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银行公会与1920年代北京政府内债整理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成林 刘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在上海银行公会的呼吁和积极参与下,1920年代北京政府对内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日益严重的内债危机得以缓解,金融市场也日趋活跃。上海银行公会关于内债整理的意见和建议大多得到政府重视和采纳,在整理内债案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对... 在上海银行公会的呼吁和积极参与下,1920年代北京政府对内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日益严重的内债危机得以缓解,金融市场也日趋活跃。上海银行公会关于内债整理的意见和建议大多得到政府重视和采纳,在整理内债案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对银行业的投资经营也产生一定影响。在此过程中,上海银行公会逐渐意识到惟有建立稳固的整理内债基金才能真正维护行业利益和稳定金融市场,进而广泛联合金融界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筹建民间内债监督管理机关,希冀约束政府权力和规范金融运行秩序。这展现了中国近代商人团体"宽范围、多路径"的集体行动逻辑和制度诉求方式,以及中国近代国家与社会的多重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代 上海银行公会 北京政府 安格联 内债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银行公会与银行法制建设述评(1927-1936) 被引量:9
2
作者 郑成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23,共9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上海银行公会积极参与银行法制建设 ,尝试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与政府交涉 ,希望最大限度地参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 ,既维护了银行业的合法权益 ,也为政府金融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依据。由于在法制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上海银行公会积极参与银行法制建设 ,尝试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与政府交涉 ,希望最大限度地参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 ,既维护了银行业的合法权益 ,也为政府金融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依据。由于在法制建设上依据的标准和原则不同 ,虽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上海银行公会的意见与建议 ,但二者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冲突与矛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银行公会 南京国民政府 银行法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银行信用制度的演进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成林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5,共7页
抗战前,上海银行公会十分重视银行信用制度的建设,不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会员银行稳健经营,增强会员银行的信用意识,而且创建了一系列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并在同业之间构建了一个信任与合作的平台,有力地提升了华商银行业的竞争力,对促... 抗战前,上海银行公会十分重视银行信用制度的建设,不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会员银行稳健经营,增强会员银行的信用意识,而且创建了一系列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并在同业之间构建了一个信任与合作的平台,有力地提升了华商银行业的竞争力,对促进近代中国社会信用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银行公会 信用制度 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7-1936年上海银行公会与国民政府关系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成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8-174,共7页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尽管政府企图加强对银行业的控制,但是上海银行公会的活动表明其依然是一个具有较强独立自主性的商人团体。上海银行公会积极参与币制改革和银行法制建设等多项活动,尝试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与政府交涉,希望...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尽管政府企图加强对银行业的控制,但是上海银行公会的活动表明其依然是一个具有较强独立自主性的商人团体。上海银行公会积极参与币制改革和银行法制建设等多项活动,尝试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与政府交涉,希望最大限度地参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虽然二者在改革的措施与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但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上海银行公会的意见与建议,一方面也促进了国家意志和民间意志的交流与对话,另一方面为金融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银行公会 1936年 政府关系 国民 述论 独立自主性 政府成立 法制建设 币制改革 积极参与 相关政策 最大限度 国家意志 金融政策 银行 活动 制定 团体 商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成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6,共9页
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银行公会逐步制定和完善各种章则规约,参与和促进银行法制建设,进而承担和履行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责,强化了华商银行之间的协作、交流和相互制约,增强了银行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助于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对近代中国银行... 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银行公会逐步制定和完善各种章则规约,参与和促进银行法制建设,进而承担和履行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责,强化了华商银行之间的协作、交流和相互制约,增强了银行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助于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对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建构及变迁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银行公会 银行监管 金融市场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银行公会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票据立法 被引量:2
6
作者 万立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9-174,共6页
票据法与银行业务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北洋政府时期、1929年票据法颁行前后以及1933—1934年,上海银行公会始终积极参与相关的票据立法活动,如进行票据习惯的调查,先后五次设立临时性的票据法研究会,并多次在汇集各会员银行意见的基... 票据法与银行业务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北洋政府时期、1929年票据法颁行前后以及1933—1934年,上海银行公会始终积极参与相关的票据立法活动,如进行票据习惯的调查,先后五次设立临时性的票据法研究会,并多次在汇集各会员银行意见的基础上制成意见书送呈立法部门参阅,其中多数意见被采纳。这不仅维护了同业的利益,也为近代票据立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对保证法律的质量和可行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国票据制度的近代化和民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银行公会 票据立法 票据习惯调查 票据法研究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银行联合准备制度述略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成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7,共8页
建立准备金制度,是银行巩固信用最基本的措施,也是中央银行稳定金融市场最有力的工具。可是,抗战前中央银行长期缺席,或徒拥虚位,无法担负起"银行的银行"的责任。鉴于此,上海银行家在充实准备金的同时,以上海银行公会为平台... 建立准备金制度,是银行巩固信用最基本的措施,也是中央银行稳定金融市场最有力的工具。可是,抗战前中央银行长期缺席,或徒拥虚位,无法担负起"银行的银行"的责任。鉴于此,上海银行家在充实准备金的同时,以上海银行公会为平台创设了联合准备制度,有效地化解了金融风险,并促进了近代中国银行经营方式和金融制度的创新。这不仅显示上海银行界的逐渐成熟,也反映上海银行公会创新金融制度的动力和效果并没有随着改组而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银行公会 公共准备金 联合准备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