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市公司监管法规的机制设计——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真 王宜文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9,共10页
如果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中缺少"机制设计"元素,那么"违规"行为就会发生。而简约的数学描述及推理在证明限制性规则与制衡性规则"先天不足"的同时,也证明了机制设计性规则的科学性。通过产权清晰机制和镜像... 如果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中缺少"机制设计"元素,那么"违规"行为就会发生。而简约的数学描述及推理在证明限制性规则与制衡性规则"先天不足"的同时,也证明了机制设计性规则的科学性。通过产权清晰机制和镜像机制等"冰床机制"设计,同时辅以"反制机制"设计,机制设计性规则体系是可以建立的,它的建立是理想的、有效的上市公司监管规则设计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诸多经济规则设计的明智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监管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机制设计 产权清晰 镜像 反制 SOX法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绩承诺到期、机构投资者行为与上市公司监管 被引量:5
2
作者 沈红波 陈恩 余思娴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51,共18页
业绩承诺到期前后,企业绩效的变脸现象值得监管机构关注。本文以2010-2017年发生过并购且业绩承诺在2013-2017年到期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在业绩承诺到期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化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实证检验发现:业绩承诺到期后... 业绩承诺到期前后,企业绩效的变脸现象值得监管机构关注。本文以2010-2017年发生过并购且业绩承诺在2013-2017年到期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在业绩承诺到期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化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实证检验发现:业绩承诺到期后,公司绩效会出现明显恶化;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缓和业绩承诺到期前后的绩效波动,且机构投资者还会在企业绩效下滑的负面消息释放前进行减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到期前后企业绩效波动是企业利润操纵的结果,但能被机构投资者持股有效抑制。鉴此,应进一步提升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强化机构投资者的内部监督;同时,还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罚,强化对投资者的保护,强化外部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绩承诺到期 盈余管理 机构投资者 上市公司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上市公司监管制度及其启示
3
作者 陈章喜 《南方金融》 1997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香港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监管制度 证券市场 监管当局 上市公司监管 上市公司董事 证券监管 收购与合并 内幕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时代的上市公司监管
4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共1页
中外证券监管历史表明,重大危机后监管层将采取更严厉和有效的监管。以美国为例,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直接导致了美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诞生,2002年安然事件促使出台《塞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目前,全球性的... 中外证券监管历史表明,重大危机后监管层将采取更严厉和有效的监管。以美国为例,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直接导致了美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诞生,2002年安然事件促使出台《塞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迫使证券市场监管者不得不时刻思考几个问题:如何做好上市公司监管?为何看似严密的监管体系却如此不堪一击?如何有效监管金融创新?如何让投资者更理解创新产品以切实保护其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监管 《证券交易法》 美国经济 《证券法》 证券监管 30年代 安然事件 证券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上市公司监管暂行辦法
5
《证券市场导报》 1992年第2期27-30,44,共5页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證券市場秩序,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督管理,根據《深圳市股份有限公司暫行規定》和《深圳市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特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凡在深圳公開發行或上...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證券市場秩序,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督管理,根據《深圳市股份有限公司暫行規定》和《深圳市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特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凡在深圳公開發行或上市的公司的资訊公開及影響股票價格波動的一切重大交易和變更,均須遵守本辦法。第三條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經济特區分行(以下簡稱主管機關)在中國人民銀行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责對深圳上市公司的監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监管 交易所 交易管理 主管 深圳市 重大事项 公司股份 股票 行政管理 公司董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拟加强上市公司监管
6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7-128,共2页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维护新加坡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声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下属的企业监管委员会近日提出15项加强本地上市公司监管的建议,包括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等,征询业内人士和公众的意见建议。新加坡企业监管委员...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维护新加坡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声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下属的企业监管委员会近日提出15项加强本地上市公司监管的建议,包括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等,征询业内人士和公众的意见建议。新加坡企业监管委员会提出的一项主要建议就是收紧董事“独立性”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监管 新加坡企业 监管委员会 “独立性” 区域金融中心 金融管理局 董事会 征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披露监管研究——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安邦坤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55,共18页
