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远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丽萍 徐仁凤 黄振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07-208,共2页
目的:研究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对比敏感度的改变,并评价LASE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目的:研究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对比敏感度的改变,并评价LASE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30眼的临床资料,LASEK和LASIK均采用美国博士伦217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3mo,对术后haze、屈光状态和对比敏感度进行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18~30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0.8,所有病例均无其他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眼疾,亦无其它可能会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全身性疾病。结果:比较术后3mo时LASEK和LASIK两组的haz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与LASIK基本一致,但LASEK较LASIK更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联合丝裂霉素与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小军 张明昌 高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随着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手术的日益盛行,传统手术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否有存在的意义尚需探讨。文中通过观察比较LASEK中预防性使... 目的随着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手术的日益盛行,传统手术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否有存在的意义尚需探讨。文中通过观察比较LASEK中预防性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SBK治疗近视的各项临床参数与疗效,探讨LASEK+MMC手术的优势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LASEK+MMC及SBK病例,观察比较2组术后视力[祼眼视力(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corrected visual acuity,BSCVA)]、屈光度、角膜Haze、眼压、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2组术后3、6、12个月未见到BSCVA下降超过2行及2行以上的患者。术后1个月所有病例UCVA均超过4.7(0.5);术后3个月UCVA≥5.0(1.0)的LASEK+MMC组为95.2%,SBK组为9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屈光度在±0.50D之间LASEK+MMC组为90.3%,SBK组为9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D之间LASEK+MMC组93.5%,SBK组9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EK+MMC组术后可见1级及以下Haze,后渐减轻消退。SBK组5眼瓣下少量上皮植入。结论 LASEK+MMC与SBK 2种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基本一致;而LASEK+MMC避免了微型角膜刀的应用,消除了高负压及角膜基质瓣的相关风险,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丝裂霉素C 前弹力层下角膜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谭业双 周霞 +1 位作者 李玲林 孙荣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行LASEK术患者45例(90只眼),屈光度范围(-4.68±2.30)D(-1.75~-6.50 D),随机分为聚乙二醇滴眼液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角膜...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行LASEK术患者45例(90只眼),屈光度范围(-4.68±2.30)D(-1.75~-6.50 D),随机分为聚乙二醇滴眼液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上皮愈合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3、5天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上皮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更快(P<0.05)。结论在LASEK术中合理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可明显减轻术后患者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的更快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聚乙二醇滴眼液 角膜刺激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应用典必殊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新宇 刘磊 袁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844-845,共2页
目的:观察典必殊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05-06/2005-12在我院行LASEK术100例20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典必殊组,3g/L Tobramycin+1g/L Dexamethasone)和对照组(托百士组,3g/L To-bramycin),对两组病例... 目的:观察典必殊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05-06/2005-12在我院行LASEK术100例20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典必殊组,3g/L Tobramycin+1g/L Dexamethasone)和对照组(托百士组,3g/L To-bramycin),对两组病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上皮愈合情况、视力、Haze程度及眼压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应用SPSS12.0软件包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3d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上皮愈合情况、眼压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合理使用典必殊可以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不会影响角膜上皮的愈合,不增加继发性高眼压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典必殊 角膜刺激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超微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崔馨 白继 +1 位作者 贺翔鸽 张怡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K。术后1天、7天及1、3、4、5、6月处死动物取角膜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术后每一时相点角膜上皮及角膜基质愈合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LASE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基质内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轻于PRK组。结论:术后LASEK组角膜创伤修复反应弱于PRK ,这可能是LASEK术后角膜恢复正常较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近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毛伟 周宏健 +1 位作者 陆斌 周雨声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or laser epithellal kemtoplas- ty,LASE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在我院近视激光中心接受LASEK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or laser epithellal kemtoplas- ty,LASE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在我院近视激光中心接受LASEK手术治疗的患者149例(278只眼),随访6~12个月。