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萤石矿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研究
1
作者 何信 江科 +5 位作者 江飞飞 肖海兵 朱豪 盛佳 邹易石 彭亮 《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209-214,共6页
为有力保障采矿过程中安全高效生产,某萤石矿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根据对该萤石矿主要矿体展开资源调查,对-80m中段0-7B线矿块进行采矿方法研究,在现有开采技术条件下,选择适合该萤石矿的采矿方法,并对该矿块进行相应的... 为有力保障采矿过程中安全高效生产,某萤石矿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根据对该萤石矿主要矿体展开资源调查,对-80m中段0-7B线矿块进行采矿方法研究,在现有开采技术条件下,选择适合该萤石矿的采矿方法,并对该矿块进行相应的采矿单体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矿岩中等稳固,矿块平均厚度为60m(含低品位矿石和夹石),采场跨度控制在10m以内;垂直走向布置采场,划分矿柱与矿房交替布置,一步骤采场宽度为8m,二步骤采场宽度为10 m;矿体在局部厚度变薄,沿走向布置采场。通过采矿方法优化后,使用凿岩台车、锚杆台车、撬毛台车等装备可提高安全水平,相关的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萤石矿山中处于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 采矿方 萤石矿 采矿单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法采场稳定性判断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志贵 谭宝会 +3 位作者 钟敏 陈星明 朱强 李明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34,共8页
从便于生产组织以及提升产量等因素考虑,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法矿山一般采取的是几条进路回采结束后再进行集中充填的生产组织方式,采场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了以胶结充填体为顶板的相邻非连续采空区,由此带来了胶结充填法采场稳定性问... 从便于生产组织以及提升产量等因素考虑,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法矿山一般采取的是几条进路回采结束后再进行集中充填的生产组织方式,采场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了以胶结充填体为顶板的相邻非连续采空区,由此带来了胶结充填法采场稳定性问题。目前尚无有效成熟的方法对其采场稳定性进行分析和判断,难以防止可能造成的采场稳定性风险。为此,提出了采用等效采空区法来计算相邻非连续采空区的有效暴露面积,并以单一连续采空区的冒落条件为标准,定量分析和判断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法采场的稳定性,实现对采场不同回采区域稳定性的针对性分析,分析结果对矿山生产更具指导意义。最后,结合生产矿山实际情况开展了采场稳定性分析,验证了等效采空区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分层进路胶结 相邻非连续采空区 等效采空区 采场稳定性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进路式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研究
3
作者 李晓斌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红牛铜矿主要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次为角岩型,矿体呈透镜状、藕节状产出,矿体尖灭再现、分枝复合严重,西边矿岩稳定性良好,东边矿岩稳定性差,为一种难开采的矿体,尤其是KT2-1厚大矿体(低品位、资源储量大),现阶段来看,社会生产对矿... 红牛铜矿主要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次为角岩型,矿体呈透镜状、藕节状产出,矿体尖灭再现、分枝复合严重,西边矿岩稳定性良好,东边矿岩稳定性差,为一种难开采的矿体,尤其是KT2-1厚大矿体(低品位、资源储量大),现阶段来看,社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同时也为矿山开采作业带来了众多新挑战,一些浅层矿床已经被开采殆尽,要想满足当前的社会生产需求,则对深层矿产资源、低品位资源进行开采,部分情况下还需面临矿山回采的状况。为能提高矿山开采的效率,本文以红牛矿山回采作业为例,探究上向进路式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KT2-1矿体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关键采场结构参数,旨在充分发挥回采技术优势,提高矿床开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进路尾砂胶结采矿 采场结构参数 采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拉通克铜镍矿盘区下向分层进路充填法转层方式改进
4
作者 朱凌霄 肖玉武 《新疆有色金属》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介绍喀拉通克铜镍矿盘区下向分层进路充填法在回采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井下盘区的具体情况,对这种采矿法转层方式进行改进。提高盘区的综合产能,满足矿山日益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盘区下向分层进路 盘区转层 三段 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铜铁矿上向分层充填法采场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罗卫兵 刘鹏鹏 +3 位作者 毕成 刘均 石大庆 王贻明 《采矿技术》 2024年第5期109-114,共6页
某铜铁矿采矿方法中70%为上向分层充填法,由于采深从原来的-300 m左右延伸至现在的-545 m以下,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方法回采深部矿体存在顶板冒落、充填体强度不足的风险,亟需对其采场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井下工程地质调查、现场取样... 某铜铁矿采矿方法中70%为上向分层充填法,由于采深从原来的-300 m左右延伸至现在的-545 m以下,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方法回采深部矿体存在顶板冒落、充填体强度不足的风险,亟需对其采场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井下工程地质调查、现场取样、室内试验等手段获取岩体及充填体力学参数,利用midas GTS NX建立简化后矿体模型,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取采矿和充填后采场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分析采场回采-充填的稳定性状况。研究成果可为矿山深部上向分层充填法回采矿体时,采场的稳定性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分层 深部矿体 数值模拟 采场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炉山钨矿分层充填采矿工艺技术改进与实践
