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彩虹模型的上海新城区级医院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梁超 尚文茹 +2 位作者 李春新 韩璐 朱建征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4,共8页
目的:分析上海新城区级医院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并基于彩虹模型提出区级医院发展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5个新城中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等16家单位的26位关键知情人士进行现场调研和深度访谈,运用主... 目的:分析上海新城区级医院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并基于彩虹模型提出区级医院发展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5个新城中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等16家单位的26位关键知情人士进行现场调研和深度访谈,运用主题框架法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宏观层面的规划布局与资源分配、中观层面的组织联动与合作竞争、微观层面的医疗服务与人才学科是影响区级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区级医院存在现实发展路径与功能定位不相匹配、体制机制与医疗资源有效整合的需求不相匹配、专科发展与新技术引进不足、医疗人才缺乏与流失严重、政策扶持力度有限、标准不统一和转诊不畅等发展瓶颈。结论:建议加强系统整合,优化新城卫生资源规划布局,引导市、区两级医院错位发展;强化组织整合,完善合作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优化服务整合,加快新技术应用,加强专科联盟建设;深化功能和规范整合,统筹人财物资源,夯实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新城 区级医院 彩虹模型 发展瓶颈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新城建设中的景观“迪斯尼化”倾向 被引量:6
2
作者 郑颖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8,共7页
文章重点讨论了上海新城建设中的景观风貌问题,具体通过对上海新城建筑景观的分析,指出上海新城风貌塑造面临的不是"风格化"的问题,而是"迪斯尼化"的问题,进而将建筑景观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入手进行研究,试图从社会... 文章重点讨论了上海新城建设中的景观风貌问题,具体通过对上海新城建筑景观的分析,指出上海新城风貌塑造面临的不是"风格化"的问题,而是"迪斯尼化"的问题,进而将建筑景观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入手进行研究,试图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新城景观的"迪斯尼化"现象作出解释,指出这类景观对于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中国设计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失语的危险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景观理论 上海新城 “迪斯尼化” 消费文化 后殖民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引导上海新城建设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颖 孙斌栋 胥建华 《上海城市规划》 2012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通过对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等国内外特大城市新城发展的案例分析,总结和探索了这些取得成功的新城在技术层面(包括规模、距离、交通等方面)和在政策层面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上海的新城建设做出了相应的评价,并给出了... 通过对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等国内外特大城市新城发展的案例分析,总结和探索了这些取得成功的新城在技术层面(包括规模、距离、交通等方面)和在政策层面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上海的新城建设做出了相应的评价,并给出了规划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新城建设 共性经验 上海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兴趣点的上海五个新城设施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思矣 顾高翔 +1 位作者 张颖 刘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本文基于高德地图兴趣点(POI)数据,将其分为生活、生产、公共3类设施,采用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K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并设计了一个反映设施类型结构在空间中演化的三角轨迹模型,以上海主城区为参考,基于不同类型设施的数量、分布和... 本文基于高德地图兴趣点(POI)数据,将其分为生活、生产、公共3类设施,采用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K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并设计了一个反映设施类型结构在空间中演化的三角轨迹模型,以上海主城区为参考,基于不同类型设施的数量、分布和聚集程度,分析了上海五个新城的设施空间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了五个新城进一步建设的方向。研究发现:与上海主城区相比,五个新城的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发展历史较长的新城已经出现明显的单中心空间结构,而发展历史较短的新城表现为微弱的多中心结构;从设施高密度圈层到低密度圈层,主城区的设施类型结构变化较小,表现出内部“城市功能趋同”的特征,而五个新城则均表现出生活设施的占比逐步降低而公共设施和生产设施的占比升高的趋势,新城之间呈现“扩张结构趋同”的特征;新城的高密度圈层中,生活设施占比均高于主城区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卧城”特征;低密度圈层中,尽管生产设施占比均高于高密度圈层,但不同类型设施聚集中心高度重合表明生产设施的聚集中心同样在新城的中心区,其外围城市功能薄弱,并没有出现完善的“专业功能中心”。因此,新城的进一步建设需强调设施的均衡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功能,避免出现“卧城”“空城”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上海五个新城 设施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 三角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五个新城独立性动态特征与趋势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殷振轩 王德 +1 位作者 张扬帆 晏龙旭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是上海“十四五”对五个新城发展的战略性定位和重要要求之一。基于2014年、2020年的两期手机信令数据,从通勤活动和生活活动两个方面测度了上海五个新城的“独立性”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虽然五个新城职住... “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是上海“十四五”对五个新城发展的战略性定位和重要要求之一。