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上海中心大厦结构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颖 单慧伟 +1 位作者 邢丽丽 赵雪莲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共11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各大城市涌现,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不可避免的会遭受风甚至地震等多灾害的作用。以上海中心大厦为分析模型,根据其场地条件,采用Benowitez在2015年提出的1种基于随机波的模型方法模拟不同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各大城市涌现,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不可避免的会遭受风甚至地震等多灾害的作用。以上海中心大厦为分析模型,根据其场地条件,采用Benowitez在2015年提出的1种基于随机波的模型方法模拟不同高度处具有空间相关性的脉动风荷载时程。通过对Perform 3D有限元软件建立的上海中心大厦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对于结构性能的影响,并基于多灾害需求生成结构在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易损性曲面来研究结构的抗振可靠度。结果表明:结构的响应和易损性随着风速和PGA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随着风速的增大结构的响应和易损性均有增大的趋势,但随着地震动的增大,风荷载对结构响应和易损性影响逐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心大厦 频率-波数谱 地震和风耦合作用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态风和台风下的上海中心大厦动力参数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杰 徐洪俊 张其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00-1105,共6页
基于2016-2017年日常监测数据和2018年7月台风"安比"登陆时的监测数据,对上海中心大厦动力参数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利用包络随机减量法,分析低振幅与高振幅下的结构一阶自振频率与振幅、一阶阻尼比与振幅的变化规律.... 基于2016-2017年日常监测数据和2018年7月台风"安比"登陆时的监测数据,对上海中心大厦动力参数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利用包络随机减量法,分析低振幅与高振幅下的结构一阶自振频率与振幅、一阶阻尼比与振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良态风作用下,结构振幅低,一阶自振频率随振幅的增加而减小,一阶阻尼比随振幅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台风作用下,一阶自振频率与振幅仍呈线性关系,由于阻尼器影响,一阶阻尼比与振幅的变化呈现非线性;设计阶段,上海中心大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及台风作用下阻尼比分别取0.3%~1.0%和4.0%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心大厦 良态风 台风 现场实测 动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心大厦桩-土-结构Miranda模型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忻良 李博强 老浩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7,共6页
采用ANSYS软件分别就刚性地基假定下上海中心大厦Miranda模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上海中心大厦Miranda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还提取了相互作用模型基底处的加速度耦合项,与原地震... 采用ANSYS软件分别就刚性地基假定下上海中心大厦Miranda模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上海中心大厦Miranda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还提取了相互作用模型基底处的加速度耦合项,与原地震波叠加,形成修正地震波,将修正地震波输入到以刚性地基为假定的上部结构中以考虑相互作用带来的影响,为减小结构抗震计算规模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心大厦 Miranda模型 土-结构相互作用 修正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心大厦试验桩施工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耀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79-382,共4页
上海中心大厦是在建的中国第一高楼,桩基施工工艺是确保这样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特别在上海市软土地基条件下。介绍和研究在上海中心大厦采用的钻孔灌注试验桩施工工艺,该工艺为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中心大厦是在建的中国第一高楼,桩基施工工艺是确保这样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特别在上海市软土地基条件下。介绍和研究在上海中心大厦采用的钻孔灌注试验桩施工工艺,该工艺为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出的施工技术对以后类似或相关工程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试验桩 后注浆 软土地基 上海中心大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过程对上海中心幕墙支撑结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志军 李久鹏 丁洁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9-1204,1279,共7页
通过对上海中心大厦幕墙支撑结构和主体结构的施工模拟分析,研究了幕墙支撑结构的变形预调值,并对主体结构变形引起的支撑结构附加内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传统逐层找平的施工方法,施工完成后环梁与设计标高仍存在较大偏差,采... 通过对上海中心大厦幕墙支撑结构和主体结构的施工模拟分析,研究了幕墙支撑结构的变形预调值,并对主体结构变形引起的支撑结构附加内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传统逐层找平的施工方法,施工完成后环梁与设计标高仍存在较大偏差,采用吊点预抬高和吊杆长度调整的措施对环梁标高进行预调整可保证幕墙的几何形态和安全使用;巨柱区间压缩量会引起幕墙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楼面发生数值较大且分布规律复杂的竖向位移差,需通过施工模拟方法对幕墙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间的滑动节点在主体压缩下的滑动行程进行确定,同时巨柱压缩也会引起径向支撑较大的附加弯矩,最大附加弯矩应力比达到0.3,其对幕墙支撑结构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心大厦 悬挂式幕墙支撑结构 施工过程模拟 变形预调 收缩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作用下上海中心幕墙支撑结构与主结构协同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志军 胡殷 丁洁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8-724,共7页
