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羊膜移植联合角膜接触镜及免疫调节剂治疗复发性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琳 张波 +3 位作者 郭宇燕 叶素娜 莫松深 程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新鲜羊膜移植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及免疫调节综合法治疗复发性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复发性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 目的观察改良新鲜羊膜移植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及免疫调节综合法治疗复发性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复发性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显微镜下彻底清除角膜病变组织后,将双层新鲜羊膜全角膜覆盖,巩膜浅层固定缝合一圈,之后给予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术后中药玉屏风颗粒治疗,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涂术眼、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对照组:仅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及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术后随诊2 a。结果对照组治愈15例(53.6%),显效6例(21.4%),有效2例(7.1%),无效5例(17.9%),总有效率82.1%,6例复发(10.7%)。治疗组术后视力平均提高2.14行,而对照组仅为0.43行。治疗组术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及视力提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改良新鲜羊膜移植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及中药免疫调节治疗是一种全方位治疗,可快速有效控制炎症,促进溃疡修复,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减少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复发 羊膜移植 免疫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甲酸钠滴眼液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被引量:8
2
作者 于静 张明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滴眼液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8-03/2009-12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眼上皮型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滴眼液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8-03/2009-12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眼上皮型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8次/d;试验组采用膦甲酸钠滴眼液,6次/d,用药时间均为14d。观察治疗后3,7,10,14d的角膜溃疡面积、眼部症状体征评分,统计治愈率。随访2a,统计随访期间上皮型HSK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溃疡面积、眼部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的角膜溃疡面积、眼部症状体征评分和治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2a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是13%,2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膦甲酸钠滴眼液在治疗上皮型HSK的近期疗效与更昔洛韦滴眼液相同,但中期复发率低于更昔洛韦滴眼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膦甲酸钠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风清热法联合西药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健 李长生 +1 位作者 黄玉琴 吕艳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27-1428,共2页
目的:观察疏风清热法联合西药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38眼和对照组37例37眼。对照组局部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点眼,并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 目的:观察疏风清热法联合西药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38眼和对照组37例37眼。对照组局部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点眼,并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以疏风清热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9%和95%,对照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4%和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角膜病损面愈合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mo时随访治疗组痊愈患者的复发率为10%,对照组痊愈患者的复发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平均为14.74±8.58d,对照组的治愈时间平均为19.68±8.7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清热法联合西药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清热 上皮 单疱毒性角膜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挺 高娜 王玉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etitis,HSK)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45例HSK患者分3组:A组16例,用1.5g.L-1更昔洛韦凝胶滴眼;B组14例,用1g.L-1更昔洛韦滴眼... 目的探讨局部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etitis,HSK)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45例HSK患者分3组:A组16例,用1.5g.L-1更昔洛韦凝胶滴眼;B组14例,用1g.L-1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C组15例,用1g.L-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均每天4次。用药前和用药后3d、7d、10d、14d、21d检查,记录患者症状(包括眼痛、畏光、流泪)和体征(包括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溃疡和角膜水肿)的变化。结果3组用药后,所有树枝状HSK患者均痊愈。但A、B2组治愈时间[(7.7±1.8)d、(10.0±2.3)d]均较C组[(15.8±2.7)d]短(P值分别为0.015、0.027)。A组用药后症状改善的时间(3.7d)较B、C2组短(5.6d、5.8d)(P值分别为0.025、0.031)。3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凝胶治疗HSK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可以较早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脾氨肽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被引量:14
5
作者 万金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64-2066,共3页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6-06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70例70眼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6-06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70例70眼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脾氨肽冻干粉。两组患者连续用药30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角膜溃疡愈合时间、疼痛减轻时间、畏光消失时间、视力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30d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80%)显著高于对照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角膜溃疡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畏光消失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1a,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4%,对照组为67%,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上皮型HSK疗效好,能显著提高视力及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脾氨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被引量:9
6