基于2014年、2020年的两期手机信令数据,从通勤活动和生活活动两个方面测度了上海五个新城的“独立性”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虽然五个新城职住规模较为均衡,但实际“独立性”存在弱化趋势,部分新城向中心城通勤和生活出行的比例高达20%以上,“卧城”特征十分明显;五个新城对周边地区就业和活动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但对中心城的“反磁力作用”始终较弱。轨道交通可能大大强化了新城的“卧城”作用,但并没有促进新城的“反磁力”作用。上海五个新城仍处在由依赖中心城区的半独立卫星城向自我平衡的独立新城转变的阶段,其“独立性”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五个新城 “独立性” 通勤活动 生活活动 手机信令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高新技术企业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五个新城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祝美琪 翟国方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44,共11页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城市重要的创新载体之一,对处于发展机遇期的新城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五个新城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超大城市周边新城高新技术企业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城市重要的创新载体之一,对处于发展机遇期的新城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五个新城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超大城市周边新城高新技术企业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上海五个新城高新技术企业的生长环境。分析结果表明:在时序演进方面,新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模有待提升,产业结构尚未成熟,各新城之间存在企业发展阶段性差异;在空间演化方面,新城高新技术企业在空间上大多呈现由离散分布向"单核多节点—环绕中心城区外围"分布模式演变,存在集聚趋势及邻近跨区域交通干道的区位选择偏好,具有空间结构圈层差异性;在影响因素方面,企业集聚与高校、科研所及孵化空间等创新环境对企业分布有显著积极影响,高速出入口与商业服务可达性等建成环境因素对企业分布有一定吸引力,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对企业分布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时空分布演变 上海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的生态学思考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蔚镇 朱俊 +2 位作者 樊正球 陈兴龙 范谦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8,共7页
首先辨析上海临港新城生态立地条件与系统特点,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取临港新城生态空间格局的利导因子,以此审视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及实施现状中结构性生态框架调整的问题,及生态保护壳、生态走廊与生态核等规划理念在临港新城生... 首先辨析上海临港新城生态立地条件与系统特点,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取临港新城生态空间格局的利导因子,以此审视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及实施现状中结构性生态框架调整的问题,及生态保护壳、生态走廊与生态核等规划理念在临港新城生态绿地系统中的内涵缺失,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利导因子 上海临港新城 生态保护壳 生态走廊 生态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具有生命意义的“复合”斑块——以上海青浦新城西区公园概念设计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昊 韦金妮 李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4,共5页
为避免城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上海青浦新城西区公园概念设计尝试运用新的公园规划理念—营造具有生命意义的"复合"斑块,提出利用地形高差来呈现大自然的往复变化对人们的活动行为和场地的影响,设计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公共... 为避免城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上海青浦新城西区公园概念设计尝试运用新的公园规划理念—营造具有生命意义的"复合"斑块,提出利用地形高差来呈现大自然的往复变化对人们的活动行为和场地的影响,设计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公共活动场地,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交融,建立城市与自然的生命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 功能复合 斑块 上海青浦新城西区公园 概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临港新城旅游市场开发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玉琴 王雅琼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84,共7页
为预测上海临港新城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为临港新城旅游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上海市旅游集散中心、部分旅游景区(点)游客聚集地、少数企业或公司的白领族、部分社区居民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对涉及游客的基本情况、游客的一般旅游行为... 为预测上海临港新城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为临港新城旅游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上海市旅游集散中心、部分旅游景区(点)游客聚集地、少数企业或公司的白领族、部分社区居民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对涉及游客的基本情况、游客的一般旅游行为(习惯出游方式、兴趣爱好、消费水平、旅游项目等)、临港新城旅游的知名度和游客期望值、游客对临港新城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初步判断等22个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调查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上海临港新城的旅游客源市场应以上海市和江浙两省的上海周边地区为一级客源市场,旅游业发展可融入上海区域旅游圈内,既可作为上海市民的远郊旅游目的地,又可作为入沪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建议准确定位目标客源市场,加速开发特色产品,注重旅游地形象建设和宣传,增强可进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临港新城 旅游市场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推动五大新城高质量建设背景下的轨道交通发展策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毕湘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0,共6页