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股权管理和穿透式监管的主要抓手之一,也是上市金融机构股权管理规则的基础。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防范内幕交易、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增强市场透明度,核心构成要素包括对持股披露义务主体、披露标的... 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股权管理和穿透式监管的主要抓手之一,也是上市金融机构股权管理规则的基础。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防范内幕交易、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增强市场透明度,核心构成要素包括对持股披露义务主体、披露标的证券和应披露权益范围的穿透认定三个方面。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内部人持股披露制度存在规则文件法律效力层级较低、形式认定原则对披露主体的覆盖范围不足、披露标的不全面制约持股权益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等问题,导致监管“看不穿”“看不全”,增加了风险识别预判难度。美国自1934年《证券交易法》颁行以来,在证券法层面确立了内部人持股披露制度,建立了分别以“受益所有人”“权益证券”“经济利益”标准为核心、以实质监管为理念的内部人身份、持股标的及持股权益范围穿透识别和披露规则体系。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改革完善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披露制度,通过修订《证券法》提升相关监管规则的效力层级,并细化内部人身份、持股标的证券和持股权益范围的穿透识别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人持股 内幕交易 穿透式监管 上市公司监管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证监会集中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四项政策文件
8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共1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精神,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精神,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近日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及《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等4项政策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监管 意见建议 证券公司 发行上市 公募基金 目标导向 政策文件 中国证监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9
作者 孙玮 《证券市场导报》 1993年第2期22-23,共2页
担负香港上市公司监管的机构主要是香港证监会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保护投资者是任何一个正常市场的基本出发点,除此监管机构的另一目的是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让自然市场力量有效地运作及发挥其集资的作用。监管机构的作用就是要在保护... 担负香港上市公司监管的机构主要是香港证监会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保护投资者是任何一个正常市场的基本出发点,除此监管机构的另一目的是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让自然市场力量有效地运作及发挥其集资的作用。监管机构的作用就是要在保护投资者和协助市场发展这两个目标之间取得平衡。香港对上市公司监管的经验表明,完善证券立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强有力的执法机构是完成监管责任的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监管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香港证监会 监管机构 证券市场 联合交易所 市场力量 市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行政监管措施全面公开
10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124,共1页
自8月5日起,证监局对上市公司及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相关方采取的行政监管措施,均在作出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在所在证监局外网公开。证监会还将在官网设置上市公司监管措施专栏,从9月1日起,对上市公司行政监管措施实行集中公... 自8月5日起,证监局对上市公司及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相关方采取的行政监管措施,均在作出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在所在证监局外网公开。证监会还将在官网设置上市公司监管措施专栏,从9月1日起,对上市公司行政监管措施实行集中公开。据介绍,对上市公司行政监管措施实施全面公开旨在落实中央办公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监管 上市公司监管 名第 责任划分 国务院办公厅 环境保护税 员工持股 银行理财业务 支出责任 经济参考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途披露与IPO抑价
11
作者 岑维 童娜琼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2-63,18,共13页
本文以2009-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招股说明书中募集资金用途的信息披露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募集资金用途披露越详细,信息不对称程度就越低,从而有助于降低IPO抑价。同时,募集资金用途及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可... 本文以2009-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招股说明书中募集资金用途的信息披露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募集资金用途披露越详细,信息不对称程度就越低,从而有助于降低IPO抑价。同时,募集资金用途及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推高IPO抑价。为促进我国A股上市公司IPO合理定价,应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资金募集计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强化信息披露制度的落实,尤其是要加强对募集资金用于研发项目、变更资金用途项目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监管 信息披露 首次公开发行 新股发行抑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新政:经验借鉴、 实施现状与完善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榴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共12页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国际通行的公司实施并购重组、提振市场信心、替代现金分红、优化治理结构的必要手段。本文就股份回购的域外实践和立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回顾了我国股份回购的制度变迁,特别是2018年10月《公司法》对股份回购条款...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国际通行的公司实施并购重组、提振市场信心、替代现金分红、优化治理结构的必要手段。本文就股份回购的域外实践和立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回顾了我国股份回购的制度变迁,特别是2018年10月《公司法》对股份回购条款进行专项修改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系列新政在短时间内相继出台,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明显提升、回购规模屡创新高。本文通过总结回购新政实施以来的市场发展特点,以典型案例论证实践中股份回购存在的问题,发现“忽悠式”回购、利益输送、信息披露不完善等情形时有发生,认为内幕交易及市场操纵风险增加、不当使用“护盘式”回购、信贷资金入市等新情况、新问题值得关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范运作,应充分借鉴域外经验,设置“安全港”规则,强化回购信息披露,提高食言失信者的成本,加强内外监督,疏堵结合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回购 市场操纵 内幕交易 安全港 股权质押 再融资 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建设:基于内容分析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宗彦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1,共7页
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又称吹哨制度,是抑制公司舞弊、提高公司治理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回顾了国外上市公司舞弊揭发立法规制发展情况,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建设亟需改进的领域。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我国128家上市公司反舞弊制... 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又称吹哨制度,是抑制公司舞弊、提高公司治理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回顾了国外上市公司舞弊揭发立法规制发展情况,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建设亟需改进的领域。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我国128家上市公司反舞弊制度文本从组织设计、舞弊行为界定、舞弊揭发方式、流程等角度展开经验评价,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存在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关注较少、舞弊揭发组织制度设计不健全、对舞弊外部揭发渠道不明确等问题。最后,从公司治理与外部立法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揭发的制度完善及立法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弊揭发制度 内容分析法 上市公司监管 内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质量与股市非系统风险防范
