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松 丁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6,共7页
以近代上海的租界扩张和道路建设为背景,以租界公共交通发展的历史分析为重点,从公交线路分布、客运量增长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对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在研究方法上尝试将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统计数据与历史地图叠加后... 以近代上海的租界扩张和道路建设为背景,以租界公共交通发展的历史分析为重点,从公交线路分布、客运量增长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对租界公共交通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在研究方法上尝试将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统计数据与历史地图叠加后通过定量技术分析,剖析公交线网密度与地价分区之间的耦合关系,从中可以发现,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演进对都市空间和市民生活的近代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系统 地价分区 近代化 上海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租界电话制式演进路径初探(1877~1943)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峰 关增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次年英国工程师毕晓普就将磁石式电话带入上海租界。此后的六十多年,上海租界电话技术经历了磁石式、共电式和旋转式三个发展阶段,管理模式也从许可证经营发展到特许专营,电话经营公司主体也随着技术的转换而转换。...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次年英国工程师毕晓普就将磁石式电话带入上海租界。此后的六十多年,上海租界电话技术经历了磁石式、共电式和旋转式三个发展阶段,管理模式也从许可证经营发展到特许专营,电话经营公司主体也随着技术的转换而转换。文章在全球电话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从多个视角探讨上海租界电话技术演进的路径,分析背后的成因及其得失,指出在上海租界电话制式演进过程中,电话技术专利、设备制造商、跨国公司以及租界当局行业监管等内外因素对其最终技术路径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租界 电话 华洋德律风 国际电报电话 技术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与现代社会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立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8,64,共10页
近代上海租界的法制是现代法制。这一法制引导、规范了上海租界现代社会,其中包括:现代议政组织的建立和运行、现代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和施行、现代司法的诞生和运作、现代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中有瑕疵,... 近代上海租界的法制是现代法制。这一法制引导、规范了上海租界现代社会,其中包括:现代议政组织的建立和运行、现代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和施行、现代司法的诞生和运作、现代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中有瑕疵,包括在立法和执法、司法等方面。形成这种瑕疵的原因主要是:上海租界当局有殖民意识、部分执法司法人员法律素质低、上海租界当局不深谙上海的社会实情等。上海租界现代法制的瑕疵对上海租界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并使之出现了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租界 现代法制 现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租界法制的传播与普及——以上海租界法制的传播与普及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立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随着中国租界法制的产生和发展,其传播与普及也开始了。这种传播与普及有它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三大"不同",即中国租界的现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制不同、中国租界的城市法制与中国的农耕法制不同、中国租界与租界之间的法制也不... 随着中国租界法制的产生和发展,其传播与普及也开始了。这种传播与普及有它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三大"不同",即中国租界的现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制不同、中国租界的城市法制与中国的农耕法制不同、中国租界与租界之间的法制也不同。要使广大民众了解、接受中国租界法制,实施这一法制,不传播与普及不行。中国租界法制的传播方向主要有两个,即租界向华界、租界向租界的传播。它的传播与普及方式有多种,主要是告示、口传、书籍、报纸和庭审等。这种法制传播与普及的结果包括:为现代城市建设作支撑,给规避法制留下了空间,便于华界移植租界的法制,促进中国租界法制研究的开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租界 上海租界 租界法制 法制传播与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场文人的租界感觉:新感觉派小说与上海租界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永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2,共5页
上海租界的精神气候,造就了新感觉派作家的洋场文人品格,他们对租界的感觉和叙事都指向洋场都市。新感觉派的崛起,是租界文化气候与洋场文人互动的结果。新感觉派小说在精神蕴含上所容纳的典型的焦虑、殖民的心态和无家的世界,都和作家... 上海租界的精神气候,造就了新感觉派作家的洋场文人品格,他们对租界的感觉和叙事都指向洋场都市。新感觉派的崛起,是租界文化气候与洋场文人互动的结果。新感觉派小说在精神蕴含上所容纳的典型的焦虑、殖民的心态和无家的世界,都和作家的租界体验息息相关;话语风格的中西杂糅亦体现出租界文化气候和洋场文人的典型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上海租界 租界文化 洋场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埠初期上海租界的水环境治理 被引量:3