6
作者 万林海 《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香炉山钨矿自2013年以来,采用盘区机械化分层开采方式对原有民采采区进行系统改造,期间采矿工艺及装备配套水平一直停留在转变初期,未有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井下采用留矿工艺进行4~6m高分层回采的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绿色矿... 香炉山钨矿自2013年以来,采用盘区机械化分层开采方式对原有民采采区进行系统改造,期间采矿工艺及装备配套水平一直停留在转变初期,未有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井下采用留矿工艺进行4~6m高分层回采的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绿色矿山的发展理念。为改善生产人员作业环境,提高作业安全性和作业效率,扩大采场的生产能力,香炉山钨矿利用CYTJ45-R型凿岩台车替代YT-27人工凿岩,并重新优化了凿岩工艺技术及相关参数,进行了现场采矿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施工安全性的同时,使得凿岩效率提升至人工凿岩的2倍,并降低大块率50%,采场生产能力提高至180t/d。技术改进创造出了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对同类型矿山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采矿 凿岩工艺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环境下胶结充填采矿法进路开采顺序优化
7
作者 李彦龙 余龙哲 +2 位作者 陈仲杰 郁标 王文杰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49,共6页
针对复杂应力环境下胶结充填采矿法进路开采顺序合理性问题,以金川二矿区为例,借助数值仿真软件构建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进路开采顺序下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破坏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合赋权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进路... 针对复杂应力环境下胶结充填采矿法进路开采顺序合理性问题,以金川二矿区为例,借助数值仿真软件构建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进路开采顺序下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破坏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合赋权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进路开采顺序优化,并开展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走向进路开采顺序和进路开采空间顺序均对开采区域最大主应力、最大拉应力、垂直位移、塑性破坏区以及临近下一采场最大主应力、垂直位移有一定程度影响;采用下盘至上盘、先开采垂直矿体走向进路的开采顺序时,采场整体开采安全性高,且现场试验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复杂应力环境下胶结充填采矿法进路开采顺序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应力环境 胶结采矿 下向分层水平进路采矿 进路开采顺序 采场应力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向水平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采矿法回采进路通风问题探索 被引量:4
8
作者 肖玉武 《新疆有色金属》 2014年第4期14-15,共2页
在下向水平分层进路式充填采矿法回采过程中,采场通风一般是新鲜风流由中段运输巷道经通风井进入分段道,通过分层联络道、分层道进入回采进路工作面。污风由采场顺路充填回风井排到上中段回风平巷,最后经回风井排出地表。该采矿方法在... 在下向水平分层进路式充填采矿法回采过程中,采场通风一般是新鲜风流由中段运输巷道经通风井进入分段道,通过分层联络道、分层道进入回采进路工作面。污风由采场顺路充填回风井排到上中段回风平巷,最后经回风井排出地表。该采矿方法在进路回采过程中回采进路未连通分层道和充填道时,一直处于独头工作面,回采进路的通风问题将成为采矿的一大难题。笔者结合20多年工作经验,将在本文中针对该问题详细讲解个人看法和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 进路 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进路与上向分层充填法在李官集铁矿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胡道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3,共3页
李官集铁矿为厚大多层急倾斜铁矿床,矿体底板为构造破碎带,原采用分段空场采矿法,但下盘围岩垮落严重,夹石难以剔除,损失贫化很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经改进,下盘矿体采用上向进路充填法,上盘矿体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分区联合开采,根... 李官集铁矿为厚大多层急倾斜铁矿床,矿体底板为构造破碎带,原采用分段空场采矿法,但下盘围岩垮落严重,夹石难以剔除,损失贫化很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经改进,下盘矿体采用上向进路充填法,上盘矿体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分区联合开采,根据矿岩稳固性调整采场顶板跨度,多层矿体联合开采,降低了损失贫化率和采准工程量,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进路 上向分层 构造破碎带 安全隐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上向进路式充填法的接顶率 被引量:9
10
作者 宗海祥 《矿冶》 EI CAS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接顶是上向进路式充填法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之一,尽可能提高充填接顶率是这种方法安全使用的客观需要,但接顶率能达到多高?本文分析了影响接顶的主要因素,并从理论上阐明了进路正常断面积条件下接顶率的最大值.