其中,发生屈光回退者15例(23只限),与余下的未发生屈光回退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屈光回退率在中低度近视组为2. 56%,高度近视组6.25%,超高度近视组13.68%,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117,P<0.05)。屈光回退组与未回退组比较,术前等效球镜、术中切削所占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t=-2.815、-2.061,P<0.05)。结论LASEK术后屈光回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术前等效球镜、术中切削所占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屈光回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远期对比敏感度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丽萍 姜涛 王春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研究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 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对比敏感度的改变,并评价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LASEK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 目的:研究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 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对比敏感度的改变,并评价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LASEK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30眼的临床资料,LASEK和LASIK均采用美国产BAUSCH&LOMB公司的TECHNOLS217c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3mo,对术后haze、屈光状态和对比敏感度进行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18~30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0.8,所有病例均无其他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眼疾,亦无其它可能会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全身性疾病。结果:比较术后3mo时LASEK和LASIK两组的haz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在治疗高度近视时,可产生很好的远期疗效,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屈光回退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莉 张汉斌 唐媚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比较准份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屈光回退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2只眼)LASEK(A组)和15例(23只眼)LASIK(B组)在术后屈光回退、欠矫再次手术病例。A组采用... 目的比较准份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屈光回退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2只眼)LASEK(A组)和15例(23只眼)LASIK(B组)在术后屈光回退、欠矫再次手术病例。A组采用酒精浸泡保留上皮瓣的方法;B组采用原瓣掀起或再次重新制瓣的方法。结果术后1个月A组眼视力≥0.8者9只眼(占75%),B组≥0.8者2只眼(87%),等效球镜屈光度+1.0~-1.25D之间。B组有1只眼重新制瓣时出现角膜瓣错位,第3次手术行LASEK裸眼视力达到1.0。结论LASEK和LASIK在术后屈光回退、欠矫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LASIK术后恢复快,层间反应轻,稳定性好,优于LASEK,而LASIK在角膜薄、初次手术瓣异常、高度近视再次手术等选择上优于LASIK。两种手术方法在远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仍需更长期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屈光回退 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畅 张一川 +2 位作者 叶静 乔诗凝 贺美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比较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手术后角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选用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组为实验组,实验... 目的比较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手术后角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选用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组为实验组,实验组白兔一眼行LASIK手术,另一眼行LASEK手术。术后1、7d,1、3、6个月取兔角膜做半定量RT-PCR检测兔角膜中NGF mRNA的表达。结果 LASIK手术后不同时间点兔角膜中NGF mRNA总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2),其中LASIK术后1、3、6个月组兔角膜中NGF 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和术后1、7d组表达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EK术后早期(1、7d)兔角膜中NGF 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增多;术后1、3个月兔角膜中NGFmRNA表达持续稳定增多,术后6个月时表达到最高峰;LASIK与LASEK两组比较:LASEK组在术后早期1、7d角膜中NGF mRNA表达增高,而LASIK组术后1个月才开始增高,随着手术后角膜神经再生修复时间的延长,两组角膜中NGF mRNA表达的差异越来越小。结论 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后角膜神经损伤修复存在差异,角膜中NGF mRNA表达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旭康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5期439-440,共2页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 ASEK)治疗近视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病例 4 1例 (76只眼 ) ,均为角膜厚度较薄、不适合做 L ASI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 ,术后随访 3个月以上 ,其中男性 7例 (12只眼 ) ,女性 34例 (6 4只眼 ) ...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 ASEK)治疗近视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病例 4 1例 (76只眼 ) ,均为角膜厚度较薄、不适合做 L ASI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 ,术后随访 3个月以上 ,其中男性 7例 (12只眼 ) ,女性 34例 (6 4只眼 ) ,年龄 19~ 4 0岁 ,平均 (2 5 .2 3± 5 .15 )岁。术前球镜 - 2 .75~ - 18.0 D,平均 (- 9.18± 3.6 3) D;柱镜 0~ - 4 .5 D,平均 (- 1.74± 1.13) D;术前角膜厚度 4 6 3~ 5 6 2μm,平均 (4 98.6 1± 19.4 9)μm。采用 2 0 %酒精溶液浸泡 4 5秒制作角膜上皮瓣 ,激光切削使用“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结果  L ASEK术后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 (3.5 4± 0 .5 7)天 ,术后第 1天疼痛分级 :0级 15只眼 (19.7% ) , 级 33只眼 (4 3.4 % ) , 级 19只眼 (2 5 .0 % ) , 级 19只眼 (11.8% ) ;术后平均视力 :半月 :0 .86± 0 .2 5 ,1月 :0 .95± 0 .2 3,3月 :0 .94± 0 .2 9;无 1例矫正视力下降。术后平均屈光度 :半月 :(0 .5 5± 0 .6 1) D,1月 :(0 .2 4± 0 .88) D,3月 :(- 0 .35± 0 .36 ) D。术后 3月角膜 haze:0级 5 4只眼 (71% ) ,0 .5级 17只眼 (2 2 % ) , 级 5只眼 (6 .8% )。