6
作者 牟振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7,共7页
以往学界对开埠初期上海租界水环境治理,一般采取"填浜筑路"的视角,而本文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考察发现,租界当局对租界内的河浜采取了灵活的治理办法,对于挡路和阻碍市政的死水河浜进行填埋,而对于一般的潮汐河浜和航运河浜采... 以往学界对开埠初期上海租界水环境治理,一般采取"填浜筑路"的视角,而本文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考察发现,租界当局对租界内的河浜采取了灵活的治理办法,对于挡路和阻碍市政的死水河浜进行填埋,而对于一般的潮汐河浜和航运河浜采取了清淤、疏通的保护措施,挖掘开通了新河浜,从而使河浜水系的功能得以延续。为了排水需要,租界当局辟建了下水道系统,其治理办法却借鉴于治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租界 水环境 排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与情欲的双重叙事——论上海租界语境调控下的《孽海花》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永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当"造意者"金天翮把《孽海花》转给曾朴修改和续写后,小说的文本风貌便更多地受到了租界风气的制约,走向了政治与情欲的双重叙事。小说在叙述晚清内忧外患的政治军事大势的同时,交替进行着男女情欲的私人化叙事,揭示政治与情... 当"造意者"金天翮把《孽海花》转给曾朴修改和续写后,小说的文本风貌便更多地受到了租界风气的制约,走向了政治与情欲的双重叙事。小说在叙述晚清内忧外患的政治军事大势的同时,交替进行着男女情欲的私人化叙事,揭示政治与情欲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情欲来解释晚清历史。情欲因素的参与,使小说中民族主义表达立场存在含混的迹象。曾朴凭借在上海租界所见识的异国风情和获得的西学知识,来构建小说的海外图景,来塑造傅彩云形象。傅彩云在放浪的外形下对个人权力、人生自由的追求,在北京的文化语境中散发着挑战传统妇德的民间活力,但在私德堕落的上海租界,她的情欲放纵便失去了女性解放的先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孽海花》 上海租界 政治 情欲 女性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触或接受:华人对中国租界法制的态度——以上海租界的两个法制事例为出发点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立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5-132,共8页
陈无我所著《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一书记载了两个关于上海租界法制的事例,表现了华人对中国租界法制的主要态度,即抵触或接受的态度。书中的"北人"持抵触态度,而"嘉兴"人则持接受态度。这种态度直面的是上海租界... 陈无我所著《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一书记载了两个关于上海租界法制的事例,表现了华人对中国租界法制的主要态度,即抵触或接受的态度。书中的"北人"持抵触态度,而"嘉兴"人则持接受态度。这种态度直面的是上海租界近代法制的内容。华人因为熟悉中国传统农耕的法制,不知租界的近代法制,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其态度便油然而生了。这种态度又因人而异。其中,对这种态度影响较大的是法制的传播程序与人的性格两大因素。受到法制传播影响的南方人易接受这种法制;没受到法制传播影响的北方人则易抵触这种法制。对租界法制之不同态度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及其结果。接受者因为主动守法而避免了违法的尴尬,抵触者因为违法而遭遇了受法制制裁的尴尬。就上海租界之整体情况而言,持接受态度的人数为多,因此法制得到有效地实施,近代城市秩序建立起来,以致东方国际大都市屹立在中国的东部,上海被称为"东方纽约"。少数长期被广大华人抵触的法制是一些恶法,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规定等。还有,从一些群体事件中也反映出华人对租界恶法的极端抵触态度,如"小车工人抗捐事件"即是如此。当前,为避免出现法不责众的局面,有必要及时把握人们对法制的态度,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积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租界法制 上海租界法制 法制态度 法制事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上海租界的文化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熊月之 《江海学刊》 1988年第6期119-133,共15页
上海租界产生以后,因其与中国原有文化的巨大反差,产生了强烈的文化效应,因其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一般文字传播媒介不可比拟的直接性、实在性、可证性和全息性,这种文化效应显得特别广泛、持久。租界的市政建设,西人的衣食住行,... 上海租界产生以后,因其与中国原有文化的巨大反差,产生了强烈的文化效应,因其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一般文字传播媒介不可比拟的直接性、实在性、可证性和全息性,这种文化效应显得特别广泛、持久。租界的市政建设,西人的衣食住行,改交了人们传统的“中华中心观念”,使人们确立了近代世界意识,租界严格、良好的市政管理,先进的市政设施,刺激了上海人的近代市民意识,促进了上海市政的近代化、文明化;发达的商品经济,冲击着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西人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原则,西人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自由、独立精神,刺激了上海人近代民主意识,促进了上海地方自治运动。租界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一个封建主义国家的产物,对于上海人来说,租界既是仇人,又是“先生”。这种特殊情况,使得上海人对租界产生了既大胆学习、又特别警惕的“租界心理”,这种心理是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思想的扭曲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租界 文化效应 近代化思想 资本主义国家 地方自治运动 市政建设 中国人民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租界内的小车夫抗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长林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9-71,共3页
