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文化经济交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学政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3-56,共4页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文化经济交流中的作用杨学政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巴利语系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因由印度向南传人,故又名“南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在南亚、东南亚各国有深远的影响,现今,仍然是伊斯兰卡、...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文化经济交流中的作用杨学政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巴利语系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因由印度向南传人,故又名“南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在南亚、东南亚各国有深远的影响,现今,仍然是伊斯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传上座部佛教 云南傣族 东南亚 经济交流 傣族社会 西双版纳傣族 宗教 斯里兰卡 传统文化 中国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元明清傣族习惯法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于语和 周囿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3期45-51,共7页
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属于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通说认为,其传入傣族社会的时期大约在公元6-8世纪;随后,对傣族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人民的生活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一方面,傣族被佛教化;另一方面,佛教被傣族化。而傣族习惯法... 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属于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通说认为,其传入傣族社会的时期大约在公元6-8世纪;随后,对傣族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人民的生活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一方面,傣族被佛教化;另一方面,佛教被傣族化。而傣族习惯法是人民生活方式的良好反映,自然会出现习惯法佛教化的现象。那么,出现此现象的成因究竟有哪些;在习惯法中又有哪些内容体现了对僧俗之间各种法律关系的调整;以贝叶为承载媒介的佛教经典传递的价值对习惯法的立法理念、刑罚适用的严厉程度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 南传大藏经 芒莱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视域下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中国阈限理论分析--以南传上座部佛教管理体系中的安章现象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筱筠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0,共6页
安章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社会管理的权威,其本身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安章负责管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社会事务,被赋予某种神圣权威;另一方面,其神圣权威却在个人世俗空间被消解。这一悖论性特征人物之所以成功地同时为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和... 安章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社会管理的权威,其本身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安章负责管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社会事务,被赋予某种神圣权威;另一方面,其神圣权威却在个人世俗空间被消解。这一悖论性特征人物之所以成功地同时为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和世俗社会所接受,在于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当地民族文化的规范性交融是安章现象存在的前提,而安章特有的阈限者身份是其身份悖论性特征出现的重要原因。藉此,可对维克多.特纳提出的阈限理论进行中国宗教研究领域的突破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章 阈限 南传上座部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傣族村社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世俗化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25-226,共2页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的民族,自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来,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宗教影响渗入到傣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建国以后,傣族社会的民主...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的民族,自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来,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宗教影响渗入到傣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建国以后,傣族社会的民主改革改变了封建的政治经济体制,傣族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开始的被压抑后,伴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宗教情感得到空前释放,但同时也日益呈现出不断世俗化、实用化的变迁特征。那么,傣族社会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意识形态从近现代到当代社会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历了怎样的世俗化过程,不断世俗化了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村社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本文拟寻找出一些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传上座部佛教 宗教世俗化 傣族社会 发展趋势 传统宗教 意识形态 历史进程 村社 发展时期 人民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傣族节日庆典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之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0,共4页
