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凝析作用对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建奇 杨志伦 +3 位作者 张春雨 张宗林 陈启文 王振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在开发中产生一定量的凝析油,含量约为10g/m^3,属于微含凝析油气藏,如果生产初期配产过大,那压力下降就会过快。在反凝析作用下,凝析油在近井地带析出形成多相流,堵塞微孔隙和吼道,导致气相渗透率降...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在开发中产生一定量的凝析油,含量约为10g/m^3,属于微含凝析油气藏,如果生产初期配产过大,那压力下降就会过快。在反凝析作用下,凝析油在近井地带析出形成多相流,堵塞微孔隙和吼道,导致气相渗透率降低,使得气井产量大幅下降,部分被封闭的天然气无法采出,层内凝析对储层的伤害有可能是永久性的。为此,通过对该气藏层内反凝析机理、层内凝析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室内试验.再使用新建立的三维数学模型对单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气藏"三低"(低孔、低渗、低产)特征加剧了凝析液对储层的伤害。同时还分析了气井产能降低的根本原因.并对气井生产管理提出了建议:①在保护开采阶段,投产初期应合理配产,以低于无阻流量的1/5~1/8配产,尽可能延长露点线以上开采时间,使凝析油尽可能不在地层中析出;②在反凝析阶段,要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准确的相态图,要快速通过该阶段尽早进入蒸发阶段,使已经凝析出来的凝析油再次蒸发汽化,从而降低储层污染。该研究成果对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的科学开发以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 上古生界气藏 致密砂岩 反凝析 凝析油 储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特征对比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仲东 郝蜀民 +2 位作者 李良 惠宽洋 过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资料、孔隙演化、压力成因、气水分布、天然气运移和成藏特征等分析研究,结合前人的成果资料,对上古生界气藏与典型深盆气藏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认为,如果仅从成藏基本条件和气藏某些表现形式...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资料、孔隙演化、压力成因、气水分布、天然气运移和成藏特征等分析研究,结合前人的成果资料,对上古生界气藏与典型深盆气藏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认为,如果仅从成藏基本条件和气藏某些表现形式看,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有相似之处。但开发动态资料显示,气层连通性差,气层分属多个压力系统,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气水关系倒置现象,局部存在边底水,气水分布主要受构造部位和有利储层相带等因素控制。由成藏作用过程、成藏关键条件和成藏机理考察,上古生界气藏具就近运移、聚集、成藏特点,主要属岩性气藏或构造-岩性气藏。综合分析认为,储层连通性差、圈闭受岩性和构造控制是造成上古生界气藏有别于深盆气藏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 上古生界气藏 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气藏气井产能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向丹 施泽进 黄大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带北东部的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海相砂岩气藏是目前的勘探开发热点。因储层成岩过程中的强烈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了一套以少量残余粒间孔、弱溶蚀和强蚀变所产生的微孔和超微孔为主的小孔径...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带北东部的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海相砂岩气藏是目前的勘探开发热点。因储层成岩过程中的强烈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了一套以少量残余粒间孔、弱溶蚀和强蚀变所产生的微孔和超微孔为主的小孔径细喉道裂缝不发育的储渗空间;物性极差,平均孔隙度6.89%,平均渗透率为0.7×10-3μm2;孔隙结构差,毛管压力曲线表现出高排驱压力两套储集空间的双台阶型特征,有效孔隙体积为15%至60%;综合判别储层平均含水饱和度为45%;模拟单井工业产气标准的生产压差为9~12MPa;65%的井层生产测试无阻流量小于2×104m3/d;地层能量低,气层压力系数为0.6~0.95,平均为8。为一致密低孔、渗,低产能异常低压气藏,多数气井达不到工业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气藏 模拟产能 产测试 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上古生界气藏压裂效果的试井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润成 周文 +2 位作者 李良 高雅琴 储昭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8,16,共4页
