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音单声母构拟体系的方法论考察——兼论构拟上古声母的四种方法:谐声分析法(离析字母法)、等韵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和汉藏语比较法
1
作者 冯蒸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97,共14页
本文认为从高本汉1923年提出谐声原则起直到当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现代音韵学理念下的上古汉语单声母系统研究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分别是:(一)第一阶段:高本汉、王力;(二)第二阶段:董同龢;(三)第三阶段:李方... 本文认为从高本汉1923年提出谐声原则起直到当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现代音韵学理念下的上古汉语单声母系统研究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分别是:(一)第一阶段:高本汉、王力;(二)第二阶段:董同龢;(三)第三阶段:李方桂、黄侃;(四)第四阶段:甲派:龚煌城;乙派:郑张尚芳-潘悟云。此中(一)(二)与(三)(四)两个阶段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前者主要用谐声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求证上古单声母,后者主要用等韵分析法和汉藏语比较法求证上古单声母。认清这四个发展阶段的方法与贡献有助于推进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单声母 构拟体系 四个阶段 谐声分析法(离析字母法) 等韵分析法 历史比较法 汉藏语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会兵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声母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考察了中古、上古、近代和现代汉语声母发展演变的概况,梳理了汉语声母的发展轨迹,从中可以看到汉语声母演变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 中古声母 上古声母 近代声母 现代声母 演变轨迹 汉语 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声韵系统的建立与同源字的确定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亚川 《求是学刊》 1980年第4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同源字 声韵系统 王力 匣母 黄侃 上古声母 古音学 上古韵部 声母系统 喻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日纽不归泥”说质疑
4
作者 寻仲臣 《齐鲁学刊》 1987年第6期114-117,59,共5页
上古是否有庄章二系和日以二母,这是音韵学上古声母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上古音是研究汉语语音发展史的起点,起点有若干声母还弄不清楚,语音发展史从何谈起?本文就日母是否归泥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 日母 语音发展 广韵 上古 声母系统 上古声母 单音节词 语音演变 形声字 谐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音概述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孝岳 《学术研究》 1978年第2期71-83,共13页
一、上古的普通音系和方音以及所谓“诸夏”内外的语音差别汉语史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现代汉语服务,就是要使我们通过历史的研究,知道古代汉语怎样发展为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当然是来自近古和近代的汉语。但那是近因。光知道近因,还是不... 一、上古的普通音系和方音以及所谓“诸夏”内外的语音差别汉语史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现代汉语服务,就是要使我们通过历史的研究,知道古代汉语怎样发展为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当然是来自近古和近代的汉语。但那是近因。光知道近因,还是不够的。汉语的历史很长,要一直追溯上去才能知道它的全貌,所以我们还要谈到中古和上古。讲到上古音,是不是很渺茫无法可谈呢?不,并不是很渺茫无法可谈。第一,我们现在的语音有一些仍然和上古一样,即是说,上古音还有一些仍然活在今人的口中。有些语音,一般说来现在虽然已经变得和古音不一样,但有些地区还多少保存着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现代汉语 上古声母 入声韵 阳声韵 方音 阴声韵 广韵 韵母 通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古无次清音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智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上古汉语里没有次清音声母。根据汉语谐声偏旁、声训、读若、异文、异切材料,能证明上古尚未分化出次清音。汉语声母跟壮语借词对音的比较,能证明上古汉语本无次清音,越歌可提供佐证。汉语声母跟佛经梵语辅音的比较,能证明汉语次清... 上古汉语里没有次清音声母。根据汉语谐声偏旁、声训、读若、异文、异切材料,能证明上古尚未分化出次清音。汉语声母跟壮语借词对音的比较,能证明上古汉语本无次清音,越歌可提供佐证。汉语声母跟佛经梵语辅音的比较,能证明汉语次清音起于近古,梵书可提供佐证。“古无次清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声母 次清音 异切 壮语借词对音 佛经梵语对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喻四来源的再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寻仲臣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3期121-126,共6页
自清代陈澧在《切韵考》中把中古喻母分为喻三等(于母)、喻四等(从母)之后,1927年曾运乾在《喻母古读考》一文中又提出“喻三古隶匣母,喻四古隶定母”的论断,这对上古声母的研究有极大影响。“喻三归匣”说已为当代多数音韵学家所接受,... 自清代陈澧在《切韵考》中把中古喻母分为喻三等(于母)、喻四等(从母)之后,1927年曾运乾在《喻母古读考》一文中又提出“喻三古隶匣母,喻四古隶定母”的论断,这对上古声母的研究有极大影响。“喻三归匣”说已为当代多数音韵学家所接受,但“喻四归定”之说却至今还存在不同的看法。陆志韦认为:“喻四归定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古音说略》)。史存直认为喻四归定说“可能有以偏概全的危险,还不足以视为定论”(《汉语语音史纲要》)。张世禄认为,“喻四与定母的关系则尚须讨论”(《音韵学入门》)。这说明关于喻四(以母)的来源问题,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曾氏提出“喻四归定”时,举了二十多个例证,尽管这还不能充分说明中古以母的来源,但他毕竟提出了以母来源的重要线索,还是有重要启发意义的。本文将沿着他提出的线索,由谐声、又读、经籍异文等不同方面进一步溯查以母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索 语音演变 字母 再探索 谐声字 音韵学 量变到质变 来源 上古声母 汉语语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韻》性质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典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现在看得到的一部我国最古的韵书《切韵》(残卷),是隋朝陆法言于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写定的,再经传抄,便风靡一时,为世所重。这书到了唐朝,孙愐增补为《唐韵》;及至宋朝,经陈彭年等再事修订,易名为《广韵》。从《切...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现在看得到的一部我国最古的韵书《切韵》(残卷),是隋朝陆法言于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写定的,再经传抄,便风靡一时,为世所重。这书到了唐朝,孙愐增补为《唐韵》;及至宋朝,经陈彭年等再事修订,易名为《广韵》。从《切韵》到《广韵》,所收字数,虽有多少之分;整个体系,可以说还是基本不变。经过韵图家的分析,《切韵》首先分为十六摄(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又分平上去入四声(如:东、董、送、屋),又分开口、合口(如:殷、文),又分四等(如:豪、肴、宵、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 广韵 韵书 韵图 现代汉语 重纽 音系 闽南方言 上古声母 标准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语言教学论集》序
9
作者 张世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34-135,共2页
五十代年中期,我就跟黄岳洲先生熟识了。那是因为上海新知识出版社要出版黄先生和张拱贵先生合撰的《文言文的语言分析》,出版社邀我担任审订。工作中,很为黄先生谙热古文而惊异,相询之后才知道。
关键词 语言教学论 语言分析 文言文 语言研究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出版社 引申义 方言区 上古声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