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上扬子区志留系花瓣海百合动物群的古生物地理学
- 1
-
-
作者
毛颖颜
李启剑
邓小杰
李越
史振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0-1143,共14页
-
基金
江苏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BK20210993)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20192105)
+2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B26000000)
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编号:41290260)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0]4Y033)资助。
-
文摘
志留系花瓣海百合动物群短暂分布于华南板块上扬子陆表海区兰多维列统埃隆阶上部地层中。本文依据花瓣海百合科腕部特化方式和形态学特征划分为6个类群,包括:Petalocrinus属中除Petalocrinus stenopetalus的所有种,Petalocrinus stenopetalus,Spirocrinus circularis,所有腕部左旋的Spirocrinus,腕部右旋的Spirocrinus dextrosus,以及腕部向反口面卷曲的Sinopetalocrinus。选择同期异相地层单元:黔北桐梓水坝塘剖面石牛栏组珊瑚—层孔海绵礁灰岩、黔东北石阡枫香剖面雷家屯组粉砂质泥岩以及鄂西荆门仙居剖面罗惹坪组生屑滩为实例,分析其中花瓣海百合科各类群的赋存状态和生物—岩相特征,从生物—环境协同演化的角度强调海底环境指标制约该科属种多样性、丰度的显著差异。水坝塘清澈度高的浅海底质环境形成珊瑚—层孔海绵礁核、礁翼和礁顶亚相均是花瓣海百合最佳栖居环境,6个类群在该剖面均有产出,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石阡枫香剖面雷家屯组安静偏深的粉砂质泥质海底,属种单调且个体稀少,产出3个类群;仙居薄层生屑滩灰岩中生物多样性低而丰度中等,产出2个类群。之后特列奇早期大量陆源碎屑漫入扬子区,制约了花瓣海百合动物群的生存时限以及上扬子区的土著分子的古地理扩增。
-
关键词
花瓣海百合
生物古地理
志留纪
上扬子陆表海
-
Keywords
Petalocrinidae
Paleobiogeography
Silurian
Upper Yangtze epicontinental sea
-
分类号
P736.2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