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要研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萌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29,共2页
为什么要研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刘晓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由官方组织的群众性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不仅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还牵动了亿万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当知识青... 为什么要研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刘晓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由官方组织的群众性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不仅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还牵动了亿万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当知识青年散布到广大农村后,又使为数众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山下乡运动 知识青年 政治运动 文学作品 历史现象 人生道路 报告文学 多元观 知青文学 “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上山下乡运动”的现实难题 被引量:2
2
作者 肖立辉 《人民论坛》 2008年第11期50-52,共3页
2008年3月,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联系到近几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的政策,不少人认为,新一波知识青年从城市回到农村的热潮开始涌... 2008年3月,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联系到近几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的政策,不少人认为,新一波知识青年从城市回到农村的热潮开始涌动,甚至有人联想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感叹新版"上山下乡"时代已经来临。新上山下乡时代真的来了吗?人们做好了心理准备了吗?这场新上山下乡热潮与40年前那场影响了1700万知青命运的政治运动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它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山下乡运动 中央组织部 高校毕业生 六七十年代 知识青年 心理准备 政治运动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山下乡:20世纪席卷全国的青年运动--知青对农村岁月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梁志全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8-51,65,共5页
本文通过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当事人的视角,分析上山下乡运动与其他青年运动的不同特点,探讨上山下乡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和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评价这一运动和对知青一代成长的影响等。其总结与反思,对当代社会发展与青年成长有警示和借... 本文通过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当事人的视角,分析上山下乡运动与其他青年运动的不同特点,探讨上山下乡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和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评价这一运动和对知青一代成长的影响等。其总结与反思,对当代社会发展与青年成长有警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 背景 评价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分期 被引量:7
4
作者 方奕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25,共4页
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分期方奕我和多数人的主要分歧并不在于将上山下乡分成两个阶段还是三个阶段,而是我将上山下乡第二阶段的起始时间由一般所认为的1966年或1967年推前到1962年,这似乎是一个根本性的分歧,因为这... 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分期方奕我和多数人的主要分歧并不在于将上山下乡分成两个阶段还是三个阶段,而是我将上山下乡第二阶段的起始时间由一般所认为的1966年或1967年推前到1962年,这似乎是一个根本性的分歧,因为这将确定上山下乡的历史转折点。应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 三个阶段 青年学生 垦荒队 历史分期 文革 文化大革命 工作会议 两个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史料与新视野:上山下乡与知识青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易海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0-122,共3页
定宜庄《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刘小萌《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和潘鸣啸(Michel Bonnin)《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等三本著作出版之后,有关中国知青史的研究既没有呈现出想象中的繁荣... 定宜庄《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刘小萌《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和潘鸣啸(Michel Bonnin)《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等三本著作出版之后,有关中国知青史的研究既没有呈现出想象中的繁荣,也没有出现对已有研究模式的实质性突破,这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当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是明显不匹配的。之所以有此反差,与资料缺乏和理论视野狭窄(学科建设不足)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山下乡运动 知识青年 研讨会综述 新史料 中国历史 学术 1968年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研究需要深化
6
作者 李玉琦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32,共1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研究需要深化■李玉琦“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从这段语录正式发表算起,到1998年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整整30年。受这条语录的感召上山下乡的城镇知识青年们,也基本...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研究需要深化■李玉琦“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从这段语录正式发表算起,到1998年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整整30年。受这条语录的感召上山下乡的城镇知识青年们,也基本上回到了城里。虽然这条语录深深地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青年 研究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发展 人生发展 上山下乡运动 个人经历 意识形态工作 社会现象 现实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评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小平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2-88,共7页