上海中心大厦外幕墙系统采用了分区悬挂的柔性幕墙支撑结构体系,各区段幕墙支撑结构顶部及底部均支承于弹性的主体结构边界(设备层/休闲层)上.各区幕墙系统悬挂重量重,以及由设备层/休闲层的竖向支承刚度柔且分布不均匀导致的设备层/休... 上海中心大厦外幕墙系统采用了分区悬挂的柔性幕墙支撑结构体系,各区段幕墙支撑结构顶部及底部均支承于弹性的主体结构边界(设备层/休闲层)上.各区幕墙系统悬挂重量重,以及由设备层/休闲层的竖向支承刚度柔且分布不均匀导致的设备层/休闲层的竖向变形大且分布不均,都将给支撑结构系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将幕墙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进行整体建模,对重力荷载作用下幕墙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的协同工作特性,即幕墙支撑结构不均匀竖向变形特性,及其对幕墙板块安全、支撑结构受力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对设备层刚度、幕墙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进行了优化调整,以改善幕墙系统变形与受力,确保幕墙系统的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心大厦 悬挂式幕墙支撑结构 重力荷载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和地震下上海中心幕墙支撑结构与主结构协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久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0-875,891,共7页
通过将幕墙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建模,对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幕墙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相对竖向变形特性及其对支撑结构受力影响以及竖向地震作用下支撑结构竖向不均匀变形、内力及加速度反应及其对设计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 通过将幕墙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建模,对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幕墙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相对竖向变形特性及其对支撑结构受力影响以及竖向地震作用下支撑结构竖向不均匀变形、内力及加速度反应及其对设计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主体结构与环梁竖向相对变形引起径向支撑的附加弯矩,通过设置滑动构造可减小弯矩保证支撑受力安全;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幕墙系统将产生较大的不均匀变形对板块产生不利影响、吊杆产生较大附加轴力、环梁竖向加速度反应显著,设计时应对以上不利因素进行评估以保证幕墙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心大厦 悬挂式幕墙支撑结构 地震作用 风荷载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在极端台风气候下结构及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周红波 黄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6-135,共10页
超高层建筑因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未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在可能遭遇的极端台风情况下存在较大的结构安全和大型设备安全风险,该文对其施工中的重大安全风险因素进行阐述,指出合理的确定台风级别(风荷载)是整个风险管理和控... 超高层建筑因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未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在可能遭遇的极端台风情况下存在较大的结构安全和大型设备安全风险,该文对其施工中的重大安全风险因素进行阐述,指出合理的确定台风级别(风荷载)是整个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首要任务。鉴于目前国家相关规范没有对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控制的风荷载取值进行规定,对上海地区10年间的台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背景工程上海中心大厦现场的风速实测数据,提出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时宜取10年一遇风荷载(10级风,基本风压0.4kPa),通过与国家荷载规范相应的风荷载进行对比,表明文中的风荷载取值是合理可靠的。以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为案例,对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风险进行施工风险模拟分析,考虑了大型塔吊不同工况和核心筒钢平台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指出结构在施工最高(8区)时,核心筒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加固措施,并对加固后的结构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加固后的核心筒变形、应力均满足要求,安全可靠。对施工中大型塔吊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根据台风大小将大型塔吊分为蓝、黄、橙、红、黑五级风险,针对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指导现场大型塔吊的施工风险管理。目前该工程主体结构已封顶(580m),并成功经历了2012年超强台风海葵的考验,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结构安全性问题和塔吊安全事故,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表明文中提出的风险研究和控制措施合理可靠。该文首次对5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施工结构安全风险和大型塔吊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其成果为今后类似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提供较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台风 结构安全 施工风险 风险控制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垂直交换作用对近地面O_(3)污染过程的影响
9
作者 杨帆 耿志鑫 邹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8-920,925,共4页
利用上海中心大厦进行在线垂直监测,对2019年6月15—16日上海发生的一次典型近地面O_(3)污染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大气垂直交换作用对近地面O_(3)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此次O_(3)污染过程主要发生在高温低湿气象条件下。8:00—16:00近... 利用上海中心大厦进行在线垂直监测,对2019年6月15—16日上海发生的一次典型近地面O_(3)污染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大气垂直交换作用对近地面O_(3)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此次O_(3)污染过程主要发生在高温低湿气象条件下。8:00—16:00近地面25 m处因受到高空O_(3)累积后的向下传输和白天本地生成双重作用的影响出现O_(3)浓度高值。近地面细颗粒物(PM_(2.5))和O_(3)的变化总体呈相反趋势,PM_(2.5)浓度升高会导致太阳辐射减弱,从而影响O_(3)生成。大气垂直交换作用风切变和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对于O_(3)污染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污染 垂直交换 上海中心大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