作者 万金兰 康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4/2012-10在荆门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50例50眼上皮型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两组均予以1.5...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4/2012-10在荆门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50例50眼上皮型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两组均予以1.5g/L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每日6次;试验组在此基础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用药疗程均为4wk。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角膜溃疡愈合时间,疼痛减轻时间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临床治愈率为69%;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42%;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角膜溃疡愈合及疼痛减轻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HSK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是目前治疗上皮型HSK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眼用凝 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清创联合药物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申爱军 陈晓君 王保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6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角膜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8例(8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眼。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对照... 目的:探讨角膜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8例(8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眼。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对照组只给予更昔洛韦及贝复舒眼液治疗,观察组行角膜清创术后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及贝复舒眼液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清创术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及贝复舒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确切,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角膜清创 更昔洛韦 贝复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散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小鼠TNF-α和IFN-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越峰 陈菊仙 +2 位作者 屠叔丹 黄明灿 张子龙 《北方药学》 2024年第9期8-11,15,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小鼠模型,观察银翘散对HSK小鼠TNF-α和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A组、B组、C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药物组,B组、C组均进行HSK小鼠建模,C组使用0.1mL/10g... 目的:通过构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小鼠模型,观察银翘散对HSK小鼠TNF-α和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A组、B组、C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药物组,B组、C组均进行HSK小鼠建模,C组使用0.1mL/10g体重的银翘散进行灌胃,B组小鼠使用0.1mL/10g体重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干预时间共为14天,A组小鼠不作干预。观察银翘散对HSK小鼠TNF-α和IFN-γ表达的影响。结果:造模第1天,B组和C组的TNF-α水平显著高于A组,A组、B组和C组的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第3天与造模第5天,B组和C组的TNF-α水平、IFN-γ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TNF-α水平、IFN-γ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造模第7天,B组的TNF-α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TNF-α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C组的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造模第14天,B组和C组的TNF-α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IFN-γ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IFN-γ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银翘散可降低小鼠血清TNF-α水平,升高血清IFN-γ水平,调节细胞因子的平衡,但疗程较长,需坚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TNF-Α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昔洛韦治疗基本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两种用药途径的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汪洁 倪宁华 +1 位作者 杨峥嵘 韩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349-351,共3页
目的:评价阿昔洛韦眼液及口服片剂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6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0例用阿昔洛韦眼液,为A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7~61(平均33.9)岁;30例用阿昔洛韦口服片... 目的:评价阿昔洛韦眼液及口服片剂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6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0例用阿昔洛韦眼液,为A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7~61(平均33.9)岁;30例用阿昔洛韦口服片剂,为B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0~65(平均38.2)岁。A组用1g/L阿昔洛韦眼液,点眼5~8次/d,2滴/次。基本痊愈后减为3次/d,维持8wk。B组用阿昔洛韦口服片,0.2g5次/d,基本痊愈后减为2次,0.4g/次,维持8wk。评价其症状体征的改善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7d时总有效率为30%和87%,P <0.01;治疗14d后A组总有效率为90%,B组为100%,P >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阿昔洛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药物。局部及全身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其它药物,且疗程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用药途径 毒性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模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聂爱芹 席兴华 +2 位作者 程芳 雷璐贇 王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玉屏风散对不同感染时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小鼠模型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HSK复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感染时期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表达水平,ELIS... 目的观察中药玉屏风散对不同感染时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小鼠模型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HSK复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感染时期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γ-IFN、IL-2、IL-4及IL-10水平改变。观察并比较玉屏风散对不同感染时期HSK小鼠模型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血清γ-IFN、IL-2、IL-4及IL-10水平改变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K潜伏期(PI28d)和复发期(UVB3d)模型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升高;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L-2、γ-IFN水平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显著增高。