安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评刘小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文化大革命”中一场全国性的群众运动,是当代史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之一。对它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是源于它内在的各个要素。(一)时间长,1961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历时2... 安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评刘小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文化大革命”中一场全国性的群众运动,是当代史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之一。对它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是源于它内在的各个要素。(一)时间长,1961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历时20年(二)地域广,涉及全国各省、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 安徽省 城镇人口 工作会议 知识青年工作 毛泽东思想 女知青 再教育工作 统筹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答录(上) 被引量:1
8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5-38,共4页
“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答录(上)问/边彦军,张素华答/张化一代人的追寻问人:发生在中国50、60年代以至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事,曾经牵涉到千家万户,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是怎么兴起的?有着... “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答录(上)问/边彦军,张素华答/张化一代人的追寻问人:发生在中国50、60年代以至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事,曾经牵涉到千家万户,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是怎么兴起的?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它和毛泽东又有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 社会主义 历史研究 文化大革命 文学作品 中国农村 毛泽东的思想 就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答录(下)
9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28,共3页
“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答录(下)问/边彦军,张素华答/张化高涨与扭曲提问人:到“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又掀起一个高潮。怎么看待这一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呢?张化: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知青上山下乡变... “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答录(下)问/边彦军,张素华答/张化高涨与扭曲提问人:到“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又掀起一个高潮。怎么看待这一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呢?张化: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知青上山下乡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成了那场史无前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上山下乡运动 文化大革命 知识青年 知识分子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 青年学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0
作者 张幼芝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2-73,共2页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长达25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篇章。
关键词 上山下乡运动 知识青年 70年代 50年代 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时期知青运动中的安置经费问题研究
11
作者 林升宝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8-128,共1页
安置经费作为国家提供给知青解决下乡所遇到的生产和生活困难的一条措施,目的是希望知青尽快在农村稳定下来,减少其思想波动,不失为一项权宜之策。但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持续和深入,知青在住房和吃饭等方面的困难逐渐加重。以1973年... 安置经费作为国家提供给知青解决下乡所遇到的生产和生活困难的一条措施,目的是希望知青尽快在农村稳定下来,减少其思想波动,不失为一项权宜之策。但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持续和深入,知青在住房和吃饭等方面的困难逐渐加重。以1973年毛泽东给李庆霖回信为契机,中央相应提高了知青安置经费的标准。如上海将原来南方每人230元、北方每人250元提高到南方每人480元、北方每人5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运动 安置经费 “文革”时期 经费问题 上山下乡运动 生活困难 农村稳定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知青时代的知青历史书写 被引量:9
12
作者 金光耀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末戛然而止,而对这一段牵涉到1700多万人乃至更多人的历史书写也几乎同时开始。
关键词 历史书写 “文化大革命”时期 20世纪70年代 知青 上山下乡运动 知识青年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青集体编写回忆录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被引量:2
13
作者 定宜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0-54,共5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结束,持续了20余年,影响到1955年至1975年上山下乡的几乎每一个人和他们的家庭,给这代人的人生烙上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从知青运动结束迄今,又是将近40年,知青一代行将从历史舞台上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结束,持续了20余年,影响到1955年至1975年上山下乡的几乎每一个人和他们的家庭,给这代人的人生烙上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从知青运动结束迄今,又是将近40年,知青一代行将从历史舞台上逐渐退出,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回过头来看这场运动,分析其成败得失,考察它在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进程发挥的作用,尤其是考量它对这代人的人生造成的影响,应该比以前各个时期更完整、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运动 回忆录 上山下乡运动 编写 集体 历史进程 1975年 5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知青史》的初澜 被引量:2
14
