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耳蜗电极误入上半规管一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红敏 叶放蕾 +2 位作者 王乐 郭丽娟 李玲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08,共2页
人工耳蜗植入术作为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最佳听觉补偿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耳蜗与邻近结构解剖细微,手术中有可能出现一过性面瘫、外耳道及鼓膜损伤、脑脊液"井喷"、硬脑膜损伤、头皮血肿、电极位置异常等并发症,其... 人工耳蜗植入术作为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最佳听觉补偿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耳蜗与邻近结构解剖细微,手术中有可能出现一过性面瘫、外耳道及鼓膜损伤、脑脊液"井喷"、硬脑膜损伤、头皮血肿、电极位置异常等并发症,其中,植入电极位置异常会严重影响术后患者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现报道1例人工耳蜗电极误入上半规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希望有助于提高耳科医师对人工耳蜗电极植入位置异常的认识及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上半规管 电极位置 感音神经性聋 植入电极 耳蜗开窗 圆窗 位置异常 言语康复 鼓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上半规管裂7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郝瑾 傅新星 +3 位作者 鲜军舫 许丽萍 华琳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半规管裂(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SSCD)住院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总结SSCD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收治确诊为SSCD并施行外科手...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半规管裂(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SSCD)住院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总结SSCD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收治确诊为SSCD并施行外科手术患者7例(男6例、女1例),年龄范围37~59岁(中位年龄52岁)。辅助检查中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测等,平衡觉相关检查包括前庭诱发电位等。外科治疗术式有经乳突径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6例、圆窗膜加固术1例。结果接受外科治疗的上SSCD患者在500-1000-2000Hz的气骨导差为12.9-10.7-3.6 d BnHL,上半规管裂的大小为4.69±1.16mm,统计学上未发现气骨导差和SSCD大小的相关性。按裂口的位置分类,外侧上坡型缺损1例、弓状隆起缺损1例、另外较大缺损即外侧上坡+弓状隆起缺损2例、内侧下坡型缺损0例、岩上窦相关半规管裂3例和弓状隆起缺损伴近裂开状态的岩上窦0例。圆窗膜加固术一例Tullio’s现象等症状缓解。结论对于上半规管裂特别是岩上窦相关半规管裂患者,圆窗膜加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但仍需要多的实践和经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半规管 眩晕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上半规管为标记内耳道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合新 许庚 +1 位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为颅中窝进路内耳道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24具(48侧),首先寻找弓状隆起并磨出上半规管蓝线,进一步测量其与内耳道及相关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上半规管拱峰到内耳道后壁的投影距离为(6.18±0.25)... 目的:为颅中窝进路内耳道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24具(48侧),首先寻找弓状隆起并磨出上半规管蓝线,进一步测量其与内耳道及相关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上半规管拱峰到内耳道后壁的投影距离为(6.18±0.25)mm(5.11~7.23 mm),距前壁的投影距离为(13.23±0.47)mm(11.2~14.21 mm).上半规管拱峰与内听后壁的直线距离为(7.03±0.26)mm(6.01~7.85 mm),距前壁为(14.44±0.76)mm(12.03~15.77 mm).结论:本文测量数值,对临床上进行颅中窝进路的内耳道定位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中窝进路 上半规管 内耳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乳突入路手术治疗上半规管裂综合征1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鹏 贺凯璇 +2 位作者 谢静 刘玉和 龚树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SCD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经乳突入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目的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SCD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经乳突入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SSC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术后随访。手术方法包括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和上半规管阻塞术。根据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结果本研究共有10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9例为单侧SSCDS,1例为双侧SSCDS。常见症状包括骨导听觉过敏、血管搏动性耳鸣、强声诱发眩晕以及中耳或者颅内压力变化引起眩晕。