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道西太平洋部分海域上层水的海洋化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宋金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0-44,共5页
主要研究了菲律宾东南海域(区域Ⅰ)和伊里安岛东部的北部海域(区域 Ⅱ)上层水(0~150m)化学参数pH,Eh,Es,∑S(-Ⅱ)和as2-等的分布特征和-2 价硫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南赤道逆流和次表层的赤... 主要研究了菲律宾东南海域(区域Ⅰ)和伊里安岛东部的北部海域(区域 Ⅱ)上层水(0~150m)化学参数pH,Eh,Es,∑S(-Ⅱ)和as2-等的分布特征和-2 价硫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南赤道逆流和次表层的赤道潜流是影响化 学参数特别是DO和∑S(-Ⅱ)的主要因素,高生产力与高水温是赤道西太平洋上 层水中-2价硫产生与保存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Ⅱ中的 pH,∑ S(-Ⅱ), as2-, DO 比区域Ⅰ高而Eh,Es则低于区域Ⅰ,同层次的∑S(-Ⅱ)高18.0~26.8%,as2-高 46. 8~97.8%,DO高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水 赤道 西太平洋 部分海域 海洋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赤道太平洋上层水水团的软划分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上及 杜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05-415,共11页
本文应用模糊聚类软划分算法,对西赤道太平洋上层水水团进行了分析.根据所得最佳划分矩阵的隶属度,绘出水团详细结构的立体分布,共分表层、次表层、中层三层水,包括6个水团.除对各个水团的特性进行一些分析外,还对水团分布结构、形成机... 本文应用模糊聚类软划分算法,对西赤道太平洋上层水水团进行了分析.根据所得最佳划分矩阵的隶属度,绘出水团详细结构的立体分布,共分表层、次表层、中层三层水,包括6个水团.除对各个水团的特性进行一些分析外,还对水团分布结构、形成机制作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水 太平洋 赤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化学组分对酸雨的滞后响应--以云冈石窟上层滞水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耿晓虹 蒋小伟 +6 位作者 闫宏彬 毛德强 王芮 樊尧 张帆 范潇 万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176,共8页
酸雨入渗显著改变了某些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但关于地下水化学组分对酸雨响应过程的研究少有报道。以山西云冈石窟景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酸雨、河水和地下水20年时间尺度的水化学组分变化,揭示了酸雨如何控制不同类型地下水的水化学演化... 酸雨入渗显著改变了某些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但关于地下水化学组分对酸雨响应过程的研究少有报道。以山西云冈石窟景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酸雨、河水和地下水20年时间尺度的水化学组分变化,揭示了酸雨如何控制不同类型地下水的水化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云冈石窟山体的饱和带地下水中SO_(4)^(2-)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其较高浓度的SO_(4)^(2-)来源为地下水区域尺度水循环过程中的水-岩反应;2003年和2012年二窟泉水中SO_(4)^(2-)浓度较低,但近几年其SO_(4)^(2-)浓度大幅度上升,分析成因为历史上的酸雨于近几年到达二窟泉,酸雨与砂岩的水-岩作用也引起了二窟泉水中其他阳离子浓度的明显上升;2003年以来石窟顶部上层滞水水质无明显变化,指示了历史上的酸雨至今尚未通过非饱和带下渗至上层滞水对应层位,证明石窟顶部粉土层具有良好的阻水作用。通过研究二窟泉水和石窟山体上层滞水对酸雨的响应关系,加深了对云冈石窟山体不同部位地下水来源的认识,对云冈石窟水害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地下化学组分 -岩作用 上层 云冈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73°E断面地转流及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林丽娜 陈红霞 刘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在整理历次中国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水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选取第15、16、18、21、25、26和27次科学考察即1998-12-1999-01,2000-01,2002-01-02,2004-12,2009-02,2009-12和2011-01获得的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73°E断面CTD调... 在整理历次中国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水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选取第15、16、18、21、25、26和27次科学考察即1998-12-1999-01,2000-01,2002-01-02,2004-12,2009-02,2009-12和2011-01获得的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73°E断面CTD调查资料,采用动力计算方法计算了73°E断面上各年份的纬向地转流,并进行了通过断面的纬向地转体积通量和热通量的计算;结合多年温、盐分布情况分析了陆架上层水北扩、绕极深层水涌升以及陆缘水边界等断面典型水文现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3°E断面上的纬向地转流呈相间带状分布,在65°48′S和68°00′S附近存在两个流切变;陆架区(66°30′S以南)最大东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4.0~9.3cm·s-1,最大西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1.0~3.2cm·s-1;海盆区(62°00′~66°30′S)最大东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4.0~6.5cm·s-1,最大西向流速多年变化范围为0.2~3.8cm·s-1;断面上62°00′S以南纬向总体积和热量输运均为东向输运,多年年平均体积通量和热量通量分别为1.52×107 m3·s-1和1.64×1016 W,其中海盆区为1.47×107 m3·s-1和1.60×1016 W,陆架区为0.50×106 m3·s-1和4.00×1014 W。陆架上层水的多年北向扩展范围在62°54′~65°12′S之间变化,其中在初夏考察航次期间,扩展程度最大,最北可扩展到62°54′S;陆缘水边界的多年经向变化范围在63°00′36″~65°07′12″S之间,在初夏航次北移最大,最北移至63°00′S;在7次考察期间有5次绕极深层水扩展至陆架。陆架上层水北扩和绕极深层水涌升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到陆缘水边界强度和位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转流 通量 陆架上层水 绕极深层 陆缘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动向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永 胡春元 +1 位作者 董智 张秀卿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6-128,共3页
