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神话传说与中华文化精神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晓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6-119,共4页
1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化初级阶段的产物,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洪荒岁月,原始人凭借简陋的工具、坚韧的毅力和不断增长的智慧,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在顽强的生存努力中,人类的体力和... 1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化初级阶段的产物,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洪荒岁月,原始人凭借简陋的工具、坚韧的毅力和不断增长的智慧,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在顽强的生存努力中,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日益进步,到了他们“两手教导大脑,随后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双手,以及聪明的两手再度更有力地促进头脑的发展的时候”,原始人便不再仅仅被动地应付自然的考验,而开始试图对长期困惑他们的自然观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神话传说 中华文化精神 文化史研究 人类文化 希伯莱人 群体意识 恶劣的自然环境 民族文化精神 费尔巴哈 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对司马迁取舍运用上古神话传说的沾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大量的上古神话传说以补上古史资料的缺失。其对上古神话传说的取舍除受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爱奇"倾向及《史记》创作原则及主旨影响外,也深受孔子思想的沾溉。在司马迁对上古神话传说取舍加工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大量的上古神话传说以补上古史资料的缺失。其对上古神话传说的取舍除受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爱奇"倾向及《史记》创作原则及主旨影响外,也深受孔子思想的沾溉。在司马迁对上古神话传说取舍加工的过程中,孔子的天命观、符瑞思想、春秋"取材"及其对神话历史化的贡献无疑起到了"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对其脉络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发展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司马迁 《史记》 上古神话传说 神话历史化 天命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禹铸九鼎传说谫论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栋 曹书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03-109,共7页
《逸周书.度邑篇》有"九鼎"的记载,说明至迟在周初便有九鼎的流传。考古发现证明夏代已经进入铜器时代,"禹铸九鼎"传说是对这一时代的反映,古史辨派对这一传说所持的"近于神话"的态度不可取。九鼎所刻图... 《逸周书.度邑篇》有"九鼎"的记载,说明至迟在周初便有九鼎的流传。考古发现证明夏代已经进入铜器时代,"禹铸九鼎"传说是对这一时代的反映,古史辨派对这一传说所持的"近于神话"的态度不可取。九鼎所刻图案可能是螭龙一类的动物,夏民族尚九,从古文字字形分析,"九"当是"虯龙"形,这些可能都源于夏民族的龙蛇崇拜。《逸周书》中有两条关于商周之际九鼎变迁的资料,具有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鼎 上古传说 顾颉刚 古史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幻的梦想与苍凉的现实——上古神话与《庄子》寓言有关鸟意象的文化考察
4
作者 朱任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7-64,共8页
《庄子》寓言中有许多鸟意象.《庄子》寓言中的鸟意象在本质意蕴上,既有对上古神话传说中鸟意象“不死”意蕴的继承,又有根据道家思想中“自由”意蕴的改造,还有从现实生存环境出发对有关鸟意象的创构.在这种对鸟意象意蕴的继承、改造... 《庄子》寓言中有许多鸟意象.《庄子》寓言中的鸟意象在本质意蕴上,既有对上古神话传说中鸟意象“不死”意蕴的继承,又有根据道家思想中“自由”意蕴的改造,还有从现实生存环境出发对有关鸟意象的创构.在这种对鸟意象意蕴的继承、改造和创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不死”和“自由”等梦想的追求、向往以及对残酷生存现状的无奈和感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寓言 上古神话传说 鸟意象 不死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大道的解说——《庄子》以风喻道的文化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任飞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78-83,共6页
在整部《庄子》中,作者围绕着对其根本哲学观念“道”的表述,通过对远古有关风的神话传说的继承、改造和发展,进一步创造出以风喻道的独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赋予风这一自然界的自然状态以非同寻常的文化蕴含。以风喻道的更深潜、... 在整部《庄子》中,作者围绕着对其根本哲学观念“道”的表述,通过对远古有关风的神话传说的继承、改造和发展,进一步创造出以风喻道的独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赋予风这一自然界的自然状态以非同寻常的文化蕴含。以风喻道的更深潜、更本质的内涵乃是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心灵和灵魂的对话,体现了作者对于大通的深情企慕和热烈追求。《庄子》以风喻道为后世志士一展怀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上古神话传说 文化考察 喻道 甲骨卜辞 《齐物论》 人与自然 《山海经》 神话——原型批评 古代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的劳动诗歌与神话传说
6
作者 杨白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51-61,共11页
本文是中文系杨白桦教授一九五六年的遗稿《中国古典文学讲义》(初稿)第二章,对于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史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白桦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四人帮”反动路线迫害含冤去世,我院党委现已为他平反昭雪。本刊... 本文是中文系杨白桦教授一九五六年的遗稿《中国古典文学讲义》(初稿)第二章,对于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史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白桦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四人帮”反动路线迫害含冤去世,我院党委现已为他平反昭雪。本刊发表此文,也是对杨白桦同志的深切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神话传说 劳动诗 中国古典文学 文学史 山海经 文化大革命 封建社会 诗三百 原始人类 形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中国会计史研究的三个元问题
7
作者 杨修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一、引言:《夏本纪》中的三个元问题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制《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与文学... 一、引言:《夏本纪》中的三个元问题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制《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在《五帝本纪》之后,记载了我国第一个世袭制政权夏朝的历史,即《夏本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传体通史 黄帝时代 《五帝本纪》 史学价值 世袭制 史家之绝唱 上古传说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赋·帛画·伯鲧故事——《天问》“鸱龟”章试说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77-80,共4页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屈原:《天问》王逸《天问序》云,屈原“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圣贤怪物行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又《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屈原:《天问》王逸《天问序》云,屈原“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圣贤怪物行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又《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予兮目成。”据认为也是就宗庙壁画而言。壁画与楚辞,作为古代楚民族的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它们对同一源流同一背景的风俗、民情、思想、传说作了见证记录。“屈平诗赋悬日月”,楚辞赖有口笔相授而流传至今;然而“最是楚宫俱泯灭”,庙圯壁颓,薰销烬飞,当时的庙堂壁画究竟画了些什么,今人业已无法知晓。所幸与之形式相类,时代相衔的楚地帛画,解放后迭有出土,为我们研读楚辞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新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画 共工氏 山川神灵 壁画 新佐证 上古神话传说 先王 山海经 源流 治理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古今 表现人情——简评《中国人情小说通史》
9
作者 张宗刚 许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65-165,共1页
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陈节副教授所著《中国人情小说通史》,从体例、框架,到方法、内容,均令人耳目一新。作为第一本系统的中国人情小说通史,它以洋洋40万言篇幅,对中国文学史中的人情小说进行了有序梳理整合,披沙沥金,探骊... 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陈节副教授所著《中国人情小说通史》,从体例、框架,到方法、内容,均令人耳目一新。作为第一本系统的中国人情小说通史,它以洋洋40万言篇幅,对中国文学史中的人情小说进行了有序梳理整合,披沙沥金,探骊取珠,其扎实的学风,公允的持论,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小说 贯通古今 表现人 通史编撰 《中国小说史略》 作家作品 反映社会现实 演变史 《金瓶梅》 上古神话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