10例患者均为单侧手术,4例患者行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其余6例患者行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阻塞术。术后有1例患者失访。随访的9例患者中,随访时长为4~73个月,术后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术后无效的可能原因为该患者颅中窝低位,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中暴露硬脑膜与弓状隆起之间的间隙困难,导致修补不到位。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或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和上半规管阻塞术均是安全有效的。相比之下,上半规管阻塞术操作更简单,尤其是对于颅中窝低位的患者,建议行上半规管阻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乳突 眩晕 血管性耳鸣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彪 张李芳 李永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4-708,共5页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CDS)即因上半规管上方骨质缺损产生内耳第三窗,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听觉和前庭功能症状的综合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强声刺激引起的眩晕和听觉过敏。1998年Minor等[1]...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CDS)即因上半规管上方骨质缺损产生内耳第三窗,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听觉和前庭功能症状的综合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强声刺激引起的眩晕和听觉过敏。1998年Minor等[1]首先报告了8例SCDS病例,此后SCDS被陆续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声刺激 骨质缺损 听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民强 汪芹 +1 位作者 刘伟 伍伟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822,共5页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SCDS)是上半规管骨质变薄或缺如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998年Minor首先提出,之后对于SSCDS的诊断及治疗有不断提高。由于该病的前庭及听力症状、体征有较多变异,有部...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SCDS)是上半规管骨质变薄或缺如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998年Minor首先提出,之后对于SSCDS的诊断及治疗有不断提高。由于该病的前庭及听力症状、体征有较多变异,有部分症状与其他的耳科疾病有重叠,单独靠临床表现很难诊断。高分辨颞骨CT常规用于诊断SSCDS,VEMP对诊断SSCDS是有用的筛选工具。经颅中窝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近年来,经乳突、经耳道、耳内镜更微创的方式修复上半规管裂(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SSCD)越来越多被采用。本文对SSCDS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上半规管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淑叶 于京隔 +2 位作者 李靖 林毅 杨本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65-1468,共4页
目的基于颞骨HRCT图像统计我国3岁以上人群中上半规管裂的发生率,观察上半规管裂的HR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颞骨HRCT检查的3 904例(7 216侧)受检者的CT图像,以64排螺旋CT行颞骨容积扫描,并对原始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斜矢状位重... 目的基于颞骨HRCT图像统计我国3岁以上人群中上半规管裂的发生率,观察上半规管裂的HR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颞骨HRCT检查的3 904例(7 216侧)受检者的CT图像,以64排螺旋CT行颞骨容积扫描,并对原始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斜矢状位重建图像中评估有无上半规管裂,并记录上半规管裂的发生部位及宽度。结果3 904例中,共发现上半规管裂16例(18侧),总发生率为4.10‰(16/3 904),其中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分别约3.69‰(7/1897)和4.48‰(9/2 007),不同年龄组间和同一年龄组男女性别间上半规管裂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半规管裂多发生于上半规管顶壁中部(n=13),其次为后部(n=2)和前部(n=1);裂隙宽度为0.4~4.8mm,平均(2.79±1.37)mm。结论在我国上半规管裂的总发生率约为4.10‰,其发生率与年龄及性别无关,裂隙较窄,且多位于上半规管顶壁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上半规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T薄层扫描技术研究弓状隆起与上半规管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梦星 程凯亮 +1 位作者 郭莹 李幼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目的 探讨Fisch法在颅中窝手术入路中如何识别弓状隆起,分析弓状隆起与上半规管的相对位置关系。方法 选取18~57岁无颞骨岩部占位性病变的受试者60例,其中男女各30例,左右双侧共120个样本,颞骨CT薄层扫描并建立三维坐标系,测量弓状隆起... 目的 探讨Fisch法在颅中窝手术入路中如何识别弓状隆起,分析弓状隆起与上半规管的相对位置关系。方法 选取18~57岁无颞骨岩部占位性病变的受试者60例,其中男女各30例,左右双侧共120个样本,颞骨CT薄层扫描并建立三维坐标系,测量弓状隆起、上半规管的三维坐标值并分析两者的位置关系。结果 弓状隆起的形态不定,约有15.00%的样本弓状隆起不明显,导致无法定位;弓状隆起与上半规管并非严格对应,约有83.75%的样本弓状隆起位于上半规管的后外侧。