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期盼新世纪的辉煌——展望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戏剧
1
作者
王宏图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8,共2页
多少年来,一个问题,一个迫在眉睫,同时又是生死倏关的问题不断地困扰着善良的人们:在电子传播媒介蓬勃发展,大有蚕食吞噬其他传播手段之势的今天,作为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表演样式之一的戏剧,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走上衰亡消泯的穷途末路...
多少年来,一个问题,一个迫在眉睫,同时又是生死倏关的问题不断地困扰着善良的人们:在电子传播媒介蓬勃发展,大有蚕食吞噬其他传播手段之势的今天,作为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表演样式之一的戏剧,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走上衰亡消泯的穷途末路?中国戏剧舞台上连年的不景气,大大加深了人们的这一忧惧。与此同时,另一种样式的艺术或准艺术的表演,如服用了烈性的生长激素,在众多的都市中高速度地膨胀着,连锁般地蔓生着一串串绚烂多彩的泡沫,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那便是以各领风骚三五日,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为特征的流行歌星演出盛典。令人大为惊诧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电子传播
艺术表演
二十一世纪
现场表演
《雷雨》
《日出》
《茶馆》
上海昆剧团
上灵山
全文增补中
力争金秋剧目丰收
2
作者
编者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共1页
时入七月,年已过半。问今年上海剧坛形势怎样?前景如何?看改革春风有力劲吹,院团体制组建分合正掀波澜。新剧目展演已在五月初揭帷幕,七月再显风采,九月将更见新貌。京、昆、沪、越、淮、话、滑、全面开花,遍地闻香。京剧有《扈三娘与...
时入七月,年已过半。问今年上海剧坛形势怎样?前景如何?看改革春风有力劲吹,院团体制组建分合正掀波澜。新剧目展演已在五月初揭帷幕,七月再显风采,九月将更见新貌。京、昆、沪、越、淮、话、滑、全面开花,遍地闻香。京剧有《扈三娘与王英》、昆剧有《上灵山》、沪剧有《风雨同龄人》、《张玉良与潘赞化》、《碧海青天夜夜心》,越剧有《啼笑姻缘》、《乌有江传奇》、淮剧有《金龙与蜉蝣》、话剧有《OK、股票》、《北京人在纽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灵山
张玉良
潘赞化
扈三娘
剧目建设
力劲
机关布景
改革春风
艺初
新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戏缘·演技·人品——写在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芝泉专场演出之前
3
作者
朱关荣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6-27,共2页
一、王芝泉特有戏缘刚刚在“炒”得火热滚烫的海派昆剧《上灵山》中,一身饰演“白花仙子”和“天竺国公主”两个主要角色的王芝泉,不久又将推出她的个人演出专场,消息传开,使文艺界圈内人士惊得一楞一楞的。在戏剧艺术极不是景气的今天...
一、王芝泉特有戏缘刚刚在“炒”得火热滚烫的海派昆剧《上灵山》中,一身饰演“白花仙子”和“天竺国公主”两个主要角色的王芝泉,不久又将推出她的个人演出专场,消息传开,使文艺界圈内人士惊得一楞一楞的。在戏剧艺术极不是景气的今天,在昆剧常规性演出只能卖出十几张、二十几张票的情况下,王芝泉哪来那么多戏份?扳开指头细细推算一下,自粉碎“四人帮”恢复昆剧团以来,王芝泉主演的戏真还不少呢!整本戏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娘子》、《白蛇传》、《白蛇后传》、《小罗成》、《无盐奇传》、《上灵山》等七、八出,折子戏更是不计其数,常演的就有《挡马》、《盗草》、《扈家庄》、《盗库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芝泉
专场演出
扈家庄
上灵山
红娘子
《白蛇传》
罗成
后传
计镇华
戏剧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剧坛的率先性
4
作者
编者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1,共1页
上海文化无疑是一种边缘文化。边缘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一种率先性。这种率先性在上海剧坛表现得尤为突出。新时期开始,戏剧在旧有的基础上复苏以后,率先冲破旧的创作模式、而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上大胆进行创新的是出现在上海剧坛...
上海文化无疑是一种边缘文化。边缘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一种率先性。这种率先性在上海剧坛表现得尤为突出。新时期开始,戏剧在旧有的基础上复苏以后,率先冲破旧的创作模式、而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上大胆进行创新的是出现在上海剧坛的《屋外有热流》、《血,总是热的》、《路》等剧目,如果说以上剧目更多的是新在表现手法上,那么,这之后出现的《魔方》、《山祭》、《母亲的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文化
艺术形式
历史感
创作模式
文化心理
花园里
传统戏曲
中国梦
上灵山
古老剧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各自逃生去吧:关于戏曲“转型”
5
作者
王智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25,共3页
据近期报载,上海昆剧团演了一出叫《上灵山》的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争论的焦点是:《上灵山》到底是不是昆剧?或者说像不像昆剧?我没有看过这出戏的演出,自然也无法说它是不是、像不像昆剧。但通过这次争论。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带有...
