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上博简《曹沫之陈》篇题的启示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7,共8页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国语》主要记君臣之政治得失,这种取向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正史中的"国语家"。"语"在发展分化中,实录性质有所减弱,多少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意志。诸子书最初多采用"语"体,被称为"百家语"。先秦时期,对文体的界定相当模糊,在"语"这个宽泛的文体里,可以说,"谚语"、"俗语"是其剪裁,"事语"是其流变。近年面世的上博简《曹沫之陈》竹书对于我们认识"语"文体很有启发意义。作为篇题的"陈"字,应该如本字读,不必假"陈"为"阵",以牵强于军阵之意。题为《曹沫之陈》,正是曹沫陈述之语的意思。《曹沫之陈》见证了古代"语"文体的发展演变,是早期"语"文体的一个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 文体 记言 上博简 曹沫之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店简、上博简中的禅让学说与中国古史上的禅让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梁韦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共5页
关于尧舜禹禅让的事迹,见于春秋以前的史籍,并非出自战国的某家之言;孔子虽讲到尧舜禹禅让,但实际并未提倡实行禅让;郭店简《唐虞之道》与上博简《容成氏》、《子羔》篇,皆为战国儒家后学所作;尧舜禹禅让传说是三代以前存在不同于后世... 关于尧舜禹禅让的事迹,见于春秋以前的史籍,并非出自战国的某家之言;孔子虽讲到尧舜禹禅让,但实际并未提倡实行禅让;郭店简《唐虞之道》与上博简《容成氏》、《子羔》篇,皆为战国儒家后学所作;尧舜禹禅让传说是三代以前存在不同于后世之世袭制的权力继承制的反映,不能视为战国诸子为了宣扬自己的社会理想编造的故事;中国古史传说与西方学者关于古代社会研究结论的吻合,证明人类古代社会的发育是有其共同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 上博简 尧舜 禅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博简《竞建内之》所引商史事看经学在战国时期的传承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婧聪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上博简《竞建内之》篇记述了齐国大夫鲍叔牙与隰朋借发生日食之机向齐桓公进谏之事。仔细分析发现,其中鲍、隰二人所称引的商代史事与《尚书.高宗肜日》篇近似,简文是目前所见对《高宗肜日》的最早释解,不仅对理解《高宗肜日》的本意有... 上博简《竞建内之》篇记述了齐国大夫鲍叔牙与隰朋借发生日食之机向齐桓公进谏之事。仔细分析发现,其中鲍、隰二人所称引的商代史事与《尚书.高宗肜日》篇近似,简文是目前所见对《高宗肜日》的最早释解,不仅对理解《高宗肜日》的本意有所帮助,且对商代史事有所增益。简文充分体现了战国时期对于经典所作的阐释,对后世经学的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竞建内之 尚书 经学 战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上博简《诗论》“《鹊巢》之归”——兼论先秦儒家的婚姻观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建设 刘承 《中原文化研究》 201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上博简《诗论》中三次提及《鹊巢》,足见孔子对此诗的重视。简文"《鹊巢》之归"是理解该篇主旨的关键所在。"归"本为出嫁之意,此处引申为归宿,意谓依礼出嫁的少女必定会有好的归宿。相比汉、宋儒者所美谈的"... 上博简《诗论》中三次提及《鹊巢》,足见孔子对此诗的重视。简文"《鹊巢》之归"是理解该篇主旨的关键所在。"归"本为出嫁之意,此处引申为归宿,意谓依礼出嫁的少女必定会有好的归宿。相比汉、宋儒者所美谈的"夫人之德"说,上博简《诗论》的相关评析更接近诗文的本初意蕴。孔子对《鹊巢》篇的赞美,表明了在先秦儒家的婚姻观念中,男女婚恋应纳于礼的轨道,合乎礼的婚姻才能实现美满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诗论》 《鹊巢》之归 孔子 婚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补释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富海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有《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讲述了鲍叔牙和隰朋借日食劝诫齐桓公行善政的故事。经过诸家研究,基本可以通读,但仍有一些字句需要作重新考释或作补充说明,以准确理解简文含义。