CD4+T淋巴细胞表达的降低与IL-2、γ-IFN水平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在同一感染期内,玉屏风散治疗组、玉屏风散+阿昔洛韦治疗组治疗末期与治疗开始时比较,HSK模型小鼠体内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和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L-2、γ-IFN,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并显著优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玉屏风散具有提高HSK潜伏期和复发期模型小鼠体内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降低CD8+T淋巴细胞表达,改善CD4+/CD8+比值水平,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 玉屏风散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上皮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娜 黄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上皮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将45例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3组:A组15例,用1.5g·L-1更昔洛韦凝胶滴眼;B组15例,用1g·L-1更昔洛韦滴眼...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上皮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将45例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分3组:A组15例,用1.5g·L-1更昔洛韦凝胶滴眼;B组15例,用1g·L-1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C组15例,用1g·L-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双眼用药,均为每天4次,健眼观察局部用药对角膜上皮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用药前和用药后21d检查,记录健眼角膜上皮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Ⅰt)和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结果A组用药前后FL、SⅠt及TMH均无明显改变,BUT延长;B组用药后有3例发生角膜上皮点状着色,BUT缩短率为33.33%,SⅠt和TMH改变不明显;C组用药后有6例发生角膜上皮点状着色,BUT缩短(缩短率为53·33%),SⅠt减少,TMH降低。A、C2组用药后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用药后BUT小于A组。结论1.5g·L-1更昔洛韦凝胶能保护眼表上皮细胞,减少药物毒性的作用,可提高泪膜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疾病痊愈,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的诊治 被引量:4
12
作者 代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65-566,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的诊治措施。方法:选取40例50眼角膜炎患者,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并行普通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均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将40例5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的诊治措施。方法:选取40例50眼角膜炎患者,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并行普通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均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将40例5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24眼采用单纯抗病毒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26眼采用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计划,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角膜溃疡扩大、加深,也无溃疡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治疗有效18眼,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治疗有效12眼,总有效率为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易与临床上多种眼病混淆,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确诊,可采用抗病毒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内皮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聂爱芹 席蕾 +2 位作者 席兴华 雷璐贇 程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059-2061,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不同感染时期HSK小鼠动物模型,为HSK的深入研究建立基础。方法:Balb/c小鼠125只麻醉后在显微镜下用刀片背面尖端于角膜"#"字划痕,其中100只小鼠接种HSV-Ⅰ病毒,另25只小鼠不接种病毒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每天用1... 目的:探讨建立不同感染时期HSK小鼠动物模型,为HSK的深入研究建立基础。方法:Balb/c小鼠125只麻醉后在显微镜下用刀片背面尖端于角膜"#"字划痕,其中100只小鼠接种HSV-Ⅰ病毒,另25只小鼠不接种病毒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每天用10g/L荧光素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取角膜表面泪液进行HEK293T细胞检测以确定裂隙灯显微镜下有无病毒复制。对潜伏感染期小鼠模型采用紫外线B光照射以诱导HSK复发。结果:接种HSV-Ⅰ病毒的小鼠模型眼于接种后3d内全部出现急性上皮性角膜炎表现。经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1wk后角膜炎症消失,但角膜和三叉神经节中PCR检测病毒仍为阳性。潜伏感染期小鼠模型经紫外线B光照射后也都在1wk内复发,并表现为以基质型角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角膜病变。结论:采用角膜划痕法对Balb/c小鼠接种HSV-Ⅰ病毒和紫外线B光照射可以成功地制作出原发感染期、潜伏感染期和复发感染期等不同感染时期的HSK模型,而且操作相对简单、方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动物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提取物对HSV-Ⅰ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孟胜男 王欣 +1 位作者 邢俊家 周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6-239,250,共5页
目的考察夏枯草提取物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建立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Ⅰ,HSV-Ⅰ)感染Vero细胞的体外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治疗指数为观察指标,了解不同浓度夏枯草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效果;采用单纯... 目的考察夏枯草提取物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建立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Ⅰ,HSV-Ⅰ)感染Vero细胞的体外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治疗指数为观察指标,了解不同浓度夏枯草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效果;采用单纯性疱疹病毒HSV-Ⅰ感染家兔角膜建立体内病毒感染模型,家兔分别用夏枯草提取物、阿昔洛韦、生理盐水治疗15 d,眼角膜每天经荧光素钠染色后,裂隙灯下观察药物对家兔病毒性角膜炎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体外试验表明夏枯草提取物对感染HSV-Ⅰ病毒的Vero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最大无毒质量浓度TC0为516mg.L-1,治疗指数TI为28.03;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夏枯草提取物和阿昔洛韦组均能有效地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减轻角膜病变程度,缩短平均治愈时间,其疗效与阿昔洛韦组相似。结论夏枯草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显著的疗效,可实施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单纯疱疹 毒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恢复期干眼的疗效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江丹 刘新泉 +1 位作者 张殷建 阮雯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6-750,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体积分数自体血清局部应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恢复期干眼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HSK进入恢复期合并干眼的患者69例69眼,随机分为3组:低浓度治疗组给予体积分数20... 