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过程中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水汽的分布和传输特征
1
作者
唐南军
任荣彩
+1 位作者
祝传栋
吴国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7-986,共20页
夏季南亚高压的“双模态”分布对应着其中心位置在10~20天准双周时间尺度上的东—西振荡,对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的水汽分布和传输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夏季7~8月逐日的ERAI再分析资料,通过基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指数的位相合成分析...
夏季南亚高压的“双模态”分布对应着其中心位置在10~20天准双周时间尺度上的东—西振荡,对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的水汽分布和传输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夏季7~8月逐日的ERAI再分析资料,通过基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指数的位相合成分析发现,当南亚高压呈青藏高原模态时,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地区上对流层水汽含量异常偏高(低),伊朗高原模态时则相反;伴随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由青藏高原向西移至伊朗高原上空,上对流层水汽含量正异常中心亦自青藏高原东侧向西逐渐传播到伊朗高原以西地区。进一步诊断表明,除了在青藏高原北侧和南侧水汽经向绝热输送异常有抵消作用外,两高原地区上对流层水汽倾向异常主要由水汽纬向绝热输送异常及其辐合辐散异常所贡献,而青藏高原地区对流活动引起的垂直非绝热输送异常在上对流层则主要与剩余项(水汽的凝结和蒸发)相抵消。因此,青藏高原(伊朗高原)上对流层为水汽含量正异常时对应着青藏高原上空的对流活动异常偏弱(强)。而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和上对流层水汽含量正异常中心自青藏高原向伊朗高原移动的过程,对应着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流活动异常和垂直向上的水汽非绝热输送异常不断增强,同时上对流层水汽凝结异常也不断增强。此外,南亚高压向西移动过程中,上对流层水汽绝热辐合(辐散)异常主要发生在其西(东)侧,这是造成水汽含量异常中心纬向传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东—西振荡
青藏高原周边
上对流层水汽
分布与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资料质量检验及揭示的上对流层水汽特征
被引量:
29
2
作者
占瑞芬
李建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60,共19页
上对流层水汽(UTWV)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贡献;而青藏高原被认为是UTWV进入平流层的重要通道,在平流层-对流层水汽交换及平流层水汽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利用高原探空站资料对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
上对流层水汽(UTWV)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贡献;而青藏高原被认为是UTWV进入平流层的重要通道,在平流层-对流层水汽交换及平流层水汽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利用高原探空站资料对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反演的水汽数据在高原地区的质量进行了检验,发现AIRS反演的水汽数据与探空实测数据是相当一致的。其中全年和夏半年AIRS的可信度较好,而冬半年,尤其是上对流层AIRS水汽可信度相对较低,但在缺乏高精密数据时仍部分可用。利用AIRS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UTWV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冬季偏干,而夏季显著偏湿,并且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显示,夏季高原UTWV主要存在三种空间分布型,即全区一致型,高原东西偶极型和南北带状偶极型。一致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偶极型则以季节内振荡为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夏半年高原地区UTWV季节内振荡特征,结果表明,UTWV季节内振荡的显著周期位于10~20天和30~60天。前者主要表现为纬向东传,并且可以越过高原进入我国江淮流域上空;而后者主要向南移动,基本表现为高原局地振荡。最后,进一步探讨了高原UTWV季节内振荡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高原地区UTWV的低频变化主要与高原热状况、南亚高压活动及其与二者相耦合的对流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AIRS
上对流层水汽
温室气体
质量检验
季节内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年”成因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敏姣
张雪芹
解承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7-1203,共7页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在对流层—平流层水汽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AIRS卫星数据、NOAA全球海温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NCC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从海气耦合角度对2003-2011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在对流层—平流层水汽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AIRS卫星数据、NOAA全球海温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NCC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从海气耦合角度对2003-2011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偏多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于高原上对流层水汽的多少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开始的次年夏季,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偏多(偏少);受海温异常强迫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2010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2010年夏季高原上对流层位势高度偏高、东亚地区阻塞形势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的异常环流型有利于西太平洋和南海水汽持续向高原地区输送,而高原上空异常反气旋环流的存在以及冷暖气流的交汇使水汽垂直向上输送加强,共同导致了2010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异常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上对流层水汽
典型异常年
ENSO
大气环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过程中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水汽的分布和传输特征
1
作者
唐南军
任荣彩
祝传栋
吴国雄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福建省气象台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7-986,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37311、42075052、42105039