关键词 上博简 古文字考释 鲍叔牙 隰朋之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恒先》的“或”考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鸿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关键词 《恒先》 “或” 上博简 战国楚竹书 考论 特殊含义 方位词 黑体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叔牙事迹考——从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谈起 被引量:4
7
作者 郭丽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50-53,共4页
鲍叔牙是齐桓公时的政治家。他早年与管仲共同经商、参战,关系密切;后精心辅助小白,帮助小白登上齐国王位,是为齐桓公。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支持管仲对齐国的治理。鲍叔牙是齐国的卿大夫,曾负责为桓公推荐人才。他忠言极谏,和管... 鲍叔牙是齐桓公时的政治家。他早年与管仲共同经商、参战,关系密切;后精心辅助小白,帮助小白登上齐国王位,是为齐桓公。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支持管仲对齐国的治理。鲍叔牙是齐国的卿大夫,曾负责为桓公推荐人才。他忠言极谏,和管仲一起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一时成为最强盛的国家。上博简《鲍叔牙和隰朋之谏》中,鲍叔牙谏议桓公远离佞臣,在政治上实施新举措,取得明显政治效果。但最终因为嫉恶如仇,政治上缺乏灵活性而没有位极人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叔牙 齐桓公 管仲 上博简《鲍叔牙和隰朋之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性情论》补释一则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在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上博简 《性情论》 古文字 中国 文物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类楚辞作品与屈骚比较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世磊 《船山学刊》 2014年第2期49-55,共7页
《上博简(七)》中的《凡物流形》与《上博简(八)》中的《李颂》、《兰赋》、《有皇将起》、《鶹鷅》五篇文献,整理者将它们归为楚辞类(体)作品。这几篇文献的释文一出版,便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且多数研究者认为这几篇文献与屈原作... 《上博简(七)》中的《凡物流形》与《上博简(八)》中的《李颂》、《兰赋》、《有皇将起》、《鶹鷅》五篇文献,整理者将它们归为楚辞类(体)作品。这几篇文献的释文一出版,便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且多数研究者认为这几篇文献与屈原作品有着相似性关系。我们认为上博简这五篇文献与屈原作品比较,不论是从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差异性远大于相似性。相似性只表现在《李颂》与屈原《橘颂》的写作形式和表现内容,及《凡物流形》前三章同《天问》的问句形式及内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类楚辞作品 屈原作品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凡物流形》新释新解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文增 《管子学刊》 2017年第3期101-108,118,共9页
以《道德经》为参照,以曹锦炎先生的释文为底本,借鉴学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将上博简《凡物流形》部分简文重新释文、断句、注释,并做白话译文,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凡物流形》的性质及作者,认为其是一篇听课笔录,是《道德经》的来源... 以《道德经》为参照,以曹锦炎先生的释文为底本,借鉴学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将上博简《凡物流形》部分简文重新释文、断句、注释,并做白话译文,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凡物流形》的性质及作者,认为其是一篇听课笔录,是《道德经》的来源文献之一,其作者是老子(周太史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凡物流形 老子 周太史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上博简《多薪》篇对兄弟伦情的诗意言说
11
作者 黄敦兵 雷海燕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6期79-82,共4页
