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承《黄帝内经》重“神”思想,倡导“调神治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田建辉研究团队“调神治癌”概述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建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7-1524,共8页
田建辉教授长期坚持在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科研一线工作,带领团队立足肿瘤患者的迫切临床需求,积极开展肿瘤防治的理论、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入选国家岐黄工程第五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计划和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团队依托上... 田建辉教授长期坚持在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科研一线工作,带领团队立足肿瘤患者的迫切临床需求,积极开展肿瘤防治的理论、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入选国家岐黄工程第五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计划和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团队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双一流”学术平台,基于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及肿瘤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研究所 中医医院 肿瘤防治 临床医学中心 临床需求 调神 研究团队 上海中医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助力中医药自主创新——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简介 被引量:5
2
作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I0001-I0005,共5页
一、研究院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成立。研究院建立伊始就致力于中医药学与生命医学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旨在通过发挥多学科交叉和人才聚集优势,打造面向国际、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和生物医学前沿的系列研究... 一、研究院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成立。研究院建立伊始就致力于中医药学与生命医学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旨在通过发挥多学科交叉和人才聚集优势,打造面向国际、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和生物医学前沿的系列研究平台。研究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生命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立足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关键难题,加强中医药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促进中医药学与生命医学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快中医药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的转化和应用,为我国日益增长的全民健康服务需求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多学科交叉 科学研究 自主创新 中医药基础研究 生物医学 中医药现代化 健康服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筋骨病的防治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教授团队研究思路与方法概述 被引量:3
3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37-3446,共10页
王拥军教授、施杞教授领衔的"慢性筋骨病研究中心"隶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依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中心主任为王拥军教授(图1)。中心整合了筋骨理论与治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脊柱退变肾骨相关重点... 王拥军教授、施杞教授领衔的"慢性筋骨病研究中心"隶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依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中心主任为王拥军教授(图1)。中心整合了筋骨理论与治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脊柱退变肾骨相关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脊柱病理三级实验室、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石仰山国医大师伤科学术工作室、施杞名中医工作室、石仰山国医大师名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王拥军劳模创新团队工作室、王拥军岐黄学者传承与创新工作室,并承担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拥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国家重点学科 伤科 国医大师 脊柱病 工作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系统生物学和复杂科学视角解读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学术思想概述 被引量:4
4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9期I0001-I0006,共6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1月,经过近11年的发展,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已经成为一个以慢性肝病和恶性肿瘤为研究重点,以系统生物学和复杂科学为核心,涵盖中西医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1月,经过近11年的发展,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已经成为一个以慢性肝病和恶性肿瘤为研究重点,以系统生物学和复杂科学为核心,涵盖中西医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系统生物学 复杂系统 复杂科学 学术思想 解读 细胞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简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建菊 万萍 +1 位作者 金星 胡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8-650,共3页
随着社会对听力学从业人员及言语治疗专业人员需求的增加,而我国听力师和言语治疗师的培养机制又不能满足现在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在此大背景下,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听力学 康复学 专业简介 人员需求 言语治疗 从业人员 治疗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携手成立“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
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7-1147,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院士论坛于2020年7月4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研究院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于中西医交叉优势学科发展方向,推进中西医交叉创新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院士论坛于2020年7月4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研究院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于中西医交叉优势学科发展方向,推进中西医交叉创新临床和基础研究,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型医学发展方向的,达到国家级科研平台水平并有显著国际影响的高端重大创新团队/研发平台/中心/基地,催生具有国际水平的原创性成果,提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发展方向 中西医结合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 国家重大战略 国家级科研 创新团队 研发平台 科技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7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I0004-I0005,共2页
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2003年正式成立校级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中心下设中医学实验、现代医学实验和中医临床思维与技能训练三大模块,服务于全校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康... 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2003年正式成立校级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中心下设中医学实验、现代医学实验和中医临床思维与技能训练三大模块,服务于全校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康复等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实验教学 中医 教学示范中心 医学实验 中西医结合 建设单位 技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石氏伤科医学中心简介
8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石氏伤科医学中心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共同组建而成,源于1870年由江苏无锡迁至上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氏伤科”。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石氏伤科 医学中心 中医骨伤科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药研究院 临床医学院 江苏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领域添出版新军——上海海事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成立
9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102,共1页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12年5月28日,由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该社将发挥两校特色优势,倾力打造海事海洋、中医药学类图书的出版高地.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版社 海事 交通领域 教育 主办 新闻出版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医药大学
