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上浮法提高碳酸法糖厂优级品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琳 蔡妙颜 +2 位作者 郭渭鸿 阮天恩 郭祀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7-12,共6页
以碳酸法糖厂生产的粗糖浆作为研究对象,用上浮法澄清新技术来进一步降低其色值,以提高优级品率等.研究结果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碳酸 澄清 糖浆 上浮法 制糖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滤纸片上浮法探究底物浓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单志琼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54,共3页
本实验采用土豆滤液中的过氧化氢酶,用滤纸圆片润浸湿吸附法固定酶。以此作为酶原,以滤纸片上浮法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底物过氧化氢在0.1%~3%范围内呈现很好的浓度—效应曲线;反应在1min内完成。该方法适合中学课... 本实验采用土豆滤液中的过氧化氢酶,用滤纸圆片润浸湿吸附法固定酶。以此作为酶原,以滤纸片上浮法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底物过氧化氢在0.1%~3%范围内呈现很好的浓度—效应曲线;反应在1min内完成。该方法适合中学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反应速率 过氧化氢酶 滤纸片上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浆上浮清净过程中浮渣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妙颜 李琳 郭祀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9-96,共8页
研究糖浆上浮清净过程中所产生的浮渣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了解糖浆单级和多级上浮过程中浮渣的形成规律,以及浮渣的过滤性能等;并探讨生产过程中浮渣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措施。本研究对于糖厂浮清器的设计及更好地运用糖浆上... 研究糖浆上浮清净过程中所产生的浮渣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了解糖浆单级和多级上浮过程中浮渣的形成规律,以及浮渣的过滤性能等;并探讨生产过程中浮渣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措施。本研究对于糖厂浮清器的设计及更好地运用糖浆上浮清净新技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渣 过滤 糖浆 上浮法 清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不同处理方法对牛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丁向彬 王新庄 +3 位作者 田万强 李金辉 胡文举 王木 《黄牛杂志》 2005年第3期32-34,共3页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精子处理方法对南阳黄牛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试验一,研究三种不同的精子洗涤方法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浮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所得的卵裂率(58.3%,60.6%)均显著高于直接离心洗涤法(4...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精子处理方法对南阳黄牛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试验一,研究三种不同的精子洗涤方法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浮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所得的卵裂率(58.3%,60.6%)均显著高于直接离心洗涤法(47.2%,P<0.05);上浮法所得囊胚发育率(25.9%)显著高于直接离心法(13.3%,P<0.05);上浮法和Percoll法相比,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试验二,研究三种受精液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BO液组和mTyrode’s液组所得的卵裂率(60.1%,59.3%)均显著高于TCM199液组(48.5%,P<0.05);但三组囊胚率(17.8%、19.6%、14.1%)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卵母细胞 体外受精 处理方 精子 PERCOLL 密度梯度离心 囊胚发育率 卵裂率 上浮法 受精效果 南阳黄牛 洗涤方 囊胚率 洗涤 试验 精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浆多级上浮清净机理的研究
5
作者 李琳 蔡妙颜 郭祀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9-55,共7页
通过实验,证实糖浆多级上浮清净方法比普通单级上浮法具有更高的脱色率,还检测了在不同级数的上浮过程中,澄清剂用量及添加方法对糖浆脱色率的影响情况,提出了采用二级上浮法处理糖浆的最适工艺条件。论文还就糖浆的多级上浮清净机... 通过实验,证实糖浆多级上浮清净方法比普通单级上浮法具有更高的脱色率,还检测了在不同级数的上浮过程中,澄清剂用量及添加方法对糖浆脱色率的影响情况,提出了采用二级上浮法处理糖浆的最适工艺条件。论文还就糖浆的多级上浮清净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浆 澄清 脱色 多级上浮法 清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砂土海床管道上浮破坏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闫超 蒋明镜 +1 位作者 张望城 孙德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22-2828,共7页
借助离散单元法(DEM)建立海底管道上浮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胶结强度下胶结试样的力学特性;通过微观力学响应(局部变形、胶结点破坏分布和位移场)对海底管道上浮破坏机制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海床砂土胶结强度对管道上浮土体破坏... 借助离散单元法(DEM)建立海底管道上浮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胶结强度下胶结试样的力学特性;通过微观力学响应(局部变形、胶结点破坏分布和位移场)对海底管道上浮破坏机制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海床砂土胶结强度对管道上浮土体破坏的影响(上浮抗力和地表隆起量)。结果表明:伴随土体变形和胶结破坏,上覆土体的渐进破坏主要集中在上覆土体区域内;土表隆起量随着管道上浮位移的增长而增长;胶结强度较高时,管道周围土体无回填行为,上覆土体有拉裂带形成,仅管道附近土体产生胶结破坏,峰值上浮抗力随海床砂土胶结强度的增加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胶结砂土 上浮抗力 上浮破坏:离散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晓 《生物学教学》 2022年第9期55-56,共2页
采用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用海绵块浸润吸附法固定酶,通过平板拍摄并统计海绵在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上浮的时间,用Excel绘制海绵上浮速率与pH关系的曲线,构建酶活性与pH关系的数学模型。为了同时探究pH1—14共14组实验对过氧化... 采用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用海绵块浸润吸附法固定酶,通过平板拍摄并统计海绵在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上浮的时间,用Excel绘制海绵上浮速率与pH关系的曲线,构建酶活性与pH关系的数学模型。为了同时探究pH1—14共14组实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用纽扣和细线将海绵块串在同一根数据线上,操控数据线让实验同时进行,整体观察实验结果。结果显示,pH7时,上浮所需时间最短,酶活性最高;pH1和pH14组海绵不上浮,酶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上浮法 过氧化氢酶 pH影响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