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傣族在信仰原始宗教的同时又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文化在呈现浓厚宗教色彩的同时又出现地域差异性的明显特征。南传上座部佛教在这些地区的流播过程中,也会向该民族的习俗或节日文化方面渗透而深受影响。这种... 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傣族在信仰原始宗教的同时又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文化在呈现浓厚宗教色彩的同时又出现地域差异性的明显特征。南传上座部佛教在这些地区的流播过程中,也会向该民族的习俗或节日文化方面渗透而深受影响。这种渗透是在节日文化与宗教信仰有机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明显体现在原始宗教与人文宗教相互妥协及人文宗教本地化的过程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南传上座部佛教 节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贺圣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7-84,共8页
关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几个问题贺圣达在佛教世界中,东南亚佛教文化圈有着独特的传统和重要地位。它不同于北传大乘佛教地区,在那里佛教传入前儒、道等思想就已经根深蒂固、影响深广;而且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在地理上属温带。... 关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几个问题贺圣达在佛教世界中,东南亚佛教文化圈有着独特的传统和重要地位。它不同于北传大乘佛教地区,在那里佛教传入前儒、道等思想就已经根深蒂固、影响深广;而且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在地理上属温带。它也不同于藏传怫教地区,在那里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传上座部佛教 佛教文化 东南亚文化 斯里兰卡 大乘佛教 文化圈 中南半岛 缅甸 佛塔 塔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座部佛教传入中国”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
7
作者 袁宁 《云南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108-108,共1页
由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上座部佛教传入中国”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昆明召开,北京及云南省内的二十多位研究、教学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上座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路线等问题。上座部佛... 由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上座部佛教传入中国”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昆明召开,北京及云南省内的二十多位研究、教学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上座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路线等问题。上座部佛教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教派,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传入中国的上座部佛教仅仅流行于云南省部分地区。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临沧、保山等地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阿昌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很早就接受了上座部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座部佛教 传入中国 学术讨论会 云南省 东南亚研究 云南西双版纳 少数民族 佛教传入 昆明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族佛教信徒皈依行为的原因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尹可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42-46,共5页
佛教信仰及参与佛事活动是傣族人传统行为习惯构成的核心。德宏傣族将加入佛教组织并有资格按教规修行称为“入会”,入会是傣族佛教信徒皈依的一个明确标志。对个人皈依佛教,傣族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入会是随心的,即什么时间入会是个... 佛教信仰及参与佛事活动是傣族人传统行为习惯构成的核心。德宏傣族将加入佛教组织并有资格按教规修行称为“入会”,入会是傣族佛教信徒皈依的一个明确标志。对个人皈依佛教,傣族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入会是随心的,即什么时间入会是个人的意愿,但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50多岁、60岁的人就应要求入会。傣族佛教皈依者大多数为渐进型皈依者,年龄、同伴团体的吸引及子辈的敦促、娱乐是影响傣族老年人皈依佛教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皈依佛教对傣族老年人维护心理健康,积极应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皈依 上座部佛教 傣族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生与来世——对芒市傣族生活佛教与财富实践的人类学考察
9
作者 褚建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58-67,共10页
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理论是基于单一的生命世界——今生而展开的。此外,韦伯及其追随者的研究大多把宗教视为哲学意义上的宗教,而对这种宗教在民间被信仰和实践的情况却关注不多。基于云南芒市傣族地区的田野工作,对普通信众的佛教... 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理论是基于单一的生命世界——今生而展开的。此外,韦伯及其追随者的研究大多把宗教视为哲学意义上的宗教,而对这种宗教在民间被信仰和实践的情况却关注不多。基于云南芒市傣族地区的田野工作,对普通信众的佛教信仰与实践展开讨论,重点关注这种佛教与普通信众日常生活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佛教社会尤其是上座部佛教社会的广大普通信众来说,人的生命世界并非仅由今生构成,而是一个包括前世-今生-来世这样的前后相继往复连续——轮回的前进序列。其中,今生只是这个前进序列的一部分。这个前进序列是由众生的业力所造成和推动的。因此,他们往往把辛勤劳动和努力积攒下来的财富大量用到佛教仪式中。若仅从今生的角度看,这种“慷慨”的财富实践确实是一种浪费和非理性“花费”,但是,若从前世-今生-来世这样的前进序列的角度来看,则其不但不是浪费和非理性“花费”,而且是一种储积和理性投资。因此,对于上座部佛教社会普通信众财富实践的理解必须从前世-今生-来世这样的前进序列中进行。韦伯及其追随者们对上座部佛教社会的误解实际上出于两个偏见:欧洲中心论和唯精英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座部佛教 芒市傣族 来世 业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族佛教和原始宗教的关系试析——兼析两者长期共存的原因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德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8-84,共7页