结论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 ASEK)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 ,可选择性应用于角膜厚度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近视 角膜厚度 LASEK LASIK 屈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中应用对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谭业双 周霞 +3 位作者 王志斌 芦小磊 华焱军 王玲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应用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在术前和术后第1、4周及第12周,分别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和Goldmann眼压计(GAT)测量接受LASEK治疗的对照组和MMC组近视患者各150只眼的眼内...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应用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在术前和术后第1、4周及第12周,分别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和Goldmann眼压计(GAT)测量接受LASEK治疗的对照组和MMC组近视患者各150只眼的眼内压。结果术前MMC组和对照组NCT眼压值分别为(15.77±1.90)mmHg和(15.60±2.11)mmHg;术前MMC组和对照组GAT眼压值分别为(16.21±1.90)mmHg和(15.90±2.11)mmHg。术后第1、4周及第12周MMC组和对照组NCT眼压值分别下降至(14.44±1.60)mmHg、(14.62±1.47)mmHg、(14.51±1.87)mmHg和(14.62±1.47)mmHg、(14.94±1.34)mmHg、(14.66±1.54)mmHg;术后第1、4周及第12周MMC组和对照组GAT眼压值分别下降至(14.35±1.58)mmHg、(14.42±1.38)mmHg、(14.75±1.80)mmHg和(14.76±1.47)mmHg、(14.84±1.32)mmHg、(14.55±1.45)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MMC组术前和术后第1、4周及第12周NCT和GAT眼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术后压平式眼压计眼压测量值偏低,按传统正常值衡量眼压测量结果可能延误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MMC对LASEK术后眼压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压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两年患者角膜后表面的变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龙克利 吴秀梅 +2 位作者 张嘉璠 丁雯芝 彭予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7,61,共5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2 a角膜后表面的变化。方法...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2 a角膜后表面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角膜屈光科行激光矫正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2眼。将患者依照术式分为两组,fLASIK组25例47眼,等效球镜度为-6.00^-11.00 D;LASEK组23例45眼,等效球镜度为-6.00^-9.50 D。利用Pentacam测量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 a、2 a时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和非球面因子Q值变化,角膜后表面高度取自中央角膜厚度最薄点、角膜顶点及距角膜顶点1 mm范围4个位点(0°、90°、180°和270°),同时记录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最薄点和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4个位点差异亦无均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最薄点和角膜顶点以及4个位点后表面高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曲率和Q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曲率和Q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术后2 a时两组患者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和术前的差值与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比值无相关性(fLASIK组:r=0.017,LASEK组:r=0.061,均为P>0.05);角膜后表面Q值差值与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比值亦均无明显相关性(fLASIK组:r=0.062,LASEK组:r=0.103,均为P>0.05)。结论经fLASIK或LASEK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后表面保持稳定;这两种术式在保留足够的角膜基质床厚度前提下是长期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 高度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静 蒋永强 +1 位作者 李上 吴菊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2期55-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应用德国蔡司生产的MEL-80准分子激光系...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应用德国蔡司生产的MEL-80准分子激光系统开展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切削LASEK术矫正85例近视患者(16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患者(169眼)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裸眼视力逐渐稳定并呈上升趋势。结论细致、周到的围术期护理是LASEK手术矫正近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个体化切削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 近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弃瓣中乙醇残留含量检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震 吴化宇 +4 位作者 蔡娟娟 陈言 李水仙 李淑霞 杜娜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检测分析化学浸润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弃瓣中乙醇残留含量。方法 20例40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中采用体积分数20%乙醇浸润、平衡液冲洗后分离制作角膜上皮游离瓣,取出弃瓣及时密封备检,继续完成手术。观察上皮瓣... 目的检测分析化学浸润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弃瓣中乙醇残留含量。方法 20例40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中采用体积分数20%乙醇浸润、平衡液冲洗后分离制作角膜上皮游离瓣,取出弃瓣及时密封备检,继续完成手术。观察上皮瓣制作、术后刺激症状、上皮愈合、视力恢复和术后Haze情况,检测上皮瓣中乙醇残留量。结果制作中未发生不全角膜上皮瓣。术后刺激疼痛感觉分值为(2.52±1.46)分。术后5 d新生上皮1级32眼,2级8眼。术后12周检查Haze:0.5级3眼,1级2眼。角膜上皮弃瓣中均有乙醇残留,每只弃瓣乙醇残留量(0.205 2±0.041 0)μL。结论使用乙醇浸润法经平衡液冲洗制作的上皮瓣仍含有一定量的乙醇残留,可能是术眼术后刺激症状及并发Haze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刺激症状 角膜上皮下混浊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冷敷贴用于缓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永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LASEK)术后应用医用冷敷贴的止痛效果。方法 LASEK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医用冷敷贴。评价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刺激症状。...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LASEK)术后应用医用冷敷贴的止痛效果。方法 LASEK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医用冷敷贴。评价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刺激症状。