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早—中元古代造山运动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56
1
作者 尹福光 孙志明 +1 位作者 任光明 王冬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17-1932,共16页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组SHRIMP U-Pb岩浆锆石年龄:1800~1600Ma、1600~1300Ma、1300~1100Ma、1100~1000Ma。结合沉积相、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了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在早—中元古代也相应历经了4个演化阶段。1800~1600Ma,在大红山地区、河口地区、东川汤丹地区形成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1600~1300Ma,在东川因民地区表现为一被动陆缘下的伸张环境。1300~1100Ma,在菜籽园—麻塘地区为板内裂谷-洋盆,老武山地区为裂谷盆地。1100~1000Ma阶段,菜籽园-麻塘裂谷-洋盆向北俯冲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在北边的天宝山地区和南边的富良棚地区形成火山岛弧,同时在扬子西缘也出现了1.0Ga左右(1007±14~1014±8Ma)的同造山或同碰撞型花岗岩,表明此时康滇地区已经拼贴到一起,并与整个上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形成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 早-中元古代 造山运动 地质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