In the areas of seasonal and perennial frozen soil, soil layers always contain different exent free stagnant water and frozen stagnant water, which may save the pressing need of water for spring plants. The paper, acc... In the areas of seasonal and perennial frozen soil, soil layers always contain different exent free stagnant water and frozen stagnant water, which may save the pressing need of water for spring plants.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laboratory stimulation of water movement in soils during freezing, analyzed formation and affecting factors for frozen stagnant water. In light of the fact that water content obviously increased after freeze. The authors advance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afforestation in arid regions, aiming to using this part of water to assure plant’s survival and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迁移 冻结滞 上层 土壤冻结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渗井与管井联合降水在深基坑降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游富洋 丁曰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7,共2页
针对细颗粒土层上层滞水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降水方法 ,提出采用引渗井和管井联合降水的方法 ,并在工程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基坑降 引渗井 上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培育匙吻鲟鱼苗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学贵 《福建水产》 2008年第2期22-24,共3页
本实验是将过滤后的养成鱼池上层水做为培育匙吻鲟鱼苗的水源,釆用纯氧放苗技术培育匙吻鲟苗,养殖过程适时补充瓶装纯氧。结果表明:50000尾匙吻鲟水花苗(体长7mm^9mm),经22天培育,共出池5 cm左右苗种39999尾,培苗存活率达到80.0%。
关键词 土池中上层水 匙吻鲟 花苗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饱和软黄土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于国新 白明洲 许兆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96-199,共4页
饱和软黄土是黄土地区一种特殊性岩土。结合西安城区和北环铁路工程勘察的结果,分析了西安地区饱和软黄土的分布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讨论了饱和软黄土分布上的差异,从地质环境角度探讨了北环铁路饱和软黄土分布的成因,提出了上层滞水... 饱和软黄土是黄土地区一种特殊性岩土。结合西安城区和北环铁路工程勘察的结果,分析了西安地区饱和软黄土的分布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讨论了饱和软黄土分布上的差异,从地质环境角度探讨了北环铁路饱和软黄土分布的成因,提出了上层滞水含水层也存在饱和软黄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黄土 地质环境 上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盐碱化过程中的冻融作用机制——以吉林省西部平原为例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殿发 王世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17,共4页
冻融作用是土地盐碱化独特的形成机制 ,它与因地面强烈蒸发而引起的现代积盐过程有所区别 ,对冻融区域春季积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冻融过程中 ,土壤剖面结构发生变异 ,形成冻结层、似冻结层和非冻结层。土壤冻结和融化形成了特殊的... 冻融作用是土地盐碱化独特的形成机制 ,它与因地面强烈蒸发而引起的现代积盐过程有所区别 ,对冻融区域春季积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冻融过程中 ,土壤剖面结构发生变异 ,形成冻结层、似冻结层和非冻结层。土壤冻结和融化形成了特殊的水盐运动规律 ,冻结过程中随着水分向冻层聚集 ,冻层以下土层及地下水中的盐分向冻层积累 ,整个冻层的土壤含盐量明显增加 ;在融化过程中 ,随着地表蒸发逐渐强烈 ,使冬季逐渐累积于冻结层中的盐分 ,转而向地表强烈聚集 ,其强烈程度近乎“爆发式”。没化通之前 ,冻层象一块连续不断的大隔水层 ,隔断了冻层之上土壤水分与冻层之下潜水的联系 ,此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与地下水位没有直接联系 ,而是受冻层以上冻融滞水的直接影响。所以用潜水临界深度来解释春季“爆发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盐酸化 冻融作用 盐运移 “爆发式”积盐 冻层上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一四氯化碳溶液回收新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军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6-17,共2页
在碘一四氯化碳溶液中,由于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碘与四氯化碳不发生溶剂化作用.溶液中碘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四氯化碳又是一种稳定的有机溶剂.而碘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够氧化某些物质,如亚硫酸钠等还原性物质:Na2SO3+I... 在碘一四氯化碳溶液中,由于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碘与四氯化碳不发生溶剂化作用.溶液中碘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四氯化碳又是一种稳定的有机溶剂.而碘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够氧化某些物质,如亚硫酸钠等还原性物质:Na2SO3+I2+H2O=Na2SO4十ZHI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碳 溶液回收 亚硫酸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氧化性 溶剂化作用 有机溶剂 上层水 中溶解度 非极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煤矿第三平台挡土墙及地面变形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南亚林 耿振昌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43-46,共4页