大牛地上古生界砂岩气藏致密低渗,通过对气藏51井(层)次的压前压后测试资料分析,表明储层质量好及含油气性高是加砂压裂后气藏获得高产的关键。根据试井解释理论,通过压裂施工及压前压后试井资料分析试井曲线形态特征及地层参数变化,深... 大牛地上古生界砂岩气藏致密低渗,通过对气藏51井(层)次的压前压后测试资料分析,表明储层质量好及含油气性高是加砂压裂后气藏获得高产的关键。根据试井解释理论,通过压裂施工及压前压后试井资料分析试井曲线形态特征及地层参数变化,深入剖析了压裂增产效果的原因,为气藏今后压裂选层、措施方案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 上古生界气藏 致密储层 压裂效果 试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上古生界气藏CO_2泡沫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郑新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初步形成适合长庆上古生界低渗、低压气藏的气井 (井深 40 0 0m以内 )CO2 泡沫压裂工艺技术。在压裂液体系的室内研究中 ,选用羟丙基胍胶作为交联的增稠剂 ,研究合成了AC 8酸性交联剂 ,使压裂液在酸性条件下有较高的黏度和携砂能力 ,优... 初步形成适合长庆上古生界低渗、低压气藏的气井 (井深 40 0 0m以内 )CO2 泡沫压裂工艺技术。在压裂液体系的室内研究中 ,选用羟丙基胍胶作为交联的增稠剂 ,研究合成了AC 8酸性交联剂 ,使压裂液在酸性条件下有较高的黏度和携砂能力 ,优选出在清水中发泡性能较好的YFP 1发泡剂和CQ A1、DL 10助排剂。现场压裂施工通过增大CO2 用量来增加施工规模 ,通过提高基液浓度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以保证压裂液与液体CO2 完全混合并乳化 ,以及保持压裂液一定排量来保证实现较高砂比。现场试验 19井次 ,14井次增产效果明显。与常规水基压裂液相比 ,CO2 泡沫压裂液的返排率提高近5 0 %、返排时间缩短了近 40h、对地层的伤害率 (平均为 48.5 1% )降低了近 3 0 %。图 4表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泡沫压裂 长庆上古生界气藏 长庆油田 优化设计 酸性CO2 泡沫压裂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地震预测技术效果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0
6
作者 曾忠 阎世信 +1 位作者 魏修成 刘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67,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气藏属于大面积分布的低压、低含气饱和度气藏,主要储集层为上古生界河流相叠合砂体,以高分辨率二维地震为基础的储集层预测在该气田的发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分析近年地震预测效果的基础上,从野外采集、原...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气藏属于大面积分布的低压、低含气饱和度气藏,主要储集层为上古生界河流相叠合砂体,以高分辨率二维地震为基础的储集层预测在该气田的发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分析近年地震预测效果的基础上,从野外采集、原始资料品质、处理及解释等方面分析影响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寻找富集高产区的开发生产需求,建议加强基于全三维数据体的叠前多属性分析、以测井资料和地层等时格架约束储集层反演、开展弹性波反演技术研究,并建议在积极开展地震资料品质攻关的基础上,进行适量的三维VSP及多波地震的试验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 上古生界气藏 三维地震 储集层预测效果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冷剂预冷+膨胀机制冷+双气过冷”乙烷回收工艺 被引量:10
7
作者 邱鹏 常志波 +3 位作者 刘子兵 黄昌猛 李建刚 周小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天然气中所含的乙烷、丙烷等重烃组分是优质的化工原料,具有很高的附加值。从天然气中回收乙烷需要采用深冷分离技术,而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天然气因气质较贫、压力低且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等原因,导致天然气露点温度低且在低温下容... 天然气中所含的乙烷、丙烷等重烃组分是优质的化工原料,具有很高的附加值。从天然气中回收乙烷需要采用深冷分离技术,而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天然气因气质较贫、压力低且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等原因,导致天然气露点温度低且在低温下容易发生干冰冻堵。为此,研发了“混合冷剂预冷+膨胀机制冷+双气过冷”的乙烷回收工艺技术,通过对该工艺流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影响干冰生成和乙烷回收率的主要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①降低低温分离器操作温度以及增加脱甲烷塔顶回流量可以减小脱甲烷塔顶部物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降低干冰生成温度,提高脱甲烷塔防止干冰冻堵的能力;②膨胀机出口气进入脱甲烷塔的最佳位置在第14层理论板,此时乙烷回收率为95.7%,继续下移进料位置,乙烷回收率几乎不变反而会增加设备投资;③乙烷回收率随过冷原料气比例增加而升高,当过冷原料气比例超过20%后,乙烷回收率变化不大;④乙烷回收率随产品天然气回流量的增加而升高,适宜的回流量为3000 kmol/h,超过该值之后乙烷回收率的增幅变缓,而天然气增压功率却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气藏 天然 乙烷 深冷分离 混合冷剂 二氧化碳 干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