据近期报载,上海昆剧团演了一出叫《上灵山》的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争论的焦点是:《上灵山》到底是不是昆剧?或者说像不像昆剧?我没有看过这出戏的演出,自然也无法说它是不是、像不像昆剧。但通过这次争论。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命题:这就是如何看待、认识昆剧、戏曲、戏剧的改革和发展,如何更好地解决戏曲、戏剧的问题。 在我国的戏曲、戏剧发展史上,类似这一类像不像京剧、是不是京剧的争论,已翻来复去地争论了几十年,争论了几十次上百次。这种论争不只成了老生常谈的文人笔墨游戏,而且也逐渐地变成了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形式
上海昆剧团
上灵山
艺术实践
音乐唱腔
经典传统
中国戏曲艺术
格律体
教条化
元杂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期盼新世纪的辉煌——展望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戏剧
1
作者
王宏图
机构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
出处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8,共2页
文摘
多少年来,一个问题,一个迫在眉睫,同时又是生死倏关的问题不断地困扰着善良的人们:在电子传播媒介蓬勃发展,大有蚕食吞噬其他传播手段之势的今天,作为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表演样式之一的戏剧,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走上衰亡消泯的穷途末路?中国戏剧舞台上连年的不景气,大大加深了人们的这一忧惧。与此同时,另一种样式的艺术或准艺术的表演,如服用了烈性的生长激素,在众多的都市中高速度地膨胀着,连锁般地蔓生着一串串绚烂多彩的泡沫,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那便是以各领风骚三五日,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为特征的流行歌星演出盛典。令人大为惊诧的是。
关键词
中国戏剧
电子传播
艺术表演
二十一世纪
现场表演
《雷雨》
《日出》
《茶馆》
上海昆剧团
上灵山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全文增补中
题名
力争金秋剧目丰收
2
作者
编者
出处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共1页
文摘
时入七月,年已过半。问今年上海剧坛形势怎样?前景如何?看改革春风有力劲吹,院团体制组建分合正掀波澜。新剧目展演已在五月初揭帷幕,七月再显风采,九月将更见新貌。京、昆、沪、越、淮、话、滑、全面开花,遍地闻香。京剧有《扈三娘与王英》、昆剧有《上灵山》、沪剧有《风雨同龄人》、《张玉良与潘赞化》、《碧海青天夜夜心》,越剧有《啼笑姻缘》、《乌有江传奇》、淮剧有《金龙与蜉蝣》、话剧有《OK、股票》、《北京人在纽约》。
关键词
上灵山
张玉良
潘赞化
扈三娘
剧目建设
力劲
机关布景
改革春风
艺初
新香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戏缘·演技·人品——写在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芝泉专场演出之前
3
作者
朱关荣
出处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6-27,共2页
文摘
一、王芝泉特有戏缘刚刚在“炒”得火热滚烫的海派昆剧《上灵山》中,一身饰演“白花仙子”和“天竺国公主”两个主要角色的王芝泉,不久又将推出她的个人演出专场,消息传开,使文艺界圈内人士惊得一楞一楞的。在戏剧艺术极不是景气的今天,在昆剧常规性演出只能卖出十几张、二十几张票的情况下,王芝泉哪来那么多戏份?扳开指头细细推算一下,自粉碎“四人帮”恢复昆剧团以来,王芝泉主演的戏真还不少呢!整本戏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娘子》、《白蛇传》、《白蛇后传》、《小罗成》、《无盐奇传》、《上灵山》等七、八出,折子戏更是不计其数,常演的就有《挡马》、《盗草》、《扈家庄》、《盗库银》。
关键词
王芝泉
专场演出
扈家庄
上灵山
红娘子
《白蛇传》
罗成
后传
计镇华
戏剧艺术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剧坛的率先性
4
作者
编者
出处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1,共1页
文摘
上海文化无疑是一种边缘文化。边缘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一种率先性。这种率先性在上海剧坛表现得尤为突出。新时期开始,戏剧在旧有的基础上复苏以后,率先冲破旧的创作模式、而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上大胆进行创新的是出现在上海剧坛的《屋外有热流》、《血,总是热的》、《路》等剧目,如果说以上剧目更多的是新在表现手法上,那么,这之后出现的《魔方》、《山祭》、《母亲的歌》
关键词
边缘文化
艺术形式
历史感
创作模式
文化心理
花园里
传统戏曲
中国梦
上灵山
古老剧种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各自逃生去吧:关于戏曲“转型”
5
作者
王智才
出处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25,共3页
文摘
据近期报载,上海昆剧团演了一出叫《上灵山》的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争论的焦点是:《上灵山》到底是不是昆剧?或者说像不像昆剧?我没有看过这出戏的演出,自然也无法说它是不是、像不像昆剧。但通过这次争论。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命题:这就是如何看待、认识昆剧、戏曲、戏剧的改革和发展,如何更好地解决戏曲、戏剧的问题。 在我国的戏曲、戏剧发展史上,类似这一类像不像京剧、是不是京剧的争论,已翻来复去地争论了几十年,争论了几十次上百次。这种论争不只成了老生常谈的文人笔墨游戏,而且也逐渐地变成了戏曲。
关键词
戏曲形式
上海昆剧团
上灵山
艺术实践
音乐唱腔
经典传统
中国戏曲艺术
格律体
教条化
元杂剧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期盼新世纪的辉煌——展望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戏剧
王宏图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
0
全文增补中
2
力争金秋剧目丰收
编者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戏缘·演技·人品——写在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芝泉专场演出之前
朱关荣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上海剧坛的率先性
编者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各自逃生去吧:关于戏曲“转型”
王智才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