关键词 进路 料沉缩 接顶 接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法在某铀矿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立志 宋丽霞 李秦 《铀矿冶》 CAS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针对某铀矿床倾斜脉状铀矿体形态复杂、产状变化大、开采条件复杂的特点,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对该矿体进行开采,采矿强度为6.13t/(m2·月),损失率为4.68%,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上向水平分层 倾斜脉状铀矿体 水泥砂浆垫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柱式分层充填采矿法在海下矿床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小刚 刘超 +4 位作者 彭康 陶晓杰 于常先 王德全 李阳 《采矿技术》 2010年第1期13-14,35,共3页
三山岛新立矿区属于海底矿床开采,开采的关键是开采过程中海底不产生非均匀沉降、裂缝和塌陷。在安全开采的前提下实现强化开采,必须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根据新立矿区开采技术条件,采用脉外采准点柱式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场生产能力... 三山岛新立矿区属于海底矿床开采,开采的关键是开采过程中海底不产生非均匀沉降、裂缝和塌陷。在安全开采的前提下实现强化开采,必须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根据新立矿区开采技术条件,采用脉外采准点柱式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场生产能力达到108.7t/d(盘区为800~900t/d),采矿损失率为19.3%,采矿贫化率为6%,实现了新立矿区的高效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开采 脉外采准 海底金矿床 点柱分层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区点柱式分层尾砂充填法的构想 被引量:5
13
作者 樊明玉 闫顺玲 张精明 《采矿技术》 2002年第3期33-34,37,共3页
本文根据尹格庄金矿矿体赋存条件和形态变化特点及 2 0 0 0t/d采矿生产能力的要求 ,论述了将盘区连续回采隔墙尾砂充填采矿法与点柱式机械化分层尾砂充填采矿法相结合 。
关键词 分层尾砂 盘区 点柱 金矿床 贮存条件 采场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鹏 钟周颖 《采矿技术》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湖南某地下矿山矿体形态复杂,倾角产状变化大,矿体直接顶板为不稳固的碳质页岩,稳固性差,属于典型的复杂难采矿体。采用FLAC3D对采场尺寸和交错分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取合理采场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采场... 湖南某地下矿山矿体形态复杂,倾角产状变化大,矿体直接顶板为不稳固的碳质页岩,稳固性差,属于典型的复杂难采矿体。采用FLAC3D对采场尺寸和交错分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取合理采场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采场结构参数变化对采场顶板稳定性影响较大,对两帮稳定性影响较小;(2)通过对比不同采场尺寸的围岩塑性区范围,推荐Ⅱ盘区采场宽度为8 m,Ⅰ盘区采场长度为60 m;(3)随着交错分层数的增大,采场充填前后最大位移都呈减小趋势,通过对比不同交错分层开采数的围岩塑性区范围,推荐采场交错分层数为4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水平分层 采场结构参数 数值模拟 盘区交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进路(分层)充填采矿法在淮北矿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铭 《现代矿业》 CAS 2012年第7期69-71,94,共4页
结合淮北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特点和开采现状,提出推广上向进路充填(分层)采矿法,可有效防止地面塌陷,进而合理、高效、经济、安全地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减少矿石贫化,降低资源损失,提高矿石质量。
关键词 淮北矿区 开采现状 上向进路(分层)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在大柳行金矿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佳琦 李景波 尹旭岩 《采矿技术》 2017年第4期6-8,共3页
山东黄金大柳行金矿属于急倾斜极薄矿体,其开采一直受到矿体厚度的制约,针对其原留矿法资源回收困难,采矿效率差,采场经济技术指标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并确定了切割、回采工艺,采场试验表明,该采矿方法应用... 山东黄金大柳行金矿属于急倾斜极薄矿体,其开采一直受到矿体厚度的制约,针对其原留矿法资源回收困难,采矿效率差,采场经济技术指标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并确定了切割、回采工艺,采场试验表明,该采矿方法应用效果良好,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显著提升,贫化率下降到9%,损失率下降到8%,可为同类矿山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 急倾斜极薄矿体 上向水平分层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矿山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点柱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正祥 李在利 林逸晖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3期47-50,共4页