本文以傣文史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论证了傣族佛教和原始宗教在历史上的斗争。对二者在斗争中互相让步、互相渗透、互相排斥而长期共存至今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就上座部佛教不同教派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及其相互间影响、异变的情况... 本文以傣文史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论证了傣族佛教和原始宗教在历史上的斗争。对二者在斗争中互相让步、互相渗透、互相排斥而长期共存至今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就上座部佛教不同教派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及其相互间影响、异变的情况作了初步探讨。作者指出,傣族社会佛教和原始宗教之所以能长期共存,一是由于傣族封建领主制精神文化的需要,二是封闭性的封建领主经济为两者共存提供了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 德宏傣族 小乘佛教 上座部佛教 傣族社会 佛寺 佛教传入 寨神 僧侣 红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佛教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鸣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8-43,68,共7页
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云南佛教不如西藏佛教和内地佛教为人瞩目。迄今为止,它在中国佛教文化中还是鲜为人知的一隅。这当然与云南佛教自身特点有关。西藏佛教和内地佛教都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主要盛传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之中。它... 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云南佛教不如西藏佛教和内地佛教为人瞩目。迄今为止,它在中国佛教文化中还是鲜为人知的一隅。这当然与云南佛教自身特点有关。西藏佛教和内地佛教都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主要盛传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之中。它在这个地区、这个民族的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尽管在其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和斗争,出现了诸多派别,但相对说来其面貌还比较容易勾勒和梳理。云南佛教的面貌则要复杂得多,在这片红土高原上,一个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文化 藏传佛教 云南佛教 原始宗教 少数民族地区 西藏 本主崇拜 上座部佛教 宗教信仰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传佛教入滇历史简述
12
作者 刘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0-54,共5页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区别于大乘佛教、藏传佛教的一个佛教教派。南传佛教巴利语的全称是“Bubbha sasana theravada”,译为:“上座部佛教”。相传公元前三世纪上座部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其经典都用巴利语传承,近代又称巴利语系佛教。云南西...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区别于大乘佛教、藏传佛教的一个佛教教派。南传佛教巴利语的全称是“Bubbha sasana theravada”,译为:“上座部佛教”。相传公元前三世纪上座部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其经典都用巴利语传承,近代又称巴利语系佛教。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等地的傣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阿昌族所信仰的佛教绝大部分属于南传上座部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传佛教 大乘佛教 入滇 公元 巴利语 西双版纳 南传上座部佛教 麓川 傣文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族的分布与宗教信仰的异同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9-64,共6页
我国的傣族居住在云南省,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境内外的傣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傣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历史上对傣族社区生活的影响至今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本文试对傣族社区影响较大的原始宗教和上座... 我国的傣族居住在云南省,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境内外的傣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傣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历史上对傣族社区生活的影响至今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本文试对傣族社区影响较大的原始宗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异同作探讨,从中了解傣族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信仰 傣族 南传上座部佛教 类型区 勐神 西双版纳 土司制度 玉溪地区 寨神 金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双重性——一项基于神话与仪式的宗教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清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9,共8页
