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莉 张帆 +3 位作者 吴平平 姜叙诚 郑林 于颖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分化、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转移淋巴结肿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50例胃癌中,肠型胃癌的上...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分化、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转移淋巴结肿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50例胃癌中,肠型胃癌的上皮型钙黏素或β-连环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弥漫型胃癌(P=0.0077,P=0.016);上皮型钙黏素蛋白阳性表达与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766,P=0.0005);12例胃癌原发灶和其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灶之间,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阳性表达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皮型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的联合表达有利于细胞分化和细胞—细胞间的黏附,对癌细胞的弥散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型钙黏素 Β-连环蛋白 胃癌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进展 王媛媛 +3 位作者 詹晓芬 王少洪 吴俊伟 李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345-33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胃癌组织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β-连环素(β-catenint,β-cat)蛋白表达结果,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cad、β-cat的表达并分析... 目的:通过对胃癌组织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β-连环素(β-catenint,β-cat)蛋白表达结果,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cad、β-cat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cad和β-cat在胃癌中的表达率(48.00%,46.00%)分别低于正常胃组织(100.00%,100.00%,P<0.01)。中低分化组、侵及肌层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中E-cad和β-cat的表达率低于于高分化组、未侵及肌层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和β-cat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6,P<0.01)。结论:E-cad、β-ca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和发展有关,联合检测E-cad、β-cat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上皮型钙黏素 Β-连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EMI处MMP-7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廖瑜 陈宇毅 +1 位作者 张哲珺 徐建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上皮钙黏素-E(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与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在位内膜的表达情况,了解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因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上皮钙黏素-E(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与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在位内膜的表达情况,了解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因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本40例,同时以子宫良性病变(如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本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子宫内膜-肌层界面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测定这两种蛋白分子表达的阳性单位(PU值).结果:在子宫腺肌病组中病灶和内膜-肌层交界处内膜MMP-7较对照组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两者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处的内膜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子宫EMI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MMP-7表达增高,降解了子宫肌层的细胞外基质,其屏障作用减弱,基底层子宫内膜细胞容易侵入子宫肌层生长并形成异位病灶;EMI处腺体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直接导致细胞黏附能力下降,细胞解聚,子宫内膜细胞之间以及子宫内膜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降低,从而变得易从在位部位解离,侵入和种植在肌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7 上皮型钙黏素 子宫内膜——肌层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HMGB1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晓燕 袁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和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75例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比较HMGB...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和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75例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比较HMGB1和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卵巢癌组织中HMGB1和E-cadherin的表达意义。结果:卵巢癌组织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卵巢组织(χ2=12.62,P<0.01);卵巢癌组中HMGB1阳性表达率为(58/75)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4/40)(χ2=47.60,P<0.01)。HMGB1和E-cadherin的表达与卵巢癌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卵巢癌组织中HMGB1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99,P<0.01)。结论:HMGB1和E-cadherin在卵巢癌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高迁移率簇蛋白 上皮型钙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及EpCA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猷伟 方旖骅 +1 位作者 杨媛媛 颜士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9-632,共4页
目的研究上皮型钙黏素(E-cad)及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0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30例复杂型或伴不典型增生子宫... 目的研究上皮型钙黏素(E-cad)及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0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30例复杂型或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40例子宫内膜癌中Ecad及EpCAM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E-cad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至癌性内膜的发展过程中以及随着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转移及FIGO临床分期的增加,其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EpCAM则反之(P<0.05);E-cad及EpCAM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E-cad蛋白的低表达与EpCAM蛋白的高表达和两者之间的负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同时提示了以Wnt信号通路为基础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上皮型钙黏素 上皮细胞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A、SAHA和DA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抑制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郭晶 陈星 +2 位作者 伊铁忠 吴迪 郑建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6-551,共6页
目的:观察丙戊酸(VPA)、软木酰苯胺氧肟酸(SAHA)和5-氮-2-脱氧胞苷(DA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和HEC-1-B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凋亡情况和上皮型钙黏素(E-ca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VPA、SAHA和DAC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应... 目的:观察丙戊酸(VPA)、软木酰苯胺氧肟酸(SAHA)和5-氮-2-脱氧胞苷(DA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和HEC-1-B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凋亡情况和上皮型钙黏素(E-ca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VPA、SAHA和DAC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情况进行观察。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内E-cad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VPA、SAHA和DAC作用HEC-1-B和RL-952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6.77%~93.25%和3.24%~89.25%,5.61%~97.36%和2.56%~87.85%,8.25%~92.54%和5.56%~93.47%)(P<0.01);同一浓度药物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24~96小时)对HEC-1-B和RL-952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42.41%~82.74%和36.17%~71.05%,43.15%~82.09%和40.38%~85.93%,43.26%~91.44%和37.75%~85.37%)(P<0.01)。HEC-1-B和RL-952细胞G0/G1期所占比例,经VPA、SAHA、DAC作用24小时后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VPA、SAHA和DAC后细胞凋亡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特征性凋亡形态特征。VPA、SAHA和DAC作用后,RL-952和HEC-1-B细胞E-cadmRNA表达上调,较对照组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SAHA和DAC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癌RL-952和HEC-1-B细胞增殖,有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作用,对E-cad基因具有明显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丙戊酸 软木酰苯胺氧肟酸 5-氮-2-脱氧胞苷 上皮型钙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