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种新的交通丁具,并很快得到发展,这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小车。小车的名称甚多,因其原在江北一带使用,俗称“江北车”,因运行时主要靠人以双手掌握平衡和把持方向向前推进,又称“手推... 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种新的交通丁具,并很快得到发展,这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小车。小车的名称甚多,因其原在江北一带使用,俗称“江北车”,因运行时主要靠人以双手掌握平衡和把持方向向前推进,又称“手推车”,此车运行主要靠中间一个木制车轮滚动前行,故又称“独轮车”、“木轮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租界 小车 19世纪60年代 手推车 运行 名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方资料反映的一九三四年上海租界中共组织屡遭破坏情况
11
作者 周进 丁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118,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内实行残酷的白色恐怖政策,一方面极力策划共产党员的变节转向,听取共产党变节者所供述的有关党的秘密;另一方面将多数蓝衣社成员等特务分子打进共产党内部,探查共产党内情。
关键词 上海租界 组织 中共 共产党员 30年代 20世纪 恐怖政策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租界与租借地区域法制的差异——以上海租界与威海卫租借地区域法制的差异为例
12
作者 王立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7,共11页
近代中国不仅出现过租界区域法制,还产生过租借地区域法制,而且它们差异明显。透过这种差异,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的区域法制并为今天的区域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上海租界与威海卫租借地区域法制是中国租界与租借地区域法制的代表,... 近代中国不仅出现过租界区域法制,还产生过租借地区域法制,而且它们差异明显。透过这种差异,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的区域法制并为今天的区域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上海租界与威海卫租借地区域法制是中国租界与租借地区域法制的代表,先后出现于鸦片战争与甲午战争之后。把它们相比较后可以发现,它们有诸多差异,其中包括时空、法律体系、法律内容、司法等方面的差异。构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区域性质、定位、环境等原因。与上海租界与威海卫租借地区域法制差异相关,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上海租界与威海卫租借地区域法制差异所造成的不同社会面貌、与中国主权受损的关联、对今天区域法制建设的启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租界 威海卫租借地 法制差异 中国近代史 区域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上海租界华洋关系的嬗变——以华人参政问题为视角
13
作者 魏兵兵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121,共17页
晚清上海租界华人参政的早期拟议皆由外侨或列强领事提出,其动机并非出于对中国领土主权或华人政治权利的尊重,而是为了谋求租界自治地位的提高和工部局行政权力的扩大。每当企图失败时,其对华人参政的态度便趋于消极,加之因华洋矛盾而... 晚清上海租界华人参政的早期拟议皆由外侨或列强领事提出,其动机并非出于对中国领土主权或华人政治权利的尊重,而是为了谋求租界自治地位的提高和工部局行政权力的扩大。每当企图失败时,其对华人参政的态度便趋于消极,加之因华洋矛盾而不断加剧的不安全感,使外侨最终普遍漠视和抵拒华人的参政诉求。华人对于自身参政权利的态度则随着权利意识提高、华洋矛盾加剧和民族主义的兴起而日益积极和主动。由于无权参与租界市政事务,华人商民在渐趋复常的华洋矛盾中缺乏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体制化渠道,对工部局和列强的不满与日俱增。20世纪初,这种不满情绪与民族主义思想合流,遂有1905年“大闹会审公廨案”后华人参政要求的公开提出和华洋严重冲突的发生。自此,华人参政日益成为影响上海租界市政管理和华洋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租界 华洋关系 华人参政 工部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租界城市管理法规的发展与演变
14
作者 马长林 《上海城市规划》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上海租界当局对租界进行管理,完全按照西方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模式,通过颁发一系列法规,并辅以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惩罚手段来进行。这些法规经历了从简单到繁杂、从综合到专项的演变,既显示了租界城市管理的特点,也深刻反映出19世纪中叶后... 上海租界当局对租界进行管理,完全按照西方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模式,通过颁发一系列法规,并辅以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惩罚手段来进行。这些法规经历了从简单到繁杂、从综合到专项的演变,既显示了租界城市管理的特点,也深刻反映出19世纪中叶后处于被动开放环境下的近代中国,西方城市管理文化如何被移植、生长并对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租界 城市管理 法规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租界与晚清西学输入
15
作者 张元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87-91,共5页