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中留设点柱的尺寸与间距对矿山的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若留设点柱的尺寸过小或间距过大,会导致对顶板的支撑作用不足,从而影响开采的安全性;若留设点柱的尺寸过大或间距过小,则会导致采矿损失率变大。以某矿... 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中留设点柱的尺寸与间距对矿山的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若留设点柱的尺寸过小或间距过大,会导致对顶板的支撑作用不足,从而影响开采的安全性;若留设点柱的尺寸过大或间距过小,则会导致采矿损失率变大。以某矿山为工程背景,运用工程类比法以及理论计算法,对该矿山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的点柱留设参数进行研究,并开展工业试验,最终确定点柱尺寸为4 m×5 m,点柱间距为16 m×12 m,在该矿山的应用基本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柱尺寸 点柱间距 上向水平分层 经济技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在某萤石矿的应用
18
作者 颜武刚 代建龙 +4 位作者 王锋 未崴 李智勇 刘友林 尹千才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目的:针对国内某萤石矿采用普通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实时在井人数多、生产管理难度大及安全风险高等问题,结合矿体开采技术条件,进行采矿方法的优化。方法:通过对采场结构参数、采准切割... 目的:针对国内某萤石矿采用普通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实时在井人数多、生产管理难度大及安全风险高等问题,结合矿体开采技术条件,进行采矿方法的优化。方法:通过对采场结构参数、采准切割工程、回采工艺过程的研究,最终确定了自动化、智能化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以智能采掘装备替代人工进行开采作业,实现少人甚至无人。结果: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安全、可靠,凿岩、撬毛、铲装和充填环节均实现了5G远程可视化遥控作业,在控顶高度合适的条件下实现了自动定位和自主凿岩作业,作业人员可减少5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结论:随着我国矿产资源逐步进入深部开采,采矿将面临高地压、高岩爆等恶劣高危作业环境,本文提出的智能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对深地及难采矿体开采具有较好的借鉴参考意义和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采掘装备 上向水平分层采矿 自动喷射 5G远程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式充填法回采进路充填体沉积特征及强度分布规律研究
19
作者 陈何 《矿冶》 CAS 1997年第2期6-10,共5页
通过模型试验和充填体实测,研究进路充填时充填料溢流脱水情况、充填料的沉积特征、充填体的水泥含量及强度分布特征,并对充填体的整体工程特征进行评价,提出了充填工艺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采矿 回采 进路 沉积特征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充填接顶方案优化
20
作者 温龙新 杨晨晖 焦鹏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为解决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路充填接顶工艺要求高、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对进路布置方式及充填组织进行优化。通过各条回采进路下坡施工,在回采进路迎头处挑顶形成放砂硐室,同时在回采进路入口处挑顶并架设上部敞口式的充填挡墙;回采... 为解决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路充填接顶工艺要求高、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对进路布置方式及充填组织进行优化。通过各条回采进路下坡施工,在回采进路迎头处挑顶形成放砂硐室,同时在回采进路入口处挑顶并架设上部敞口式的充填挡墙;回采进路接顶充填时,利用回采进路顶板的自然坡度及充填管道内的料浆压力实现充填接顶,对于局部不平整顶板区域,则利用充填管道振动实现局部接顶。新方案接顶情况观察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充填挡墙要求较低且安全性好,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进路采矿 接顶 进路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