上博简《多薪》、《内礼》等篇与《诗经》、《尚书》、《仪礼》诸传世文献,对中国伦理思想中五伦之一的"兄弟"一伦都有相关论释。《多薪》篇以植物间的对比起兴兄弟伦理亲情同别人一般友情的关系,这表明该篇作者对家庭伦理、... 上博简《多薪》、《内礼》等篇与《诗经》、《尚书》、《仪礼》诸传世文献,对中国伦理思想中五伦之一的"兄弟"一伦都有相关论释。《多薪》篇以植物间的对比起兴兄弟伦理亲情同别人一般友情的关系,这表明该篇作者对家庭伦理、对"天伦"的着意重视。本文以此文脉回视残简缺文,提出个人的论说方式。同时对其他部分传世文献中论及"兄弟"亲情的文献也作了初步梳理,认为结合上博简中对五伦作单向度强调的伦理倾向,可以进一步探析中国伦理学说的某种转向与儒学诗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家庭伦理 五伦 兄弟《多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战功名称问题——上博简《曹沫之陈》的一个启示
12
作者 王青 《管子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96-99,共4页
上博简《曹沫之陈》简文"一人又(有)多,四人皆赏",是简帛材料上关于"伍"之间相保的明确记载,也是"战功曰多"的又一条注解。先秦时期以"多"作为战功的代称,当与自古以来战争的杀伐性质有关。而... 上博简《曹沫之陈》简文"一人又(有)多,四人皆赏",是简帛材料上关于"伍"之间相保的明确记载,也是"战功曰多"的又一条注解。先秦时期以"多"作为战功的代称,当与自古以来战争的杀伐性质有关。而以"多"释战功,可能源自远古狩猎后的论功行赏之俗。"战功曰多"之事,秦汉以降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这从一个角度让人们看到了上古时代人们的战争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功 《曹沫之陈》 上博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字体识别的灰度设计——以“上博简”字体为例
13
作者 李刚 王显丽 《设计艺术研究》 2017年第5期88-94,共7页
以"上博简"字体为例,将字体设计与视觉识别原理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汉字字体设计中影响字体识别的灰度因素进行探索、总结,通过"上博简"字体与同时期简字体和现当代字体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得出汉字字体设计中对... 以"上博简"字体为例,将字体设计与视觉识别原理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汉字字体设计中影响字体识别的灰度因素进行探索、总结,通过"上博简"字体与同时期简字体和现当代字体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得出汉字字体设计中对灰度把控的指导性规律,同时将二者结合进行实践验证,采用科学量化的实验分析灰度影响字体识别的根本因素,从而构建字体识别研究分析体系和评价体系,旨在推动汉字字体设计理论和方法论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字体设计 灰度 字体识别 上博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世本与郭店简、上博简《缁衣》综合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子珍 《钦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2-25,33,共5页
简本《缁衣》对解决《缁衣》作者、作期及性质等礼学公案具有重大学术意义。自郭店简、上博简《缁衣》刊布以来,学者通过简本与传世本的综合研究,在文字考释、章句结构、古书流传、引《诗》《书》、先秦儒家思想等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 简本《缁衣》对解决《缁衣》作者、作期及性质等礼学公案具有重大学术意义。自郭店简、上博简《缁衣》刊布以来,学者通过简本与传世本的综合研究,在文字考释、章句结构、古书流传、引《诗》《书》、先秦儒家思想等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增进了对《缁衣》的研究广度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缁衣 郭店 上博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儒家对政权转移问题的仁学阐释--基于上博简儒家文献的考察
15
作者 邹啸宇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2,共6页
考察上博简可知,早期儒家乃本于仁道阐释政权转移问题。在其看来,政权转移实质上是政权合法性的转移,而政权合法性植根于天命、民意与为政者的贤德贤能,以“仁”为基本精神;政治权力是仁民爱物的工具、服务天下民众的公器,政权的转移旨... 考察上博简可知,早期儒家乃本于仁道阐释政权转移问题。在其看来,政权转移实质上是政权合法性的转移,而政权合法性植根于天命、民意与为政者的贤德贤能,以“仁”为基本精神;政治权力是仁民爱物的工具、服务天下民众的公器,政权的转移旨在实现“天下和合”的仁政理想;在此理想的引领和范导下,一旦为政者因德衰或能退而丧失或遮蔽了政权合法性,政权就当该发生转移;禅让、世袭、革命为政权转移的三大模式,若以仁政观之,则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本位的世袭制和以武力转权的革命模式皆各有弊病,唯有主张“尚德让贤”的禅让制才是可圆满实现仁道的理想政权模式。可见,早期儒家是以仁道为政权转移的根本原则和终极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早期儒家 政权转移 政权合法性 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缁衣》引《诗》“(我土)型文王,(万土)邦作惨“■”考