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72 h的疼痛刺激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LASEK术后应用医用冷敷贴能够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敷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后疼痛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在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有田 陈继红 《安徽医学》 2009年第8期877-878,共2页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在降低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高度近视(-8.00D以上)患者,术中未用(对照组)和用0.02%丝裂霉素(实验组)各20例40只眼,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在降低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高度近视(-8.00D以上)患者,术中未用(对照组)和用0.02%丝裂霉素(实验组)各20例40只眼,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结果,观察角膜雾状混浊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实验组雾状混浊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在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中的应用,可减轻术后雾状混浊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薄角膜厚度近视的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晶 郑晓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959-1963,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正常角膜厚度近视和薄角膜厚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3-06/2024-0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眼科行LASEK手术的患者55例103眼。... 目的:对比研究经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正常角膜厚度近视和薄角膜厚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3-06/2024-0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眼科行LASEK手术的患者55例103眼。根据中央角膜厚度不同分为薄角膜厚度(460-499μm)近视组27例50眼,正常角膜厚度(500-550μm)近视组28例53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wk, 1、2、3、4 mo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剩余角膜厚度、眼压(IOP)、角膜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计算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对两组所测得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别构成比、年龄、SE、裸眼视力、BCVA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UCVA组间和交互作用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时间比较有差异(P<0.001),术后UCVA均较术前改善。两组患者术后4 mo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E交互作用相比无差异(P>0.05),组间和时间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术后SE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薄角膜厚度近视组术后早期有轻度近视漂移。两组患者手术前后ΔIOP组间、时间和交互作用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和角膜发生haze情况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术前SE、术后4 mo SE、术后4 mo IOP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LASEK治疗薄角膜厚度近视与治疗正常角膜厚度近视一样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LASEK) 近视 角膜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薄角膜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3 位作者 吴昕 龚小雪 吴军丽 唐谋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736-73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薄角膜近视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方法:对10例(20眼)无法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Epi-LASIK手术。术前近视球镜为-4.00~-10.25D,...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薄角膜近视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方法:对10例(20眼)无法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Epi-LASIK手术。术前近视球镜为-4.00~-10.25D,平均(-7.32±1.66)D,柱镜0~-2.50D,平均(-0.71±0.72)D。术前角膜厚度463~519μm,平均(491±20)μm。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对术后1~6mo裸眼视力、屈光度及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进行随访。结果: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1例下降,术后6mo球镜平均(-0.04±0.18)D,柱镜平均(-0.20±0.44)D。20眼等效球镜均在-0.75~+0.75D之间,其中17眼(85%)等效球镜在-0.50~+0.50D之间。角膜厚度平均(412±14)μm。I级Haze者为1眼。结论:Epi-LASIK对于薄角膜近视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薄角膜中高度近视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近视 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36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刘美光 马玉娜 +2 位作者 王传富 李晓白 马风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近视患者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临床分析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矫治角膜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华 李丽 +3 位作者 赵娴 王雅从 张黎平 张新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评价眼前节全景仪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偏中心切削所致不规则散光的效果,并比较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不规则状态的变化。方法收集10例(18眼)因行屈光手术而... 目的评价眼前节全景仪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偏中心切削所致不规则散光的效果,并比较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不规则状态的变化。方法收集10例(18眼)因行屈光手术而发生偏中心的患者,伴有严重的不良视觉症状,行眼前节全景仪引导的个体化LASEK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均行眼前节全景仪检查,并对手术前后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表面非球面性(Q值)、角膜表面变异指数、角膜表面垂直不对称指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UCVA由术前0.26±0.15变为术后6个月0.85±0.11,BCVA术前0.69±0.20变为术后6个月1.02±0.04,UCVA、BC-V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Q值术前为0.56±0.29,术后1个月、3个月时分别为0.21±0.52、0.36±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为0.54±0.48,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表面变异指数术前为65±11,术后6个月降低为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表面垂直不对称指数术前为0.78±0.12,术后6个月降低为0.24±0.1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术后切削区中心偏移明显改善,光学区居中,并且光学区较术前有所扩大。结论眼前节全景仪引导的个体化LASEK手术矫治偏中心所致的角膜不规则散光安全、有效,能整体上改善角膜不规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全景仪 个体化切削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不规则散光 偏中心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