14
作者 曹文 赵宇 《山东金融》 1999年第2期47-49,共3页
股票市场有风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股市的风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就目前我国股市而言,因上市公司质量问题造成的非系统风险,特别值得研究和重视。综合来看,造成目前上市公司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市公司行业... 股票市场有风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股市的风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就目前我国股市而言,因上市公司质量问题造成的非系统风险,特别值得研究和重视。综合来看,造成目前上市公司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市公司行业发展和经营差异。从1997年亏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质量 非系统风险 股票发行 股市 资产重组 上市标准 额度控制 上市公司监管 内部制衡机制 发行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流通市场“隧道效应”、“信息披露操纵”行为与监管对策 被引量:8
15
作者 孔兵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6,共7页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非市场自然演进模式所伴生的"双重路径依赖"出发,分析了"隧道效应"和"信息披露操纵"在全流通市场条件下继续存在的成因和条件,并对比分析其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不同市场表现形式及行...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非市场自然演进模式所伴生的"双重路径依赖"出发,分析了"隧道效应"和"信息披露操纵"在全流通市场条件下继续存在的成因和条件,并对比分析其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不同市场表现形式及行为动向。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全流通市场条件下有效监管"隧道效应"与"信息披露操纵"行为的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通市场 隧道效应 信息披露操纵 上市公司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首期规模1000亿
16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124,共1页
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8日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首期规模1000亿元,未来总规模将达2000亿元,将在18日正式对外公布。
关键词 行政监管 上市公司监管 名第 责任划分 国务院办公厅 环境保护税 员工持股 银行理财业务 支出责任 经济参考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抑制内部控制缺陷吗? 被引量:7
17
作者 柳志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12,共16页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会对企业的经济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2011—2021年度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进...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会对企业的经济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2011—2021年度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与降低代理问题来抑制内部控制缺陷,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作用尤为显著,但商业模式变革并不会显著抑制内部控制缺陷。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女性独立董事较多与市场竞争程度较强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较弱。本文为企业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减少内部控制缺陷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监管机构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 上市公司监管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融资特点及效用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岚 冉晓枫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5,共2页
本文从内外因分析了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的融资特点和成因,并分析了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其融资结构对其产生的有利及不利影响。结合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结构的有益经验,以及企业在融资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的融资提出了... 本文从内外因分析了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的融资特点和成因,并分析了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其融资结构对其产生的有利及不利影响。结合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结构的有益经验,以及企业在融资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的融资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结构 上市公司监管 多层次资本市场 企业融资结构 企业组织形式 上市公司 民营企业 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 中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启示
19
作者 王红梅 张铁铸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4,共7页
在企业跨行业、跨国(地区)经营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在决策过程中必然要求更多的信息。信息使用者不但要关心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营情况,也要关注企业各个分部的信息。本文介绍了美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 在企业跨行业、跨国(地区)经营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在决策过程中必然要求更多的信息。信息使用者不但要关心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营情况,也要关注企业各个分部的信息。本文介绍了美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情况,考察了在促进美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发展方面不同机构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部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监管 美国信息披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交所研究动态:研究报告
20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境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研究》对境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近年来的监管理念具有向“披露型监管”发展的趋势。与主板相比,海外创业板并未放松监管。整体来看,从严监管成为越来... 《境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研究》对境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近年来的监管理念具有向“披露型监管”发展的趋势。与主板相比,海外创业板并未放松监管。整体来看,从严监管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创业板市场监管的基石,尤其表现在增强立法要求、强化信息披露、加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三方面。而且,信息公平披露原则贯穿始终,违法违规行为在各国市场都受到严厉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 深交所 创业板市场 监管制度 动态 上市公司监管 违法违规行为 系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