租界是近代中国被西方殖民者强制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后,由外来“客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定的居留和经商特区。上海租界在旧中国的租界中设立最早,规模最大,形态最完备;而曾经在晚清社会卷起巨大波澜的西学,几乎与租界兴起同步,被输入... 租界是近代中国被西方殖民者强制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后,由外来“客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定的居留和经商特区。上海租界在旧中国的租界中设立最早,规模最大,形态最完备;而曾经在晚清社会卷起巨大波澜的西学,几乎与租界兴起同步,被输入到上海,并且伴随着界区的扩展,上海逐渐成为西方学术文化传播的中心,成为无缘涉足海外的中国人接触西学,了解西方文明的最大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租界 近代中国 西学输入 传播西学 晚清社会 西方文明 西学传播 中国近代化 西方殖民者 上海开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租界当局与五四运动
16
作者 邵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88-92,共5页
上海租界当局采用种种手段破坏、镇压上海人民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租界当局是帝国主义侵华据点的事实不容抹杀。
关键词 中国人民 租界 上海租界 五四运动 游行示威 日本人 南京路 公共租界 工部局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模式与肇因分析
17
作者 慈海 沈清基 +2 位作者 孟海星 杨会会 姚强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基于当今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有必要借鉴历史生态环境演变轨迹,以及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特征对上海建设韧性生态城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启示作用的认知,利用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的相关历史数据,采用表达水系特征... 基于当今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有必要借鉴历史生态环境演变轨迹,以及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特征对上海建设韧性生态城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启示作用的认知,利用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的相关历史数据,采用表达水系特征的长度、密度、水网复杂度、河流弯曲系数、水网—路网密度关系指数等定量指标,对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的空间演变模式及演变肇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模式分别有景观变迁模式、结构退化模式、空间置换模式3类;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肇因包括资本逐利效应、价值更迭效应、多极博弈效应、行为失序效应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 水系空间 演变模式 演变肇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金融立法谋空间制衡——南京国民政府干预上海租界房地产市场研究(1927-1937)
18
作者 何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5年第4期92-100,共9页
房地产市场催生的土地开活动发成为近代上海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文章研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如何通过制定金融法规干预上海租界房地产市场的内在机制,以此揭示制衡租界发展的金融路径。研究发现,华洋地产商对约束性法规差异化执行... 房地产市场催生的土地开活动发成为近代上海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文章研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如何通过制定金融法规干预上海租界房地产市场的内在机制,以此揭示制衡租界发展的金融路径。研究发现,华洋地产商对约束性法规差异化执行、对扶持性法规一致性遵守。与之伴生,租界出现约束单一开发主体的低密度空间开发与刺激多元开发主体的混合密度空间开发的两阶段城市发展方式。这是国家层面力量之于上海全局治理的重要体现,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衡 空间增长 金融法规 房地产市场 上海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城的对话:鲁迅与租界化的上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永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2-107,共6页
置身于租界化的上海,鲁迅的生命体验恰“如身穿一件未曾晒干之小衫”,迟暮心态的他多少显得无所适从,他以冷嘲热讽的姿态持续看租界。但是,鲁迅无法逃离租界化上海的诱惑而投奔它处,始终陷入欲弃还留、欲恨还爱的复杂情境。鲁迅是传统... 置身于租界化的上海,鲁迅的生命体验恰“如身穿一件未曾晒干之小衫”,迟暮心态的他多少显得无所适从,他以冷嘲热讽的姿态持续看租界。但是,鲁迅无法逃离租界化上海的诱惑而投奔它处,始终陷入欲弃还留、欲恨还爱的复杂情境。鲁迅是传统士大夫文化和租界洋派文化的中间物,对京海合流的刻薄态度,流露出他在租界化上海的边缘感,和作为中间物而应有的牢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租界体验 上海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9年上海“孤岛”反日宣传的“五月危机”:兼论欧战爆发前的中日美英四国关系
20
作者 俞凡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1939年4—5月间,由于日本当局的要求,上海公共租界对“孤岛”中进行反日宣传的外资华文报纸进行了多次查禁与限制,史称“五月危机”。这次危机所折射出的,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中、日、美、英等各国围绕公共租界这个特殊地域的争夺... 1939年4—5月间,由于日本当局的要求,上海公共租界对“孤岛”中进行反日宣传的外资华文报纸进行了多次查禁与限制,史称“五月危机”。这次危机所折射出的,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中、日、美、英等各国围绕公共租界这个特殊地域的争夺。最终英美等以牺牲反日宣传等事务性活动为代价,换取了暂时守住核心利益的结果,而这种情况也是被中日两国所接受的。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一事件反映出宣传工作在外交交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公共租界 反日宣传 五月危机 外交交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