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凤凰涅槃——访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 |
朱京玮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2
|
探索社会主义文艺生成的复杂面向——评王秀涛《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 |
李杨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诚信:构建出版社与作者的新型博弈关系的基础 |
贾淑品
高嵩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4
|
文学出版:在两极分化中洗牌 |
朱胜龙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5
|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平明出版社 |
李秀芳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3 |
4
|
|
6
|
播撒读书的种子——十年上海书展变迁 |
余佐赞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7
|
图像世界里的宋式艺术与生活 |
赵澄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不响”就好像是喧闹中的沉默——《繁花》法文版译记 |
李梓杭(译)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沈从文的一封佚信及鲁迅 |
任葆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0
|
重返小说的神秘性——论格非长篇小说《月落荒寺》的叙事 |
林培源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1
|
市井社会时间的性质与精神状态——《生逢一九六六》讲稿 |
王安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2
|
从《文坛故旧录》看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
吴健敏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3
|
《论小说十家》再版后记 |
赵园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4 |
2
|
|
14
|
存在的苦痛与灵魂的救赎——《蛙》中姑姑形象创作原型探源 |
李晓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5
|
“去帝国”的虚构之旅——论林棹《潮汐图》的叙事特质 |
林培源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6
|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寻根小说——读郭文斌的长篇小说《农历》 |
汪守德
|
《扬子江(评论)》
|
2011 |
1
|
|
17
|
从美学到文化研究——陆扬教授访谈 |
陈瑜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8
|
基于《黄河边的中国》分析黄河流域农村失地老人的养老问题 |
张德春
迟丽华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作为思想可能性的“乌合”与批评理论——评朱国华《乌合的思想》 |
夏开丰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0
|
那些孤寡残弱者的抵抗与救赎——读路内《花街往事》 |
黄文倩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