16
作者 亦平 《现代中文学刊》 2002年第3期46-47,共2页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礼记·缁衣》篇。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礼记·缁衣》篇。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所援引的今本《诗经》有关文字,也都赖以保存:这对于比勘传世文献,研究经学史上诸如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文王 战国楚竹书 缁衣 文献学 传世文献 古文字 今本 礼记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铸古史:上博简《成王既邦》古史编纂思想探研
17
作者 刘承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2-66,共5页
上博简《成王既邦》是一篇久佚的先秦儒家文献。该篇简文在叙史方式上已经有了“书圆而神”的影子,表明战国时期的古史编纂已经脱离了早期史学那种简单记述的范式,历史文学开始进入史家的编纂意识中。简文作者对于古史的创作,正是采用... 上博简《成王既邦》是一篇久佚的先秦儒家文献。该篇简文在叙史方式上已经有了“书圆而神”的影子,表明战国时期的古史编纂已经脱离了早期史学那种简单记述的范式,历史文学开始进入史家的编纂意识中。简文作者对于古史的创作,正是采用“改铸历史”的方法来完成的。移今于古,以古喻今,将古今史影裁剪熔铸于一体,既是《成王既邦》篇的编纂特点,也是战国时期史学多样化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成王既邦》 古史 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上博简《诗论》与《毛诗序》的“志”与“情”
18
作者 张腾川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4期87-88,共2页
上博简《诗论》与《毛诗序》同为儒家诗论的重要代表,通过分析二者对于《诗经》中"志"与"情"的两个不同侧重点,来寻找二者在对《诗经》中政治教化与抒情的相似之处,从而体现《毛诗序》在诗学观念上与上博简《诗论... 上博简《诗论》与《毛诗序》同为儒家诗论的重要代表,通过分析二者对于《诗经》中"志"与"情"的两个不同侧重点,来寻找二者在对《诗经》中政治教化与抒情的相似之处,从而体现《毛诗序》在诗学观念上与上博简《诗论》的承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诗论》 《毛诗序》 “志” “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上博简《曹沫之陈》的学派性质与成书年代
19
作者 王世林 刘全志 《海峡人文学刊》 2025年第1期66-77,137,159,共14页
上博简《曹沫之陈》的战争观念是判断其学派性质与成书年代的重要依据。简文的内容是以“问对”结构所彰显,这使得文本重心分化为提问与回答两种,且存在后者对前者的转换。一方面,简文的形式特征暗示了其属于依托性质的诸子百家语;另一... 上博简《曹沫之陈》的战争观念是判断其学派性质与成书年代的重要依据。简文的内容是以“问对”结构所彰显,这使得文本重心分化为提问与回答两种,且存在后者对前者的转换。一方面,简文的形式特征暗示了其属于依托性质的诸子百家语;另一方面,回答者曹沫言语中对具体战争过程的回避以及“以政论战”的理念,契合了儒家的战争观。以此为线索,会发现简文的结构体系与知识来源皆与孟子的战争观念有着对应关联。前者以对孟子核心原则的延展及其理论缺陷的超越实现了新变;后者则以对孟子的承续支撑起简文战争思想的主干。除战争问题外,简文仍蕴含着对诸多社会话题的回应并有待进一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曹沫之陈 战争观念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区别符与竹简文字释读
20
作者 康少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7-80,共4页
在竹简释读过程中,充分认识文字“区别符”与书手用字习惯、书写风格之间的关系,相对客观地判断和把握文字“区别符”的真实含意,直接关系到竹简文字释读的准确程度。文章以上博简《子羔》三篇为例,对书手使用的文字“区别符”进行了一... 在竹简释读过程中,充分认识文字“区别符”与书手用字习惯、书写风格之间的关系,相对客观地判断和把握文字“区别符”的真实含意,直接关系到竹简文字释读的准确程度。文章以上博简《子羔》三篇为例,对书手使用的文字“区别符”进行了一定的发掘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书手 用字习惯 书写风格 文字“区别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