结论 Fisch法进行内耳道手术时,部分样本弓状隆起的识别存在困难;大部分上半规管并不在弓状隆起下方,弓状隆起多位于上半规管的后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隆起 上半规管 Fisch法 CT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佩杰 罗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是一种评估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新方法,主要反映前庭一眼动反射,可以对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临床上可以用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上半规...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是一种评估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新方法,主要反映前庭一眼动反射,可以对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临床上可以用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综述oVEMP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的临床应用。 1 oVEMP概述 强大的声音刺激和骨导振动可以兴奋人类的前庭末梢感受器,经过特定的反射通路引起躯体部分浅表骨骼肌收缩,这种电反应过程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电极在保持一定张力的骨骼肌表面记录下来,称为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临床应用 眼性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骨骼肌收缩 皮肤表面电极 鉴别诊断 反射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导性聋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溯江 杨伟炎 张素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1-473,共3页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传导性聋 P检测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VEMP 胸锁乳突肌 中耳病变 肌电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内耳病变导致患耳气骨导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茹 张裔良 戴春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内耳病变导致患耳气骨导差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内耳病变导致患耳气骨导差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音叉、纯音测听和声反射检查,同时行颞骨CT扫描。结果5例患者颞骨CT扫描及上半规管重建提示上半规管裂孔存在,诊断为上... 目的探讨内耳病变导致患耳气骨导差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内耳病变导致患耳气骨导差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音叉、纯音测听和声反射检查,同时行颞骨CT扫描。结果5例患者颞骨CT扫描及上半规管重建提示上半规管裂孔存在,诊断为上半规管裂综合征,主诉听力下降,时间2个月到10年不等,音叉检查患耳Rinne试验阴性,Weber试验偏向患侧,纯音测听提示低频听力下降,气导平均听阈(0.5、1、2kHz)为50.25dBHL,骨导平均听阈为28.48dBHL;声反射均能引出。其中,3例患者强声能诱导出眩晕和眼震,2例患者变压试验能诱导出眩晕和眼震。其余3例患者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颞骨CT均证实前庭导水管扩大,中耳乳突无积液,听骨链无畸形,外耳和鼓膜正常,音叉检查患耳Rinne试验阴性,纯音测听患耳有明显的气骨导差,声反射均能引出;均采用激素和高压氧治疗,2例听力明显好转,1例听力无改善。结论上半规管裂和前庭导水管扩大等内耳疾病可导致患耳气骨导差,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病变 气骨导差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耳聋相关影像鉴别和治疗策略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9,共8页
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耳聋是一组具有共同临床特征的疾病,本文以病理和胚胎发生学为出发点,针对临床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进行梳理总结。主要疾病谱包括:耳硬化症、鼓室硬化、外伤性听骨链中断、先天性胆脂瘤、先天性听骨链畸形。其共... 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耳聋是一组具有共同临床特征的疾病,本文以病理和胚胎发生学为出发点,针对临床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进行梳理总结。主要疾病谱包括:耳硬化症、鼓室硬化、外伤性听骨链中断、先天性胆脂瘤、先天性听骨链畸形。其共同临床特征是:外耳道正常、鼓膜完整、传导性耳聋、A型曲线(包括As型和Ad型)、盖莱试验阴性。其它临床罕见内耳传导性耳聋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外后半规管裂综合征、X-连锁镫井喷综合征等[1]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其它鼓膜完整的分泌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隐匿性中耳炎等也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性耳聋 外科治疗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鼓膜 影像鉴别 外伤性听骨链中断 先天性听骨链畸形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中凹进路内耳道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硕 邹宁生 邱治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2期87-89,126,共4页
采用50侧成年头部标本,经颅中凹手术进路,以棘孔的胸膜中动脉、面神经管裂孔和上半规管拱峰为标志,对内耳道的位置进行确定。观测棘孔至面神经管裂孔的距离、面神经管裂孔至内耳道底面神经管内口的距离。膝状神经节裸露率,弓状隆起与上... 采用50侧成年头部标本,经颅中凹手术进路,以棘孔的胸膜中动脉、面神经管裂孔和上半规管拱峰为标志,对内耳道的位置进行确定。观测棘孔至面神经管裂孔的距离、面神经管裂孔至内耳道底面神经管内口的距离。膝状神经节裸露率,弓状隆起与上半规管拱峰的关系、上半规管拱峰至内耳道后壁的距离、内耳道上壁至岩上窦的距离,内耳道内上方骨突率,并提出不同手术应采取不同的标志对内耳道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中动脉 面神经管裂孔 内耳道 上半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