作者 定宜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30,共1页
关于《中国知青史》的初澜■定宜庄在我与刘小萌合著的《中国知青史》中,我承担的是《初澜》部分,内容从1953年写至1968年。这就是说,在全书的12章中,有10章讲述的是“文革”之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过程,而在这本... 关于《中国知青史》的初澜■定宜庄在我与刘小萌合著的《中国知青史》中,我承担的是《初澜》部分,内容从1953年写至1968年。这就是说,在全书的12章中,有10章讲述的是“文革”之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过程,而在这本书出版前后,已有不止一个我的同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前 上山下乡运动 “老三届” 知青运动 “十七年” 产生背景 学术研究 发展脉络 理论基础 多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青史研究应该关注和探讨城乡经济关系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8-61,共4页
50年前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把上千万青年从城市送往农村。这场政治运动不仅给农村带来了大批接受"再教育"的城市知青,也通过下乡知青结成的网络渠道,给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与城市隔绝的乡村带去了生活日用品、生产设备、文娱用... 50年前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把上千万青年从城市送往农村。这场政治运动不仅给农村带来了大批接受"再教育"的城市知青,也通过下乡知青结成的网络渠道,给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与城市隔绝的乡村带去了生活日用品、生产设备、文娱用品、银行贷款等各种城市产品和资源,丰富了闭塞乡村与现代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从一个侧面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僵硬固化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问题 城乡经济 知青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计划经济体制 生活日用品 城市产品 上山下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要遗忘知青的思想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印红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28,共2页
不要遗忘知青的思想探索■印红标“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是不是甘心匍匐于个人崇拜的阴影下而无所作为?是不是因为惧怕而只关注个人的身家性命,放弃了思想的探索?在官方意识形态的“全面专政”之下,民间还有没有对真理和理性的... 不要遗忘知青的思想探索■印红标“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是不是甘心匍匐于个人崇拜的阴影下而无所作为?是不是因为惧怕而只关注个人的身家性命,放弃了思想的探索?在官方意识形态的“全面专政”之下,民间还有没有对真理和理性的真诚探求?顾准的“发现”曾经使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山下乡运动 思想探索 知识青年 知识分子 思想探讨 独立精神人格 思想追求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独立思考 中国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青情结”的社会特征和社会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小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35-38,共4页
作为四分之一世纪之前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积淀,“知青情结”是有着相同经历的整整一代人共有的一种社会心态。这种心态具体表现为对土地的眷恋、对人民的热恋、对青春的追恋和对精神的苦恋四大社会特征。然而,透过这一情结豪迈而悲壮... 作为四分之一世纪之前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积淀,“知青情结”是有着相同经历的整整一代人共有的一种社会心态。这种心态具体表现为对土地的眷恋、对人民的热恋、对青春的追恋和对精神的苦恋四大社会特征。然而,透过这一情结豪迈而悲壮的外部色彩,又折射出被“左”的错误耽误和伤害的一代人的历史悲剧和遗憾:畸形的知识结构,局限的社会视野,沉重的精神包袱。这种二重性特征正是“知青情结”的矛盾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山下乡运动 知识青年 知青情结 社会特征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住岁月的痕迹——天津市档案馆征集知青档案侧记
18
作者 周利成 仉如祥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27,共4页
1968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号召的发出,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了留住这段历史,真实、生动地记录和反映天津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从2006年4月6日开始,征集知青档案的活动在... 1968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号召的发出,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了留住这段历史,真实、生动地记录和反映天津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从2006年4月6日开始,征集知青档案的活动在全市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档案馆 知青 征集 上山下乡运动 侧记 痕迹 知识青年 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今延安地区北京知青的处境
19
作者 印红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2-24,共3页
"文革"期间,曾有数万北京知识青年赴延安地区插队落户.70年代中期以后,一批又一批知青离开延安,但在"大退潮"之后,仍有少数知青留下.他们的现状如何?1990年7月,笔者带大学生到陕西省延安地区宜川县做社会调查.就这... "文革"期间,曾有数万北京知识青年赴延安地区插队落户.70年代中期以后,一批又一批知青离开延安,但在"大退潮"之后,仍有少数知青留下.他们的现状如何?1990年7月,笔者带大学生到陕西省延安地区宜川县做社会调查.就这个问题在宜川县走访了几位知青以及有关领导干部.1969年1月,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口号下,第一批3千多名北京知识青年来到宜川县.1975年,又有一些北京知青到来.这些知青来自北京城区和近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地区 知青 宜川县 知识青年 北京城区 大学生 上山下乡运动 农村 陕西省 社会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青与社会转型”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李玉琦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35,共2页
“知青与社会转型”研讨会综述李玉琦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知青日记选编》和《知青书信选编》引起关注。两本书收录了1968~1979年知识青年写的400余篇日记和100余封信件,从不同层面真实再现了当年上山下乡... “知青与社会转型”研讨会综述李玉琦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知青日记选编》和《知青书信选编》引起关注。两本书收录了1968~1979年知识青年写的400余篇日记和100余封信件,从不同层面真实再现了当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上山下乡运动 研讨会综述 知青情结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问题研究 理性思考 文化大革命 中国青少年 分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