见。国内鲜有报道。现报道我科诊断的腭部小涎腺小细胞癌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涎腺小细胞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癌 小涎腺 病理观察 腭部 carcinoma 上皮恶性肿瘤 临床 涎腺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方法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卓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7-499,共3页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防治非常重要[1]。目前,虽然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学,但影像学方法在早期发现、病变分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 影像学方法 上皮恶性肿瘤 肌层浸润深度 子宫肌层 早期诊断 宫旁浸润 月经周期变化 子宫内膜增生 生育期女性 中心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非适应证患者治疗的探索
18
作者 陈思敬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3-485,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发于绝经后女性,包括子宫切除在内的全面分期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EC患者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个体化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发于绝经后女性,包括子宫切除在内的全面分期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EC患者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个体化的治疗从保留生命到保留生理乃至保留生育的目标不断提高。目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已成为E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保留生育 上皮恶性肿瘤 绝经后女性 子宫内膜癌 子宫切除 全面分期手术 患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