认为第三平台挡土墙及地面变形并非土体整体滑动造成 ,而是由于墙后上层滞水的形成和富集及地面堆载的作用 ,使得墙后土体产生了湿陷变形和一定的压缩变形 ;同时又使土体湿化 ,降低了土的抗剪强度 ,增大了主动土压力所造成。
关键词 上层 煤矿 挡土墙 地面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清桶基础地基处理分析
12
作者 王杰 孟悦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对某工厂澄清桶基础设计、施工中遇到上层滞水不能按原图纸施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基础设计提出了修改意见.
关键词 沉降 承载力 灌注桩 上层 挖孔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集的菲律宾海深层环流研究
13
作者 王廷浩 周春 +1 位作者 成佳俊 彭贤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6,共15页
本文使用多套再分数据、气候态数据和模式模拟结果对菲律宾海深层环流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断面观测数据评估了这些数据集对于菲律宾海深层水团与环流分析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气候态数据的温盐结构与断面观测结果较为一致,较适于用来进... 本文使用多套再分数据、气候态数据和模式模拟结果对菲律宾海深层环流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断面观测数据评估了这些数据集对于菲律宾海深层水团与环流分析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气候态数据的温盐结构与断面观测结果较为一致,较适于用来进行菲律宾海深层水团气候态特征的研究。多个非气候态资料的数据集中混合坐标模型(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GLBa0.08)数据中的温盐结构与观测相对较为接近,也可用于开展菲律宾海深层水团研究。海洋与气候环流模型(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 Version 2)数据与菲律宾海深层环流的观测研究吻合相对较好。通过对比分析多个数据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显示在菲律宾海的2 000~4 000 m层,深层水会从雅浦-马里亚纳深水通道(Yap-Mariana junction, YMJ)处入侵到菲律宾海深层,并跨过九州-帕拉海脊(Kyushu-Palau Ridge, KPR),在菲律宾海盆(Philippine Basin, PB)的南部和北部形成气旋式环流;深层水还会通过伊豆-小笠原海脊上豁口进入四国海盆(Shikoku Basin, SHB),在SHB内形成反气旋环流,并一直延伸到海底;还有一部分会进入PB在琉球海沟处形成南向西边界流,并分出一支流动跨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在4 000 m以深的菲律宾海,深层水通过YMJ入侵到菲律宾海,并跨过KPR,在PB的南部和北部形成两个气旋式环流。本文对比分析结果及对多数据集的评估可为开展菲律宾海深层环流时空特征的研究和模拟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海 深层环流 北太平洋深层 上层绕极深层 下层绕极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microscopic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大忠 孙卫 +2 位作者 黄海 南珺祥 陈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134-2144,共11页
Actual sandstone micromodel was used in this work to conduct the microscopic waterflooding experiment of ultra-low sandstone reservoir,since the inside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opic waterflooding process of C... Actual sandstone micromodel was used in this work to conduct the microscopic waterflooding experiment of ultra-low sandstone reservoir,since the inside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opic waterflooding process of Chang 8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f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Huaqing region of the Ordos Basin,China is difficult to observe directly.Combined with physical property,casting thin sections,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 capillary pressure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the influence of reservoir property on the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in pore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Seepage paths of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homogeneous seepage,reticular-homogeneous seepage,finger-reticular seepage and finger-like seepage,the waterflooding efficiency of which decreases in turn.More than 70%of residual oil occurs as flowing-around seepage and oil film.Physical property,pore structure and movable fluid characteristics are all controlled by digenesis and their impacts on waterflooding efficiency are in accordance.Generally,the pore throat radius size and distribution and movable fluid percentag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waterflooding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FLOODING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rdos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