10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1949年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现有14个学院、部、中心,8所附属医院,23个研究所。学校又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合署运行,拥有3名两院院士、2名国医大师,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高等院校 1949年 附属医院 两院院士 研究所 研究院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泰国卫生部签署医学合作协议
11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合作协议 卫生部 医学 泰国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汇中西医智慧探寻肺癌转移的“阿喀琉斯之踵”——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田建辉肺癌转移团队介绍
12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I0001-I0007,共7页
田建辉肺癌转移研究团队成立于2009年,依托龙华医院肿瘤科(1965年成立)和中医肿瘤研究所(2002年成立)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该研究团队高度聚焦肺癌转移,经过十年的稳步发展,形成了以肿瘤免疫学为核心,融汇中医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 田建辉肺癌转移研究团队成立于2009年,依托龙华医院肿瘤科(1965年成立)和中医肿瘤研究所(2002年成立)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该研究团队高度聚焦肺癌转移,经过十年的稳步发展,形成了以肿瘤免疫学为核心,融汇中医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并由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担任学术顾问、田建辉主任医师担任负责人的开放共生型研究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肺癌转移 医院 中西医 智慧 研究团队 2009年 肿瘤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中心
13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I0004-I0005,共2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创建于1972年。1998年,学校成立了二级学院管理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实验中心 实验教学 二级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
14
作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I0001-I0003,共3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为依托,现有高级职称研究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为依托,现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6人,中级职称17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针灸经络 免疫效应 上海 研究室 研究所 岳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侍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论证以求真之传统中药显微签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崔亚君教授团队
15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I0001-I0005,共5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崔亚君教授团队长期从事中药鉴别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近些年稍有弱化的中药传统鉴别的显微鉴别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研究。国际上首次将实时景深扩展技术、大图影像拼接技术与偏振光显微观察技术综合应...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崔亚君教授团队长期从事中药鉴别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近些年稍有弱化的中药传统鉴别的显微鉴别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研究。国际上首次将实时景深扩展技术、大图影像拼接技术与偏振光显微观察技术综合应用在中药显微鉴定,解决了传统显微制片观察方法及拍摄成像技术存在的图像虚化、影像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创建了在偏振光下观察植物组织构造新的方法,相关研究得到业界好评,为中药生药学研究、药品检验和基层单位快速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鉴别 上海中医药大学 信息碎片化 药品检验 显微鉴别 影像拼接 基层单位 中药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质源于设计: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品质调控——海军军医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万生教授团队中药品质调控研究思路与实践总结
16
作者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万生教授团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35-2647,共13页
陈万生教授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品质调控,针对高活性中药药效物质资源开发所面临的“生物合成途径不明”、“代谢调控效率低”两个关键问题,创建了基于“基因-代谢物”关联谱的中药有效成分生源途径高效解析技术,依托... 陈万生教授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品质调控,针对高活性中药药效物质资源开发所面临的“生物合成途径不明”、“代谢调控效率低”两个关键问题,创建了基于“基因-代谢物”关联谱的中药有效成分生源途径高效解析技术,依托完整、快速、多样化的中药功能基因鉴定系统,多角度表征次生代谢调控网络;同时通过开展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基于结构基因的靶向调控和基于转录因子的全局调控成功提高了活性天然产物含量,为利用次生代谢工程调控中药品质提供了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品质 军医大学 活性天然产物 解析技术 药效物质 上海中医药大学 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药物代谢及其介导的药源性毒性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发展历程简介
17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0-904,共15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是由杨凌研究员带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1806组核心成员整体引进南迁组建,至今已历经22年的发展变化过程。自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后,杨凌团队确立了药物代谢研... 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是由杨凌研究员带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1806组核心成员整体引进南迁组建,至今已历经22年的发展变化过程。自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后,杨凌团队确立了药物代谢研究方向。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已成为一个视药物研发和临床合理用药为己任的特色研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百人计划 发展变化过程 中国科学院 药物研发 核心成员 药物代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学术思想概述
18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2期I0001-I0004,共4页
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于2014年2月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隶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药创新 药物研发 学术思想 工程 高校 委员会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中医病因病机,开拓肝病研究新领域——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教授
19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刘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颁发... 刘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首批“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病因病机 科学家 上海市名中医 中医内科学 肝病 校长 政府特殊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现代科学方法解决中药问题,构建系统药代动力学研究体系——访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代动力学中心主任杨凌研究员
20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3期I0001-I0004,共4页
杨凌,男,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系统药代动力学中心主任。药监局药审中心首批外聘评审专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负责人。1983年遵义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1990年日本政府(文部省)奖学金资助赴日留学;1993年和1996年在... 杨凌,男,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系统药代动力学中心主任。药监局药审中心首批外聘评审专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负责人。1983年遵义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1990年日本政府(文部省)奖学金资助赴日留学;1993年和1996年在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现富山大学)分别获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曾任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期聘任研究员、二级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 现代科学方法 遵义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百人计划 文部省 药代动力学 奖学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