目的评价不同体积分数自体血清局部应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恢复期干眼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HSK进入恢复期合并干眼的患者69例69眼,随机分为3组:低浓度治疗组给予体积分数20%自体血清,高浓度治疗组给予体积分数50%自体血清,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滴眼,均为每天4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28 d的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fluorescence,FL)染色评分、角膜知觉、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混浊度。结果两治疗组治疗后OSDI评分降低,患眼SIT值增加、BUT延长、FL染色评分降低(均为P<0.05),对照组患眼仅BUT延长(P<0.05),但程度明显低于两治疗组。两治疗组治疗后患眼角膜知觉逐渐恢复,至28 d时分别为治疗前的1.21倍和1.23倍,对照组为治疗前的1.08倍。两治疗组患眼角膜水肿减退、中央角膜厚度降低并在14~28 d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对照组患眼中央角膜厚度也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降低程度明显低于两治疗组;两治疗组患眼角膜混浊度减轻(均为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治疗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健眼SIT、BUT、FL染色评分、角膜知觉、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均无角膜混浊,治疗后仅观察到两治疗组健眼SIT值增加、BUT延长(均为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改变(均为P>0.05)。结论局部应用体积分数20%和体积分数50%自体血清均能有效缓解HSK恢复期干眼症状且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清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晓英 李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39-441,共3页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它的致盲性和治疗上的困难性在于它的反复发作,从而引起角膜混浊,最终导致视力的丧失。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对于治疗复发性...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它的致盲性和治疗上的困难性在于它的反复发作,从而引起角膜混浊,最终导致视力的丧失。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对于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却没有有效药物,这将有待于分子生物学、病毒学、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人类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测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郑曰忠 冯金玲 时冀川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细胞数目和血清白介素 (interleukin,IL) - 2、白介素 - 6 (IL- 6 )和 γ-干扰素 (interferon,IFN- γ)水平与本病发生发展关系。方法 收集初发性...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细胞数目和血清白介素 (interleukin,IL) - 2、白介素 - 6 (IL- 6 )和 γ-干扰素 (interferon,IFN- γ)水平与本病发生发展关系。方法 收集初发性和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86例 ,健康对照者 35例 ,应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 T细胞亚群和 NK细胞数目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 IL- 2、IL- 6和 IFN- γ水平。结果  86例患者中 ,初发患者 5 0例 ,复发患者 36例。与对照组比较 ,初发者 CD3、CD4、CD8和 NK细胞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CD4 / CD8小于对照组 ;复发组 CD3、CD4、CD8、CD4 / CD8和 NK细胞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 ,初发组 IL- 6无显著性差异 ,IL- 2和 IFN- γ有显著变化 ;复发组 IL- 2显著下降、IL- 6和 IFN- γ显著升高。结论 初发性和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表现有 CD4 / CD8下降和 NK细胞数目下降 ,血清 IL- 2下降、IL- 6和 IFN- γ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 毒性角膜炎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白介索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国兴 孙爱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3-704,共2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全身及结膜下注射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了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3例79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眼,对照组34眼。对照组用1g.L-1阿昔洛韦滴眼,每天6~8次。治疗... 目的探讨干扰素全身及结膜下注射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了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3例79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眼,对照组34眼。对照组用1g.L-1阿昔洛韦滴眼,每天6~8次。治疗组除同对照组治疗外,给予干扰素10万U球结膜下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1mL,共6~8次;同时,成人肌肉注射干扰素100万U,儿童肌肉注射100万U.m-2,均为隔天1次,共6~8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5.6%,总有效率为95.6%,而对照组治愈率为47.1%,总有效率为64.7%,2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视力提高43眼,对照组视力提高22眼,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全身及局部结膜下注射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愈率高、副作用少,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阿昔洛韦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因子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关瑞娟 亢泽峰 李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015-1016,共2页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由病毒抗原引起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T淋巴细胞如何介导HSK免疫反应的详细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但从目前研究可总结: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如IL-2,IL-10,IL-17,IFN-γ等...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由病毒抗原引起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T淋巴细胞如何介导HSK免疫反应的详细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但从目前研究可总结: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如IL-2,IL-10,IL-17,IFN-γ等促炎性因子在HSK的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T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HSK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T淋巴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原学诊断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炜 宋宗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92-296,共5页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目前存在的主要致盲病之一。现今对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因此其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工作者关心的一个焦点。至今人们已应用病毒培养、涂片检查、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核酸杂交技术、...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目前存在的主要致盲病之一。现今对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因此其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工作者关心的一个焦点。至今人们已应用病毒培养、涂片检查、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循环抗体的检测等多种方法。本文就各种方法的特点总结了目前有关HSK的病原学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 原学诊断技术 溃疡 毒学特点 免疫技术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