大力推动新城高水平建设是上海市新时期发展的战略命题。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推动新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简要回顾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从新城既有线路的客流特征出... 大力推动新城高水平建设是上海市新时期发展的战略命题。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推动新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简要回顾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从新城既有线路的客流特征出发,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提出新城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指出应以提供全出行链高质量服务和时间成本效益最大化为核心,建设轨道交通快线,强化轨道交通快线两端网络衔接,加快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最后提出应尽快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快线规划,并将其纳入新城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上海五大新城 快线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临港新城滨海旅游项目设计研究
11
作者 刘伟 邱敬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235-237,共3页
上海临港新城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优势发展旅游业。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新城规划打造的滨海旅游形象开始突显。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临港新城发展滨海旅游具有资源、基础、机遇与能源优势,并且需加强海洋旅游... 上海临港新城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优势发展旅游业。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新城规划打造的滨海旅游形象开始突显。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临港新城发展滨海旅游具有资源、基础、机遇与能源优势,并且需加强海洋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完善内外部交通条件、提升旅游形象宣传,进而秉承"低碳"、"生态"理念提出临港新城未来发展的旅游项目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临港新城 滨海旅游 优势 劣势 项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临港新城中心区低碳规划和目标管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超 许鹏 马炯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2-59,共8页
对上海新建城区——临港新城中心区的CO2排放量用生命周期方法进行评估和预测,确定影响新城碳排放的关键部门,并根据新城的规划目标和建设情况预测CO2排放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低碳规划方法,设定新城的CO2总量减排目标,合理分配... 对上海新建城区——临港新城中心区的CO2排放量用生命周期方法进行评估和预测,确定影响新城碳排放的关键部门,并根据新城的规划目标和建设情况预测CO2排放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低碳规划方法,设定新城的CO2总量减排目标,合理分配到建筑、交通、绿地等各部门。并提供CO2减排的技术和政策路线,建议当地政府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以保证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规划 上海临港新城 二氧化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五大新城的道路网络特征解析与韧性测度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婕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2-92,共11页
道路网络是城市系统功能的底层支撑,建设具有韧性的道路网络,对提升新城功能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解析上海五大新城道路网络的结构特征,测度其面对不同扰动的韧性水平,结果发现:(1)五大新城的道路网络能较... 道路网络是城市系统功能的底层支撑,建设具有韧性的道路网络,对提升新城功能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解析上海五大新城道路网络的结构特征,测度其面对不同扰动的韧性水平,结果发现:(1)五大新城的道路网络能较好吸收“随机故障”影响,但对“刻意攻击”较为脆弱;(2)密度适中、层次结构较完整的奉贤和嘉定新城道路网络的韧性较高,而密度偏低、均质性较差的南汇和松江新城道路网络的韧性较低;(3)道路网络日常情况下的高“效率”,不等同于扰动情景下的高“韧性”。建议将韧性指标纳入上海五大新城交通系统相关规划中,并不断完善道路层次体系,推进现状路网强韧化更新,为其发展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络 特征解析 韧性测度 上海五大新城 复杂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五个新城职住空间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天然 王波 +1 位作者 訾海波 朱春节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2,共9页
职住空间特征包括居住、工作和通勤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职”和“住”的空间联系形成了通勤出行,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研究内容。综合应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人口普查数据、经济普查数据和百度大数据等,从上海五个新城的居民工作地分布... 职住空间特征包括居住、工作和通勤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职”和“住”的空间联系形成了通勤出行,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研究内容。综合应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人口普查数据、经济普查数据和百度大数据等,从上海五个新城的居民工作地分布、就业岗位居住地分布及新城通勤圈通勤出行的距离和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对比上海与东京、近沪城市的新城或城区通勤出行特征,总结上海五个新城职住关系,并给出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空间分析 通勤距离 职住平衡 通勤圈 上海五个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临港新城:21世纪新城规划实施模式的有益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包雄伟 《上海城市规划》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规划实施初显成效的上海临港新城为例,分析研究新城的规划实施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的特殊意义。由此出发,对我国大都市区域的新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新城 规划实施模式 上海临港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