福建省气象局海洋气象灾害机理与预报技术重点创新团队。
文摘
夏季南亚高压的“双模态”分布对应着其中心位置在10~20天准双周时间尺度上的东—西振荡,对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的水汽分布和传输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夏季7~8月逐日的ERAI再分析资料,通过基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指数的位相合成分析发现,当南亚高压呈青藏高原模态时,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地区上对流层水汽含量异常偏高(低),伊朗高原模态时则相反;伴随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由青藏高原向西移至伊朗高原上空,上对流层水汽含量正异常中心亦自青藏高原东侧向西逐渐传播到伊朗高原以西地区。进一步诊断表明,除了在青藏高原北侧和南侧水汽经向绝热输送异常有抵消作用外,两高原地区上对流层水汽倾向异常主要由水汽纬向绝热输送异常及其辐合辐散异常所贡献,而青藏高原地区对流活动引起的垂直非绝热输送异常在上对流层则主要与剩余项(水汽的凝结和蒸发)相抵消。因此,青藏高原(伊朗高原)上对流层为水汽含量正异常时对应着青藏高原上空的对流活动异常偏弱(强)。而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和上对流层水汽含量正异常中心自青藏高原向伊朗高原移动的过程,对应着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流活动异常和垂直向上的水汽非绝热输送异常不断增强,同时上对流层水汽凝结异常也不断增强。此外,南亚高压向西移动过程中,上对流层水汽绝热辐合(辐散)异常主要发生在其西(东)侧,这是造成水汽含量异常中心纬向传播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南亚高压东—西振荡
青藏高原周边
上对流层水汽
分布与传输
Keywords
East-west oscillati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Tibetan Plateau
Upper tropospheric water vapor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资料质量检验及揭示的上对流层水汽特征
被引量:
29
2
作者
占瑞芬
李建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60,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3018
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40523001
文摘
上对流层水汽(UTWV)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贡献;而青藏高原被认为是UTWV进入平流层的重要通道,在平流层-对流层水汽交换及平流层水汽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利用高原探空站资料对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反演的水汽数据在高原地区的质量进行了检验,发现AIRS反演的水汽数据与探空实测数据是相当一致的。其中全年和夏半年AIRS的可信度较好,而冬半年,尤其是上对流层AIRS水汽可信度相对较低,但在缺乏高精密数据时仍部分可用。利用AIRS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UTWV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冬季偏干,而夏季显著偏湿,并且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显示,夏季高原UTWV主要存在三种空间分布型,即全区一致型,高原东西偶极型和南北带状偶极型。一致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偶极型则以季节内振荡为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夏半年高原地区UTWV季节内振荡特征,结果表明,UTWV季节内振荡的显著周期位于10~20天和30~60天。前者主要表现为纬向东传,并且可以越过高原进入我国江淮流域上空;而后者主要向南移动,基本表现为高原局地振荡。最后,进一步探讨了高原UTWV季节内振荡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高原地区UTWV的低频变化主要与高原热状况、南亚高压活动及其与二者相耦合的对流活动有关。
关键词
青藏高原
AIRS
上对流层水汽
温室气体
质量检验
季节内振荡
Keywords
the Tibetan Plateau, AIRS, upper tropospheric water vapor, greenhouse gas, validation,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分类号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年”成因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敏姣
张雪芹
解承莹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7-120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06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2012ZD001)
文摘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在对流层—平流层水汽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AIRS卫星数据、NOAA全球海温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NCC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从海气耦合角度对2003-2011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偏多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于高原上对流层水汽的多少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开始的次年夏季,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偏多(偏少);受海温异常强迫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2010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2010年夏季高原上对流层位势高度偏高、东亚地区阻塞形势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的异常环流型有利于西太平洋和南海水汽持续向高原地区输送,而高原上空异常反气旋环流的存在以及冷暖气流的交汇使水汽垂直向上输送加强,共同导致了2010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异常偏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上对流层水汽
典型异常年
ENSO
大气环流异常
Keywords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Water vapor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Typical abnormal year
ENSO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y
分类号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过程中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水汽的分布和传输特征
唐南军
任荣彩
祝传栋
吴国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资料质量检验及揭示的上对流层水汽特征
占瑞芬
李建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藏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年”成因分析
李敏姣
张雪芹
解承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