作为中缅之间的缓冲地带,历史上西双版纳受到来自中国和印度两重文明的影响。这些影响以土司制度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佛寺组织为制度渠道,形塑了当地社会。为了在这种文明的碰撞中生存,西双版纳社会发展出自身的特点:在政治上倾向于中国... 作为中缅之间的缓冲地带,历史上西双版纳受到来自中国和印度两重文明的影响。这些影响以土司制度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佛寺组织为制度渠道,形塑了当地社会。为了在这种文明的碰撞中生存,西双版纳社会发展出自身的特点:在政治上倾向于中国,在宗教上倾向于缅甸;而作为本土王权代表的土司,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出于这种整合的压力,在面对佛教这种外来宗教的时候,土司和贵族也有自己所要依靠的宗教宇宙观——后者通过勐神祭祀的仪式确保了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土地和丰产不是由佛教掌握,而是形成了与之对立的另一套宗教观念,在这一套宗教观念里,表达了对社会整体丰产的追求,它和佛教对个人救赎的追求相配合,构成了西双版纳社会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性 勐神 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社会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云南民族文化区位优势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57-60,共4页
党的十五大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宏大系统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文区位优势,凸现这一区域文化特质... 党的十五大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宏大系统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文区位优势,凸现这一区域文化特质,并以此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国家 云南民族文化 经贸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 文化大省 文化传播 中南半岛 民族迁徙 东南亚地区 南传上座部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封建社会的特点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圣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96-103,共8页
关于缅甸封建社会的起讫,史学界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从1044年蒲甘王朝建立,到1886年雍籍牙王朝灭亡,大约经历了8个半世纪。这在东南亚各国中,是较为漫长的。缅甸封建社会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使得缅甸古代的... 关于缅甸封建社会的起讫,史学界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从1044年蒲甘王朝建立,到1886年雍籍牙王朝灭亡,大约经历了8个半世纪。这在东南亚各国中,是较为漫长的。缅甸封建社会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使得缅甸古代的历史发展不同于周边国家,而且对近现代缅甸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本文拟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缅甸封建社会的特点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蒲甘 佛塔 雍籍牙王朝 封建社会 南传上座部佛教 封建国家 东吁王朝 国王 封建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永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日]岩本裕著刘永增译一、关于《法华经》的原典《法华经》的原典,依古代印度的标准语,亦即书面语梵语(Sanskrit)所书写。梵语题名为《Saddharmapundarika》,其意思是“如白莲... 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日]岩本裕著刘永增译一、关于《法华经》的原典《法华经》的原典,依古代印度的标准语,亦即书面语梵语(Sanskrit)所书写。梵语题名为《Saddharmapundarika》,其意思是“如白莲之圣教”,更明确地说则为“如泥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鸠摩罗什 小乘佛教 梵语 原典 佛陀 印度 上座部佛教 龟兹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德宏古傣文的源流问题 被引量:5
18
作者 龚锦文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192-199,共8页
本文以傣族历史脉络为引线 ,通过对东南亚诸古国历史、佛教及其文字的论述 ,进一步探讨上座部佛教传入滇西傣族地区的时代和德宏古傣文的产生及其源流问题 ,并综合得出一个“掸傣各族文字和东南亚诸国文字源流表”。
关键词 傣族 上座部佛教 东南亚诸古国 文字 德宏古傣文 源流 发展历史 佛教传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宗教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5-73,共9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把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部署。美国著名政治家亨廷顿提出,21世纪的冲突是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冲突,亦即宗教文化的冲突。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面向21世纪,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把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部署。美国著名政治家亨廷顿提出,21世纪的冲突是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冲突,亦即宗教文化的冲突。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面向21世纪,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重塑云南形象,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宗教活动 南传上座部佛教 伊斯兰教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基督教 宗教信仰 天主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傣族“苏荒怀”祭牛仪式看云南古代的牛祷习俗 被引量:1
20
作者 玉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6-48,共3页
从傣族“苏荒怀”祭牛仪式看云南古代的牛祷习俗玉腊“苏荒怀”,傣语意为祭牛仪式或“叫牛魂”仪式,是西双版纳勐腊傣族农村的一种古老农祭习俗。它不仅产生较早,沿传时间较长,而且在以农耕为主的傣族社会生活和人的观念形态中占有... 从傣族“苏荒怀”祭牛仪式看云南古代的牛祷习俗玉腊“苏荒怀”,傣语意为祭牛仪式或“叫牛魂”仪式,是西双版纳勐腊傣族农村的一种古老农祭习俗。它不仅产生较早,沿传时间较长,而且在以农耕为主的傣族社会生活和人的观念形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弄清它的全过程和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云南青铜器 民间信仰 南传上座部佛教 农业社会 文化现象 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法华寺石窟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